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式AI
搜索文档
英伟达(NVDA.O)FY26Q2跟踪报告:Q2业绩符合预期,乐观展望全球和中国AI基建规模
招商证券· 2025-08-28 18:01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4] 核心观点 - 英伟达FY26Q2业绩符合预期,营收467亿美元,同比+56%/环比+6%,数据中心业务保持高增长,网络产品同比+98%/环比+46%[1][2] - Blackwell架构产品环比增长17%,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占数据中心营收约50%,中国大陆占比降至低个位数[2] - 指引FY26Q3营收中值540亿美元(±2%),同比+53.9%/环比+15.5%,毛利率指引73.5%(±0.5pct)[3] - 预计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到本十年末达3-4万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CAGR约50%[8] - 若地缘政治问题解决,FY26Q3 H20产品发货收入预计20-50亿美元[3] 财务表现 - FY26Q2营收467亿美元,同比+56%/环比+6%,non-GAAP毛利率72.7%,剔除H20费用影响后为72.3%[1] - 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同比+56%/环比+5%,其中计算产品营收338亿美元,同比+50%/环比-1%,网络产品营收73亿美元,同比+98%/环比+46%[2] - 游戏和AIPC营收43亿美元,同比+49%/环比+14%,专业可视化营收6.01亿美元,同比+32%/环比+18%,汽车和机器人营收5.86亿美元,同比+69%/环比+3%[2] - 运营费用同比增长6%,主要因计算和基础设施成本、薪酬福利支出增加[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Blackwell架构产品环比增长17%,GB300开始批量出货,产能恢复至满产运行,预计25H2广泛市场供应[8][19] - GB300平台NVFP4 4位精度与NVLink72技术使每token能效较Hopper提升50倍[8][23] - Rubin平台芯片进入晶圆制造阶段,包括Vera CPU、Rubin GPU等六类芯片,计划明年批量生产[8][20] - RTX PRO服务器全面量产,产品线有望成长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核心业务[8][25] - Spectrum-X以太网年化收入突破100亿美元,InfiniBand收入环比增长近一倍[27][28] 市场与需求驱动 - 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占数据中心营收约50%,主权AI相关收入预计今年突破20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逾一倍[2][27] - 代理式AI和推理模型推动计算需求增长数量级,头部云服务提供商Capex今年约6000亿美元[22][36] - 中国大陆是全球第二大计算市场,未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已可获得H20销售许可,多家企业获得许可证[8][45] - AI原生初创企业去年获1000亿美元融资,今年未结束已录得1800亿美元,顶级企业营收从去年20亿美元增至今年200亿美元[52] 增长展望与指引 - FY26Q3营收指引中值540亿美元(±2%),同比+53.9%/环比+15.5%,未计入向中国客户发货的H20产品[3][33] - 预期本财年毛利率仍处于75%水平,运营费用率同比增长至40%(此前指引35%)[3][33] - 长期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预计3-4万亿美元,英伟达产品在AI工厂成本中占比约35%[8][41] - 游戏业务受Blackwell架构产品爬坡及供应改善驱动,GeForce Now游戏库扩容至超4500款作品[30]
英伟达机器人“最强大脑”上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7:57
产品发布与性能 - 公司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Jetson Thor机器人超级计算机 面向制造、物流、交通、医疗、农业和零售等行业提供算力支持 [1] - Jetson Thor较上一代Jetson Orin的AI算力提升7.5倍 能效提升3.5倍 [1] - 产品支持运行生成式AI模型包括Cosmos Reason、DeepSeek、Llama、Gemini、Qwen等通用模型及Isaac GR00T N1.5等机器人专用模型 [1] - Jetson Thor开发者套件定价3499美元 Jetson T5000模组批量购买单价2999美元 [1] - 产品具备2070 FP4 TFLOPS的AI算力和128GB内存 可在边缘端并行运行多模态模型 [7] 技术架构与创新 - Jetson Thor整合"大模型+实时传感+控制"到边缘端 显著降低云依赖与往返时延 [7] - 产品通过更大带宽处理多传感器数据 支持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高速移动和操作 [11] - 公司构建三类计算机体系:机器人本体嵌入式计算机、AI工厂训练计算机、仿真测试计算机 [10] - 技术实现从"会看、会说"到"会想、会做"的跨越 推动通用机器人发展 [11] 生态合作与应用场景 - 联影医疗、万集科技、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等企业已率先使用Jetson Thor [1] - 银河通用G1 Premium人形机器人搭载Jetson Thor 在工业码垛、拆垛及搬运场景展现流畅作业 [8] - 产品适用于手术辅助机器人、智能牵引车、配送机器人、工业机械臂及视觉AI智能体等应用 [8] - 公司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模式构建竞争壁垒 提供完整NVIDIA AI软件栈支持 [7][8] 战略定位与市场前景 - 公司定位为机器人生态算力支持方 不直接制造机器人 [6] - 创始人提出"物理AI"为AI发展终极阶段 涵盖生成式AI、代理式AI后的第三阶段 [2] - 机器人业务成为公司重要业务线 在发布会中压轴出现 [1] - 产品迭代被视为新增长曲线 资本市场认可赛道长期潜力 [11] - 公司股价截至8月26日达181.77美元 市值44352亿美元 [2]
黄仁勋的“物理AI”野心:英伟达机器人“最强大脑”上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7:58
产品发布与性能 - 英伟达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Jetson Thor机器人超级计算机 AI算力较上一代Jetson Orin提升7.5倍 能效提升3.5倍 [2] - Jetson Thor具备2070 FP4 TFLOPS的AI算力 支持128GB内存 可并行运行多模态模型 显著降低云依赖与延迟 [3] - 产品定价为开发者套件3499美元 T5000模组批量单价2999美元 已获联影医疗 优必选等企业采用 [2] 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 - 产品整合大模型 实时传感与控制功能 支持视觉-语言-动作等多模态模型 适用于代理式AI和高速传感器数据处理 [3][4] - 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手术辅助系统 工业机械臂等场景 在工业码垛 物料搬运等复杂任务中展现流畅作业能力 [4][6] - 支持在边缘端为大规模复杂AI模型提供实时推理能力 覆盖制造 物流 医疗 农业和零售等行业 [2][4] 生态战略与行业影响 - 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模式构建竞争壁垒 提供完整NVIDIA AI软件栈 与CUDA技术和GPU芯片战略高度相似 [4] - 头部机器人企业如银河通用已搭载Jetson Thor 产品推动机器人从"会看会说"向"会想会做"演进 [4][6] - 英伟达定位为机器人生态提供计算平台 自身不制造机器人 但通过计算平台支持企业构建机器人 [3] 技术架构与设计理念 - 物理AI是公司核心叙事 要求模型在真实世界执行动作 需构建机器人本体 AI工厂和仿真三类计算机 [5] - Jetson Thor将算力从云端下沉至机器人本体 解决功耗 散热和实时计算挑战 支持更复杂推理任务 [5] - 产品具备更大带宽 可快速处理多传感器数据 使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实现高速移动和操作 [5] 市场前景与战略意义 - 机器人业务成为英伟达重要增长曲线 虽产业化早期面临周期长 成本高挑战 但赛道具备长期潜力 [6] - 产品推动通用机器人发展 通过统一软件栈与生态网络加速落地 是计算平台战略的自然延伸 [6] - 公司股价上涨1.02%至179.81美元 市值达4.39万亿美元 市场关注即将发布的第二财季财报 [2]
倒计时7天!CadenceLIVE China 2025中国用户大会完整议程亮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2 08:52
CadenceLIVE China 2025中国用户大会概况 - 大会将于2025年8月19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办,是中国EDA行业覆盖技术领域全面且规模领先的技术交流平台 [1] - 现场参会报名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注册 [4][22] 主题演讲议程 - **开场致辞**:Cadence市场与业务发展副总裁KT Moore将于9:30-9:40进行开场致辞 [3] - **AI技术专题**:Cadence资深副总裁Paul Cunningham博士将探讨"运用代理式AI应对智能系统设计挑战"(9:40-10:20) [7] - **芯片创新**:安谋科技CEO陈锋将发表《全球标准与本土创新双向融合,构建AI计算"芯"未来》(10:20-10:50) [10] - **人机交互**:灵伴科技周军博士分享"AI+AR眼镜:人机交互的探索、开发与应用实践"(10:50-11:20) [12] - **颁奖环节**:中兴微电子欧阳可青将主持最佳论文颁奖礼(11:20-11:30) [14] 技术分会场议程 定制模拟设计专题(Track 1) - **技术突破**:Cadence专家Zhong Fan将解析Virtuoso Studio和Spectre仿真平台的技术突破(13:00-13:30) [19] - **应用案例**:包括Sanechips展示Virtuoso原理图迁移应用(13:30-13:50)、展锐分享多音仿真内存优化方法(13:50-14:10) [19] - **GPU加速**:Sanechips介绍Spectre X GPU在大规模模拟电路仿真中的应用(14:10-14:30) [19] - **ML算法**:Sanechips展示基于ML的FMC SmartCorner项目应用(14:50-15:10) [19] AI驱动验证专题(Track 7) - **AI验证平台**:Cadence专家Rich Chang将介绍Verisium验证平台中的代理式AI技术(13:00-13:30) [20] - **自动化技术**:Sanechips分享基于SIM AI技术的自动化仿真回归方法(13:30-14:00) [20] - **形式验证**:展锐展示基于Jasper CONN的引脚复用形式验证签核方法(16:00-16:30) [21] - **芯片设计**:昆仑芯团队探讨利用Jasper C2RTL加速AI处理器矢量数据路径优化(16:30-17:00) [21]
黄仁勋:物理AI将触发机器人的“GPT时刻”!宇树、智元上市概念来袭!最强股8连板!
私募排排网· 2025-07-19 17:49
物理AI与机器人产业链 - 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出"物理AI"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将触发机器人领域的"GPT时刻",并高度评价中国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潜力 [2][11] - 物理AI(Physic AI)是专门赋能自主机器的技术,核心是让机器在真实物理世界中实现环境感知、理解物理规律和执行复杂操作 [2] - 英伟达整合Cosmos和Omniverse平台,形成业内第一个端到端"物理AI"平台,用于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视频数据与策略,以及构建精确仿真物理世界的3D场景 [8] 物理AI相关公司 - 滤量股份与英伟达合作运营智算中心,2025年AI算力业务营收占比超30%,近一周涨幅9.10%,今年以来涨幅63.05% [10] - 智微智能基于英伟达Isaac SIM开发机器人虚拟仿真训练和数据合成,近一周涨幅16.74%,今年以来涨幅52.34% [10] - 某公司为英伟达数据中心提供800G/1.6T光模块,支撑Omniverse云端算力需求,近一周涨幅24.33%,今年以来涨幅46.83% [10] 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动态 - 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中,智元机器人中标7800万元,宇树科技中标4605万元,为国内迄今最大单笔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订单 [12] - 智元机器人发布灵犀X2-N人形机器人,可在轮式/足式间切换并具备情绪交互能力,并以21亿元控股收购上纬新材 [12] - 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人民币,四足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出货量全球第一,已开启上市辅导 [16] 机器人产业链相关公司表现 - 上纬新材被智元机器人以21亿元控股收购,近一周涨幅148.85%,今年以来涨幅404.61% [14] - 某公司为智元机器人提供行星减速器核心部件,近一周涨幅30.62%,今年以来涨幅172.55% [14] - 某公司已向宇树科技批量供货机器人关节用自润滑轴承及直线执行器丝杆,近一周涨幅16.78%,今年以来涨幅159.58% [15] 机器人产业链业绩增长公司 - 金力永磁预计扣非净利润上限2.65亿元,同比增长679%,近一周涨幅8.01%,今年以来涨幅50.33% [17] - 某公司预计扣非净利润上限1.80亿元,同比增长233.72%,近一周涨幅4.05%,今年以来涨幅18.95% [17] - 某公司预计扣非净利润上限5.51亿元,同比增长203.84%,近一周涨幅7.00%,今年以来涨幅27.19% [17]
AI“联合科学家”重塑科研协作方式
科技日报· 2025-07-08 07:41
多智能体AI科研团队的发展现状 - 美国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家托马斯·蒙廷与6个AI驱动的"虚拟科学家"合作,模拟真实科研协作过程,生成长达一万多字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策略会议纪要 [1] - 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推出"AI联合科学家"软件,由6个AI代理组成,分别负责想法生成、反思、概念演进等职能,基于Gemini 2.0模型,在早期测试中两天内解决了困扰科学家十多年的科学谜题 [2] - 斯坦福大学"虚拟实验室"系统以GPT-4o为基础,默认配备"首席研究员"和"评论者"角色,用户可自定义添加更多专业代理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VirSci"系统,专注于模拟科学家团队合作以推动科研创新 [2] 多智能体AI系统的技术特点 - 这些系统采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具备联网检索、执行代码、调用专业工具等功能,属于"代理式AI"系统 [3] - 多个AI代理可连续数小时专注解决复杂科学问题,不会走神或疲惫 [3] - 通过引入"评论者"角色,系统能有效筛除不合理内容,提升可靠性,斯坦福大学测试显示加入评论者后GPT-4o在科学测试中表现提高几个百分点 [4] - 谷歌评估显示人类专家更倾向于多个AI协作生成的回答,认为其更具新意和科研潜力 [4] 多智能体AI系统的应用效果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现"8个代理人×每人5轮发言"的设置下创造力最佳,而斯坦福大学认为超过3个专家后输出易冗余 [5] - 谷歌系统为斯坦福大学研究者提供3种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建议,其中2种在实验中疗效优于人工方案 [6] - 帝国理工学院测试中AI提出"移动遗传元件可跨细胞偷取噬菌体尾部"的新假设,与团队未公开实验结果一致 [7] - 目前这类系统主要作为科研助理,通过总结资料、激发灵感、提出新角度来提高效率,但能否产生颠覆性想法仍需验证 [7]
毕马威:2024年香港银行业展现强劲韧性 资产运营稳步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21:05
行业表现 - 香港银行业2024年展现稳健增长与营运韧性 总资产增长4 5%达24万亿港元 扣除减值前营运利润增长7 8%达3180亿港元 [1] - 行业面对贷款需求疲弱和净息差收窄的挑战 持续专注于成本控管与营运效率提升 [1] - 总贷款及垫款减少2 3% 客户存款总额增长4 1% [1] 风险管理 - 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从1 65%上升至2 15% 主要受商业地产及整体房地产行业挑战影响 [1] - 大部分银行积极推行风险管理措施 包括分散投资组合风险及利用数码工具加强前期风险预警能力 [1] 技术创新 - 香港银行加快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特别是代理式AI 以提升营运效率、风险管理及合规水平 [1] - 代理式AI发展速度超乎预期 香港银行业审慎应对潜在风险但普遍表现积极 [2] - 采用策略性及数据为本的代理式AI应用方法 有助于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 行业韧性 - 香港银行业在宏观经济环境挑战下展现强劲韧性 归因于审慎的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及数码转型投资 [1] - 行业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并保持国际竞争力 [1]
思科发布AI时代的安全架构与网络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20:50
思科2025生态创新峰会核心内容 - 峰会以"开启AI新视界"为主题 聚焦AI推动商业创新与生态体系构建 [1] - 公司发布多个安全网络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应对AI时代转型需求 [1] - 公布最新企业网络研究成果 旨在打造面向AI时代的安全生态系统 [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速度重塑各行各业 推动产业变革与创新 [1] - 企业网络正经历重大架构变革 网络流量更快更动态对延迟更敏感 [5] - 企业面临保障安全前提下加快应用AI 释放投资价值的挑战 [1] 思科战略与产品发布 - 推出AI驱动Room Vision PTZ摄像头 增强会议体验 [6] - Webex Suite的思科AI助手涵盖Jira工作流程自动化功能 提高效率 [6] - 发布业界首创生成式用户界面思科AI Canvas 促进团队协作 [6] - 推出6100系列及200系列防火墙 提供领先效能与成本效益 [7] - 加入EPRI开放电力AI联盟 推动AI解决方案部署并增强电网能力 [7] 技术创新方向 - 基于深度网络模型 帮助AI更好理解网络并协助IT团队工作 [6] - 持续创新计算与网络解决方案 支持代理式AI应用高带宽低时延需求 [7] - 推出思科云端控制一体化管理平台 涵盖网络安全及可观察性技术 [8] 解决方案升级 - 混合网格防火墙及通用零信任网络访问方案推出多项创新 [7] - Splunk Observability Cloud和Splunk AppDynamics功能升级 [8] - 实现Splunk Observability与思科企业网络双向集成 打造数字化运营模式 [8]
通信板块ETF涨幅居前;多只红利类ETF份额创新高丨ETF晚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9:50
指数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上证综指上涨0.04%,深证成指上涨0.24%,创业板指上涨0.23% [1] - 日经225、科创50与创业板指走势排名靠前,日涨跌幅分别为0.9%、0.53%与0.23% [6][7] - 近5个交易日日经225、创业板指与沪深300走势排名靠前,涨跌幅分别为1.21%、-0.35%与-0.5% [7] 板块表现 - 电子、通信与国防军工今日涨幅居前,日涨跌幅分别为1.5%、1.39%与0.95% [9] - 美容护理、房地产与建筑材料跌幅较大,日涨跌幅分别为-1.73%、-1.35%与-1.22% [9] - 近5个交易日通信、国防军工与石油石化涨幅领先,涨跌幅分别为3.24%、2.2%与2.15% [9] ETF市场表现 - 通信板块ETF表现突出,通信ETF(515880.SH)上涨2.08%,5G50ETF(159811.SZ)上涨1.87% [1] - 股票型风格指数ETF平均涨幅0.27%,跨境型ETF平均跌幅-0.57% [12] - 股票型ETF中5G通信ETF(515050.SH)涨幅2.37%,5GETF(159994.SZ)涨幅2.22% [14][15] 红利主题基金 - 红利主题基金规模较年初增长12%至2739.41亿元,净流入额达137.78亿元 [4] - 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份额达15.76亿份,较年初增长85% [3] -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份额65.64亿份,较年初增长75% [3] 科创板ETF - 科创板ETF总数达88只,总规模超2500亿元 [5] - 新增57只科创板ETF上市,"科创板八条"推动产品数量和规模双突破 [5] 行业研报观点 - 代理式AI有望推动推理工作负载指数级增长,算力资源是AI创新主要瓶颈 [2] - 建议关注海外算力链光模块、铜互连环节,国内IDC、算力租赁等环节 [2] - 自主可控背景下,升腾产业链产能扩张+良率提升利好高速连接器、液冷散热等 [2] ETF成交情况 - 股票型ETF中A500ETF嘉实(159351.SZ)成交额28.62亿元,科创50ETF(588000.SH)成交额21.75亿元 [17][19] - 债券型ETF中上证公司债ETF(511070.SH)成交额120.92亿元 [19] - 商品型ETF中黄金ETF(518880.SH)成交额28.87亿元 [19]
WNS(WNS)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9 03:2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至2025财年,公司受三个特殊客户问题影响,增长被掩盖,但剔除影响后增长态势良好,如2024财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环比增长3%,若剔除大型医疗保健客户影响,第二季度也实现增长 [18][19] - 2026财年公司给出的增长指引为9%,其中7%为有机增长,2%为无机增长,若剔除两个客户问题带来的2%逆风,有机增长实际为9% [20] - 过去两年公司业务总体增长约10%,但受客户特定问题带来15%的逆风影响,剔除这些问题后,业务平均每年增长12.5% [21][22] - 上一年公司运营利润率达99%,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3] - 公司业务的可自由支配部分占比为10 - 11%,相比部分同行占比较低 [5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保险是公司最大的垂直业务领域,超过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该领域 [6] - 公司最大的横向业务是行业特定服务,如保险的理赔处理、北美医疗保健的福利利用、航运的文件处理等 [7] - 公司非FTE业务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是垂直导向的企业,结合技术和分析,为八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以领域知识、技术分析和行业特定服务为核心竞争力,区别于竞争对手 [5][6][7] - 公司将AI、生成式AI等视为为客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核心业务主张是结合最佳技术、最佳流程和对业务的领域理解 [11] - 公司在大型交易方面采取谨慎策略,仅在签署后才将其纳入指引;对于1000 - 5000万美元的常规业务,有大量对话和良好的业务势头 [27][28][29] - 公司通过招聘高级领导、投资等方式进入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领域,将其视为额外的增长渠道 [35] - 公司注重创建包含技术、AI、生成式AI等多种组件的解决方案集作为IP,应用于各个行业,推动业务从FTE模式向交易结果、UTP等模式转变 [67][69][7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面临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客户特定问题的逆风,但公司业务的潜在增长动力依然存在,2026财年有望恢复高个位数至低两位数的增长 [20][22] - 对于大型交易,虽难以预测关闭时间,但市场机会真实存在;常规业务的市场机会也很可观,公司对此感到乐观 [29][30] - 公司业务具有良好的多元化,包括地理区域、垂直行业、水平业务、服务 offerings和客户等方面,降低了风险并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42][44] - 公司对Gen AI的应用前景持积极态度,认为其不仅能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还能创造新的能力和收入流,但客户在集成和实施方面存在一些挑战 [61][62][6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拥有超过6万名全球员工,主要交付地点位于印度、菲律宾和南非 [3] - 公司最大客户占收入的6%,客户集中度较低 [4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作为公司CFO,如何看待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关键差异,以及自身的关键角色和职责? - 公司是垂直导向的企业,以领域知识为核心,结合技术和分析,为八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最大的垂直业务是保险,最大的横向业务是行业特定服务,这是公司的关键差异化所在 [5][6][7] - 公司CFO在公司拥有15年工作经验,曾担任公司财务总监,参与了公司的大部分战略事务 [4] 问题: 请对比2024财年报告的业绩与2025财年的增长预期,以及剔除部分大客户决策后的真实潜在增长情况? - 公司受三个特殊客户问题影响,增长被掩盖,但剔除影响后增长态势良好,如2024财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环比增长3%,若剔除大型医疗保健客户影响,第二季度也实现增长 [18][19] - 2026财年公司给出的增长指引为9%,其中7%为有机增长,2%为无机增长,若剔除两个客户问题带来的2%逆风,有机增长实际为9% [20] 问题: 客户对话中推动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大型交易和常规业务的情况如何? - 大型交易因复杂性高、涉及多个层面和变革管理活动,难以预测关闭时间,公司决定仅在签署后才将其纳入指引 [27][28] - 对于1000 - 5000万美元的常规业务,有大量对话,客户有成本优化、转型和利用生成式AI改变流程的需求,业务势头良好 [29] 问题: 大型交易是否带来相邻服务能力的变化,与传统业务有何不同? - 大型交易的模式比传统业务更多是非FTE模式,包含更多技术、自动化和集成,但客户期望的结果和成果与公司目前提供的服务基本相同 [45][46] 问题: 公司对2026财年增长指引的可见性如何,可自由支配活动对业绩的影响怎样? - 公司90%的收入已有客户签署合同并有相应预测,历史上基于90%可见性的预测大多能实现或超出指引 [50][51] - 公司业务的可自由支配部分占比为10 - 11%,相比部分同行占比较低,宏观环境变化对业绩的影响不会过大 [52] 问题: Gen AI需求的进展如何,常见用例有哪些,客户实施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 Gen AI的用例主要分为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创造新能力和收入流两类,如代理协助、医疗摘要、航运物流管理等 [61][62] - 客户实施的阻碍因素包括数据或基础设施未准备好、感知到的风险、计算成本、数据隐私、网络安全以及模型中的歧视和偏见等 [63] 问题: 公司如何看待市场上关于服务领域的蚕食论? - 市场上认为服务和解决方案仅关于成本降低、自动化和生产力的观点是片面的,这些工具和技术不仅能提高生产力,还能扩大可寻址市场,促使更多未与服务公司合作的客户寻求合作 [73][74] 问题: 剔除大客户影响后,前10大客户群体的业绩表现如何,近期趋势怎样? - 剔除客户特定问题后,过去几年前10大客户群体实现了低两位数增长,且客户集中度没有重大变化,客户与公司共同成长 [81] 问题: 公司未来的资本分配优先事项是什么,如何考虑股票回购和收购? - 公司的资本分配模型包括股票回购、小规模并购、资本支出和债务偿还四个方面,将继续在这四个领域部署资产 [82] - 上一年公司因认为股票被低估进行了激进的股票回购,今年的回购正在进行中,未来将继续坚持资本分配理念 [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