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AI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深度解码特斯拉(TSLA.US)股价冲800美元的催化剂:AI与中美自动驾驶博弈
智通财经网· 2025-05-21 18:21
特斯拉股价潜力 - 摩根士丹利重申特斯拉基准目标股价410美元 最乐观情景下目标价达800美元 当前股价343 82美元[1] - 特斯拉未来12个月股价上涨空间显著 主要基于FSD自动驾驶系统 Robotaxi网络及AI人形机器人业务[1] - 特斯拉AI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远超当前全球汽车市场[1] 特斯拉业务估值逻辑 - 传统汽车业务仅估值50-100美元/股 核心价值在于前沿业务组合包括AI大模型 自动驾驶网络 人形机器人等[2] - 牛市情景下总估值800美元 包括汽车业务130美元 能源业务885美元 共享出行263美元 网络服务248美元[3] - 基准情景总估值410美元 包括汽车业务75美元 能源业务557美元 共享出行90美元 网络服务160美元[3] - 熊市情景总估值200美元 包括汽车业务53美元 能源业务30美元 共享出行83美元 网络服务71美元[3] AI技术优势 - 特斯拉拥有Dojo人工智能超算系统 Optimus人形机器人体系 将成为AI纪元最大受益者之一[5] - FSD系统接入Grok大模型将提升智力等级 加速Optimus机器人发展[5] - 特斯拉开发了FSD自动驾驶 Dojo超级计算机和定制化AI芯片[5] 自动驾驶领域机遇 - 中美自动驾驶博弈将成为特斯拉估值扩张催化剂[6] - 特斯拉FSD系统可能以订阅模式渗透至美国传统车企[6] - 特斯拉庞大的美国道路数据及AI算力有望促成与中国企业深度合作[6]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远超全球汽车市场[9] - 全球劳动力市场约40万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替代潜力巨大[10] - 每1%美国劳动力被替代可创造3000亿美元价值 提升特斯拉股价约100美元[10] - 德银预计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750亿美元 2050年达1万亿美元[19] 具身AI发展趋势 - 机器人正成为现实世界的真实代理人[10] - 电动化机器是AI大脑的实体插座[11] - 能自动化的机器终将被自动化[12] - 攻克汽车自动驾驶将解决万物自主运行问题[13] - 人形机器人只是数千种具身AI形态之一[14] - 具身AI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达十万亿美元级[17] 中美电动车竞争格局 - 中国厂商或已赢得电动车硬件及整车制造领域[22] - 特斯拉等美国厂商转向自动驾驶软件领域竞争[22] - 特斯拉有望成为中国电动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最强竞争对手[22] - 特斯拉可能在中国BEV制造技术美国本土化中发挥关键作用[23]
2050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达 5 万亿,中国领跑 10 亿台机器人革命,这些行业要被颠覆了
36氪· 2025-04-30 10:12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0亿台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年收入达5万亿美元 [1][2] - 2050年人形机器人销售额预计达4.7万亿美元,是2024年全球前20大汽车OEM总收入(2.488万亿美元)的近两倍 [4] - 商业人形机器人到2050年预计达9.35亿台,占全球总量92% [10][11][12][13] 区域与收入等级分布 -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含中国)2050年累计439,936台,占全球43%,中国贡献70%以上 [37] - 北美(美国为主)2050年累计86,866台,技术研发与高端应用中心 [38] - 高收入国家(含美国)2050年累计296,427台,服务业与家庭场景率先落地 [36] - 中高收入国家(含中国)2050年累计504,307台,中国占主导 [35] 产业链与公司布局 - 中国汽车电子制造商和供应商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包括比亚迪、小鹏、小米等 [7][42] - 特斯拉在实体AI领域(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的能力被看好,目标价410美元 [8][25][26][27] - 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如Hota Industrial、Sanhua等向机器人供应链转型 [7][42] 技术与成本趋势 - 家用人形机器人到2050年预计达8420万台,占总量8%,成本需从5万美元级降至1.5万美元级以提升可负担性 [20][21] - 中国在硬件制造(电机、传感器、结构件)领域建立领先地位,美国依赖AI算法与芯片 [39] - 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如供应链成熟)和社会接受度提升将驱动2030年代后期至2040年代加速采用 [17] 对传统行业影响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长期将显著超越全球汽车行业 [3][4] - 自主工业综合体(人形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崛起,传统制造业面临下行压力 [6] - 人形机器人可能重构劳动力市场,替代高危、重复性岗位 [39]
【电子】英伟达GTC2025发布新一代GPU,推动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光大证券科技行业跟踪报告之五(刘凯/王之含)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22 22:46
英伟达GTC大会核心观点 - 提出Agentic AI作为AI技术发展的中间态 按照"Generative AI Agentic AI Physical AI"三阶段进化路线推进 [3] - 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投资额预计2028年达到1万亿美元 Scaling Law发展需要更大规模算力资源投入 [3] 芯片产品规划 - Blackwell Ultra芯片2025年下半年供货 基于Blackwell架构 AI推理性能显著提升 [4] - GB300 NVL72机架级解决方案AI性能比GB200 NVL72提升1.5倍 已全面投产 [4] - Vera Rubin系列芯片为下一代AI平台 预计2026年下半年推出Vera Rubin 2027年下半年推出Vera Rubin Ultra [4] 光通信技术突破 - 推出115.2T的800G Quantum-x CPO交换机 采用微环调制器1.6T硅光CPO芯片 预计2025下半年上市 [5] - 基于CPO共封装光学平台打造Spectrum-x系列光交换机 包括128端口800G和512端口800G型号 [5] 软件与生态系统 - 推出AI推理服务软件Dynamo 支持Blackwell芯片实现推理性能飞跃 [6] - 发布NIM服务支持企业构建AI Agent 推出AI-Q(NVIDIA IQ Blueprint)框架 [6] - 推出DGX Spark个人AI超级计算机和GR00T N1人形机器人模型框架 [6] 大会规模与内容 - 包含1000多场会议 400多项展示和技术实战培训活动 [2] - 聚焦代理式AI 机器人 加速计算等前沿领域发展 [2]
抖音,落子广州!背后信号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0 12:04
文章核心观点 科技企业密集落子广东,是因其消费与制造深度耦合的独特生态、巨大消费市场、科技创新生态、供应链整合优势、政策扶持以及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广东正成为新技术商业化的“试金石”和科技创新的“聚宝盆” [1][4][5] 科技企业落子广东情况 - 3月18日下午,云深处科技与建科院签约,计划集成机器人与AI技术打造建筑安全智能巡检系统 [1] - 科大讯飞旗下零售公司在广州成立,宇树科技在深圳成立子公司,抖音集团在琶洲布局广州穗耕科技公司 [1] - 深圳讯飞零售商贸有限公司与深圳天羿科技有限公司以10万注册资本“投石问路”,铺设新技术公司扎根华南市场的销售网络 [1] - 广州穗耕科技公司以5.37亿注册资本拿下7.1万方的临江地块,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欲“打造新媒体聚集区” [1] - 抖音集团还将在广州海珠区琶洲落地其华南总部,更侧重于技术和研发,剑指人工智能、全自动运行技术等前沿领域 [5] 抖音重视广东市场原因 - 广州消费与制造深度耦合,有独特生态,过去一年抖音在广州中大门建立抖音华南选品中心,推动海珠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品牌建设 [2] - 广州被誉为“直播电商之都”,网店铺数、直播场次、主播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市有超2.3万家直播电商相关企业,活跃带货直播人数约4万,每天直播超过10万场,仅在抖音平台,每日直播带货品类超过100万种,在12项高销量商品分类中,广州有9项排名全国第一 [2] - 广东消费市场巨大,1.27亿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下人口超1亿,深圳平均年龄仅32.5岁,实时在粤人口达1.5亿,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474元,消费支出35818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4.3%,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2.0%,医疗保健消费增长9.0% [4] 广东科技创新优势 -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集中了腾讯、阿里等公司,是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抖音在此设华南总部可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5] - 全省全职在粤工作的两院院士超150人,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研发人员超135万人,形成科创雨林,孕育科技创新生力军,孵化成产业转化的“梦工厂” [5] 广东供应链与产业优势 - 深圳拥有全球最完备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涵盖高精度电机、AI芯片等核心部件,大疆、比亚迪电子等世界级制造企业为机器人生产提供高质量供应链支持,“一小时供应链圈”让珠三角产业上下游环环相扣 [7] - 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24.86万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大湾区占据中国具身AI供应链的55%以上 [7] - 广东既拥有庞大应用市场,也拥有规模化制造优势,在汽车等产业领域有巨大需求,为机器人产业提供200多个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 [8] - 广东覆盖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15个行业规模全国第一,产业链完整性与便捷性让创新者能组合资源 [9] 广东政策扶持与应用场景优势 - 3月10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打造应用场景,建立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实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动 [9] - 深圳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落地近450个“AI+医疗”产品,截至2024年底,广州为自动驾驶提供了1298条测试道路和2500公里的累积单向里程,16家企业开展不同级别的道路测试和载客等高级别测试活动 [9]
深度|SemiAnalysis万字长文:中国机器人已经遥遥领先,美国若错失机器人革命恐全盘皆输,制造业回流再无可能
Z Finance· 2025-03-12 18:21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革命 -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正在引发深刻的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制造业及关键任务行业的面貌,实现24/7无间断高效运转,其产出效率远超人类[1] - 中国是全球唯一有望掌握这一层次自动化的国家,若美国未能跟进,生产能力扩张将仅惠及中国,导致美国在所有领域被超越[1] - 机器人技术是通用技术,将对纺织、电子、消费品等所有制造业部门产生横向影响,其影响呈指数级增长[2] 中国制造业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内部经济体,已实现规模经济,在电池、太阳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电动汽车领域迅速推进[2] - 中国机器人本土化进程顺利推进,本土企业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0%提升至接近50%,并开始接管高端市场[3] - 美国制造机械臂成本是中国的2.2倍,且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材料,目前尚无规模化替代方案[4][5] 无人机市场案例 - 中国商用无人机企业DJI占据全球市场超过80%份额,美国消费市场高达90%,通过规模经济/过剩供应战略巩固地位[8] - 中国企业的快速迭代能力是关键优势,如DJI可在几小时内获取深圳工厂部件,而GoPro需数周时间跨洲迭代[9] - DJI凭借成本优势导致市场供应过剩,GoPro因"利润率挑战"解散Karma项目,许多竞争对手倒闭[10] 机器人硬件与供应链 - 机器人硬件市场由少数关键参与者主导,美国在许多领域明显缺席,中国在高质量高速电机用永磁体市场占据90%份额[37][48] - 日本Nabtesco提供全球近60%的中大型工业机器人减速机,中国Leaderdrive用14年占据国内应变波减速箱市场90%份额[46][47] - 中国控制全球80%的电池芯供应,成本比北美低24%,欧洲低33%,CATL和比亚迪合计占据电动汽车电池市场53%份额[59][60] 工业机器人现状 - 全球已安装超过四百万台机器人,其中90%为传统工业机器人,10%为协作机器人,后者份额正在快速上升[30] - 协作机器人通过牺牲负载能力换取更高安全性、灵活性和可编程性,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设置[28][29] - 工业机器人需要隔离工作,因缺乏灵活性,环境微小偏差可能破坏流程,如汽车焊接任务需极高精确度[27] 移动机器人发展 - 移动机器人包括自动导引车(AGV)、移动机械臂、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AGV已被广泛部署,其他形态处于早期阶段[35][36] - 人形机器人旨在在人类居住领域发挥作用,中国Unitree G1已在美国上市,售价仅16,000美元,远低于竞争对手10-20万美元价位[75] - 中国在2024年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超过27款不同人形机器人,优必选计划2025年底大规模生产近1000台[75] 中国机器人产业崛起 - 中国机器人安装量从2018年未进全球前十,到2024年以每万名员工470台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2023年全球安装量的51%来自中国[70][72] - 《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动核心部件国内含量从2020年40%提升至2025年70%,聚焦自动化机床与机器人等十大优先领域[72][73] - 中国工信部发布四年规划,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战略引擎,计划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2027年成为经济增长引擎[74] 全球竞争格局 - 工业机器人"四巨头"为FANUC(日本)、ABB(瑞士/瑞典)、Yaskawa(日本)和KUKA(原德国现中国),但研发投入比例较低[64][67] - 中国企业如埃斯顿、埃夫特、新松快速崛起,埃斯顿95%核心部件自产,埃夫特计划建设年产10万台机器人的"超级工厂"[69] - 中国机器人公司在2023年筹集7.69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超9.9亿美元,国家支持力度远超西方[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