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全世界都在炒科技股!AI狂潮同样重塑了亚洲股市
华尔街见闻· 2025-10-31 08:22
亚洲股市表现与AI投资热潮 - MSCI亚太指数今年上涨26%,有望创下八年来对标普500指数的最大领先优势 [1] - AI投资狂潮是推动亚洲股市表现超越全球市场的主要动力 [1] 市场集中度与潜在风险 - 科技股在MSCI中国台湾指数和韩国指数中的权重分别超过80%和近50% [1] - MSCI亚太(日本除外)指数前五大股票的总权重达到29%,接近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 [4] - 指数权重的集中导致“被动投资”推高估值的恶性循环,基准投资者被迫增持少数股票进一步推高其价格和权重 [2][3] 不同市场的多元化程度 - 中国市场被认为更加多元化,可作为对冲美国股市和AI周期相关风险的工具 [1] - 日本和印度市场也因多元化而受到AI或科技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1] 高度集中市场的具体案例 - 台积电在中国台湾加权指数中的权重逼近45%,是十年前的三倍 [6] -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呈双头垄断格局,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合计权重高达30% [6] - 在日本,爱德万测试和软银集团各自在日经225指数中的权重均超过10% [4] - 泰国Delta Electronics Pcl曾触及交易所设定的10%权重上限 [4] 主动型基金经理的应对策略 - 受单一持股上限(如10%)限制的基金将部分敞口转移到其他具有强大竞争护城河的公司,例如腾讯和富士康工业互联网 [7] - 另一种策略是在价值链中寻找与龙头股高度相关的替代品,如日月光投控、鸿海精密、致茂电子和环球晶圆 [8] - 中国台湾存在许多高流动性的科技股与台积电高度相关,且部分公司表现甚至超过台积电 [9] AI主题的持续性与个股表现 - AI被视为一个多年的投资主题,尽管存在短期回调可能性 [12] - 科技巨头如Meta和亚马逊计划继续在技术硬件上投入巨额资金,可能为涨势提供持续燃料 [11] - 个股表现强劲,台积电股价今年迄今上涨40%,SK海力士涨幅超过220% [11]
专访汇添富韩贤旺:“选股专家”的“指能添富”之路
点拾投资· 2025-10-27 07:33
文章核心观点 - 指数投资大发展是资产管理行业过去10年的重大变化,以主动投资能力见长的汇添富基金通过战略定位“做指数投资界的主动选择者”,实现了ETF业务的快速发展 [1][7] - 公司ETF业务遵循“微笑曲线”模式,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设计和产品运营两端,将主动投研能力嫁接到被动投资上 [2][11] - 公司通过前瞻性产品布局、精细化运营和深度客户服务,实现了ETF规模的有机增长,多只产品规模突破200亿元 [12][15] 战略定位与行业背景 - 公司布局指数投资源于对三大行业趋势的判断:投资策略可复制性难度增加、市场有效性提升导致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加大、指数产品可投资性持续增强 [4][5] - 随着市场有效性提升和投资者结构机构化,规则化、工具化的投资需求崛起,主动与被动投资的界限变得模糊 [6] - 公司指数业务战略是以产品研发和策略服务为驱动,定位“指数投资界的主动选择者”,通过主动策略规则化执行和化被动为主动来实现差异化 [7] 产品设计与前瞻布局 - 在产品设计端,公司发挥产业研究和主动投资积淀,进行编制方案优化和前赡性行业布局 [11] - 港股通科技30ETF主动剔除了新能源车、医药和家电,形成更聚焦、纯度更高的TMT主题ETF [11] - 公司很早就在医药、消费、科技、高端制造四大成长方向布局,创新药ETF和消费ETF已成为业内规模领先的标杆产品 [11][12] - 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年初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0多亿元,消费ETF从前两年100亿元左右突破200亿元 [12] 产品运营与资源调配 - 在产品运营端,公司基于对市场的战略判断,主动将资源向成长方向ETF倾斜,抓住了后续市场行情 [12] - 针对场内投资者更加活跃的特点,公司较早对三方运营平台做了资源倾斜,实现了明显的销售数据变化 [13] - ETF用户需求发生三大变化:股民转基民、机构配置需求提升、三方平台成为零售投资者主要增量入口 [15] 客户服务与产品培育 - 公司为不同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对机构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对零售客户提供高时效市场观点 [15] - 公司跟踪海外ETF发展趋势,关注主动ETF和Covered Call ETF等创新产品方向 [16] - “养”产品包括三个层面:上市前的精准育种、上市后的辛勤灌溉、规模增长后的生态维护 [17][18] - 公司通过深度研究报告、路演、线上策略会等形式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市场推广,在市场下跌时加大投入 [18]
超50只基金翻倍!这两大赛道成最大赢家
国际金融报· 2025-10-09 23:00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34.54%,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34.13%,显著优于被动指数基金27.56%的平均收益率 [1][2] - 全市场共有53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0%,其中48只为主动权益类基金,仅5只为指数型基金 [2] - 业绩领先的基金包括永赢科技智选A(收益率194.49%)和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收益率161.1%),均重仓科技或创新药板块 [2] 行业板块分化格局 - 科技和医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业绩领跑,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人形机器人及创新药等赛道的爆发 [1][2] - 重仓传统金融和周期板块的基金业绩相对一般,有41只基金收益率在-5%以下,其重仓领域集中在银行、地产、家电、白酒和消费等 [1][3]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首尾差超过200个百分点,分化程度显著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波动幅度 [3] 黄金ETF市场表现 - 黄金ETF年内平均收益率达到41.04%,全市场14只黄金ETF收益率均超过40%,最高一只接近41.5% [1][4]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在10月8日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有望进一步推高黄金ETF价格 [4] - 14只黄金ETF均实现份额正增长,最大一只份额年内增长超33亿份,全市场黄金ETF场内份额合计已突破200亿份 [4] 四季度市场展望 - 市场行情或将继续分化,四季度投资主线有望延续科技和创新药行情 [1][6] - 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等硬科技被视为政策与产业共振的核心方向,交易上建议从上游硬件向下游应用、软件等扩散,进行“高切低” [6] - 创新药板块四季度整体贝塔行情可能减弱,交易机会更偏向局部个股,建议关注涨幅滞后且景气回升的细分领域,如光伏、锂电龙头 [7]
研究框架培训:主动投资的中美对比、基准选择、未来展望
2025-09-26 10:28
行业与公司 * 涉及中国与美国资产管理行业 特别是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领域[1] * 核心讨论对象为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及基金经理[1][4] * 涉及主要市场基准指数包括中国的沪深300、中证500、国证1000等 以及美国的标普500、罗素2000等[1][7][18][2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主动投资基金经理在长期维度上表现出更强的alpha创造能力 尤其是在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中[1][5][9] * 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超额收益机会 主要归因于中美两国指数构成差异 沪深300指数由银行、地产等传统行业驱动 而标普500指数权重变化紧密反映美国产业趋势[1][4][7][8] * 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 新兴产业如机器人、创新药、新能源和AI等为行业轮动和选股提供了更多机会 中国基金经理更善于捕捉并重仓这些产业[1][9][11] * 美国主动投资基金逐渐走向被动化 因战胜指数难度提升 持仓风格向基准靠拢 且投资者经历金融危机后对高波动风险产生厌恶[2] * 美国主动投资基金经理对科技股配置不足 长期超配金融等价值板块 导致业绩长期跑输大盘[10] * 2025年以来中国主动公募基金表现出色 股票型公募基金相较去年10月8日高点已上涨超过20% 跑赢沪深300的偏股型公募基比例达到70% 处于历史高位[1][13] * 2025年表现最好的基金收益率接近200%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逐渐回暖 赎回压力好转[3][14] * 2025年超配且表现突出的行业包括电子、新能源、通信和医药 景气改善公司数量占比达到历史新高[15] * 过去几年采用的哑铃型配置在2025年发生变化 因大量产业如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业绩开始兑现[16] 其他重要内容 * 在新的公募新规框架下 应选择与自身投资风格相匹配且具有代表性的宽基指数作为基准 并定期比较业绩 注重长期表现[1][6] * 基准选择对基金业绩影响显著 高贝塔指数难以战胜 分散权重的指数更能体现主动投资价值[18][19] * 中国市场基准选择建议[21][22][24][25][26][29] * 均衡型投资首选沪深300、A500、中证800或国证1000等宽基指标 * 成长型投资首选沪深300成长、中证800成长等指数 其胜率显著高于同类宽基指数 * 价值型及红利型投资首推宽基指数 而非专门带"价值"字样的指数 因后者战胜概率仅40% 而宽基指数可达60%左右 红利类产品选取红利指标跑赢难度高 胜率仅30%至40% * 行业赛道明确则直接匹配所关注领域相关指标 如医药基金采用医药指数 * 展望未来 随着景气线索增加和全社会风险偏好回归 主动公募定价权有望重塑 将继续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17]
When Market Vol Turns Things Upside Down, Trust Active Investing
Etftrends· 2025-09-20 01:06
美联储降息影响 - 美联储已实施大幅降息,提振了市场表现并改善了前景展望 [1] - 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降息,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乐观的理由 [1]
【有本好书送给你】市场波动时,更要记住“投资者十诫”
重阳投资· 2025-09-18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 重阳投资推出读书专栏,旨在通过分享优质书籍和投资理念与读者共同成长,本期重点推荐《赢得输家的游戏 第8版》一书,强调长期投资、理性决策和指数化策略的重要性 [2][3][4][8][10] 书籍推荐与互动 - 本期推荐书籍为《赢得输家的游戏 第8版》,作者查尔斯·D. 埃利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推荐人为营销编辑余伊羿 [8][10] - 互动话题为"结合本书,请就市场波动时如何保持投资理性发表你的看法",留言时间为2024年9月18日至2025年9月24日,优秀留言者可获赠书籍 [10] 投资策略与核心理念 - 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制定长期策略并以耐心执行,使市场波动为己所用 [10][11] - 指数投资能持续超越主动投资,新版增加债券投资、行为经济学等章节 [11][25] - 长期投资需忍受市场波动,1927年投资美国股市1美元,72年后股价上涨至106美元,红利再投资后升值至2592美元 [20] 储蓄与成本控制 - 投资必须从储蓄开始,成功储蓄需设定具体目标并制定可行计划 [12][13] - 降低成本是投资重要原则,指数基金可避免高管理费、运作费、税金等成本 [14] - 引用约翰·博格观点:"不用花出去的钱,就是你能攒下来的钱" [14] 行为理性与情绪管理 - 投资首要挑战是了解自己,保持理性思考以避免情绪压倒理智 [15] - 股价下跌对长期买方有利,如同奶牛价格下跌可购买更多奶牛 [18] - 市场大跌时不应恐慌性卖出,而应视为机会 [19] 投资十诫要点 - 多储蓄并投资于合适领域,限制投机性炒股 [21] - 避免避税导向的乱操作,勿将住房视为纯投资 [21] - 警惕经纪人和新奇投资品种,债券并非绝对安全 [22] - 写下长期规划并定期回顾,坚持指数基金策略 [22][23] - 投资原则永恒不变,成功核心在于长期坚持 [23] 作者与书籍背景 - 查尔斯·D. 埃利斯被《财经》杂志誉为"华尔街最聪明的人",曾获全球投资管理行业终身贡献奖 [25][28] - 书籍被彼得·德鲁克称为"关于投资策略和投资管理的佳作" [10][25] - 作者曾任耶鲁大学投资委员会主席、哈佛商学院董事等职,具备深厚行业背景 [28]
长跑型投资老将的胜利:“时间的玫瑰”开在公募基金里
36氪· 2025-09-04 12:28
行业转型趋势 - 公募行业加速从"明星模式"转向"平台模式",着力打造"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 [1]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持续落地,推动行业坚持长期主义和系统化方法 [9] 资深基金经理价值凸显 - 全行业连续管理同一主动权益基金超10年基金经理不足100人,仅占股混产品基金经理5% [1] - 管理年限超14年基金经理仅12人,占比约0.6% [1] - 12位超14年基金经理代表作基金年化收益均超10% [2] - 摩根杜猛、富国朱少醒、广发李巍、诺安杨谷、中欧周蔚文任职年化收益分别为15.7%、15.4%、14.8%、13.2%和11.9% [2] - 过去14年上证指数年化收益2%,沪深300年化收益2.9% [2] 主动投资业绩表现 - 过去一年228只主动股票型基金(总数548只)和1359只混合型基金(总数4492只)收益率超50%,占主动股混基金总数30% [3] - 超10年经验基金经理表现稳定,摩根杜猛管理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83%-96%,旗舰产品摩根新兴动力基金收益率超92% [3] - 摩根李博管理三只主动权益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均超60% [3] 长期持有效应 - 持有股票型基金指数半年正回报比例59%,持有三年升至73.2%,持有五年达93.2% [4] - 杜猛新兴动力基金近5年年化回报8.5%,近10年年化回报15.2%,任职以来年化回报15.7% [6] 平台与文化支撑 - 公司治理、内部评价导向和投研文化深刻影响基金经理长期业绩和团队稳定 [8] - 工银瑞信将投资经理5年期业绩考核占比提至50% [8] - 易方达推进数智化转型打造智能投研平台 [8] - 景顺长城布局智能研究和ETF投资平台,借助AI提升投研效率 [8] -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长期基金中业绩优于同行中位数规模占比持续保持80%以上 [8] -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股票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约20年,研究团队覆盖4700家公司,完成近1.1万次实地考察与交流 [9]
解密中欧「工业化」:打造公募基金的超级工厂
远川研究所· 2025-08-26 21: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欧基金借鉴汽车工业精益生产模式 构建工业化投研体系 实现投资流程标准化和业绩可复制性 提升Alpha创造能力和产品良品率 [6][7][9][10][16][18][24] - 通过MARS工厂模式实现多元资产配置 解决客户投资痛点 追求可预期 可复制 可解释的投资回报 [15][16][18] - 工业化体系强化个体专业分工与团队协作 使洞见在组织内高效流动 第三代基金经理借助平台赋能实现更稳定长期业绩 [7][9][10][18][19][24] 汽车工业精益生产模式借鉴 - Model Y L采用高效生产线 上海超级工厂平均30多秒下线一辆车 年交付量占全球50% [6] - 工厂通过冲压 焊装 涂装 总装四车间标准化流程 实现工艺提升与流程简化 [6] - 系统化精益生产支持Model系列持续产能爬坡与车型迭代 [7] 基金行业工业化转型 - 公募基金生产方式变革 需从依赖个体转向标准化流程 实现系统可复制的成功 [7] - 工业化投研体系产出多只优质基金 包括追求绝对收益的多资产产品 [7] - 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持续脱颖而出 验证自主培养与工业化能力建设成效 [7] 工业化体系与个体关系 - 工业化后个体影响更大 投研人员作为关键环节具有乘数效应 缺失将影响整体产出 [8] - 体系稳定性增强 基金经理脱离团队后失去协同支持 如同脱离产线的光刻机 [8] - 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 通过专业分工实现极致化 类似医院专科医生模式 [9] 投研流程与团队结构 - 标准化五要素模型分析框架:行业赛道 行业趋势 公司治理 经营质量 经营趋势 [10] - 去中心化团队结构 投资总监非上级 避免垄断投研想法 [10] - 第三代基金经理借助平台赋能 职业生涯更长且业绩更稳定 代表包括冯炉丹 邵洁 钟鸣 王颖 [10] MARS工厂建设与运作 - 多资产团队被市场倒逼革新 2021-2022年股债波动促使构建绝对收益产品工厂 [13] - 团队整合多元背景人才 包括险资 私募 券商自营 国家投资平台及内部IT人员 [13][14] - 系统研发需快速转化投资需求 内部IT支持实现想法即时编码落地 [14][15] - MARS工厂通过多元资产解决方案实现可预期回报 可复制流程 可解释损益来源 [15] - 生产流程分为设计 生产 组装 检测四车间 严格约束基金经理权限 强调风控优先 [16] 洞见共享与数智化应用 - 工业化使洞见快速碰撞复制 例如科技战队集体捕捉算力机会 冯炉丹率先关注光模块 [18] - 许文星团队将投资想法抽象为可复制信号 通过模型检验实现策略可解释化 [19] - 提炼价值 质量 红利 景气四大因子 用代码精准表达 例如价值策略中识别价值陷阱 [19] - 运用AI工具分析研究报告 公告 财报及企业家语言 捕捉基本面反转信号 [20] - 数智化将个人方法裂变为组织通用能力 对抗Alpha获取难度加大趋势 [20] 主动投资战略选择 - 资源有限下专注主动投资 因ETF以成本取胜 主动投资以能力取胜 两者文化冲突 [22][23] - 主动投资讲极致人才与深度研究 被动投资讲极致成本与规模复制 理念完全对立 [23] - 2022年底至当前基金经理从41位增至63位 逆势储备人才并布局产品线 [24] - 2025年第三代基金经理成熟与MARS工厂建成 推动工业化进程迈进 [24]
沪指创2021年2月来新高 绩优主动权益基金超越大盘76%
第一财经· 2025-08-20 16:54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于8月18日突破2021年2月18日高点并创近十年新高[1] - 沪深3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距离2021年峰值分别差29%、28%、27%[1] - 中证500和中证1000较前轮牛市高点仍有13%和10%差距[1]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577只主动权益基金在2021年2月18日至2024年8月18日区间收益率超10%[1] - 广发基金旗下11只产品收益率超10%,其中4只超30%[1] - 广发多因子区间收益率78.13%居首,其余三只产品收益率介于35.61%-38.43%[1] 广发多因子基金表现 - 2018年起连续7年跑赢沪深300、中证800及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 - 累计回报达352.19%,年化回报21.85%[2] - 行业配置覆盖煤炭、有色、化工、房地产、基建、银行及新能源、创新药、AIGC产业链[2] 基金投资策略特征 - 广发多因子采用行业分散与风格均衡策略[2][3] - 收益来源涵盖行业配置、选股及交易维度[2] - 持股重合度低,四只基金仅1只个股共同重仓,三只基金仅2只个股重叠[3] 基金经理产品分化 - 杨冬管理四只主观多头产品风格各异[3] - 广发价值领航/瑞誉侧重成长价值,广发均衡成长兼顾估值与成长潜力[3] - 广发价值领航A类份额近一年收益率102.51%,广发瑞誉83.19%,广发均衡成长50.29%[3] 主动投资展望 - 专业化主动投资有望持续跑赢指数[3] - 风格均衡产品在震荡上行市场中更具波动平滑优势[3]
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杨峻:被动投资大发展重塑资管价值创造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8:58
被动投资发展趋势 - 全球被动基金发展超越主动管理 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3] - 中国市场以ETF为代表的被动策略产品核心优势包括费率低廉 政策支持 符合资金偏好 业绩优势[3][4] - 宽基指数ETF管理费率低至15bps 行业或主题ETF费率在20-60bps 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120bps[3] - 10年期限60bps费率差异可创造6%收益差距[3] - 新"国九条"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 证监会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3] - 美国指数基金持有人中个人退休金账户和企业年金计划持有占比超80%[3] 业绩表现比较 - 美国过去十年仅21%主动基金跑赢被动基金[4] - 2023年中国58%主动偏股型基金战胜同类被动基金 但较2022年下降5个百分点[4] - A股市场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加大[4] 资管行业影响 - 被动投资对资管行业产生三大深远影响:Beta工具化 Alpha专业化 马太效应加剧[1][5] - 被动投资产品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成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重要工具[5] - 机构投资者需求包括透明化低波动配置 精细化多因子策略 低成本高效率运营[5] - 个人投资者偏好更低认知门槛 更清晰投资场景 更强抗波动性[5] - 百年保险资管内部实践显示ETF多策略组合投资实盘业绩跑赢沪深300指数及万得偏股混合基金指数[5] Alpha专业化路径 - 深度Alpha挖掘需聚焦定价效率低和信息不透明领域[6] - 美国房地产基金和债券基金等非公开信息占比较高领域超额收益获取能力显著[6] - 需强化非公开调研和信息获取拆解解读提炼能力[6] - 主动型ETF年复合增长率接近50% 可能成为Alpha专业化重要载体[7] - 主动ETF融合主动管理能力与ETF产品透明性流动性[7]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资管行业管理资产利润贡献率由2021年14.4bps下降至2023年11.6bps[7] - 北美和亚太市场利润贡献率下滑速率约每年10%[7] - 中国被动权益基金前十大机构占据66%市场份额[8] - ETF领域前十大机构规模合计占比达80%[8] - 主动权益基金前十大机构仅占据46%市场份额[8] - 被动化趋势演进使中小机构面临严峻挑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