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
搜索文档
10/15财经夜宵:得知基金净值排名及选基策略,赶紧告知大家
搜狐财经· 2025-10-15 23:42
基金净值表现排名 - 2025年10月15日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排名前10的基金中,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A单位净值增长0.1177,从1.7121升至1.8298,日增长率约为6.9% [2] - 净值增长排名后10的基金中,金信行业优选混合C单位净值下降0.0666,从2.6604降至2.5938,日增长率约为-2.5% [4] - 当日共有28969只基金更新净值数据 [3]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低走补缺后中阳反弹,创业板指数同样中阳报收,市场成交额为2.09万亿元 [6] - 个股表现强劲,上涨家数4333只,下跌家数950只 [6] - 领涨行业包括工程机械、通信设备、日用化工,涨幅均超过3% [6] - 领跌行业为电信运营和石油 [6] 领先基金分析(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A) - 该基金前十大持仓集中度为40.15%,投资风格偏向人型机器人方向的通用机械行业 [7] - 前十大重仓股中,震裕科技日涨幅11.28%,雷迪克日涨幅16.17%,五洲新春和中坚科技涨停 [7] - 基金规模为6.91亿元 [7] 落后基金分析(金信行业优选混合C) - 该基金前十大持仓集中度高达84.30%,投资风格集中于半导体行业的芯片制造方向 [7] - 前十大重仓股中,奥普光电跌停,中科飞测日跌幅6.51%,波长光电日跌幅6.26% [7] - 基金规模数据显示为0.00亿元 [7]
免疫治疗新突破:改写1型糖尿病治疗史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5 18:03
医疗突破事件 - 全球首款获FDA批准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发病的创新药物替利珠单抗注射液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出亚洲首批处方 [4] - 该事件标志着我国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迈入全新阶段 [4] 1型糖尿病疾病特征与风险 - 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6] - T1DM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15倍 [8] - 当疾病进展到糖尿病期时,约90%的胰岛β细胞已遭受不可逆损伤 [10] 早期筛查与监测体系 - 应对1-45岁的T1DM一级亲属开展系统筛查,此建议适用于典型T1DM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8] -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是当前最可靠的T1DM预测指标,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等,多项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升预测准确性 [8]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被公认为T1DM分期的金标准,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和随机血糖检测能全面评估糖代谢状况 [9] 疾病进展与干预窗口 - T1DM 1期和2期患者在5年内进展为3期的概率分别高达44%和75%,且终身发病风险接近100% [10] - 延误治疗会使初诊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骤增74% [10] - 建立规范的随访体系抓住干预黄金期能推迟疾病发作,并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降低50%以上 [10] 创新疗法效果 - 对于T1DM 2期患者,及时应用CD3靶向药物替利珠单抗可显著保留β细胞功能,该药物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能延缓发病近3年 [10] - 免疫治疗的出现为疾病进展按下暂停键 [6]
Nature系列综述:西湖大学董晨院士系统总结CD8⁺T耗竭的调控因子
生物世界· 2025-10-15 16: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T 细胞耗竭 ( T cell exhaustion ) 是一种适应性且独特的细胞命运,主要在慢性感染和癌症中因持续的抗原刺激而出现。其特征在于效应功能的逐渐丧失以及 多种抑制性受体的持续表达。 T 细胞耗竭的进展是由通过 T 细胞受体 (TCR) 的持续抗原刺激驱动的,并受到共刺激和抑制分子的信号以及细胞因子、代谢物和神经因子等微环境因素的调 控。这些外在细胞因素通过关键的内在细胞调控因子重塑 T 细胞的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和代谢,使其进入耗竭状态。 2025 年 10 月 1 日,西湖大学医学院 董晨 院士团队 ( 孙勤利 为第一作者) 在 Nature 旗下综述期刊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Regulators of CD8⁺ T cell exhaustion 的综述论文。 T 细胞耗竭 ( T cell exhaustion ) 是一种独特的 T 细胞功能障碍状态,通常在慢性抗原刺激期间出现,例如在持续感染、癌症或自身免疫疾病中。 与效应 T 细胞相比, 耗竭 T 细胞 (Tex) 表现出效应功能受损、增殖减少以及抑制 ...
两市振幅加大,沪指半日上涨0.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2:52
市场表现 - 截至上午收盘上证指数涨0.1%报3869.25点 深证成指持平 创业板指涨0.22% 北证50涨0.97% 科创50跌0.55% 中证A500跌0.04% [1] - A股半日成交额1.28万亿元 [1] - 上证指数最高3887.65点 最低3857.67点 [2] - 央行开展43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操作利率1.40% 单日净投放435亿元 [2] 宏观经济数据 - 今年前8个月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实现减税降费及退税12925亿元 [3] - 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 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29.8% [3] - 9月份CPI环比上涨0.1% 同比下降0.3% 核心CPI同比上涨1.0% 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 [3] - 9月份PPI环比持平 同比下降2.3% 降幅比8月收窄0.6个百分点 [3] 行业与板块动态 - 医药股半日领涨 免疫治疗板块均涨幅2.85% 创新药板块均涨幅2.36% 仿制药板块均涨幅2.23% [4][5] - 宠物经济、美容板块涨势不俗 上海家化涨停 水羊股份、科思股份涨超5% [4] - 种业板块均跌幅2.05% 军贸概念板块均跌幅1.58% 光刻机板块均跌幅1.35% [5] - 新凯来子公司发布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 填补国产高端电子设计工业软件技术空白 [4] 重点公司信息 - 广生堂乙肝治疗一类创新药奈瑞可韦GST-HG141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的新型乙肝核心蛋白变构调制剂 为我国突破性治疗品种 [7][8] - 舒泰神在研产品STSP-0601和BDB-001被CDE纳入突破性疗法 [7][8] - 昂利康拟投资建设8000吨阿莫西林和2000吨氨苄西林项目 建设周期预计2年 [7][8] - 前沿生物正全力推进新型抗HIV病毒长效制剂的研发 并战略性布局高端仿制药及器械 [7][9]
胃癌术后不用再化疗?复宏汉霖汉斯状临床试验成功 为全球首个
证券日报网· 2025-10-10 18:42
核心临床突破 - 公司自研PD-1抑制剂汉斯状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胃癌的三期临床研究达到预设优效性标准且安全性良好 成为全球首个胃癌围术期以免疫单药取代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 实现重大突破[1] - 该研究首次证实胃癌手术后以免疫单药替代辅助化疗的可行性 为巩固手术疗效和降低复发风险开辟新路径[1] - 鉴于积极数据结果 公司拟提前申报该适应症的上市[1] 胃癌治疗行业背景 - 胃癌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2022年全球新发病例约96.9万例 死亡病例约66万例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均高居第五位[2] - 免疫治疗正系统性重塑胃癌治疗格局 在晚期胃癌中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标准方案 全球范围内有多项三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以验证免疫联合化疗在围术期的疗效和安全性[2] 公司消化道肿瘤战略布局 - 消化道肿瘤是公司战略聚焦和深度布局的核心治疗领域之一[2] - 在食管癌领域 汉斯状已于2023年9月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2] - 针对胃癌 除汉斯状外 公司自主研发的差异化新表位HER2单抗HLX22正通过国际多中心三期头对头临床研究挑战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标准[2] - 在结直肠癌领域 公司正积极推进汉斯状联合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2] - 公司还通过布局PD-L1抗体偶联药物HLX43等新一代疗法针对晚期胃/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等开展临床研究[2]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依托产品管线的多层次创新疗法矩阵以及丰富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持续深化在消化道肿瘤领域的领先优势[3] - 公司致力于将更多优质治疗方案推向全球以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3]
复宏汉霖产品成为全球首个胃癌围术期以免疫单药取代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0:42
公司核心产品进展 - 公司自研创新型PD-1抑制剂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胃癌的III期临床研究(ASTRUM-006)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无事件生存期 [1] - 该方案成为全球首个胃癌围术期以免疫单药取代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 [1] - 该研究结果实现了胃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1] 行业影响与定位 - H药汉斯状在欧洲的商品名为Hetronifly [1] - 该突破性进展确立了公司在胃癌免疫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1]
重大突破!复宏汉霖(2696.HK)H药胃癌围手术期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为该领域全球首个治疗方案
格隆汇· 2025-10-09 20:15
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的期中分析结果显示:该研究达到预设的优效性标准。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汉 斯状®联合化疗显著改善EFS,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是对照组3倍多,患者复发风险明显降低。同时, 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基于这一积极结果,建议提前申报上市。 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朱俊博士表示:"消化道肿瘤是复宏汉霖深耕的核心领域。此次H药在 胃癌围术期III期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标志着公司在该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我们将积极推动成果转化, 早日惠及患者,并持续加快更多创新疗法的深度探索与广泛应用。" 复宏汉霖(2696.HK)10月9日宣布公司自研创新型PD-1抑制剂H药 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欧洲商品名: Hetronifly®)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胃癌的III期临床研究(ASTRUM-006)期中分析达到了主要研 究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FS),成为全球首个胃癌围术期(术前/术后)以免疫单药取代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 方案,实现了该领域的重大突破。 ...
全球首个!复宏汉霖H药胃癌围术期III期达到主要终点 支持提前申报上市
智通财经· 2025-10-09 19:40
据悉,ASTRUM-006是一项针对早期胃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汉斯状 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据独立数 据监察委员会(Independent 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IDMC)的期中分析结果显示:该研究达到预设的 优效性标准。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汉斯状联合化疗显著改善EFS,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是对照组3 倍多,患者复发风险明显降低。同时,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基于这一积极 结果,建议提前申报上市。 10月9日,复宏汉霖(02696)宣布公司自研创新型PD-1抑制剂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欧洲商品名: Hetronifly)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胃癌的III期临床研究(ASTRUM-006)期中分析达到了主要研究 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FS),成为全球首个胃癌围术期(术前/术后)以免疫单药取代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方 案,实现了该领域的重大突破。 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朱俊博士表示:"消化道肿瘤是复宏汉霖深耕的核心领域。此次H药在 胃癌围术期III期研究中达 ...
全球首个!复宏汉霖(02696)H药胃癌围术期III期达到主要终点 支持提前申报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9:32
核心临床突破 - 公司自研PD-1抑制剂H药汉斯状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胃癌的III期临床研究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无事件生存期[1] - 该方案成为全球首个胃癌围术期以免疫单药取代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 实现该领域重大突破[1] - 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 H药联合化疗显著改善EFS 病理完全缓解率是对照组3倍多 患者复发风险明显降低[1] - 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 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基于积极结果建议提前申报上市[1] 公司战略与产品管线 - 消化道肿瘤是公司战略聚焦和深度布局的核心治疗领域之一[2] - 公司围绕食管癌 胃癌 结直肠癌等高发消化道癌种构建了多元化产品组合[2] - 产品组合涵盖从免疫治疗到靶向药物 从成熟靶点到创新分子类型 形成覆盖不同分子分型与疾病阶段的差异化治疗体系[2] - 公司将依托多层次创新疗法矩阵及丰富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 持续深化在消化道肿瘤领域的领先优势[2] 临床研究设计 - ASTRUM-006是一项针对早期胃癌患者的随机 双盲 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1] - 研究旨在评估汉斯状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1] - 根据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的期中分析结果显示 该研究达到预设的优效性标准[1]
发现免疫系统的“维和部队”
南方都市报· 2025-10-07 07:16
奖项与核心发现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以表彰其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方面的开创性发现[4] - 三名科学家将均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7万美元)的奖金[5] - 该发现被定义为里程碑式成就,为免疫学研究开辟全新领域,深刻改变了对免疫系统平衡的理解[6] 科学机制与突破 - 坂口志文发现了一类此前未被识别的T细胞亚群,即调节性T细胞,颠覆了免疫耐受仅通过中枢耐受实现的传统认知[7] - 玛丽·布伦科和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发现了Foxp3基因在调节T细胞中的关键作用[7] - 调节性T细胞被描述为免疫系统中的"维和部队"或"和平使者",通过抑制异常免疫反应来维持自体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6][7] 行业应用与前景 - 该发现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升癌症疗效以及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带来了新的策略[6] - 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移植医学和过敏性疾病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7] - 行业研究团队正在进行调节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治疗排斥反应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进展[8]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发现距离开发出临床应用疗法仍有很长的路,主要挑战在于Foxp3与调节性T细胞在体内的异质性[8] - 未来免疫治疗的发展预计将转向更精细的"调控平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