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
搜索文档
近八成上市煤企披露ESG信息,数字化成多家企业减碳帮手
新京报· 2025-08-08 18:33
ESG信息披露进展 -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规范性、主动性和覆盖面显著提高 截至2025年5月底 28家公司独立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 7家公司嵌入年报披露 披露率达79.55% 较2024年增长21.41个百分点 披露数量和披露率均创新高 [1] - 煤炭上市公司ESG评级分布改善 AA级占比由2024年2.9%提升至2025年4.55% A级占比由2024年2.9%提升至2025年6.82% BBB级占比由2024年11.8%提升至2025年38.64% [1] 企业减碳目标 - 中国神华将2021-2030年定为碳达峰阶段 中期目标是2030年范围一、二的碳排放总量比2020年控制在增加70%之内 目前实现进度为比2020年增加47.8% 公司以电力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 推进全产业链碳达峰行动 [2] - 兖矿能源提出短期目标是2025年实现年度二氧化碳减排70万吨 长期目标包括2030年清洁能源利用占比相较2020年提高至10%以上 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2] 数字化助力转型 - 华阳股份提前3年在山西实现所有生产矿井智能化 下属一矿是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 通过技术改造 全员人均效率达到1392.91吨 同比提高249.52吨 [3] - 陕西煤业建新煤化公司搭建节能环保能耗在线监测平台 实现生态环保及能耗数据的聚合、建模和分类存储 构建全面的节能环保监管体系 [3] - 中国神华2024年引入人工智能新技术 提升供应链管理智能化水平 建立供应链大数据平台 实现对供应链数据的深度分析 [3] ESG战略价值 - ESG评级不仅是合规要求 更是链接资本、管理风险、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工具 煤炭上市公司ESG评级尚有提升空间 [4] - 率先完成ESG能力建设的煤炭企业 将在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的双重使命中 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共赢 [4]
1杯拿铁 = 1杯石油 ?星巴克减碳没有Plan B
雪豹财经社· 2025-07-28 08:20
咖啡产业的碳足迹 - 一杯传统拿铁咖啡的碳排放约0.55kg,相当于同等体积石油的碳排放量 [3] - 不同咖啡饮品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卡布奇诺0.41kg、馥芮白0.34kg、意式浓缩0.28kg [3] - 茶的碳足迹仅为0.03kg,显著低于咖啡饮品 [4][10] 星巴克的减碳战略 - 公司承诺到2030年实现全球业务和供应链碳中和,并减少50%用水量和废弃物填埋量 [11] - 减碳措施包括使用智能物联网优化7500家中国门店能效,年节水1.7万立方米(相当于7个奥运泳池) [11][12] - 咖啡创新产业园安装2.6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覆盖25%园区用电需求 [12] 供应链减碳挑战 - 全价值链碳排放中70%来自供应商,乳业是最大单一碳排放源 [5][15] - 与远景科技合作开发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覆盖100%直采供应商和关键间接供应商 [15] - 针对不同垂直领域(如食品、物流、包装)定制减排方案,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16] 商业模式与减排关联 - "现制饮品+包装商品"双轨模式导致碳排放兼具餐饮业和零售业双重特征 [14] - 需同步解决能源密集型门店运营和长供应链排放问题 [15] - 碳中和战略覆盖"从咖啡种植到顾客杯具"全链条(Farm to Cup) [15] 品牌与环保形象 - 绿色logo从设计符号演变为主动环保意识象征 [5][18] - 全球3万余家门店通过环保行动强化生活方式品牌定位 [5][8] - 减碳被视为维护品牌声誉和获取未来增长机会的核心策略 [8][17]
本周见面的招呼语:今天赚了没?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7-24 10:14
市场情绪与交易行为 - 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办公室普遍出现工作时间高频查看同花顺等交易软件的现象 [1] - 机构决策活动异常减少 投行合伙人罕见未安排任何立项会或投决会 [1] - 社交话题高度集中于投资收益 常见问候语涉及本金提取与利润留存等操作细节 [1][2] - ETF成为流动性替代选择 早盘交易时段普遍反映个股买入困难后转向ETF配置 [2] 货币政策与基建刺激 - M2增长与物价背离现象突出 货币空转主要流向地方国企及城投债务置换 [3] - 超大型基建项目启动 1.2万亿雅江水电站投资直接刺激A股市场情绪 [3][6] - 基建规模具备全球可比性 雅江电站年发电量3000亿度相当于全球第15大电力生产体 [6][7] - 电力覆盖能力显著 雅江+三峡联合发电量可满足北上深年度用电需求(4500亿度) [8][9] - 衍生战略价值凸显 包括电力出口地缘政治 AI基础设施 碳中和及能源安全等多重叙事 [10] 行业传导效应 - 基建产业链全面受益 钢筋水泥炸药等基础材料需求激增 [6] - 非理性上涨案例涌现 浪莎股份等非关联标的出现异常涨停 [10] - 税收政策差异驱动资金流动 A股资本利得免税优势加速资金回流 [11][12][13] 概念股炒作特征 - 监管容忍度显著变化 上纬新材11连板未受干预 打破历史监管惯例 [15][17] - 造神效应类比电商平台 通过标杆案例吸引市场参与者模仿 [18][19] 资金面潜力 - 居民储蓄规模庞大 162万亿存款余额为贷款余额两倍 潜在入市空间巨大 [21][22] - 一级市场预期改善 二级市场活跃度提升或带动一级募资环境好转 [23]
日本瑞翁,生物基丁二烯项目开工,布局两大技术路线
搜狐财经· 2025-07-24 09:07
生物基丁二烯项目 - 全球合成橡胶龙头Zeon与横滨橡胶合作建设生物基丁二烯中试工厂 计划2026年投产 2034年商业化[1] - 项目采用植物乙醇为原料 标志着日本在非石油基合成橡胶领域的关键突破[7] - 中试装置将验证新型高效催化剂对生物基乙醇转化丁二烯的效能 Zeon用于聚丁二烯橡胶原型 横滨橡胶用于轮胎试制[6] - 项目预计2030年完成工艺验证 2034年产业化 为轮胎行业减少石油依赖提供解决方案[8] 丁二烯行业概况 - 丁二烯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橡胶原料 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的核心单体均为丁二烯[2] - 丁苯橡胶全球产能680万吨/年(第一) 顺丁橡胶520万吨/年(第二) 均大量用于汽车轮胎[3] - 丁苯橡胶优点为抗湿滑性好 加工性佳 价格较低 缺点为滚动阻力高 耐低温性差[3] - 顺丁橡胶优点为耐磨性顶尖 弹性极佳 缺点为抗湿滑性差 拉伸强度低[3] 技术路线 - 路线一:乙醇高效合成丁二烯(化学催化) 采用酸碱双功能催化剂 难点在于催化剂积碳和乙醇成本问题[4] - 路线二:生物法直接合成(生物制造) 难点在于副产物多 代谢路径复杂 工程菌培养成本高[5] 行业动态 - 盛禧奥联合ETB催化技术公司以乙醇为原料生产生物基丁二烯(2021年)[10] - 米其林开设生物基丁二烯生产示范工厂(2024年1月)[10] - OMV与Synthos合作利用棕榈脂肪酸馏出物生产可持续丁二烯(2024年1月)[10] - 普利司通与ENEOS及JGC控股合作突破生物乙醇到生物基丁二烯技术(2025年2月)[10] 合成生物大会 - SynBioCon 2025大会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等方向[9] - 大会设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 青年论坛等特色活动[11] - 分论坛包括绿色化工与新材料 AI+生物智造 未来食品&农业 美妆原料等专题[12]
拆解减碳目标,dss+谢荣军:提效为何重要?丨能见首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6:51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 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实施,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1] - 制造业能源消耗占比超过60%,是碳排放重点领域 [1] - 绿色低碳转型的直接目标可能并非减碳,而是提升经营效益,但最终会对减碳产生积极贡献 [1] 生产端低碳化与商业模式创新 - 绿色转型核心目标是节能减碳,可拆解为生产端低碳化和商业模式创新两个层面 [2] - 传统产业重点在于生产端低碳化,包括节能技术改造、清洁能源替代、工艺流程再造、循环经济实践等 [2] - 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实现间接减碳,包括风险管控(预防火灾、爆炸等事故)和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源使用强度同时提高产出) [2] 设备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 提升设备稳定性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某企业通过dss+帮助将设备故障率降低75%,带来生产效率提升和能耗降低 [2] - 设备故障减少意味着生产连续性提高,既减少能源浪费,也避免因停机导致的生产损失和环境排放 [2] 绿色原材料与环保产品 - 使用绿色原材料是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之一,开发生物基等环保新产品可抢占市场先机并实现减碳目标 [3] - 当产品本身具有环保优势时,减碳成为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3] 中国企业出海挑战 - 绿色低碳不仅是"双碳"目标要求,也是出海必答题,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进入实质性征收阶段,未提供零碳认证标签的企业可能面临每吨最高600欧元关税 [3] - CBAM覆盖范围可能扩大,钢铁和铝的下游产品是扩展重点领域 [3] - 出海核心挑战在于融入当地经营环境,涉及政策法规、文化差异、市场竞争、合规要求及人才管理 [3] 出海成功关键因素 - 技术先进性是立足之本,人才本地化是重要支撑,合规经营是底线要求,良好的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基石 [4] - 当前出海企业面临盈利性问题和ESG争议,根源在于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和"先出海、后规范"策略 [4] - 需要建立长期主义思维,在国际化进程中同步提升经营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施耐德电气:持续强化中国中心建设
快讯· 2025-07-17 14:43
公司动态 - 施耐德电气首次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旨在拓展供应链合作伙伴网络 [1] - 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开鹏强调施耐德电气是中国本土化程度最高的跨国企业之一 [1] - 公司正在持续加强中国中心建设 [1] 战略方向 - 施耐德电气重点推进数字化生态圈建设 [1] - 公司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生态圈 [1] - 战略目标包括帮助供应商实现数字化转型 [1] - 同时协助供应商达成减碳目标 [1]
星巴克中国连续第三届亮相链博会
新浪财经· 2025-07-16 22:59
参展规模与主题 - 公司连续第三届亮相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参展规模升级 主题为"扎根中国 链创未来" 彰显深耕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期承诺 [2] - 即饮业务首次登陆链博会 携手战略合作伙伴远景共同参展 [2] 可持续咖啡价值链 - 展台设计以可持续咖啡诞生之旅为灵感 串联"从生豆到咖啡"的绿色旅程 展示全价值链可持续发展实践 [2] - 咖啡吧台采用环保材质与模块化设计 可拆卸后在其他门店循环使用 [2] - 全价值链约70%碳排放来自上游供应商 公司联合远景及供应商结成减碳联盟 [2] - 通过"方舟能碳管理数字化系统"测算核心供应商及数千个产品的碳足迹 定制针对性减排解决方案 [2] 绿色门店与能源管理 - 2021年起优化"绿色门店认证体系" 包含8大可持续准则和25项细化指标 覆盖设计 施工到运营全流程 [3] - 全国2100家门店获绿色认证 100%采用绿证电力 [3] - 超过7500家门店接入远景智能物联网系统 实时追踪空调 滤水等7大系统20多个设备数据 提供节能优化方案 [3] 产品与包装创新 - 引入燕麦奶 巴旦木杏仁奶等植物基膳食 降低价值链碳排放 [3] - 包装环节遵循"减量 重复使用 回收"原则 [3] - 即饮业务拓展易回收材料 减少原生塑料使用 推进绿色生产 [3] 数字化减碳规划 - 能碳管理平台已覆盖公司自身运营 并在部分供应商试点 [3] - 未来三年将覆盖所有直接采购和重要间采供应商 测算数千个品项碳足迹并定制减碳路径 [3]
“疆电入渝”工程投运,一条输电线路“种下”9亿棵树
快讯· 2025-06-10 08:53
疆电入渝工程投运 - 我国"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疆电入渝"工程于6月10日上午建成投运 [1] - 该工程是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外送工程之一 [1] 电力输送规模 - 预计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 [1] - 输送电能中清洁能源占比不低于50% [1] 环境效益 -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 [1] - 按照每棵树年均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计算,相当于种植9亿棵树的减碳量 [1]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还要坚持减碳?(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03
减碳的定义与背景 - "碳"在减碳语境中指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2] -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月度降雨量新高频率比本世纪初高27%,日降雨量新高频率高52%[3] - 中国2024年平均气温10.9摄氏度创1951年以来新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6.6天,降水量比常年偏多9%[3] 国际层面的减碳意义 - 中国通过减碳增强全球环境治理话语权,2023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碳8.1亿吨[5]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5] 国内层面的减碳成效 - 能源结构调整显著:2015-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超30%,2013-2022年京津冀PM2.5浓度下降超60%同时GDP增长60%[6] - 清洁能源发展突出: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全球第一,煤炭消费占比10年下降12.6个百分点,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3[6] - 产业升级成果: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完成1.34亿吨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多晶硅等光伏组件全球产量占比超80%,风电机组产能占全球60%[6] 减碳与发展的关系 - 减碳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6.1%经济增长[6] - 中国坚持减碳承诺,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步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产业升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