数智化转型

搜索文档
不止于技术突破:华为湖北实践如何让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
搜狐财经· 2025-08-25 21:06
文章核心观点 - 华为在湖北推动数智化转型 通过算力技术突破 行业场景深耕 生态协同和人才培养 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1][3][16] 算力与技术突破 - 数智化转型面临算力成本高企 技术与场景脱节 生态协同不足三重困境 [3] - 宜昌利用三峡绿色水电优势打造中部算力新高地 符合国家两重战略发展导向 [3] - 华为昇腾大规模专家并行集群推理方案实现推理成本下降67% 性能提升3倍 [5] - 超50个主流基础模型基于昇腾开发训练 联合超2500个行业合作伙伴 孵化超过5800个解决方案 [5] - 带动6300多个合作伙伴 18100多个解决方案通过鲲鹏兼容性测试认证 在政府 金融 电力等行业落地 [6] - 湖北投运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武汉超算中心 利川智算中心 竹溪"国芯一号"智算中心等基础设施 [6] 行业应用落地 - 医疗领域AI超声辅助诊断结节良恶性判别准确率超过96% 超声检查AI质控覆盖率提升至100% 医生撰写病历时间减少50% [7] - 东风汽车数字平台实现总体上云率52% 新建系统上云率100% 应用系统融合下线191个 未来服务租户51家 应用精简至200个 云原生率达到59% [7] - 教育与科研领域依托鲲鹏昇腾生态建设作物育种大数据平台 打造气象预测和农药研发行业一体机 [7] - 数智化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促进服务模式创新 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9] - 华为提出"三层五阶八步"方法论 将转型拆解为可执行步骤 [9] 生态协同建设 - 湖北宜化集团与华为成立联合创新中心 进入化工行业联合研发新阶段 [10] - 武汉OpenLab平台集联合创新 方案适配 伙伴发展 伙伴赋能 技术支持五位一体 [12] - 华为湖北行业解决方案伙伴联合发布智慧产业园区 交通管控 水力发电 智慧医疗 智慧校园等领域方案 [12] - 华为通过技术共生 能力共进 价值共享三大策略构建伙伴体系 2025年湖北已集结200人以上华为布道师队伍 [14] 人才培养体系 - 华为采用"研-训-用"AI人才三相传导构型框架 通过"学 练 战"结合培养人才 [15] - 萃取30多个标杆项目 自建1800多套设备实操实训室 让学员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实践 [15]
企业的价值|金蝶赵燕锡:破局制造业内卷,数智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增长的必修课
新华网· 2025-08-25 17:48
行业变革背景 - 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内卷式竞争挑战 亟需技术驱动和生态协同的破局路径 [1] 智能化转型进展 - 截至2024年底建成超10000家智能工厂 覆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 [2] - 2024年中国灯塔工厂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2] - 人工智能成为核心引擎 推动行业加速向智能制造方向迭代升级 [2] 企业转型路径 - 专精特新企业具有高研发投入和高海外收入特点 成为补链强链关键力量 [3] - 制造业价值链被AI重塑 数字化曲线附加值高于传统微笑曲线和武藏曲线 [3] 九大行业变化 研发模式变革 - 从逆向工程转向正向研发 2024年中国发明专利达104.5万件居全球领先 [4] - 英搏尔研发费用率7%-8%高于行业4%-5%平均水平 技术创新使产品体积减小50%功率密度提升32% [4] - 新技术直接拉动营收增长72% 新业务毛利率超原业务17个百分点 [4] 生产计划优化 - 从静态计划转向动态计划 圣龙公司计划效率提升50% 供货及时率提升13% 交期缩短30% [5] 生产模式升级 - 从规模化生产转向柔性化生产 实现设备流程供应链人员柔性统筹和多型号同线混产 [7] 供应链协同 - 从采购交易协同升级为供应链网络协同 覆盖设计寻源计划采购质量制造结算全环节 [7] 渠道管理创新 - 从压货式经销转变为共赢渠道生态 数智化支撑商品流向和库存管理 提升区域渗透率和动销率 [7] 全球化发展 - 从产品出海到生产出海再到品牌出海 最终实现核心价值链全球分布的全球化运营 [7] 财务职能转变 - 从核算型财务转变为业务伙伴 通过精细化核算展现产品线损益和区域盈利地图 [8] 组织架构调整 - 从科层组织转向创业家模式合伙人架构 提升全员经营意识和协同共创能力 [8] 信息系统演进 - 从MRP升级为EMAI 实现研产供销服务一体化及业财票税档一体化管理 [8] 技术落地应用 - 金蝶云·苍穹AI原生平台通过MCP/A2A协议接入第三方工具 构建企业智能体协作网络 [8] - PLM云推动快速迭代研发 供应链云实现动态协同 制造云构建分布式制造网络 [9] - 全渠道云实现社群化渠道共生 人力云应对新型组织变革需求 [9]
众合科技(000925) - 2025年8月22日众合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5 16:3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6.88亿元,同比增长13.77% [2] - 净利润-6,669.78万元,同比增长24.77% [2] - 扣非净利润-7,420.90万元,同比增长21.23% [2] - 亏损收窄因智慧交通订单增加、半导体业务稳健发展及成本管控见效 [3] - 智慧交通业务毛利率下滑因项目配置差异及交付项目毛利率较低 [3] 低空经济进展 - 三余度飞控计算机已与北京智行博通、天翎科等主机厂签署订单并开展测试 [2][3] - 与杭州临安城投合作打造浙江省首个“一网统飞”低空政务飞行平台 [2][3] - 与杭实集团旗下杭州低空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聚焦低空政务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 [2] 业务发展 - 连续3年轨道交通新增订单超25亿元 [3] - 大健康业务涵盖科学抗衰研究院、医疗器械CDMO、合成生物学终端产品三大板块 [4] - 合成生物学终端产品(如透明质酸钠系列、人参皂苷系列)采用委外加工模式 [4] - 未来以数智化转型为主航道,聚焦空天地立体交通生态与空间信息产业 [4] 产能与基建 - 海纳金华浦江基地主厂房已结顶,设备进场并于2025年投产 [4] - 庆阳算力项目通过合资基金众芯智能涌现公司运营,基建分批推进 [4] 资本运作 - 杭州城投持股4.79%,为第一大股东 [3]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回购3,274,600股(占总股本0.48%),耗资2,462.07万元 [3]
索通发展: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逾15倍,新质生产力成为增长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5: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06亿元,同比增长28.28% [2] - 归母净利润5.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68.52% [2] - 中期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1元(含税),合计派发1.04亿元 [2] 预焙阳极业务 - 预焙阳极产量176.05万吨,同比增长12.23% [3] - 销量169.01万吨,同比增长9.82%,其中出口44.56万吨(增13.18%),国内销售124.45万吨(增8.66%) [3] - 预焙阳极价格指数从1月4025元/吨升至6月4939元/吨,涨幅22.71% [3] - 在产产能346万吨,合资项目(索通创新二期34万吨、陇西索通30万吨)稳步运行 [3] 产能扩张与布局 - 广西6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成,覆盖西南市场及海外出口 [4] - 江苏索通32万吨预焙阳极项目筹建中,目标满足东南亚需求 [4] - 与EGA签署海外项目联合开发协议,预计2025年底前签署合资协议 [4] 技术创新与研发 - 预焙阳极领域推进7项创新项目,完成6项小试和1项中试验收,1项实现成果转化 [5] - 落地386项小改小革项目,开发高精铝用低锌阳极、低铁碳接触压降阳极等产品 [5] - 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及硅基负极界面技术 [5] - 完成生物质碳源CVD硅碳材料小试开发,推进树脂基碳源研发以优化电池性能 [6] 新兴产业布局 - 液流电池电堆在6.5KW功率下稳定循环数百次,能量转换效率超80% [6] - 通过投资苏州东南佳实现高铁碳滑板国产替代,光伏热场石墨批量供货,半导体石墨样品通过验证 [6] - 在氢能、AI、新型金属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点布局 [6] 数智化转型 - 上线石油焦智能集采与混配系统,实现原料精准分配与低价采购 [7] - 山东生产中心获评山东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升级自动化设备与数据管理体系 [7] - 通过AI算法赋能原料配比与设备运维,降本成效显著且持续领跑行业 [7]
能环宝从行业演进中捕捉机遇,以技术深耕与生态协同开拓未来
金投网· 2025-08-25 15:14
技术迭代 -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从多晶硅BSF的15%-18%提升至单晶硅PERC的20%以上,成本十年内下降70% [2] - 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25.4%,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逼近34.6% [2] - 技术路线快速迭代,TOPCon因产业链成熟和成本优势短期主流,钙钛矿具长期潜力但面临稳定性挑战 [2] 市场变革 - 光伏应用从单一发电转向多技术融合和多场景渗透,如零碳园区实现绿电100%自给和价差收益最大化 [3] - 工商业分布式市场推出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整合发电、储能、充电和数智管理模块 [3] - 升级NiO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AI分析优化用电策略,并开发区块链碳资产管理服务应对国际碳关税 [3] 政策调整 - 政策从依赖补贴和欧美市场转向市场化竞争和出海东南亚、中东,推动高质量演进和产能出清 [4] - 设立专项团队跟踪碳政策、可再生能源配额和贸易规则,提前布局政策导向业务 [4] -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补贴依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4] 生态共建 - 构建科技加生态双轮驱动体系,应对能源转型需求和国际贸易摩擦不确定性 [5] -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智化转型并保护知识产权,深化产业链协同开拓全球市场 [5] - 推动清洁能源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贡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5]
成都出台商圈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 今年吸引三十家现象级品牌首店入驻
四川日报· 2025-08-25 14:49
核心观点 - 成都推出商圈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 聚焦"4+12+57"分级商圈格局 通过空间优化 场景创新等16项重点工作推动商圈质量整体跃升 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3] 商圈发展目标 - 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商圈经济规模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今年目标全市重点商圈商业销售额增长6% [1] - 今年计划在"4+12"核心商圈举办30场以上大规模促消费活动 吸引30家现象级品牌首店入驻 引入20个国际知名品牌 [1] - 推动2条核心步行街景观升级 促进5条商业后街业态优化 [1] 商圈分级布局 - 构建"4+12+57"城市商圈格局:4个世界级商圈 12个城市级商圈 57个区域级商圈 [1] - 采用"一圈一策"推进商圈优化提升 明确各商圈地理范围与辐射边界 精准细化不同层级商圈功能定位与消费主题 [1] - 形成"世界级商圈引领 城市级商圈协同 区域级商圈特色支撑"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1] 世界级商圈规划 - 春熙路商圈定位"国际时尚消费地标" 构建"一核两轴三区"格局 [2] - 交子公园商圈围绕"公园+科技+融合"主题 引进跨界项目 建设"金融科技体验中心" [2] - 西博城商圈以"会展经济+消费升级"为核心 打造国际会展消费集聚区 [2] - 天府枢纽商圈立足交通枢纽定位 以"空铁联运+国际消费"为核心 布局跨境免税等业态 [2] 城市级商圈定位 - 蓉北枢纽商圈聚焦"站城一体" 推进片区更新与综合开发 [2] - 宽窄巷子商圈紧扣"天府文化体验高地" 推动骡马市与宽窄巷子融合 [2] - 万象城商圈定位"青年潮流消费高地" 大源商圈打造"创新活力消费高地" [2] - 天府麓湖 麓山商圈融合自然与商业 培育高端生活品牌 [2] - 东安湖商圈聚焦"文商旅体融合" 光华商圈定位"蓉西消费新中心" [2] 区域级商圈功能 - 完善便民与特色功能 立足区域特色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满足居民日常消费 [2] - 深挖历史文化 特色产业资源 培育特色业态 [2] 重点工作方向 - 聚焦空间优化 场景创新 环境提质 模式创新4个方面提出16项重点工作 [3] - 推动春熙路 交子公园等商圈对标国际标准 完善商业设施与文化 交通功能协同 [3] - 打造"春熙购物—宽窄体验"特色消费体验 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 打响"FA@成都"品牌 [3] - 推进商圈数智化转型 试点AI市集 无人机展演 [3][4] - 打造全时段消费生态和市内免税购物场景 [4] - 提升国际化服务 完善多语种导览与入境支付便利化 构建诚信消费体系 深化成德眉资跨区域退货协同 [4]
平高电气(600312):在手订单充沛,特高压招标交付放量可期
国信证券· 2025-08-25 10:39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5][2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保持稳健增长,营收56.96亿元(同比+12.96%),归母净利润6.65亿元(同比+24.59%),毛利率24.72%(同比+1.20pct),净利率12.60%(同比+1.19pct)[1][8] - 二季度业绩受交付节奏扰动,营收31.85亿元(同比+6.23%,环比+26.89%),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0.88%,环比-14.51%),毛利率21.56%(同比-0.81pct,环比-7.18pct)[1][18] - 高压板块表现亮眼,营收32.64亿元(同比+7.55%),毛利率29.79%(同比+2.20pct);国际业务高速增长,营收1.67亿元(同比+284.54%),毛利率9.68%(同比+63.64pct)[2][19] - 网内市场地位稳固,特高压中标金额同比大幅增长,750kV GIS实现"双主体"中标;网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中标3家央企框架及中广核项目,首次实现1000kV GIL网外应用[2][19] - 产品研发实力突出,成功开发800kV交流GIL、550kV无电容灭弧室断路器等核心装备,并实现世界首台550kV旁路触发间隙装置投运[3][20] - 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2.93/15.92/18.25亿元(原预测14.07/16.55/18.58亿元),同比增速+26%/+23%/+15%[3][2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6.96亿元(同比+12.96%),归母净利润6.65亿元(同比+24.59%)[1][8] - 2024年营收124.02亿元(同比+12.0%),归母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25.4%)[4] - 预计2025年营收134.97亿元(同比+8.8%),2026年147.28亿元(同比+9.1%),2027年160.07亿元(同比+8.7%)[4]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预计2025年ROE达11.8%,2027年提升至13.8%;EBIT Margin从2023年8.8%升至2027年12.8%[4][23] 估值指标 - 当前动态PE为16.9倍(2025E),预计2026年降至13.8倍,2027年12.0倍[3][4] - 市净率(PB)从2024年2.00倍降至2027年1.49倍[4][23] - 总市值219.14亿元,52周股价区间14.27-22.90元[5][22] 业务进展 - 国际业务突破显著,中标沙特5台132kV高压移动变,420kV GIS产品首次进入墨西哥市场[2][19] - 数智化转型加速,完成GIS智慧工厂可研及产线建设方案,获评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0] - 运维检修业务营收6.34亿元(同比+20.09%),毛利率24.32%(同比-1.26pct)[19]
7月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新质生产力成关键支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5 08:11
工业生产总体表现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1] - 装备制造业持续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 [1]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增速快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1]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3] - 智能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3] 绿色产业表现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1% [2]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9.4% [2] - 碳纤维产量增长43.8% [2] -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量增长19.8% [2]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2] 政策驱动行业 -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7% [3] - 电机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9% [3] - 电动自行车产量增长45.3% [3] - 5G智能手机产量增长8.1%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 -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更加紧密 [3] - 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大幅提升工业生产效率 [3]
华厦眼科: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00:1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39亿元同比增长4.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6.20%总资产81.68亿元净资产58.47亿元 [4] - 公司坚持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发展战略拥有厦门眼科中心和成都爱迪眼科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形成双三甲引领的全国眼科医疗网络布局 [5][33] - 公司持续引进前沿眼科诊疗技术设备推动屈光白内障及眼病诊疗技术升级并深化科研创新与人才建设强化核心竞争力 [10][11][12][17][2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1.39亿元同比增长4.31%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6.20% [4] - 基本每股收益0.34元/股同比增长6.25%稀释每股收益0.34元/股同比增长6.25%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80%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 [4] - 总资产81.6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8.4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91%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4亿元同比下降1.61% [4]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为眼科医疗服务涵盖白内障屈光眼底斜弱视及小儿眼科眼表青光眼眼眶和眼肿瘤眼外伤八大亚专科及眼视光专科 [5] - 报告期内公司引进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800及SMILE Pro技术全国首批开展龙晶PR晶体植入手术 [11] - 率先引入全国首台强生第七代Catalys白力士7.0导航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及瑞士Ziemer全飞秒FEMTO LDV Z8平台 [12] - 引进强脉冲光干眼治疗仪OptiLight点睛之笔及高端眼科超声设备决明·Ophthus 8T提升眼病诊疗能力 [12] - 45家医院入选地方政府近视防控项目合作单位成立高度近视白内障专病门诊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示范中心青光眼微创手术iStent培训基地及儿童青光眼诊治基地 [13][14] - 深化AI大数据技术应用联合发布国内首个干眼AI自测工具引进蔡司EQ Workplace数智化系统 [14] 科研创新 - 新增专利申请50项专利授权18项软件著作权11项 [19] - 新增发表科研文章111篇其中SCI收录77篇 [19] - 新增参与制定或修订行业标准8项新增获批医学科研项目5项新增开展临床试验项目11项 [19] - 科研课题《重大角膜及眼表疾病的关键诊疗技术和规范建设》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眼病的分子遗传学系列研究》获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及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 - 主办第十一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及各类学术会议7场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19] - 与上海大学联合成立眼科技术联合转化中心 [17] 人才建设 - 引进全职眼科医疗人才40余人应届毕业生200余人其中眼科学硕博23人 [21] - 旗下9家医院获院校产教融合平台挂牌与40多所院校建立共建合作 [22] - 制定并发布《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向296名核心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授予不超过752.7840万股股份 [22] 行业趋势 - 2023年我国眼科门急诊人次1.57亿人次眼科专科医院数量1,674家其中民营眼科专科医院1,570家 [23] - 预计2028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将增至3,126家其中民营眼科医院以13.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3,044家 [23] - 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1.9%6岁儿童近视率12.7%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分别为36.7%71.4%81.2% [24] -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亿人占全国总人口22.0% [25] -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达80%预计2050年白内障患者人数将增至2.41亿 [25] - 干眼患病率约21.0%—52.4% [26]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27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 [26]
紫燕食品2025年上半年营收14.73亿元,供应链优化与产品创新筑牢竞争壁垒
北京商报· 2025-08-24 20: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5亿元 [1] -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上涨28.70%,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46% [1] - 二季度业绩环比呈现稳健复苏势头 [1] 数智化转型进展 - 全面推广SAP-ERP系统、销售中台系统、OA系统、TMS系统、WMS系统等现代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 [2] - 生产环节实现全自动化操作,采用电子鼻、电子舌等智能检测设备确保产品标准化 [4] - 建立销售预测系统分析店铺销售数据,自动生成生产计划建议 [4] - 中台系统自动匹配订单与存货,经人工审核后安排冷链配送 [4] 供应链体系优化 - 采取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与温氏股份、新希望、中粮集团等头部供应商签署年度框架协议 [5] - 依托五大区域生产基地推进柔性生产线建设,满足多品类小批量生产需求 [7] - 冷链物流网络通过物联网、GPS技术实现全程实时监控,确保当日或次日配送到店 [7] - 尼泊尔生产加工基地启动,拓展供应链全球化布局 [7] 产品创新与研发 - 创新研究院完成"研销一体"战略升级,承担销售职能推动新品高效落地 [8] - 形成每月推新节奏,推出茶卤系列、潮汕肉卷、香酥烤鸭等新品 [8] - 启动包装设计驱动顾客体验升级计划,通过视觉焕新赋能终端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