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

搜索文档
国产手术机器人:展开一场县城竞速赛
36氪· 2025-07-24 16:16
行业概览 - 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超100亿资金涌入,而手术机器人赛道融资热度下降,进入商业化落地关键阶段[1] - 国产手术机器人在技术、临床、商业化维度从跟随转向领跑,全球首例跨洲超远程肝癌切除手术由国产设备完成[1] - 手术机器人分为操作型(如达芬奇)和定位型(如骨科机器人),2006年达芬奇进入中国时因技术垄断溢价67%,单台售价超2000万元[2][3]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国产企业打破垄断:威高"妙手S"为首款获批国产腔镜机器人,微创"鸿鹄"为首个兼容全膝/全髋的骨科机器人,康诺思腾腔镜机器人技术达国际水平[4] - 政策支持:"十四五"规划明确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京沪等地将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患者自付比例降至30%以下[4] - 获批数量激增:2024年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品达94款,占总数81.7%,覆盖腔镜、骨科、神外等细分领域[6] 市场格局与价格竞争 - 进口品牌仍主导高端市场:达芬奇2024年新增装机58台,稳居腔镜销量榜首,但国产以价格优势(如精锋MP2000售价1250万)抢占中端市场[6][9] - 国产化率逼近50%:腔镜机器人领域国产厂商打破"设备+耗材锁定"模式,耗材价格低30%-50%[9] - 价格战显现:思哲睿SR1000曾以538万元中标,部分国产设备中标价较达芬奇(2300万)低60%[21] 下沉市场拓展 - 政策推动下沉:"十四五"新增559台腔镜机器人配置证,覆盖县级医院,中西部获倾斜支持[11][12] - 县级医院成增量主力:2025年Q1国产中标量同比增82.9%,县级市场国产份额达80%,微创MT-1000等通过分级定价策略渗透[13] - 基层渗透率提升:预计从2023年6.5%升至2030年25%,但40%县级医院需投入200-500万改造手术室[14][16] 商业化挑战 - 医生培训瓶颈:基层医生年手术量不足50例,培训周期3-6个月,国家级培训中心仅12家[17] - 支付体系滞后:机器人手术患者自费比例超70%,仅5省市纳入医保且报销上限50%[18] - 融资降温:过去一年行业融资不足10笔,投资转向关注现金流与商业化能力[23] 未来趋势 - 两极分化格局:进口品牌主导复杂手术,国产品牌通过性价比覆盖常规术式,2025年采购需求将持续释放[25] - 产品力为核心:三甲医院更关注性能稳定性,价格战非医疗赛道长期竞争策略[24][26]
民士达(833394):二季度净利同环比提升,芳纶纸需求持续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7-24 15: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5][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二季度营收及净利同环比提升,芳纶纸需求持续增长,核心产品芳纶纸竞争力增强,募投项目投产,市场拓展与技术创新并进,国产替代进程或加速 [1][5][8] 各部分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27.9%),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42.3%) [1][8] - 2025年二季度营收1.22亿元(同比+28.4%,环比+6.4%),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35.8%,环比+6.3%) [1][8] - 2025年二季度毛利率41.0%(同比+2.3pct,环比+1.3pct),净利率25.9%(同比+2.3pct,环比-0.4pct) [1][8] - 2025年二季度总费用率11.7%(同比-1.4pct,环比+3.4pct) [1][8] - 2025年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4亿元(同比+86.70%),现金流状况改善 [1][8] 产品情况 - 2025年上半年,芳纶纸营收2.27亿元(同比+22.76%),占总营收95.45%,毛利率41.91%(同比+4.09pct) [1][10] - 新能源汽车领域拳头产品YT510W增速超40%,变压器、蜂窝芯材等领域带动销量增长,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1][10] - 2025年上半年,复合材料业务营收0.10亿元(同比+1185.27%),毛利率2.85%(同比+30.59pct) [1][10] 募投项目 - 募投新型功能纸基材料项目如期投产,达产后芳纶纸理论产能将由3000吨提升至4500吨 [2][14] - 该项目吨纸能耗较老产线降低12% [2][14] 市场与技术 - 海外市场营收0.52亿元(同比+10.71%),占总营收21.79%,引入外籍销售人才,深化“铁三角”营销模式 [2][14] - 上半年新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间位芳纶纸”获评“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航空航天蜂窝芯材用芳纶纸”入选“山东省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名单” [2][14] 盈利预测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8/1.70/2.00亿元,对应EPS为0.94/1.16/1.3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4.6/36.2/30.7X [3][15] 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40|408|507|613|713| |(+/-%)|20.7%|19.8%|24.2%|21.1%|16.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2|101|138|170|200| |(+/-%)|28.7%|23.1%|37.3%|23.3%|17.7%| |每股收益(元)|0.56|0.69|0.94|1.16|1.37| |EBIT Margin|19.5%|24.0%|28.4%|28.9%|29.3%| |净资产收益率(ROE)|12.7%|14.0%|17.0%|18.3%|18.7%| |市盈率(PE)|75.4|61.3|44.6|36.2|30.7| |EV/EBITDA|72.4|53.0|37.2|30.8|26.6| |市净率(PB)|9.58|8.60|7.58|6.61|5.74| [4]
台积电上调收入增速预期,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跳空高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4:17
消息面上,近日台积电上调2025年收入预期增速至30%左右,主要受益于AI需求持续强劲及非AI需求温 和复苏。2Q25收入达300.7亿美元,超指引上限,HPC业务占比60%,环比增长14%。同时, AMD计划 重启MI308芯片出口,政策松动有望推动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国信证券认为,半导体行业景气度较高,AI需求持续强劲,非AI需求温和复苏。台积电2Q25收入超预 期,上调全年收入增速至30%左右,反映行业整体向好。此外,美国批准H20芯片恢复对中国出口,有 助于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瑞芯微发布端侧存算合封协处理器,提升端侧 AI硬件性能,推动存储方案迭代,带来增量市场机会。同时,多模态、人工智能体等技术的演进,进 一步增强AI应用的体验,建议关注端侧SoC产业链。 相关ETF:公开信息显示,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跟踪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囊括 科创板中半导体设备(59%)和半导体材料(25%)细分领域的硬科技公司。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业是 重要的国产替代领域,具备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天花板较高属性,受益于人工智能革命下的半导体 需求扩张、科技重组并购浪潮、 ...
长江存储加速推进扩张计划,科创半导体ETF(588170)有望七连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3:51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ETF:公开信息显示,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跟踪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 囊括科创板中半导体设备(59%)和半导体材料(25%)细分领域的硬科技公司。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 业是重要的国产替代领域,具备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天花板较高属性,受益于人工智能革命下的半 导体需求扩张、科技重组并购浪潮、光刻机技术进展。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及其联接基金(A类:020356、C类:020357),指数中半导体设备 (59%)、半导体材料(24%)占比靠前,充分聚焦半导体上游。 截至2025年7月24日 13点04分,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强势上涨1.60%,成分股芯源 微上涨4.83%,中科飞测上涨4.26%,耐科装备上涨2.87%,新益昌,富创精密等个股跟涨。科创半导体 ETF(588170)上涨1.41%,最新价报1.08元。流动性方面,科创半导体ETF(588170)盘中换手 26.56%,成交7083.28万元,市场交投活跃。规模方面,科创半导体ETF(588170)最新规模达2.64亿 元,创近3月新高。份额方面,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3月 ...
2025电子中期策略:等待创新和周期共振
天风证券· 2025-07-24 13:43
报告核心观点 看好半导体存储、消费电子果链修复及创新、AI算力市场扩容及周期品MLCC和面板涨价等机会,关注各领域相关企业投资价值[2] 半导体 整体市场 - 25年1 - 4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持续复苏,4月达近年新高,中国增速快于全球,WSTS预测25年将创历史新高,存储板块增速亮眼,2030年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9] 设计 - AI眼镜密集发布,SoC作为核心配置重要性提升,有系统级SoC、MCU级SoC + ISP、SoC + MCU三种主流方案[10][14] - AI推理侧重要性提升,ASIC产业趋势明确,龙头公司预期乐观,国产厂商在高速SerDes领域竞争激烈[17][22][28] - 智能手机影响升级、AI新品、智能驾驶带动CIS量价齐升,国产厂商份额有望提升[31][34] - 产线退出与备货推动供需错配,DDR4合约价持续上涨,企业级SSD需求回升,颗粒端涨价驱动市场复苏[35][40] 代工 - 全球晶圆厂资本开支2025年预计增长,台积电资本支出大幅增加,2025Q1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增长[48] - 台积电采用N3P制造工艺,英特尔18A制程节点进入风险试产,中国300mm晶圆产能占比将提升,看好本土晶圆代工景气度[50][51][54] 封测 - Q1稼动率同比增长乐观,Q2订单有望进一步提升,头部厂商积极布局先进封装[55] 设备材料 - 半导体设备增长稳定,材料厂商订单改善,25Q1龙头业绩亮眼,并购重组助力强化全球竞争力[60] - 24年国产设备商占比突破50%,关注光刻机及量检测设备短板补齐,看好大陆先进制程扩产带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提升[64] 消费电子 手机 - 市场温和复苏,AI功能和高端影像成为重要趋势,华为、小米在影像和芯片方面有创新[74] PC和平板 - 出货量回暖显著,看好AIPC和PC平板混合化的产品创新趋势,华为MateBook Fold开启PC形态创新新范式[75][80] 苹果 - Liquid Glass设计语言引领交互革新,新AI功能落地,预期25年销量同比+10.5%,看好产品创新周期带动板块估值修复[81][86][87] 3D打印 - 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发展,产业链环节走向批量化,应用领域多元化,关注中游设备厂商和上游材料与零部件厂商[99][103][106] AI眼镜 - 新品密集发布,看好软硬件方案成熟带动渗透率提升,关注产业链上游OEM、FPC、光学等环节机遇[107][110][115] AI 海外厂商 - GB300启动出货,英伟达业务与资本市场共振,GPU服务器迭代及ASIC渗透率提升带动PCB量价齐升[121] - AMD展露全栈AI实力,Instinct MI350系列性能提升,2026年将推出MI400系列和Helio AI机柜[122][127] - 博通和Marvell受益于网络及ASIC业务,业绩增速亮眼,定制化ASIC潜力显著[128][130] 资本开支 - 全球算力投资保持高水位,AI业务增长动能充足,海外科技公司加大AI投入,带动AI服务器市场繁荣[131][134] 铜连接 - NVL72大规模量产,带动铜缆市场需求增长,线缆解决方案成为未来趋势[135][138][144] PCB - AI红利兑现度高,服务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显著拉动量价齐升,25Q1板块业绩增速高于在建工程增速[145][148] 周期品 MLCC - AI服务器与笔电升级带动高容值MLCC需求,24 - 27年市场需求或将迎双位数增长,国产企业增速高于国际企业[163][168][172] LCD - 国补稳定持续支撑内需,价格维稳,看好H2涨价机会,中国大陆面板厂商Q2末及Q3初协同控产[173][176] OLED - 中尺寸渗透速率超预期,看好8.6新一轮扩产带来的上游机遇,苹果布局将带动OLED在中尺寸领域渗透[177][179] 投资建议 消费电子AI创新 - 关注消费电子零组件&组装、材料、连接器及线束厂商等相关企业[182][183] AI - 关注相关PCB、被动元件和面板等企业[187][188] 半导体 - 关注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EDA等领域相关企业[189][190]
2Q25基金持仓数据曝光 中金:关注端侧 AI 硬件升级趋势 这些个股行情将启动
智通财经网· 2025-07-24 12:02
公募基金持仓变化 - 电子板块持仓稳中有升 通信板块持仓环比提升较多 [1] - 半导体仓位环比略降 但算力高景气推升PCB持仓 [1] - 消费电子板块中 关税不确定性致果链持仓下降 [1] - 通信/安防持仓环比提升 光通信产业链再受海外算力利好 [1] 港股市场表现 - 年初DeepSeek行情驱动第一轮中国资产重估行情 4月被关税扰动打断 [1] - 5月以来资产重估由金融 消费和医药等板块主导 推动恒生指数回到24000点 [1] - 三季度负面压力比市场预期更加温和 [1] - 港股科技板块占整个港股市场接近1/3 关注科技重估驱动的第三轮中国资产重估行情 [1] 科技行业盈利前景改善 - "外卖大战"对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压力或提前缓解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公司要求理性竞争 [2] - AI行情出现新催化 美方批准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 有望提升国内企业资本开支速度 [2] - Kimi K2开源等重要事件推动AI行情 [2] 半导体及元器件行业展望 - 需求增长明确 AI飞轮已形成正循环 [3] - 海外大模型厂商资本开支计划明确 国内模型迭代加速 云端算力需求高增 [3] - 端侧AI硬件创新拉动相关芯片需求 预计下半年生成式AI技术有望深化渗透 [3] - 供给侧竞争格局改善 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共同构筑行业成长动能 [3] - 推荐偏左侧周期向上板块 以及受AI应用落地 AI硬件驱动较强的板块 [3] - 个股推荐:恒玄科技 瑞芯微 深南电路 中芯国际A/H 华虹半导体 [4] 消费电子行业展望 - 关注端侧AI硬件升级趋势 [4] - 端侧AI多类终端创新加速落地并逐步下沉 [4] - 建议关注AI手机硬件升级及加速渗透 AI可穿戴新终端形态的创新 光学行业重启升规升配三大投资机会 [4] - 个股推荐:蓝思科技 工业富联 舜宇光学 华勤技术和高伟电子 [5] 通信/安防行业展望 - 海内外算力需求有望持续利好光通信等算力基础设施 [6] - 关注AI大模型向多模态方向演进 驱动云端硬件需求保持高景气 [6] - 国产算力提速 [6] - 运营商资本开支平稳 关注5GA 骨干网升级等结构性机遇 [6] - 个股推荐:联想集团 中际旭创 锐捷网络 光迅科技 移远通信 [6]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涨近1.5%,北美算力映射+A股趋势回暖驱动下,半导体或迎行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1:44
半导体产业链表现 -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涨近1.5%,近10日净流入额超2.8亿元,今年来份额增长超60%,当前规模近30亿元,位于同类半导体设备ETF首位 [1] - 北美算力强势上涨带动交换机及服务器产业链成为主要情绪拉动点,受益于ASIC趋势下网络架构变化 [1] - 中美经贸谈判向好及美国对越南关税落地,与AI端侧创新直接关联的消费电子迎来底部反弹 [1] 半导体需求与业绩 - 国内5月半导体销售数据同比增加20.5%,费城半导体指数持续上行,主要因AI芯片需求强劲 [1] - 台积电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净利润上涨61%,大超分析师预期,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实现20%以上增长 [1] 政策与国产替代 - 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达3440亿元,高于一期二期总和,主要投资方向为先进晶圆制造、先进封测和设备材料领域 [2] - 国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企业订单快速增长,每年可能有1~2倍增长速度 [3] - 中国大陆每年半导体设备资本开支约300亿~4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30%以上,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3] 人工智能与算力需求 - AI大模型快速迭代,训练需求激增,算力芯片需求加大,预计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增至1530亿元(约214亿美元) [4] -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国产替代趋势下累计跑赢市场主要同类指数 [4]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涨超1.3%,半导体测试设备国产化与AI需求驱动产业迭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1:23
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市场 - 国内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市场国产化率较低,2025年存储测试机国产化率预计仅8%,2027年SOC测试机国产化率约9% [1] - AI芯片和HBM的复杂结构设计对后道测试提出更高要求:AI芯片采用先进制程且功能复杂,测试时间延长、精度挑战加大;HBM采用多层DRAM堆叠,需进行KGSD测试等新增环节,驱动测试设备迭代 [1] - 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国内测试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267.4亿元,增量需求叠加国产替代 [1] 半导体设备ETF -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跟踪的是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931743),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半导体材料研发、设备制造等核心环节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指数聚焦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关键技术领域,反映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相关企业的整体市场表现,具有显著的行业专业性和技术壁垒特征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发起联接A(019632)和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发起联接C(019633) [1]
机构认为国产半导体板块高歌猛进,科创半导体ETF(588170)开盘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0:46
行业动态 - 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上涨0 58%,成分股晶升股份上涨3 12%,新益昌上涨2 73%,和林微纳上涨2 53%,华海诚科上涨2 01%,耐科装备上涨1 56% [1]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上涨0 28%,最新价报1 06元,盘中换手6 39%,成交1689 27万元,最新规模达2 64亿元,创近3月新高,近3月份额增长1600 00万份,最新资金净流入631 44万元 [1] - SEMI预测2025年全球OEM半导体制造设备总销售额将达125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 4%,预计2026年增至1381亿美元,晶圆厂设备(WFE)2025年销售额预计达1108亿美元,测试设备增长23 2%至93亿美元 [1] 行业趋势 - 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头部厂商持续高歌猛进,各类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正在逐渐补齐,国产替代并购整合有望加速 [2] - 国内市场参与者增多,各家厂商加速平台化布局,行业逐渐进入"战国时代",未来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 [2] 相关ETF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跟踪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囊括科创板中半导体设备(59%)和半导体材料(25%)细分领域的硬科技公司 [2]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及其联接基金(A类:020356、C类:020357),指数中半导体设备(59%)、半导体材料(24%)占比靠前,充分聚焦半导体上游 [2]
30天速通马来西亚,械企获掘金东盟跳板
36氪· 2025-07-24 09:45
中马医疗器械监管合作计划 - 中国与马来西亚启动"医疗器械监管合作计划",相互认可对方上市前审批监管[1] - 中国医疗器械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审批时间缩短至30个工作日,马来西亚IVD产品进入中国审批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3] - 中国械企出海马来西亚可享受免临床、免重复检测、设计材料适应症无改动即可原样通关等便利[3] - 该计划将于2025年7月30日开始执行,是海外国家首次全盘接纳中国监管体系[3]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 国内器械高值耗材板块2025Q1同比收入微增但利润端下降5.81%,受集采和价格战影响[4] - 2025Q1中国器械贸易出口金额亚洲占比达32.75%约226.81亿元[4] - 迈瑞医疗2025Q1国际市场收入占比约47%,发展中国家增速超20%[4] - 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2024年亚太地区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21%[4] 马来西亚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 2022年市场规模近3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发展成超40亿美元市场[6][16] - 供应全球60%橡胶手套、80%导管等橡胶类医疗耗材[6] - 2023年医疗预算增加12.6%达86亿美元,部分用于医疗设施更新[6] - 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15.3%,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6] 马来西亚市场格局 - 高端诊断与治疗设备被西门子、美敦力、波科等跨国品牌主导[7] - 骨科与心血管植入物市场被美敦力、强生和雅培占据[7] - 中国品牌如蓝帆医疗、威高骨科等在部分领域已有建树[7] - 家用医疗设备、牙科产品等领域中国品牌如鱼跃医疗、迈瑞医疗占据不少份额[9] 政策影响与机遇 - 新政策为中国企业节省约90%的CAB环节费用和至少半年审批周期[11] - 企业可同步进行注册和渠道环节,加快商业化进程[12] -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核心成员国,其监管体系在区域内具有广泛影响力[14] - 未来可能带动东盟市场器械认证互通,形成新的产业生态[14][16] 中国企业出海案例 - 华大基因COLOTECT 1.0产品获马来西亚市场准入资质,用于肠癌早期筛查[10] - 华大基因与当地共建实验室,引入先进基因技术[10] - 迈瑞医疗为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提供定制化医疗解决方案[4] - 蓝帆医疗自研BA9涂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已在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上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