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厨房

搜索文档
从流量平台到生态共建,互联网巨头重塑餐饮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8-14 08:25
巨头亲自下场 - 京东七鲜小厨首日营业即实现"爆单",开业首周日均突破1000单,复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20% [3] - 京东投入百亿元打造"合营厨房+菜品合伙人"模式,计划3年内建设超1万家七鲜小厨 [3] - 美团浣熊食堂以"全程可视可追溯"为运营原则,商家可"拎包入驻",计划未来3年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 [3] 新模式与传统外卖对比 - 传统外卖模式下租金、人力、损耗占营收35%以上,集中式厨房通过共享设备、集约采购能将综合成本压缩10%至15% [4] - 互联网巨头已构建成熟"最后三公里"配送网络,平均28分钟送达时效让"30分钟必达"成为行业标准 [4] 从流量平台到生态共建 - 美团提供食品安全全链条服务、数字化运营规范和扶持,包括供应链、明厨亮灶等全套基建 [6] - 七鲜小厨定位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被认为是餐饮外卖市场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 [7] - 京东采用更接近自营的模式,美团则坚持"坚决不下场做自营,坚决不和商家产生竞争" [8] 中央厨房的底层逻辑 - 平台出面拿地、投建、改造,餐饮品牌带配方即可入驻,厨房取消堂食,紧贴社区或写字楼以3公里半径锁定30分钟送达 [9] - 供应链被平台整体托管,原料集中采购、中央预加工、冷链直配、质检标准高度统一,压缩采购成本并保障口味稳定性 [9] - 物理空间内多品牌共用产能,消费者可跨店组合下单,骑手与订单密度共享,采用"轻资产入驻、重资产基建"混合模型 [9] 行业现状与中小商家应对 - 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餐饮相关企业存量超过1600万家,门店超过800万家 [11] - 平台巨头用新模板将分散的小店经济推向"类连锁化"临界点,预计市场集中度会跳跃式提升 [11] - 中小商家可把巨头厨房当"放大器",私域会员当"压舱石",用数据驱动迭代和轻资产复制以应对挑战 [12] 行业变革影响 - 互联网巨头引领的变革正改变数亿人次的用餐选择,重塑万亿级市场的底层逻辑 [13]
时隔四年金龙鱼重回双增长, “油茅”凭何逆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9:2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6.82亿元 同比增长5.67% 归母净利润17.56亿元 同比增长60.07%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1% 利润总额同比大增475% [1] - 经营性现金流从去年同期16.36亿元跃升至146.25亿元 增幅达793.97% [4] - 毛利率同比增长1.63个百分点至6.53% 其中厨房食品毛利率提升0.8个百分点至7.66% 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毛利率提升3.25个百分点至4.26% [4] 业务板块表现 - 厨房食品收入715.51亿元 同比增长2.69% 受益于销售渠道拓展和新工厂产能释放 [4] - 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收入431.79亿元 同比增长10.81% 得益于下游养殖需求旺盛和渠道优势 [4] - 两大主要业务板块均明显上涨 [4] 原材料成本环境 - 大豆等原材料价格维持低位 2025年1-8月中旬CBOT大豆均价同比下降11.4% [5] - 进口大豆平均榨利同比增加419.7元/吨至286.2元/吨 [5] - 原料成本下降推动盈利能力改善 [4][5] 战略转型举措 - 建设中央厨房业务 采用自用生产+对外出租双模式 在全国拥有83个已投产生产基地 [8] - 推动品牌高端化 推出胡姬花古法花生油、欧丽薇兰橄榄油等多个高端系列产品 [9] - 拓展调味品、日化产品和功能性产品领域 2025年4月发布大健康品牌"金龙鱼丰益堂" [9] - 对高端食用油品牌鲁花集团增资 关联方投资总额55.69亿元 [9] 募投项目状况 - 两大核心募投项目延期至2027年12月底 理由是基于审慎投资 [6] - 2023年以来第6次发布募投项目延期公告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账上未使用募集资金达24.86亿元 [7] - 10个募投项目存在预计收益未达预期情形 主要因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和行业竞争加剧 [7] 行业竞争格局 - 厨房食品行业竞争激烈 粮油产品同质化严重 [8] - 面粉加工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大型小麦加工集团产能持续扩张 [7] - 公司毛利率长期徘徊在5%-6% 显著低于海天味业37%和中粮糖业12.5%的毛利率水平 [8] 历史业绩对比 - 2020年上市当年营收1949亿元 归母净利润60亿元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降至25亿元区间 创历史新低 [4] - 总市值从巅峰7800亿元下跌至约1700亿元 跌幅78.21% [3] - 2025年上半年业绩为2021年后首次重回收入、净利润双增长通道 [1]
为什么京东要“亲自”来炒菜?
36氪· 2025-07-24 09:03
七鲜小厨商业模式 - 定位为"品质餐饮制作品台",强调供应链模式创新,目标是从"幽灵外卖"手中夺回市场[2][4] - 采用"菜品合伙人计划",3年投入超百亿资金建设10000家门店,10亿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每道菜品保底分成100万元[1] - 门店配备炒菜机,提供28种12-18元区间菜品,以外卖和自提形式销售,已入驻京东APP秒送频道[1] 供应链运营特点 - 参与食材供应链全环节,负责租金、选址、人力等成本,餐饮商家仅需提供菜品开发[4] - 使用预制净菜和密封包装肉类,复用京东现有调味品供应链,冷链配送至门店现炒[4] - 避开传统餐厅30-50元正餐市场,专注10-20元价格带,选址聚焦幽灵外卖密集区域[4] 行业对比与挑战 - 类比中央厨房模式,但单品牌案例(如嘉和一品)曾因产能过剩失败,仅海底捞(颐海国际65.4亿元营收)和九毛九(总营收60亿)成功[6][8][9][10] - 美团"浣熊食堂"试点10家进展缓慢,京东需克服供应链重构、万店扩张难度(目前中式正餐无万店品牌)及平台角色冲突[21][22][23] - 直接对标美团拼好饭10-20元价格带,但京东骑手规模(15万)远低于美团(336万)和饿了么(400万)[18][20] 战略意义 - 承担京东外卖"品质化"形象工程,通过自营供给填补平台餐饮波峰波谷短板[15][16] - 目标形成稳定基础单量支撑骑手体系,减少补贴依赖,但业务复杂度高且利润率低[18][23] - 潜在风险包括供应链投入过重、万店目标可行性及平台与商家利益平衡问题[23]
金龙鱼20250324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金龙鱼 - **行业**:粮油加工、食品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净利润**: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02亿,下降12.1%;剔除五花半股交易影响后,归母净利润26.6亿,下降6.6% [1] - **分板块利润**:厨房食品和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两大板块税前利润合计基本持平,增加0.1亿;其他板块利润减少1.6亿,主要因理财收益减少 [3] - **收入**:公司整体收入结构变化不大,厨房食品和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收入占比稳定在60%和40%左右;厨房食品收入同比下降1.5%,销量增长3.6%,单价下降5% [3] - **毛利率**:公司总毛利率从2023年的4.8%增至2024年的5.3%;厨房食品毛利率从6.4%增至6.9%,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毛利率从2.2%增至2.4% [4] - **费用**:公司降本增效,在总销量增长7.2%的情况下,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小幅度增加;财务费用增加主要因市场利率下行,投资规模下降,利息收入减少 [4] - **权益与现金流**: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937亿,同比增加2.4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71亿,经营活动现金净流下降,投资活动净流出大幅减少,筹资活动从净流入转为净流出 [5] 业务分析 - **厨房食品**:零售渠道产品受消费环境影响利润下降,餐饮及食品工业渠道产品利润增加;面粉销量随产能扩张而增加,餐饮及食品工业油脂水产品增加源于渠道拓展 [1][3] - **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利润增加,主要得益于油脂科技产品良好的原料采购及产品延伸带来的利润提升 [2] - **五花半股交易**:税后亏损1.6亿,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有影响 [2] 未来展望 - **原材料价格与利润率**:2025年原材料价格震荡上行,进口大豆榨利明显恢复,预计大部分板块业绩好于去年,利润也会有所改善 [8] - **毛利率提升**:2025年毛利率有望提升,原因包括国内价格平稳、部分产品毛利改善、投资使生意模式更具竞争力、高端产品增速可能加快等 [10][11] - **中央厨房**:各地央厨进展良好,产能利用率有望提高;后续资本开支规划将根据项目进展和市场情况决定 [9] - **渠道拓展**:成立专门部门负责批发流通渠道,该渠道下沉市场重要,虽目前管理不规范,但长远来看产业局面会改善 [14][15] - **产品出口**:稻米油已进入美国和加拿大的Costco,销量良好,未来还将拓展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市场;青岛中央厨房建成后,很多食品将销往日韩 [18][19][20] - **特种油业务**:定位重要,油量传播室最大,高端销量增加;公司在原料供应、服务和成本方面有优势,未来需求将向高端发展 [24][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存货与账款周转**:存货及预付账款周转天数从82天增加到87天,预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从17天增加到24天,分别因采购节奏调整和结算支付周期增加 [6] - **鲁花集团对比**:鲁花集团轻资产、旧设备,无利息支出且有利息收入,盈利高;金龙鱼布局全产业链,覆盖高中低市场,近年在高端产品发力较快 [23][28][29] - **电商合作**:公司产品丰富、价格定位多元,与电商合作口碑好,如与庞东来合作研发的黑豆酱油成为爆款 [33] - **烘焙业务**:公司在生产、营销方面有优势,上海在建新的烘焙生产线,产品包括西式面包和中式面食品;国外市场也有布局,前景较好 [34][35] - **健康功能性食品**:公司认为该领域潜力巨大,已成立专门部门,储备大量产品;国家市场局正在制定宣传标准,一旦突破,产品宣传将更有利 [43][44] - **中央厨房项目**:昆山和广州项目预计投入45万,目前进展不错,若出租率提高可能启动下一期;公司计划在全国开设多家央厨 [46][47][48]
净利连跌4年,市值缩水6000亿,金龙鱼还能翻身吗?
全景网· 2025-03-27 19:46
文章核心观点 - 金龙鱼长期靠薄利多销占据中国粮油市场龙头,但近年来生意难做,连续两年营利双降、四年净利下滑,市值大幅缩水,身陷增长泥淖,翻身之路漫长 [1][12] 主业利薄如纸 - 金龙鱼由国际粮油巨头丰益国际间接控股,业务包括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厨房食品是主营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 [3] - 2024年度公司营收2388.66亿元,同比降5.03%,归母净利润25.02亿元,同比降12.14%,原因是主要产品价格随原材料价格下跌,产品价格下跌影响超销量增长营收贡献 [3] - 自2020年上市次年业绩变脸,2021 - 2022年增收不增利,2023 - 2024年营利双降,截至2024年净利连跌四年,归母净利润五年累计跌幅超58% [4] - 公司毛利率自2020年巅峰12.33%一路下跌,2024年仅5.35%,低毛利曾被视为竞争壁垒和护城河 [5] -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近三年均在90%左右,且粮油价格受监管提价空间有限,消费环境复杂、市场竞争大,薄利多销生意难做 [6] 副业多而不强 - 为缓解主业乏力,公司围绕产业链探索新业务,切入中央厨房、酱油、醋、酵母、植物肉等赛道,中央厨房是重点发展板块之一 [7] - 调味品领域,2015年建酱油工厂引入丸庄品牌,2019年上市未形成规模化收入;2019年收购醋业公司,2021年增资入股调味食品公司,布局多品类但无产品出圈,竞争激烈 [7] - 中央厨房主要布局预制菜,2021年成立事业部,全国规划25家央厨工厂,部分已建成投产、部分筹建中,产品涉及米面制品等,业务处于爬坡期,预制菜领域竞争激烈,公司缺乏先发优势 [8] - 新业务布局多但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贡献利润无期,产能扩张带来成本压力,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81个已投产基地,还计划新建多个 [9] 食品安全“黑天鹅”事件频发 - 2024年发生两起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7月“油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油”事件涉金龙鱼旗下两家工厂,公司回应市场不买账,股价下跌;3·15前夕“职业打假人”称其大米以次充好,公司否认但产品下架 [10][11] - 2020年挂牌上市前夕曾因“转基因”问题引发争议,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千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