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务分拆
icon
搜索文档
强生Q3营收同比增长6.8%至240亿美元,拟分拆骨科业务聚焦六大领域
财经网· 2025-10-16 13:42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23993亿美元,同比增长68%至240亿美元[1] - 2025年前九个月总营收69629亿美元,同比增长50%[1] - 创新制药业务前九个月营收44638亿美元,同比增长47%[1] - 医疗科技业务前九个月营收23669亿美元,同比增长56%[1] 各业务板块表现 - 肿瘤业务表现突出,达雷妥尤单抗前三季度收入104亿美元[1] - 西达基奥仑赛前三季度收入13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翻倍增长[1] - 自免业务因Stelara失去市场独占期而下滑,但Tremfya保持强劲增长[1] - 神经科学领域Spravato销售额增长显著[1]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强生上调全年营收预期至930-934亿美元[1] - 公司宣布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将其骨科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DePuy Synthes[1] - 分拆完成后,强生将集中资源专注于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心血管、外科以及视力相关业务六个关键增长领域[1]
香港中旅分拆旅游地产业务藏玄机?股东陷折价套现与流动性双重困局
华夏时报· 2025-10-16 12:37
分拆方案核心内容 - 香港中旅宣布对其旅游地产业务进行内部重组与分拆,该业务将由新成立的私人公司“中旅康养度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 [2] - 分拆方式为实物分派私人公司股份,股东可根据持股比例收取股份,或选择每股0.336港元的现金替代,该现金价格较公告前最后交易日收盘价1.53港元有21.96%的折价 [2][8] - 分派完成后,私人公司集团将不再是香港中旅的附属公司,其股份不会在任何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9] 分拆理由与战略意图 - 公司提出分拆的理由之一是旅游地产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欠佳,收入19.74亿港元,税前亏损780.7万港元,股东应占亏损8685.3万港元 [5][6] - 休闲度假景区目的地收入为1.47亿港元,同比下滑33%,应占亏损为1.46亿港元,同比扩大115%,亏损扩大主因投资性物业公允价值下降及项目计提减值 [5] - 通过分拆旨在降低整体债务水平,减少在波动性地产市场的风险,并使公司能专注于配置更多资源发展保留业务,如主题公园、自然人文景区等具较高增长潜力的业务 [6] - 公司近期以合计作价3亿元收购万科旗下滑雪度假区项目,若计入所需承担债务,实际代价高达10.55亿元,此举被解读为从地产领域退出,聚焦旅游业务的战略意图 [7] 股东面临的选择与市场观点 - 股东面临收取缺乏流动性的非上市股份或接受大幅折价现金的两难选择,市场观点认为这构成双重陷阱 [3][8] - 选择非上市股份面临流动性黑洞、财报披露不透明、小股东无话语权及控股股东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掏空资产等风险 [8] - 现金选择权的显著折价被解读为可能传递公司对该资产前景不乐观的信号,或是为了促使更多股东选择股份 [8] - 控股股东承诺全部持有私人公司股份并收购选择现金股东的剩余股份,市场观点认为此举表面慷慨,但需警惕控股股东以低成本获取有潜力资产,若未来市场复苏利润将主要由其独享 [9][10] 财务影响 - 预计此次分派将导致合并损益表录得约1.6亿港元的亏损 [2][10] - 在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亏损的背景下,需警惕通过分拆集中计提亏损的“财务洗澡”行为 [10]
最新!强生拟分拆骨科业务,又一百亿美元分拆案
新浪财经· 2025-10-15 16:12
公司战略与业务分拆 - 公司计划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将骨科业务分拆为名为"DePuy Synthes"的独立公司[1][3] - 分拆是公司自2023年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分拆 此前已将年销售额150亿美元的消费者业务分拆为健而优(Kenvue)[3][5] - 分拆后公司未来将聚焦于高增长、高利润率领域 包括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外科手术、视力保健和心血管领域[5] - 公司正探索多种分拆路径 首要方向是"免税分拆" 但也不排除其他方案[7] - 分拆需满足多项条件 包括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及董事会最终批准[7] - 分拆的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医疗科技板块向高增长市场转型 从而提升整体营收增长和运营利润率[7] 骨科业务概况 - 骨科业务主要生产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植入物、手术器械及其他相关产品[5] - 去年该业务营收约为92亿美元 占公司总营收的10%左右[5] - 2023年公司曾对骨科业务启动为期两年的重组计划 核心措施包括退出部分市场、停止销售部分非核心产品[5] - 分拆后DePuy Synthes预计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注于骨科领域的公司 在主要产品品类中占据领先市场地位[5] - 公司任命Namal Nawana为DePuy Synthes的全球总裁 其职业生涯包括在强生任职超过15年并曾担任DePuy Synthes脊柱业务全球总裁[5] 财务业绩与展望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240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237.5亿美元[7] - 公司上调2025年产品营收预期至935亿至939亿美元 较此前上调约3亿美元 且高于分析师预计的934亿美元[1][3] - 创新药是公司第一大业务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155.63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占总销售额的64.8% 略高于分析师预计的154.2亿美元[7] - 医疗科技是公司第二大业务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84.30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占总销售额的35.2%[8] - 在医疗科技业务中 心血管业务营收增长达13%(主要由电生理产品驱动)、视力领域表现强劲 而骨科因业务转型短期扰动仅增长3.8%[8] 创新药业务表现 - 肿瘤领域产品推动业绩增长 例如血液肿瘤治疗药物达雷妥尤单抗(Darzalex)第三季度销售额为36.7亿美元 与分析师预计的36.2亿美元基本持平[8] - 创新药业务主要受Stelara(乌司奴单抗)下滑影响[7] 市场反应 - 宣布分拆计划及发布财报后 公司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上涨近2%[7]
1710亿!财报发布!强生拟分拆骨科业务
思宇MedTech· 2025-10-15 11:38
核心观点 - 强生公司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超预期,并宣布将骨科业务DePuy Synthes分拆为独立公司,这是继2023年分拆消费保健业务后,公司组合优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旨在聚焦高增长核心领域 [2] - 分拆计划预计在未来18-24个月内完成,目标时间为2027年中,此举旨在重塑公司业务结构,为母公司和骨科业务创造更清晰的发展战略和资本空间 [2][13][17] 财报要点 - **整体业绩**: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为239.93亿美元,同比增长6.8%(报告口径)或5.4%(运营口径),高于市场预期的231.7亿美元 [5][6] - **净利润与每股收益**:净利润为51.52亿美元,同比增长91.2%;报告每股收益(EPS)为2.12美元,同比增长91%;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80美元,同比增长15.7%,高于市场预期的2.76美元 [5][6] - **区域表现**:美国市场销售额137.0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国际市场销售额102.85亿美元,同比增长7.6%(运营口径增长4.4%) [5][6] - **现金流**:自由现金流约为142亿美元 [5] - **全年指引**:公司上调2025年全年销售指导至约937亿美元(中值),对应增长约5.7%,同时维持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目标为10.85美元 [7] 业务板块表现 - **创新医学**:销售额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运营口径),肿瘤药物Darzalex和Carvykti表现强劲,新管线进展抵消了Stelara专利到期造成的超过11亿美元销售冲击 [9] - **医疗科技**:销售额约88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运营口径),心血管业务增长超过22%,手术和视野业务表现亮眼 [9] - **骨科业务**:在整体医疗科技板块中占比约10%,2024财年营收约92亿美元,增长相对缓慢 [9] 分拆DePuy Synthes骨科业务 - **业务规模与结构**:DePuy Synthes在2024财年营收约92亿美元,占强生总营收的10%,业务涵盖关节重建、创伤、脊柱和数字手术技术四大核心方向,其产品每年服务约700万名患者,面向全球超过500亿美元规模的骨科市场 [9][11] - **分拆路径与时间表**:公司计划优先选择“免税分拆”路径,目标在2027年中完成,在分拆完成前,骨科业务将维持当前运营战略 [13] - **领导层任命**:任命Namal Nawana为DePuy Synthes全球总裁,负责牵头分拆工作,其拥有超过20年的骨科与医疗器械行业经验 [14][16] - **战略意图**:对强生而言,分拆将强化其在高增长、高利润赛道的资源集中;对DePuy Synthes而言,独立运营意味着更清晰的战略方向和资本运作空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最具专注度的骨科公司之一 [17] 市场影响与行业格局 - **短期市场反应**:分拆公告发布后,强生股价在早盘短暂下跌约2%,市场分析认为这是对分拆短期不确定性的反应 [2][19] - **估值结构重塑**:分拆将使强生母公司的业务更聚焦,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两部分业务有望获得更匹配的资本定价 [20][22] - **行业竞争影响**:DePuy Synthes独立后将直接与Stryker、Zimmer Biomet等骨科巨头竞争;强生则更专注于心血管和手术设备等高景气赛道,对Boston Scientific、Abbott Laboratories等竞争对手构成更直接的压力 [21]
强生将分拆骨科业务 上调2025年产品收入预测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08:39
公司战略与业务调整 - 强生计划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将骨科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 新公司命名为DePuy Synthes [1] - 分拆后的骨科业务将由行业资深人士Namal Nawana领导 [1] - 骨科部门去年销售额约为92亿美元 占强生总收入的约10% [1] 财务业绩与展望 - 公司预计2026年全年收入增长将超过5% 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6% [1] - 公司上调2025年产品收入预测至935亿至939亿美元 比此前预期高出约3亿美元 [1] - 第三季度销售额为239.9亿美元 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237.5亿美元 [1] - 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80美元 [1]
J&J(JNJ)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14 2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为240亿美元,运营销售额增长5.4% [22] - 美国市场增长6.2%,美国以外市场增长4.4% [22] - 净收益为52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为2.12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1美元有显著提升 [22] - 调整后净收益为68亿美元,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为2.00美元,同比增长15.7% [22] - 产品销售成本杠杆改善60个基点,主要受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减少和有利的货币影响驱动 [29] - 研发费用杠杆改善670个基点,主要由于2024年记录了一笔12.5亿美元的费用以获取NM26双特异性抗体的全球权利 [29] - 有效税率从去年同期的19.3%上升至31.2%,主要受一项10亿美元的递延税项余额一次性重计量影响 [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创新药业务全球销售额达156亿美元,运营增长5.3%,尽管Stelara造成约1070个基点的逆风 [23] - 肿瘤学领域运营销售额增长近20%,其中Darzalex增长19.9%,Carvykti销售额达5.24亿美元,增长81.4% [8][24] - 免疫学领域Tremfya实现非常强劲的增长,达40.1% [25] - 神经科学领域Spravato增长60.8%,Caplyta销售额为2.4亿美元,环比增长13.4% [25] - 医疗器械业务全球销售额达84亿美元,运营增长5.6%,美国市场增长6.6%,美国以外市场增长4.5% [25] - 心血管领域电生理业务增长9.7%,Abiomed增长15.6%,Shockwave增长20.9% [26] - 外科业务增长3.3%,视觉业务增长超过6%,其中手术视觉增长13.8% [27][28] - 骨科业务增长势头增强,本季度增长2.4%,髋关节和膝关节业务恢复增长,分别增长5.1%和5.6% [2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市场运营销售额增长6.2% [22] - 美国以外市场运营销售额增长4.4% [22] - 收购和剥离对全球增长产生100个基点的净积极影响,主要受Intra-Cellular收购驱动 [22] - 在创新药业务中,收购和剥离对全球增长产生160个基点的净积极影响 [23] - 在医疗器械业务中,收购和剥离对全球增长产生10个基点的净负面影响 [2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宣布计划分拆骨科业务,以进一步聚焦于医疗保健创新领导者的定位 [8] - 分拆后,公司将更专注于高增长领域,包括心血管和机器人手术 [8] - 公司计划将MedTech投资组合转向未满足需求最大和增长更高的领域 [8] - 公司在过去18个月内完成了超过60笔交易,展示了出色的业务发展模式 [11] - 公司对其创新药管线充满信心,预计到本十年末将实现加速增长 [34] - 骨科业务分拆预计将增强每家公司的战略和运营重点,并为股东创造价值 [3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正处于一个强大的增长新时代,其投资组合和管线的成功证明了其对创新的专注正在加速进展 [8] - 管理层对Carvykti实现50亿美元峰值年销售额的潜力越来越有信心 [10] - 公司相信Tremfya将成为超过100亿美元的资产 [14] - 公司预计Caplyta将达到年销售额50亿美元 [15] - 管理层预计Shockwave将在年底前成为第13个价值10亿美元的MedTech平台 [16] - 公司对2026年的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营收增长将超过5%,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与销售增长一致 [4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美国投资550亿美元,以扩大其制造足迹 [41] - 关于滑石粉诉讼的Daubert动议预计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做出裁决 [36] - 公司前九个月产生了14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期末拥有约190亿美元的现金和有价证券,以及460亿美元的债务 [36] - 公司重申了2025年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为10.85美元,范围在10.80美元至10.90美元之间 [42] - 公司预计2026年创新药业务将实现加速增长,由市售品牌和近期推出的产品驱动 [4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骨科业务分拆的时机和未来类似分拆的可能性 - 分拆决定是基于公司积极管理投资组合、将资源优先投向突破性创新领域的传统 [49] - 此次分拆旨在将公司定位在高增长市场,同时认识到独立公司可能更有能力推动增长和创新 [49] - 这并非其他分拆的前兆,公司对当前投资组合的清晰度感到满意 [52] - 关于2026年的指引可能仍会包含骨科业务,预计明年年中会有实质性进展 [53] 问题: 分拆后潜在的利润率提升 - 如果仅看2025年,分拆对营收和利润率的提升可能接近100个基点,但展望未来几年,由于高增长业务(如Abiomed、Shockwave)的贡献,影响会相对温和 [57] - 分拆是公司持续投资组合优化的一部分,旨在"收缩以实现更快增长",专注于心血管、外科和视觉等高增长市场 [60] 问题: 公司与美国政府就药品定价政策的讨论 - 公司一直与政府保持开放对话,寻找共同点,例如确保美国患者能获得创新药物、维护美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投资国内制造业 [66] - 公司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美国投资550亿美元,并对此持乐观态度 [67] 问题: 2026年增长展望和额外一周的影响 - 公司对2026年的评论是基于报告基准,并假设外汇的轻微顺风已反映在共识预期中 [71] - 公司预计2026年营收增长将超过5%,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与销售增长一致 [45] 问题: 资本分配优先级和增长可持续性 - 资本分配的首要重点是投资于自身的管线和投资组合,为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多个重磅产品上市提供资金 [76] - 公司不需要依赖大型并购来实现其增长目标的高端,但会持续进行小型、战略性交易 [79] - 创新药业务(不包括Stelara)在第三季度增长了16%,未来增长将由Tremfya、Riviprant + Lazertinib、Inlexa等产品驱动 [76][82] 问题: 抗Tau抗体(阿尔茨海默病)的研发进展 - 预计在今年内获得二期研究数据,并在明年上半年在医学会议上公布 [97] - 研究终点包括认知终点和通过PET成像评估的Tau扩散数据,这些数据将决定下一步开发决策 [97] 问题: 医疗器械业务的基础增长和分拆后的资本灵活性 - 本季度的强劲表现得益于所有业务的改善,特别是骨科业务恢复增长,以及心血管和视觉业务的持续强劲表现 [117] - 分拆后,公司将更专注于心血管、机器人手术和视觉领域,并寻求机会增强投资组合 [119] 问题: Inlexa(膀胱癌治疗)的初期反馈和未来展望 - 产品上市初期反馈非常积极,因其能满足高度未满足的需求且易于融入泌尿科诊疗实践 [107] - 预计明年4月获得永久J代码将促进使用 [108] - 有广泛的三期临床开发计划,涵盖BCG无应答、BCG复发以及头对头对比BCG的研究,并探索在肌肉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联合疗法 [110] - 下一代设备TAR-210也在开发中,该设备可释放靶向疗法 [112] 问题: Icatrekibart(口服IL-23受体阻滞剂)与Tremfya的定位差异 - Icatrekibart被视为下一代重磅产品,因其在斑块状银屑病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完全皮肤清除率和良好的安全性,且是口服剂型 [123] - 尽管现有治疗方法众多,但仍有不到30%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先进治疗,因此存在巨大的市场扩张潜力 [125] - 两种产品将有独特且差异化的定位,以满足不同的患者需求 [125] 问题: 推动增长超越5%-7%长期目标的因素 - 公司正朝着超过5%-7%的目标努力,但2026年仍将面临Stelara专利到期带来的显著侵蚀和额外折扣 [93] - 公司对当前投资组合和未来一两年即将上市的新产品管线充满信心,预计本十年余下时间将保持加速增长 [94]
老牌央企,拟剥离旅游地产业务!
中国经营报· 2025-10-14 18:32
公司战略重组 - 公司拟通过实物分派股份方式将旅游地产业务分拆,该业务将由私人公司持有,不再为公司附属公司 [2] - 分拆旨在降低公司整体债务水平,减少在波动性地产市场的风险,并精简运营 [2] - 公司预计此次分派将导致合并损益表录得约1.6亿港元的亏损 [2] 业务表现与前景 - 公司旅游地产业务上半年持续表现欠佳,未来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因素,物业开发属资本密集型业务且具周期性风险 [2] - 分拆后,公司将把资源集中于旅游景区及其他业务,包括主题公园、自然人文景区等,这些业务被认为具有较高增长潜力 [2] -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8%至19.74亿港元,税前亏损80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税前利润1.65亿港元 [3]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0.87亿港元,经营业务应占利润为0.14亿港元,同比下降91% [3] 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13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66港元/股,单日涨幅达8.5% [3]
香港中旅:拟以实物形式向股东分派集团旅游地产业务
新浪财经· 2025-10-12 20:37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建议向股东实施建议分派 以实现集团核心业务的专业化发展 [1] - 公司计划进行内部重组 将其旅游地产业务由私人公司持有并成立私人公司集团 [1] - 公司将透过实物分派私人公司股份的方式 将私人公司集团从集团中分拆 [1] 分拆业务影响 - 建议分派完成后 私人公司集团将不再为公司的附属公司 [1] - 私人公司集团将由控股股东及选择实物分派的股东透过持有私人公司股份而持有 [1] - 公司的盈利能力预期将会改善 [1] 分拆后运营 - 建议分派完成后 公司将继续经营保留业务 [1] - 公司的股份将继续于联交所上市 [1] - 集团将进一步优化营运模式 在核心业务上配置更多资源 [1]
香港中旅拟以实物形式向股东分派旅游地产业务
智通财经· 2025-10-12 20:06
公司战略与分派目的 - 公司进行战略检讨 坚持以一流旅游目的地投资与运营服务商为战略愿景 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盈利能力 [1] - 建议分派的目的是使股东能够变现其于公司的投资 并减少其与公司股份相关的旅游地产业务的投资风险 同时让公司能专注发展保留业务 [2] - 建议分派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 预期完成后集团的盈利能力将会改善 [1] 分派方案具体细节 - 公司将其旅游地产业务进行内部重组 使该业务由私人公司持有及成立私人公司集团 并透过实物分派私人公司股份将私人公司集团从集团分拆 [1] - 股东可选择根据其持股比例收取私人公司股份 或收取现金替代 [1] - 建议分派完成后 私人公司集团将不再为公司附属公司 公司将继续经营保留业务 股份将继续于联交所上市 [2] 资本结构调整 - 董事局建议实施建议股本削减 将公司股本账内的进账由92.22亿港元削减85亿港元至7.22亿港元 [2] - 因建议股本削减而产生的85亿港元的进账 将转拨至公司的保留溢利 可作为可供分派储备动用 [2]
香港中旅(00308)拟以实物形式向股东分派旅游地产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10-12 20:01
文章核心观点 - 香港中旅建议分拆其旅游地产业务以实现专业化发展并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1] - 分拆旨在优化营运模式 使公司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并改善股东回报 [1][2] - 公司将通过实物分派私人公司股份或现金替代的方式完成此次分派 [1] 战略与运营 - 公司坚持"一流旅游目的地投资与运营服务商"的战略愿景 [1] - 分拆后公司将更专注于保留业务的发展 [2] - 此举预期将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盈利能力 [1] 分派方案细节 - 股东可选择根据持股比例收取私人公司股份或收取现金替代 [1] - 选择现金替代的情况包括:不接受股份、法律不允许持有股份或未作回应的股东 [1] - 分派完成后 旅游地产业务将不再为公司附属公司 由控股股东及选择实物分派的股东持有 [2] 财务安排 - 董事局建议将公司股本由92.22亿港元削减85亿港元至7.22亿港元 [2] - 因股本削减产生的85亿港元进账将转拨至公司保留溢利 可作为可供分派储备动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