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红险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平安,突发!刚刚,全线暴涨!
券商中国· 2025-06-24 14:51
中国平安认购证暴涨 - 中国平安在香港市场的认购证全线暴涨,平安中银五七购C大涨138%,平安花旗、平安法巴、平安摩利、平安摩通都一度实现单日翻倍[2][4] - 友邦保险的认购证亦大幅上涨,友邦法巴五七购大涨超270%,友邦花旗大涨超77%[2] - 中国平安H股午后涨幅超过3.7%,已实现三连阳[2][5] 暴涨原因分析 - 金融监管总局就2024年分红保险分红水平提出监管意见,督促公司提升分红保险可持续经营水平,预计利好头部企业[2][9] -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财富通过银保渠道从储蓄存款向分红险迁移,形成支持资本市场的链条[2][12] - 中国平安完成发行117.65亿港元零息可转换债券,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并提升资本实力[6][7] 行业利好因素 - 分红险转型是行业推动产品结构向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化的第一年,预计7月底预定利率将再度调整,可能进一步提升分红险地位[9] - 监管意见有助于规范分红险浮动成本水平范围,控制行业"利差损"风险,大型头部险企预计将形成竞争优势[10] - 分红险转型使保险公司盈利对投资收益率敏感性下降,估值体系有望从PB走向PEV体系[12]
保险行业周报(20250616-20250620):险企提前筹备利率换挡,分红险“限令”预计利好头部-20250623
华创证券· 2025-06-23 16: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长端利率低位震荡,预计资产再配置压力减小,保险行业全面转型深化驱动负债端经营质量改善,资产端利差风险收敛,资负两端修复预期催化板块估值回升,中期险企业绩增速有望环比改善,推荐中国太保、中国财险、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5] 本周行情复盘 - 保险指数上涨 0.24%,跑赢大盘 0.69pct,个股表现分化,众安+4.81%、新华+3.27%、太平+0.57%、平安+0.48%、人保+0.24%、国寿 -0.74%、财险 -1.06%、太保 -1.48%、友邦 -1.88%、阳光 -2.04%,10 年期国债收益率 1.64%,较上周末持平 [1] 本周动态 - 2025 年 6 月 12 日,秦港股份获长城人寿增持 100 万股,涉资约 231.71 万港元,增持后持股数目为 2.58 亿股,持股比例由 30.97% 升至 31.09% [2] - 多家保险公司业务部门进行新产品开发备案,为适应利率换挡后新老产品切换节奏做了多方面准备 [2] - 6 月 19 日,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 [2] 分红险《意见函》点评 - 2025 年是行业推动产品结构向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化的第一年,受多种因素影响行业保费增速曾承压,4 月寿险累计保费增速转正,预计 7 月底预定利率研究值将再度低于当前最高预定利率 25bps 以上触发调整,或提升分红险地位,少数险企可能用更高分红演示水平吸引客户 [3] - 《意见函》有助于规范分红险浮动成本水平范围,督促险企审慎确定分红水平,提升资产负债匹配水平,控制“利差损”风险 [3] - 对于公司监管评级为 1 - 3 级且分红险账户拟分红水平超过人身险业过去 3 年平均财务收益率(3.20%),以及评级为 4 - 5 级且分红险账户拟分红水平超过产品预定利率的,需充分论证并提交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实施,大型头部险企资管能力领先,预计“以资促负”形成竞争优势 [4] 投资建议 - 长端利率低位震荡,预计资产再配置压力减小,保险行业转型深化驱动负债端经营质量改善,资产端利差风险收敛,资负两端修复预期催化板块估值回升,中期险企业绩增速有望环比改善 [5] - 当前 PEV 估值:友邦 1.28x、国寿 0.81x、平安 0.7x、保诚 0.7x、新华 0.68x、太保 0.61x;PB 估值:财险 1.19x、人保 A1.35x、人保 H0.84x、众安 1.25x [5] - 推荐顺序为中国太保、中国财险、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5]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 简称 | 股价(元) | 2025E EPS(元) | 2026E EPS(元) | 2027E EPS(元) | 2025E PE(倍) | 2026E PE(倍) | 2027E PE(倍) | 2025E PB(倍) | 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太保 | 35.38 | 4.87 | 4.99 | 5.10 | 7.26 | 7.09 | 6.94 | 1.03 | 推荐 | | 中国人寿 | 40.20 | 3.09 | 3.19 | 3.25 | 13.00 | 12.62 | 12.37 | 2.22 | 推荐 | | 新华保险 | 56.57 | 6.39 | 6.93 | 7.60 | 8.85 | 8.17 | 7.44 | 2.02 | 推荐 | | 中国平安 | 54.74 | 7.56 | 8.14 | 9.08 | 7.24 | 6.72 | 6.03 | 1.07 | 强推 | | 中国财险 | 14.94(港元) | 1.69 | 1.86 | 2.08 | 8.08 | 7.36 | 6.55 | 1.06 | 推荐 | [10]
险企年内新推出403款寿险产品 分红险占比37%
证券日报· 2025-06-15 23:56
分红险市场动态 - 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共新推出403款人寿保险产品,其中分红险产品有151款,占比为37%,较2024年全年提升9个百分点 [1] - 分红险"固定+浮动"的收益机制既提供保证收益,也具有一定的向上收益弹性,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 [1] - 加强分红险布局有利于防范利差损风险,优化保费结构,提升产品吸引力 [1] 分红险产品特点 - 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在向被保险人提供保障的同时,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向客户分配一定比例红利的保险产品 [2] - 红利的分配主要有现金红利和增值红利两种方式 [2] - 人寿保险(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和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都可以设计成分红保险产品 [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2.5% [2] - 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2.0% [2] - 预定利率差异使得分红险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降低刚性负债成本的空间 [2] - 客户对分红险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这与低利率环境下客户对"保证+浮动"类产品的需求提升有关 [2] 险企战略调整 - 新华保险从二季度开始将分红业务结构转型和调整作为重要方向,全面聚焦在10年期分红销售方面 [3] - 中国平安表示在预定利率持续下降的基础上,分红险在公司产品结构的占比会持续增加 [3] 行业转型趋势 - 分红险已成为人身险行业今年产品转型的重点方向 [4] - 长端利率持续走低背景下,寿险产品结构向分红险转型 [4] - 预计下一阶段各个公司将大力推动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销售,负债端刚性成本有望继续降低 [4] - 分红型产品能够降低刚性负债成本,缓解利差损风险 [4] 产品吸引力 - 分红险等储蓄型保险兼具了保障和储蓄两种功能,这些特点增强了储蓄型寿险产品的吸引力 [4] - 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应推出更多收益浮动型产品,特别是分红险和万能险产品 [4] 长期发展趋势 - 从短期来看,随着利率中枢下行态势延续,分红险等储蓄型保险仍具替代优势 [5] - 从长期来看,预计保险行业会向"保障+长期规划"转型,保险产品设计将更侧重风险覆盖与保障 [5]
中信证券:分红险转型 提升行业估值
快讯· 2025-06-15 18:03
行业趋势 - 低利率环境确立推动居民财富通过银保渠道从储蓄存款向分红险迁移 [1] - 分红险转型形成耐心资本并支持资本市场的链条正在形成 [1] 商业模式变革 - 分红险转型标志着保险公司商业模式再次发生质变 [1] - 盈利对投资收益率的敏感性将大幅下降 [1] 估值体系 - 保险公司估值体系有望从PB走向PEV体系 [1] 投资价值 - 上市保险公司均具备较大配置价值 [1]
新华保险正在“先立后破”
华尔街见闻· 2025-05-08 11:15
2024年业绩"翻两倍"的新华保险,成功将增长趋势延续到了2025年。 经历"股债双牛"下的集体大涨后,2025年一季度新华保险营收、净利分别增长26.15%、19.02%,成为中国人保外唯一的"双增"公司。 拆分来看,新华保险投资端、负债端均有较好表现: 一是投资组合顶住市场波动压力,总投资收益率实现1.1个百分点的增长; 二是负债端改革成果兑现,保费收入在人身险一季度"开门黑"中逆势增长近三成。 从各项核心数据看,如今的新华保险已逐渐走出2020年后利润增速承压的阴霾; 但进一步看,机遇中亦暗藏承保利润较低等挑战,其一季度延续的传统险主导产品结构,更可能在未来带来资产负债匹配压力。 总裁龚兴峰将公司在产品选择上的矛盾,总结为"破"与"立"的抉择。 并称需要"先立后破",通过传统险业务提升市场占有率后,公司二季度产品中心将逐步转向分红险。 投资端"顶压" 股市方面,一季度H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分别高达15.3%、20.7%; 但债市出现明显回调,1年期国债、10年期国债、10年期国开债分别上行45个、14个、11个基点。 股债跷跷板分化,使险企坐享权益资产增长同时,亦须直面债市的高位波动。 例如当期 ...
保险|一季报超预期,验证开启慢牛之路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7 10:25
一季报总体表现 - 行业一季报超预期,验证三大趋势:头部公司受益市场洗牌、分红险转型可行性、核心偿付能力改善[1] - 新业务价值普遍高增长,中国平安(+34 9%)、中国太保(+39%)、新华保险(+68%)等头部公司表现突出[3]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显著提升,平安寿险(+47bps至164%)、新华保险(+60bps至184%)改善明显[6] 行业长期趋势 - 保险板块处于长期慢牛起点,逻辑包括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分红险需求崛起、监管政策优化[2] - 分红险转型拐点显现,中国太平(新单占比超90%)、中国人寿(超50%)等公司产品结构快速调整[4][5] - 利率环境推动商业模式转型,从类自营转向类资管,负债成本持续下降[5] 公司差异化表现 - 渠道分化明显:中国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171%,新华保险个险新单保费同比+123%[3] - 价值率提升显著:中国平安新业务价值率达28 3%(+11 4pts),友邦保险达57 5%(+3pts)[3] - 会计处理影响短期数据:中国太保净资产下降9 5%,新华保险下降17%,主因新准则下折现率调整[6] 投资逻辑强化 - 头部公司竞争优势巩固,通过低负债成本、高价值率产品实现可持续增长[8] - 银保渠道成为重要增长极,部分公司银保新单保费增速超100%[3] - 核心偿付能力改善支撑业务扩张和派息能力,行业进入良性发展周期[6][8]
保险行业研究:一季报综述:利润表现分化,NBV延续较好增长,COR大幅改善
国金证券· 2025-05-03 15: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五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841.8亿元,同比+1.4%,各公司增速分化,利润负向驱动为利率抬升致FVPL债券贬值和权益市场投资难度提升,国寿高增因亏损合同转回,新华正增受益低基数与权益投资,平安负增长受平安健康并表影响 [1] - 中国财险和众安财险承保投资双改善,太平人寿净利润+87.5%预计由所得税同比减少带来,平安集团、寿险归母营运利润分别同比+2.4%、+5.0%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整体业绩:五家A股险企净利润合计+1.4%,资负两端表现分化 - 2025Q1五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841.8亿元,同比+1.4%,各公司增速分化,利润负向驱动为利率抬升致FVPL债券贬值和权益市场投资难度提升,国寿高增因保险服务费用减少和亏损合同转回,新华正增受益低基数与权益投资,平安负增长受债券浮亏和平安健康并表影响 [11] - 中国财险净利润同比+92.7%,承保端保费稳健增长,COR同比下降,资产端总投资收益增加;太平人寿净利润+87.5%预计由所得税同比减少带来;众安财险净利润同比增加6.6亿,承保投资双改善 [12] - 2025Q1上市险企ROE新华、国寿、人保提升,太保、平安下降;平安集团归母营运利润同比+2.4%,寿险与健康险、资产管理板块正增长,财险、银行负增长 [13][14] - 2025Q1平安、国寿、太保、新华、人保归母净资产较上年末分别+1.2%、+4.5%、-9.5%、-17.0%、+3.9%,增速较低或负增长主要受利率翘尾影响带来资负利率趋势错配 [17] 二、业绩归因:保险服务业绩普遍正增,投资业绩表现分化 - 报行合一后费用效益提升,2025Q1平安、太保、人保、国寿、新华保险服务业绩分别同比+2.9%、-10.6%、+26.1%、+123.9%、+5.2%,国寿保险服务费用同比-33%源于利率抬升驱动部分VFA模型业务转盈利 [21] - 2025Q1平安、太保、人保、国寿、新华投资业绩分别较去年同期-168、-13、+42、-80、+8亿元,新华、人保承保财务损益高增预计受分红险账户投资收益抬升和新华保费高增驱动传统险保单负债规模增长影响 [21] 三、资产端:投资资产稳健增长,投资收益表现分化 - 除人保外4家A股上市险企投资资产规模合计较年初+3.2%,新华增速最快为3.6%,太保增速最低为2.8% [25] - 总/综合投资收益受利率上行导致的FVPL债券浮亏短期影响,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速人保>新华>太保>国寿>平安,综合投资收益同比增速新华>人保>平安>国寿>太保,人保高增长因去年基数低,新华高增因权益仓位高和投资风险灵活 [26] - OCI账户股票投资表现分化,与OCI账户A/H持仓结构有关,一季度A股红利承压,港股红利表现较好,平安表现较好源于集中持有港股大行 [26] - 预计高股息策略下净投资收益率下降趋势边际放缓,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受利率抬升影响普遍下滑,新华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其余部分公司下滑 [27] 四、寿险:NBV整体延续较好增长,分红险转型成效显现 - NBV整体延续高增,基数重算可比口径下太保、平安、人保寿险、国寿分别增长39.0%、34.9%、31.5%、4.8%,非可比口径下新华、友邦、太保、平安增速分别为67.9%、12.8%、11.3%、持平,平安、国寿、人保寿险由预定利率下调带来的margin抬升驱动,新华由新单保费高增驱动,太保与友邦量价齐升 [30][31] - 新单保费分化,新华、太保高增长,友邦稳健增长,其余险企负增长,预计普遍负增长受预定利率下调导致的客户需求集中消耗影响,银保高增是主要驱动力 [32] - 分红险转型各有差异,一季度国寿新单期交保费中浮动收益型占比达51.7%,太保分红险新保规模保费占比18.2%,同比+16.1pct [32] - Margin除新华外预计均实现提升,平安受益于缴期改善,友邦受益于产品组合转向,新华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同比-45.6%叠加银保业务占比提升,margin同比下滑 [33] - 个险渠道预计普遍负增长,太保个险新单同比-15.2%,新华同比增长123%因加大中短缴期传统增额终身寿险销售 [34] - 代理人规模微降,但质态持续改善,平安、国寿代理人数量减少,太保代理人队伍企稳正增,新华加快绩优队伍建设成效显现 [36] - 银保渠道大型险企优势突显,网点拓展加速,新单保费快速增长,太保、新华分别同比+130.7%、+168.1%,期缴新单分别同比+86.1%、+94.5%,期缴占比分别下滑5.4pct、18.6pct,与趸交投放增长有关 [37] 五、财险:保费增速分化,大灾减少驱动COR改善 5.1保费:车险低个位数增长,非车险业务选择加大 - 2025Q1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众安在线原保费收入分别同比+3.7%、+7.7%、+1.0%、+12.3%,众安在线增速优于同业受健康险与车险驱动,行业集中度CR3同比-0.6pct至63.8%,预计后续行业集中度有望回升 [44] - 车险整体延续低个位数增长,2025Q1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车险保费同比分别+3.5%、+3.7%、+1.3%,车均保费基本企稳,预计全年车险增速有望维持5%左右增长,受益于内需提振政策和新能源车险占比提升 [45] - 非车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非车险保费同比+3.8%、+15.1%、+0.7%,人保财险增速低于行业受农险、责任险等险种拖累,公司主动业务选择持续,农险受个别险种和招投标影响 [49] 5.2 COR:大灾损失减少叠加报行合一深化,COR同比改善 - 2025Q1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4.5%、96.6%、97.4%,同比分别-3.4pct、-3.0pct、-0.6pct,原会计准则下太平财险、阳光财险、众安财险COR分别为98.5%、98.5%、94.1%,分别同比-0.9pct、-1.2pct、-5.3pct,预计主要受益于大灾同比减少与报行合一深化,平安受益于保证险出清 [51] 六、投资建议 - 建议保险股关注3条主线:首推众安在线,利润预计可实现高弹性增长,目前估值处于低位;财险属于高股息防御型板块,承保投资双改善,Q1利润高增长,建议逢低配置;寿险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太平,预计2025年利润在高基数下仍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4][52]
中国人寿(601628):业绩增长超预期,分红险转型成效明显
开源证券· 2025-04-30 20: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288亿同比+39.5%业绩超预期,保险服务业绩增长明显、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是主因;截至2025Q1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6%较年初-7.22pct,连续27个季度保持A类评级;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V估值0.68/0.63/0.58倍,股息率(TTM)1.79%,资产负债匹配好,分红险转型成效显著,维持“买入”评级[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 2023 - 2027E保费服务收入分别为2124.45亿、2081.61亿、2289.77亿、2518.75亿、2770.62亿,同比分别为16.36%、-2.02%、10.00%、10.00%、10.00%;内含价值分别为12605.67亿、14011.46亿、15115.18亿、16326.49亿、17630.64亿,同比分别为2.4%、11.2%、7.9%、8.0%、8.0%;新业务价值分别为368.60亿、337.09亿、367.98亿、403.62亿、444.51亿,同比分别为2.4%、-8.5%、9.2%、9.7%、10.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1.84亿、1069.35亿、1170.56亿、1290.48亿、1478.28亿,同比分别为-23.2%、108.9%、9.5%、10.2%、14.6%;P/B分别为3.13、2.01、1.68、1.42、1.21;P/EV分别为0.81、0.73、0.68、0.63、0.58 [7] 业绩增长情况 - 2025Q1归母净利润288亿同比+39.5%,保险服务业绩259亿同比+124%,得益于保险服务费用同比下降;投资服务业绩91亿同比-49%,预计受债市下跌影响[4] 业务发展情况 - 2025Q1总保费3544亿同比+5.0%,新单保费1074亿同比-4.5%,短期险保费415亿同比+19.2%;相同经济假设重述口径下,一季度NBV同比+4.8%,预定利率调降带来NBV Margin提升驱动增长;浮动收益型产品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提升至51.7%;一季度末个险销售人力59.6万人环比-3.1%,队伍规模总体稳定,优增率、留存率同比有效提升,新型营销模式试点有序推进[5] 投资情况 - 2025年Q1总投资收益538亿,总投资收益率2.75%同比-0.48pct,净投资收益442亿,净投资收益率2.60%同比-0.22pct,预计受债市下跌影响;截至一季度末投资资产达6.82万亿,较2024年底增长3.1% [6]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方面,2023 - 2027E投资资产分别为56592.50亿、66110.71亿、76027.32亿、85150.59亿、97923.18亿等;利润表方面,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050.40亿、5285.67亿、5651.90亿、6148.47亿、6811.76亿等;主要财务比率方面,2023 - 2027E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43%、30.50%、6.93%、8.79%、10.79%等[9]
中国太平:寿险净利润+87%,分红险转型效果显著-20250430
国金证券· 2025-04-30 15: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假设25年税率回归正常水平,即使面临投资端高基数,公司利润仍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截至当前,中国太平2025年PEV为0.20倍,估值较低,建议关注配置机会 [4] 业绩简评 - 4月29日,太平人寿披露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025Q1净利润同比+87%,净资产较上年末增长15.4% [2] 经营分析 整体业绩 - 2025Q1太平人寿净利润同比87%至30亿元,预计高增由所得税同比减少带来;公司去年基于保守预估,计提额外所得税费用,2024Q1税前利润总额66亿元,计提50亿元所得税,使得利润基数较低 [3] - 太平人寿净资产较上年末增长15.4%,预计由Q1利率抬升带来 [3] 负债端 - 公司分红险转型意志较强,成效显著,1 - 2月个险和银保渠道的分红险占比分别为98.9%和88.6%,在未来分红险销售大趋势下,已构建转型先发优势 [3]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中国太平集团层面24年全年计提93亿元所得税费用(为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率高达42%,假设25年税率回归正常水平,即使面临投资端高基数,公司利润仍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截至当前,中国太平2025年PEV为0.20倍,估值较低,建议关注配置机会,维持“买入”评级 [4]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港币)|12/23|12/24|12/25E|12/26E|12/27E| |----|----|----|----|----|----| |保险服务收入(百万元)|107,489|111,268|115,036|118,682|122,456| |保险服务收入增长率|-1.30%|3.52%|3.39%|3.17%|3.1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190|8,432|10,564|12,341|13,59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44.05%|36.22%|25.29%|16.83%|10.16%| |每股收益(元)|1.72|2.35|2.94|3.43|3.78| |每股内含价值(元)|56.51|48.57|52.59|55.93|59.24| |ROE|6.92%|9.26%|12.04%|13.77%|14.71%| |P/E|6.03|4.42|3.53|3.02|2.74| |P/EV|0.18|0.21|0.20|0.19|0.18| [9] 附录: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损益表(百万港元) | |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保险服务收入|107,489|111,268|115,036|118,682|122,456| |保险服务费用|-86,255|-86,433|-87,432|-88,973|-90,538| |持有的再保险净费用|-2,702|-2,811|-2,924|-3,042|-3,165| |保险服务业绩|18,531|22,024|24,680|26,667|28,754| |利息收益|35,717|40,240|-|-|-| |金融资产减值净额|-1,738|-1,332|-|-|-|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业绩|-163|2,665|-|-|-| |投资回报|33,566|66,543|62,328|66,121|69,480| |承保财务费用|-36,012|-61,035|-60,757|-64,321|-68,066| |分出再保险财务收益|253|388|279|279|279| |投资合约负债变动净额|355|-65|-85|-127|-190| |净投资业绩|-1,838|5,831|1,765|1,952|1,503| |其他收益|5,740|4,647|4,182|4,880|4,517| |行政及其他费用|-7,011|-6,917|-6,997|-7,121|-7,246| |其他财务费用|-3,764|-3,457|-3,315|-3,224|-2,921| |除税前溢利|11,658|22,128|20,315|23,154|24,607| |税项支出|-1,381|-9,330|-4,063|-4,168|-3,691| |除税后溢利|10,277|12,798|16,252|18,987|20,916| |本公司股东权益|6,190|8,432|10,564|12,341|13,596| [10] 资产负债表(百万港元) | |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法定存款|6,127|6,431|8,866|9,576|10,342| |固定资产|66,203|68,964|66,755|66,686|66,256| |金融投资|1,223,910|1,442,317|1,589,099|1,716,227|1,853,526| |于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权益|27,875|28,919|30,930|31,548|31,066| |再保合同资产|11,295|10,794|10,694|10,869|10,762|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2,554|44,389|51,549|55,673|60,127| |其他资产|131,534|132,530|131,407|145,148|167,366| |资产总计|1,509,497|1,734,342|1,889,300|2,035,727|2,199,444| |保险合同负债|1,196,541|1,413,410|1,554,751|1,679,132|1,813,462| |其他负债|180,361|198,524|210,775|229,456|254,422| |负债总计|1,376,902|1,611,935|1,765,527|1,908,587|2,067,884| |股本|40,771|40,771|40,771|40,771|40,771|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94,980|87,071|88,409|90,814|93,971| |少数股东权益|37,616|35,337|35,364|36,326|37,588|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1,509,497|1,734,342|1,889,300|2,035,727|2,199,444| [10] 主要财务指标(港元) | |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指标(元)| | | | | | |每股收益|1.72|2.35|2.94|3.43|3.78| |每股净资产|26.43|24.23|24.60|25.27|26.15| |每股内含价值|56.51|48.57|52.59|55.93|59.24| |每股新业务价值|2.09|2.53|2.79|3.06|3.37| |价值评估(倍)| | | | | | |P/E|6.03|4.42|3.53|3.02|2.74| |P/B|0.39|0.43|0.42|0.41|0.40| |P/EV|0.18|0.21|0.20|0.19|0.18| |VNBX|4.97|4.10|3.72|3.39|3.08| |盈利能力指标| | | | | | |总投资收益率|2.66%|4.57%|3.80%|3.70%|3.60%| |净资产收益率|6.92%|9.26%|12.04%|13.77%|14.71%| |总资产收益率|0.44%|0.52%|0.58%|0.63%|0.64%| |盈利增长| | | | | | |净利润增长率|44.05%|36.22%|25.29%|16.83%|10.16%| |集团内含价值增长率|2.54%|12.87%|8.27%|6.35%|5.91%| |寿险内含价值增长率|1.13%|13.92%|10.75%|10.77%|10.79%| |新业务价值增长率|0.72%|90.01%|10.11%|9.84%|9.93%|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 | | | | |偿付能力充足率(寿险)|284%|298%|270%|250%|250%| |偿付能力充足率(财险)|216%|239%|210%|200%|190%| |偿付能力充足率(再保险)|277%|245%|230%|210%|200%| |内含价值(百万元)| | | | | | |寿险调整后净资产|158,964|155,443|157,832|162,125|167,762| |寿险有效业务价值|86,411|51,308|71,152|91,517|113,238| |寿险内含价值|245,375|206,751|228,984|253,643|281,000| |核心内含价值回报率|10.6%|11.6%|12.0%|12.0%|11.9%| |集团调整后净资产|185,712|182,917|196,465|207,812|218,538| |集团有效业务价值|86,411|51,308|55,554|60,217|65,343| |集团内含价值|272,123|234,225|252,018|268,029|283,881| |核心内含价值回报率|9.6%|10.2%|10.9%|11.3%|11.8%| [10]
保险|短期买贝塔价值,长期买新发展机遇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09 08:19
保险板块估值与投资机会 - 全球股市震荡导致保险板块PB估值处于过去三年区间下限,隐含较高性价比的贝塔价值 [1] - 保险公司股价以净资产为估值基准,过去三年受降息周期、地产下行和股市波动影响,业绩稳定性变差 [2] - 长期看行业将分享供给侧集中、低成本负债和分红险转型的发展红利 [1] 短期估值与市场影响 - 当前PB估值回到三年下限,贝塔价值性价比显著 [2] - 传统险销售模式导致业绩波动性增加,但估值基准稳定 [2] 长期行业新周期驱动因素 - 上市公司负债成本整体低于3%,显著优于中小公司,主要因历史积累的高价值率保障型业务 [2] - 2024年末险资债券配置占比同比提升5.0ppts,资产久期持续拉长 [2] - 2025年起可能进入低利率波动阶段,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分别为2.5%/2%/1.5%,预计进一步下调 [3] - 老龄化推动60后、70后对分红险等类固收资产需求释放 [3] - 报行合一政策促使银保渠道向头部集中,新业务价值有望量价齐升 [3] 分红险转型前景 - 2025Q1以来分红险销售占比显著提升,转型成效初现但需观察持续性 [3] - 分红险保底利率高于存款利率,长期可享超额回报,符合客户资产配置逻辑 [3] - 监管推动利率变动型产品发展,支持耐心资本培育 [4] - 参照中国香港、台湾及大陆2000-2013年经验,未来5-10年可能回归分红险主导模式 [4] 估值体系演变 - 过去五年PB为估值基准,因传统险主导且利差敏感度高 [4] - 2025年后分红险占比提升将推动商业模式趋近资管公司,PEV估值体系有望重建 [4] 投资策略核心逻辑 - 低利率环境加速行业分化而非整体利差损,监管支持负债成本优化和产品转型 [6] - 长期通胀假设下,2%CPI目标与险企4%投资收益率具有合理性 [6] - 2025年是低成本负债积累和分红险转型起点,商业模式将向资管公司靠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