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改革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又一重磅细则将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7:25
有公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业绩比较基准规则的推出,意味着基金业协会或将同步发布 多项业绩比较基准,供基金管理人根据旗下产品特性从中选择使用。该基准将成为评价基金经理是否跑 赢同业、创造超额收益的核心标准。 围绕公募基金改革,又一大重磅细则即将落地。 10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即将于近日发布公募基金业绩比较 基准规则征求意见稿。 同时据记者前期自行业机构了解,以头部基金公司为主的多家管理人已上报了一批拟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的指数,种类涵盖宽基、行业、风格等多种类型。不过对于进入实际基准库的指数数量,监管层的态度 整体较为审慎。 公募"业绩基准库"将落地 作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及的关键细则之一,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规则的推 出,是贯彻新"国九条"精神,推动公募基金改革落实的重要举措。 今年5月7日,证监会曾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围绕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 作、考核机制等基金运营管理多个关键层面,细化25条举措,全方位勾勒出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发展路 径。 其中《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要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并提到要制定公 ...
公募基金又一重磅细则将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7:15
记者丨黎雨辰 编辑丨姜诗蔷 围绕公募基金改革,又一大重磅细则即将落地。 10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即将于近日发布公募基 金业绩比较基准规则征求意见稿。 同时据记者前期自行业机构了解,以头部基金公司为主的多家管理人已上报了一批拟作为业 绩比较基准的指数,种类涵盖宽基、行业、风格等多种类型。不过对于进入实际基准库的指 数数量,监管层的态度整体较为审慎。 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 用。 有公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业绩比较基准规则的推出,意味着基金业协会或 将同步发布多项业绩比较基准,供基金管理人根据旗下产品特性从中选择使用。该基准将成 为评价基金经理是否跑赢同业、创造超额收益的核心标准。 而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的后续薪酬以及行业重要奖项的评选,也将均与其所实现的超额收 益紧密挂钩。同时,业绩比较基准一经选定即具备约束力,不得随意变更。 回顾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启动的近半年历程,多项政策已陆续落地,包括新型浮动费率产品的 推出、第三阶段费率改革配套政策等。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刻画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 指标,业绩 ...
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 锻造主动管理价值 守护投资者至上初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06:25
文章核心观点 - 主动管理在经历困难时期后正重归舞台中央 其核心价值在于发现和重估价值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不可或缺 [1][2][4] - 华商基金作为主动管理坚守者 以深度研究为基础 以卓越业绩为导向 致力于为持有人创造长期回报 [1][8][10] - 监管政策改革为主动管理带来发展契机 公司通过前瞻性的战略拼图升级和投研体系建设 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7][9] 主动管理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主动管理在2019至2020年经历辉煌期后 于2021年中市场见顶后承受了三年多压力 市场偏好转向红利和被动投资 [2] -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及相关政策意见 以及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推动行业改革并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 [3] - 行业未来将更均衡发展 指数投资提供底层支撑 主动管理负责价值发现 迎来百花齐放局面 [10]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完成三大产品板块战略拼图和升级 包括主动权益风格多元化 权益思维驱动的“固收+”产品 以及完善指数增强产品谱系 [3] - 坚持“以业绩带动规模”的发展战略 积极响应费率改革 通过提升产品收益和投资者体验来驱动增长 [8] - 公司是首批获批浮动费率产品试点的基金公司之一 推行基于业绩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 强化与持有人利益绑定 [9] 投研团队与人才建设 - 截至2024年末 投研团队规模达65人 平均从业年限近8年 其中从业10年以上的资深基金经理有17人 [6] - 通过“内生培养+外部引进”双轨机制构建人才体系 并设有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透明晋升阶梯 [5][6] - 强调深度研究驱动投资 要求深入上市公司上中下游进行产业调研 而非闭门造车 [6] 投研平台与文化机制 - 自建“华商金海螺”投研平台 实现投研一体化 将历史数据数字化 旨在将基金经理的α沉淀为公司可复用的β [7] - 高度重视投研沟通与信息实时共享 通过定期投研交流会缩短“研究-投资”转化链条 促进策略优化与反馈迭代 [7] - 营造开放包容、积极共享的软文化 激发创新活力 推动投研能力代际传承 [7] 投资者关系与责任 - 在市场情绪低迷期重视投资者陪伴 引导认知价值洼地 实现“低位播种、长期收获”的良性循环 [9] - 在市场鼎沸时坚持以持有人利益为先 对产品布局保持审慎 [9] - 公司成立20周年的重要经验是专注和责任 将资源聚焦于主动管理 基金经理以创造投资者回报为己任 [9]
券商基金代销崛起:57家跻身百强榜 占股指基金半壁江山
证券时报· 2025-09-15 06:06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基金代销百强机构权益基金合计保有规模5.14万亿元 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5.89% [2]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10.199万亿元 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6.95% [2]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1.95万亿元 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14.57% [2] - 百强名单中包括57家券商、24家银行、15家互联网及三方销售机构、3家公募基金和1家保险公司 [2] 渠道竞争格局 - 银行渠道保有规模占有率从超50%下降至40%多水平 [2] - 券商渠道市占率逐年提升 在股票型指数基金领域占比高达55% [2][5] - 头部机构马太效应显著 前十名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占百强总规模近59% [2] 券商渠道表现 - 57家券商进入百强榜 较2024年下半年增加1家 [1][3] - 中信证券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421亿元 非货币基金2397亿元 稳居行业第一 [3] - 华泰证券权益基金1266亿元 非货币基金1752亿元 位列第二 [3] - 国泰海通合并后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排名升至全渠道第12位 券商渠道第三 [1][3] - 招商证券权益基金规模838亿元 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约20% 排名升至券商第四 [3] 产品结构变化 - 头部代销机构出现非货币基金增速高于权益基金现象 中信证券非货币基金环比增长14.8% 权益基金仅增4.72% [4] - 权益基金规模与份额出现背离 规模增长但出现净赎回 主要因市场回暖后投资者获利了结 [4] 股票型指数基金专项 - 23家券商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超100亿元 [5] - 6家券商规模超500亿元:中信证券1223亿元、华泰证券1150亿元、国泰海通757亿元、招商证券659亿元、中国银河证券563亿元、广发证券509亿元 [5] - 券商系在股票型指数基金领域具备独特优势 受公募费改冲击较小 [6] 机构排名变动 - 华源证券、诚通证券、财达证券新进入百强榜 国盛证券掉出榜单 [1][3] - 国泰海通合并后排名快速上升 从全渠道第23位升至第12位 [3] - 招商证券排名超越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证券 [3]
非银行金融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公募第三阶段改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华创证券· 2025-09-07 21:46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4]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改革聚焦费用结构调整和透明度提升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4] - 改革坚持权益类基金发展导向 设置差异化尾随佣金支付比例上限[6] - 以2025年中基金规模计算 销售服务费率降低带来的让利规模约280亿元[5] 费用结构调整 - 股票型基金申购/认购费率上限降至0.8% 债券型降至0.3%[5] - C类份额销售服务费率调降: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由0.6%降至0.4% 指数型/债券型基金由0.4%降至0.2% 货币型由0.25%降至0.15%[5] - 销售服务费调整为"首年型" 股/混/债持有>1年不得继续收取(货基除外)[5] - 机构客户维护费比例调整:权益类基金维持30% 债基/货基由30%降至15%[5] - 个人投资者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上限维持在50%[5] 制度规范调整 - 赎回费从"由基金资产所有部分归渠道"修改为"全部归基金资产所有"[6] - 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需以简明格式披露销售费用收取方式和综合费用水平[6] - 重申基金中报/年报需披露管理费、托管费、销售维护费、客户维护费总额及管理人实际收取的管理费净额[6] - 证监会指导中国结算搭建机构直销平台 或降低公募直销成本[6] 实施安排 - 生效后基金管理人应在6个月内完成费率/文件调整[6] - 涉及IT改造的 应在12个月内完成[6] - 相关销售协议需重签[6] - 目前仍在征求意见阶段 正式发布后有6个月/12个月过渡期[6]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点评:公募基金改革三阶段落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07 15: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3] 报告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销售费用改革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赎回安排、下调销售服务费等措施持续让利投资者 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和中长期资金入市 有利于提振市场交投情绪和流动性 对券商板块形成利好 [3][4] 费用结构调整 - 股票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从1.8%调降至0.8% 降幅56% [4] - 混合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从2%调降至0.5% 降幅75% [4] - 债券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从1.5%调降至0.3% 降幅80% [4] - 销售机构在覆盖成本前提下加大认申购费打折力度 嘉实直销收取0%申购费 银行代销和第三方平台收取0.15%申购费(打1折) [4] - 持有期限7-30天赎回费率从0.75%提高至1% [4] - 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引导销售机构由赚取"流量"收入向"保有"收入转变 [4] 销售服务费改革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1.5%/年调降至0.4%/年 降幅73% [4] -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0.6%/年调降至0.2%/年 降幅67% [4] - 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0.25%/年调降至0.15%/年 降幅40% [4] - 持有期超过1年的股混债基份额不再收取销售服务费 [4] 尾佣支付安排 - 个人投资者客户维护费/基金管理费比例维持50%上限 [4] - 非个人投资者股混型基金客户维护费/基金管理费比例为30%上限 [4] - 非个人投资者其他基金客户维护费/基金管理费比例为15%上限 [4] 机构销售渠道变革 - 明确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FISP平台)法律定位 对面向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代销机构冲击较大 [4] - 未来代销机构竞争力将从渠道转向综合服务能力 [4] 改革成效数据 - 1H25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622亿元 较1H23下降13% [4] - 托管费139亿元 较1H23下降7% [4] - 客户维护费186亿元 较1H23下降9% [4] - 销售服务费154亿元 较1H23增长27% [4] 投资建议标的 - 竞争格局赢家: 国泰海通 中信证券 华泰证券 [4] - Beta放大器: 广发证券 东方证券 [4] - Alpha领跑者: 中金公司H 中国银河A+H [4] - 中小券商关注: 长城证券 兴业证券 [4] 重点券商估值数据 - 中信证券2025E净利润248.3亿元 同比增长14% PB 1.53 [5] - 国泰海通2025E净利润230.9亿元 同比增长77% PB 1.21 [5] - 华泰证券2025E净利润150.7亿元 同比-2% PB 1.26 [5] - 东方证券2025E净利润66.3亿元 同比增长98% PB 1.59 [5] - 中金公司2025E净利润86.8亿元 同比增长52% PB 2.58 [5] - 广发证券2025E净利润117.6亿元 同比增长22% PB 1.30 [5]
证监会起草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
搜狐财经· 2025-09-06 10:15
监管政策修订 - 中国证监会修订《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并规范销售市场秩序 [1] - 政策修订旨在保护基金投资者合法权益并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修订后的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公募调降销售服务费、业绩基准库有望近期落地,改革持续推进
凤凰网· 2025-08-15 20:14
公募基金高质量改革方案核心进展 - 证监会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细化25条举措 覆盖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考核机制等关键层面 [1] - 改革落地三个月 业内聚焦五大方向:新产品实施节奏、业绩比较基准指引、费率改革第三阶段、信披新规及薪酬管理 [1][9][10][11][14] 产品创新与注册机制改革 - 浮动费率基金快速落地:首批26只主动权益类产品5月16日上报至27日募集完成 募资259亿元 第二批12只已进入发行阶段 [2] - 浮动费率试点集中于头部基金公司权益产品 其他公司需等待一年评估期 存量改造需运行一年后探讨 目前仅限主动权益类 [3][4][5] - 产品注册加速:股票ETF审批缩至5个工作日 主动权益类/宽基指数基金10个工作日 混合型/债券型基金15个工作日 [7][8] - 科创债、绿色债基金及固收+产品获审核支持 [8] 费率改革第三阶段进展 - 前两阶段成效显著:2023-2024年管理费减少202.86亿元(降幅14%) 交易佣金降41.36% 托管费降9.4% [9] - 第三阶段重点调降认申购费及销售服务费 直销或取消销售费用 代销尾佣进一步降低 [9] - 指数授权费普遍打八折 货币经纪服务费率已下调 机构投资者直销柜台将推降费让利 [9] 业绩比较基准与考核体系 - 业绩比较基准库拟三季度末推出 分一类库/二类库 允许公司自主调整基准但需保持投资范围等核心指标不变 [10] - 考核权重调整: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50% 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80% 三年以上收益考核占比≥80% [11] 投研模式与信披透明化 - 行业共识"去明星基金经理化" 头部公司试点团队制模式 千亿规模基金经理或难再现 [12][13] - 2025年拟推主动权益基金信披模板 新增综合费率、投资者盈亏比、业绩基准对比等披露要求 [14]
基金经理薪酬将与投资者回报强挂钩
北京商报· 2025-08-08 15:19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推出重磅改革方案 建立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1][2][6] 改革方案主要内容 - 提出25条举措 包括优化基金运营模式 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 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等六大内容 [2] - 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 [2] - 要求头部机构在未来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2]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 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4] 考核与激励机制 -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 要求其绩效薪酬明显下降 [1][4] -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 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4] - 强调长周期考核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4][6] - 截至一季度末 近三年共有283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超过10个百分点 占比50.56% 其中53只基金跑输超50个百分点 [1][4]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目前全市场已有131只产品采用浮动费率基金模式 [3] - 改革将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 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投资收益 [6][7] - 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业绩优良 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 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6] - 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让投资者更准确评估基金表现 [3][6] - 对基金经理具有较大威慑力 "旱涝保收"的"大锅饭"模式会得到根本改变 [7]
权益基金势起 助力耐心资本乘势而上
证券日报· 2025-08-04 00:15
政策导向与市场表现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强调公募基金作为耐心资本的核心作用 [1] - 证监会2023年8月提出"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2024年新"国九条"要求"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将权益类指标纳入机构评价核心 [2] - 截至7月31日,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4.48万亿元,年内新成立权益类基金608只,发行规模2861.39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72.81%、44.31%,较2024年同期的58.55%、15.77%显著提升 [2] 增长驱动因素 - 权益类基金增长受政策红利、产品创新、市场认可及长期资金增配四重驱动,形成需求端共振 [3] - 利率下行背景下居民财富加速向金融市场转移,权益类基金因长期收益潜力成为核心配置选项,A股低估值和经济转型机遇增强吸引力 [3] - 2025年二季度末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达85.8%,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仓位90.1%,2023年以来持续保持85%以上高仓位运作 [3] 产品创新与持营转型 - 权益类基金产品类型持续创新,浮动费率基金、现金流策略基金等细分主题产品入场推动发行热度 [4] - 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公募机构更注重持续营销(持营),通过"业绩—规模"正循环强化长期主义 [7] - 《行动方案》要求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等纳入销售机构评价体系,费率改革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 [7] 差异化竞争策略 - 中小公募机构通过聚焦细分领域(如指数增强)、加大投研投入和引进人才构建差异化优势 [10] - 博道基金以创造长期回报为目标,德邦基金通过特色产品力和服务力加强品牌建设 [10] - 国泰基金建立"市场解读+资产配置+服务升级"三位一体陪伴体系,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客户黏性 [8] 行业功能与挑战 - 权益类基金发展可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 [9] -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中小机构在权益类基金发展中面临市场情绪波动和渠道销售压力等挑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