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中国化
icon
搜索文档
刚签下85亿美元稀土大单,特朗普想在中方眼皮底下,拿到一样东西?全球收到通告,释放信号强烈
搜狐财经· 2025-10-31 22:42
美澳核心矿产合作协议 - 美澳两国签署价值85亿美元的核心矿产协议,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各自投入10亿美元,并成立专门小组推进合作 [1] - 美国进出口银行向澳大利亚7家矿企发放总价值22亿美元的融资意向书 [1] - 美国将合作目标扩展至哈萨克斯坦的上凯拉克廷矿和北卡特帕尔矿,两处钨矿总储量约130万吨,预计可连续供应30到40年 [1] 中国实施出口管制 - 中国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于2025年2月4日起对仲钨酸铵等25种稀有金属产品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3] - 管制措施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符合规定的出口将获得许可 [3] - 新规规定,使用中国技术、设备或含0.1%以上中国稀土的境外产品再出口需经中方审批 [6] 关键矿产领域的竞争格局 - 中国掌握全球85%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和约80%的稀土永磁体产量 [3] - 全球80%的钨精矿产量来自中国,钨是制造弹药等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 [5] - 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第四大稀土储量国,其90%以上的锂矿需运至中国精炼,自身缺乏相关技术 [3] - 美国重建稀土产业链面临挑战,2018年投入近10亿美元后,其矿产品仍依赖中国精炼 [3] 美国战略的挑战与矛盾 - 美国通过政府力量介入商业谈判,商务部长协助企业与哈萨克斯坦主权财富基金谈判,并计划提供政府贷款以竞争矿权 [1][5] - 业内专家评估,即便不计成本,美国实现稀土自给仍需5到10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投资,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5] - 美国对哈萨克斯坦采取施压与拉拢并用的策略,包括42亿美元的铁路交易和威胁征收25%关税,可能将哈方推向中俄 [5] - 美国国内政治分歧为长期合作带来不确定性,例如AUKUS协议曾因共和党反对被架空 [8]
特朗普访日前夕,日本加入中美“稀土博弈”?高市早苗要和中国针锋相对,站在了必败的那一边
搜狐财经· 2025-10-29 20:45
美日澳稀土联盟合作概况 - 美国总统与日本首相会晤,宣布两国将合作加速高性能磁体生产,推动稀土战略合作 [1] - 澳大利亚作为矿产资源供应方加入合作,旨在构建摆脱对中国依赖的供应链 [1] - 合作模式为澳大利亚提供矿源,日本贡献分离与磁体制造技术,美国提供军工订单与资本支撑 [3] 联盟成员的技术与产能短板 - 美国和澳大利亚在重稀土精炼领域存在显著短板,尤其在镝、铽等高端军工和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方面几乎空白 [3] -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在轻稀土商业化分离取得进展,但投入巨资建设新厂也无法迅速填补重稀土精炼技术空缺 [3] - 日本重稀土生产与精炼严重依赖中国,全球92%的重稀土高纯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 [3] - 日本稀土供应链不完整,产能无法自给,即便技术领先也难以替代中国在精炼和高端制造方面的主导地位 [6] 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与技术壁垒 - 中国掌握从矿石开采到分离提纯、磁体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以远低于西方的成本和极高生产纯度主导全球市场 [5] - 中国采用串级萃取理论使稀土分离成本大幅降低,纯度达到99.9999%,形成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5] - 中国出台新出口管理条例,规定使用中国技术、设备或含0.1%以上中国稀土的产品需经中方审批 [5] 合作前景与根本性挑战 - 美日澳稀土合作战略意义远超实际影响,中国依然掌握技术和市场的命门 [8] - 西方去中国化的稀土梦难以在短期内撼动中国的技术壁垒和全产业链优势,面临技术、成本和时间三重压力 [8] - 日本在全球稀土博弈中因现实的技术和产业链制约注定处于下风 [8]
两岸观察丨为何搞“台独”分裂只会将台湾推入灾难深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8 10:09
军事安全 - 民进党当局推进“以武谋独”,计划将防务经费增加到GDP的3%至5% [2] - 大陆方面明确表示“以武谋独”会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并列举了针对谋独挑衅的系列反制演习,如“联合利剑”、“海峡雷霆-2025A”等 [2] - 分析认为大陆通过常态化海空巡航与实战化演练,已对台岛形成全方位压制和进逼之势 [4] - 台湾时事评论员指出,大陆军舰军机常态化巡航已形成随时可以封锁台湾的态势 [6] 外部协防可靠性 - 分析指出美国若台海开战不会“拼死协防台湾”,而是希望“战事拖得越久越好”以坐收“以台制华”之利 [4] - 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57%的台湾民众不相信美国会派兵“协防台湾”,该比例创下新高 [4] - 评论提到美国对台湾已付款的武器交付一拖再拖,质疑美国协防承诺的可信度 [6] 经济影响 - 为反制谋独挑衅,大陆于2023年12月中止ECFA项下12个税目产品关税减让,并于2024年6月进一步对134个税目产品中止适用ECFA协定税率 [6] - 民进党当局推动“脱钩断链”和“非红供应链”,导致台湾失去广阔市场及自身产业链断裂等后果 [8] - 学者指出,美国对台“20%+N”的叠加关税将直击台湾产业命脉 [8] - 专家分析认为,美国要求台湾高端制造产业向美国转移的压力增大,会导致台湾产业空洞化,而两岸经贸联结是台湾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撑 [10] 国际空间 - 民进党当局妄图突破国际社会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来拓展所谓“国际空间”,但全球已有183个国家在此基础上同中国建交 [10] - 此前在承认“九二共识”基础上,台湾得以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等国际活动,但这些成果因民进党当局否认“九二共识”而再次失去 [12] - 新加坡前外交官形容推动“台独”等同于把自己锁进小型监狱然后扔掉钥匙 [12] 社会与青年影响 - 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和“台独”教育,煽动“反中抗中”,造成部分台湾青年对两岸关系产生错误认知和对立情绪 [12] - 岛内民调显示,台湾20-29岁群体中约70%明确表示不愿自己或家人上战场,约六成受访者认为台湾应与大陆交流、避战 [14] - 分析认为“台独”分子一意孤行将撕裂台湾社会,加剧内部冲突,甚至引发不可预测的社会动荡 [14]
荷兰强夺中企芯片厂!中国反制引爆欧洲工业瘫痪危机
搜狐财经· 2025-10-27 18:03
事件概述 - 荷兰政府于2025年10月援引1952年战时紧急法,强行接管中国安世半导体位于荷兰的工厂,罢免中方总经理并将股份转交国家托管人[3] - 此次行动源于2024年底美国将安世半导体母公司闻泰科技列入制裁名单,并对荷兰施压[3] 行业影响分析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禁止安世半导体及其分包商向西方出口成品芯片与组件[4] - 受影响的“中层工业芯片”是欧洲汽车控制、医疗仪器和工业机械的关键部件,欧洲对此存在高度依赖且缺乏替代产能和库存缓冲[4] - 德国汽车巨头库存仅能维持3周,预计从11月起出现停产潮[4] - 意大利医疗设备厂商因缺少关键芯片面临手术台停摆风险[4] - 荷兰本地光刻机企业的设备组装也因缺乏安世芯片而受到威胁[4] - 事件导致安世半导体荷兰工厂1.2万名员工瞬间失业[1] 地缘政治与产业格局 - 欧洲在关键产业零部件体系上长期依赖中国[4] - 欧盟决策机制被认为分散,易受美国压力影响,导致其企业在本轮地缘政治冲突中再次面临成为政治牺牲品的风险[3][6]
积极投身抗日前线 台湾光复有他们的努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6 14:44
历史事件与纪念日设立 -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以纪念80年前台湾光复,终结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 [1] 日本殖民统治与台湾同胞的反抗 - 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开启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1] - 台湾同胞采取武装与非武装形式抗日,林祖密舍弃庞大家产向日本当局退籍并资助抗日,其子林正亨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其女林冈投身大陆抗战 [1] - 超过5万名台湾同胞奔赴大陆投身抗日,不少人为国捐躯,萧道应夫妇于1940年加入“东区服务队”,利用家族积累为游击队提供物资 [6] - 李友邦16岁时袭击日本派出所遭通缉,1924年回大陆筹组台湾义勇队与台湾少年团,团员利用日语优势进行前线喊话、审讯等工作 [8][10] - 林献堂坚持汉族生活方式,不发日语、不穿和服,发起成立“台湾文化协会”进行文化抗日,创办诗社留存民族文化 [10][12] 台湾光复与回归祖国 -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李友邦在厦门刻下“复疆”二字,意为光复台湾并回归祖国 [12][14] - 1946年,由林献堂带领的“台湾光复致敬团”赴陕西祭拜黄帝陵,表达台湾同胞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完整的渴望 [14] 当代历史教育现状 - 《台湾光复纪念歌》曾家喻户晓并被列入小学音乐教本,但近年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使其从中小学课堂消失 [16] - 民进党当局被指刻意淡化抗日历史,修改历史课纲,导致年轻一代对抗日历史及孙中山先生感到陌生 [16][18] - 观点认为只有强大的祖国大陆才能实现台湾回归,台湾终将统一 [18]
刚拿下稀土大单,特朗普又要开第二枪,全球收到通告,东方被做局
搜狐财经· 2025-10-25 02:11
美国稀土供应链战略 - 美国政府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稀土供应协议 [1] - 美国政府正策划以政府贷款形式支持美国企业竞标哈萨克斯坦大型钨矿,试图击败中国企业 [1] - 美国构建的供应链计划主要依赖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矿产开采阶段,但这些国家不具备稀土精炼能力 [7]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在稀土产业的优势地位不仅依赖丰富矿产资源,更在于掌握先进的稀土提炼技术 [5] - 澳大利亚开采的稀土矿石仍需运往中国进行精炼,缺少中国环节则稀土矿石无法转化为可用材料 [7] - 中国推出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引发美国焦虑,凸显稀土成品生产能力是关键 [5] 美国战略面临的挑战 - 美国国内政治复杂性为稀土合作增添不确定性,两党分歧可能阻碍合作推进 [7] - 美国试图构建“去中国化”稀土产业链,但自身缺乏独立构建完整产业链的能力 [7] - 美国以政府之力干预市场竞标钨矿,与其此前指责中国干预市场的立场形成双标 [3]
西方硬碰中国稀土,疯狂施压引发全球震荡,格局逆转恐难实现
搜狐财经· 2025-10-24 14:47
美澳稀土供应链合作战略 - 美澳两国签署价值85亿美元的协议,旨在终结对中国稀土的依赖[1] - 计划构建从澳大利亚采矿、美澳联合加工到西方市场供应的全新供应链[3] - 美澳双方计划在半年内各出资10亿美元,以撬动高达50亿美元的民间资本[3] 美国具体项目与投资 - 美国战争部支持澳大利亚Alcoa公司在西澳大利亚州建立年产量100吨的镓精炼厂[4] - Lynas公司获得美方2.58亿美元合同,计划2026年在德克萨斯州建设重稀土工厂,目标2028年商业化运营[4] - 美国永磁体制造商Noveon在德克萨斯州建设磁材厂,其钕镨磁铁底价高达每公斤110美元,约为现货价格两倍[5] 澳大利亚战略举措与资源禀赋 - 澳大利亚政府设立规模达12亿澳元的战略储备池,并推出价格下限机制,向日本和韩国开放认购以形成“西方矿产联盟”[7] - 西澳大利亚州拥有全球顶级的Mount Weld矿,全球45%的稀土勘探资金涌入该州,活跃稀土项目达89个[9] - Lynas公司于2025年5月在马来西亚实现氧化镝商业化生产,成为首家摆脱中国依赖的重稀土生产商,并试产铽、铥等产品[9] - Iluka资源公司位于西澳大利亚州Eneabba的精炼厂预计2026年底运营,获得澳大利亚政府16亿澳元财政支持[9] 技术挑战与中国优势 - 稀土炼制工艺是主要难题,中国在“串级萃取理论”方面有数十年积累,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和深厚技术壁垒[10] -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重稀土精炼能力几乎为零,其轻稀土纯度仅为99.9%,92%的精矿需运往中国加工[11] - Lynas公司在马来西亚运营15年,其重稀土纯度仅达99.95%,尚未满足军工需求[11] - 截至2025年,全球92%的稀土精炼能力集中在中国[11] 中国政策与全球影响 - 中国于2025年10月出台新规,禁止关键设备出口,并对含中国稀土成分的境外产品出口设置审批门槛[11] - 中国用五十年时间构建了技术长城,全球稀土格局短期内难以撼动[12]
G7打造“稀土联盟”更像是政治表演
搜狐财经· 2025-10-24 14:19
G7稀土联盟计划可行性分析 - 计划被描述为“技术焦虑与政治傲慢的混合体”,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具备实际操作性的战略 [1][5] - 试图用行政手段扭曲市场规律,核心矛盾在于通过“价格下限”和关税手段扭转局面 [2][4] - 本质上是新冷战思维,试图构建排他性霸权体系,将经济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6][7]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竞争优势 - 占据全球稀土矿产量的60%,并在稀土加工产能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2] - 掌握全球58%的稀土专利,企业的稀土提炼成本仅为美国的1/4,同时能稳定保持99.99%以上的纯度 [2] - 稀土提炼涉及2000余项专利技术,中国企业的高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良品率比美国高30% [2] - 形成“资源-技术-市场”的闭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市场,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球55% [3] G7计划面临的技术与产业挑战 -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耗时7年仍无法量产高纯稀土,其非洲精炼厂因技术问题多次推迟投产 [2] - 德国大众集团预付1.2亿美元助澳大利亚稀土公司扩建工厂,但该工厂2027年才能投产且提炼技术尚不成熟 [2] - 欧盟研发的“无稀土永磁体”性能仅为传统磁体的60%,无法满足高端需求 [2] - 稀土产业链需要技术工人、配套产业和长期经验积累,非“有钱就能建” [2] 全球南方国家的态度与市场现实 - 印度稀土有限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放弃中国市场”,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与中国合作建设稀土加工厂 [3] - 全球南方国家与中国合作能获得稳定技术支持并分享产业链红利,是经济理性的驱动 [3] - 日本召集企业讨论对策,但三星等企业发现稀土回收成本比直接从中国采购高出230% [3] - 波兰等东欧国家因技术瓶颈无法参与欧盟提议的“稀土联合储备” [3] G7计划的经济与财政障碍 - 设定轻稀土每吨2万美元基准价(允许上下浮动15%),中重稀土设定每公斤1500美元上限 [4] - 全产业链补贴不可行,若美国企业要达到中国企业成本水平,每年需补贴数十亿美元 [4] - 强行推进稀土限价短期内可能推高西方制造业成本,加剧欧洲车企和美国风电企业的竞争压力 [4] - 欧盟提议的“太空挖矿”计划被批不切实际,资本因不确定性对投资美国矿产避之不及 [4] G7内部协调与地缘政治挑战 - G7内部利益诉求存在显著差异,美加拥有资源但产业链不完整,欧洲关注环保,日本对供应链安全敏感 [8] - 俄罗斯、越南、巴西等稀土储量国是否愿意加入明显针对中国的排他性联盟存在巨大疑问 [7] - 全球南方国家战略自主意识增强,许多资源富集国倾向于采取平衡外交而非选边站队 [8] 加拿大的战略动机与角色定位 - 加拿大参与联盟旨在成为“可靠的中间力量”,基于经济振兴、联盟身份认同及规避供应链风险的诉求 [9][10] - 目标是充当资源提供者和规则推动者,利用其全球已知31种关键矿产的较大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 [10][11] - 加拿大在轻稀土领域可能替代部分中国进口,并可在美欧关于环保规则的矛盾中扮演桥梁角色 [11][12]
美澳签署20亿关键矿产协议,能摇中国供应链地位,改写全球格局吗
搜狐财经· 2025-10-23 21:03
协议核心内容 - 美澳两国政府签署《美澳关键矿产与稀土开采及加工供应保障框架协议》,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各自出资10亿美元,合计20亿美元,用于投资总额达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项目 [1][3] - 投资范围覆盖从勘探、开采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并计划成立专门小组监督项目进展 [3]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图 - 关键矿产是高端制造业的命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战斗机隐身涂层、5G基站芯片及卫星传感器等领域 [3] - 中国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全球70%的稀土分离加工和80%的锂电池材料产能,澳大利亚的矿石也多运往中国进行加工 [3] - 美国对关键矿产进口依赖严重,其14种关键矿产进口依赖度超过50%,其中98%的稀土氧化物进口来自中国,此次合作旨在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备选方案 [5] 澳大利亚的资源优势与角色 -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包括全球最大的锂矿、全球第二大稀土矿“韦尔德山”,其钴、钒、钽等矿产储量均位列全球前三 [5] - 澳大利亚矿企加工能力薄弱,例如西澳地区90%的锂精矿出口至中国用于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美国看中其“有矿但缺加工”的痛点进行合作 [7] 合作模式与控制机制 - 协议强调不仅投资开采,更重点投资加工环节,意图将部分原本在中国的“采矿-分离-提纯”产业链转移至澳大利亚 [8] - 合作采用“政府+企业”的双重控制模式,双方政府将获得相关设施的部分所有权,例如美国可能出资建厂并持有30%股权,从而通过“承购权”优先获取产品并在极端情况下干预生产 [10] 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局限 - 澳大利亚现有加工产能有限,其年稀土氧化物自主加工能力不足2万吨,远低于中国超过20万吨的年分离量,短期内难以填补供应链缺口 [11] - 澳大利亚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2024年中澳贸易额超过2500亿澳元,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38%的出口商品,包括大量关键矿产,因此澳大利亚难以采取极端对华政策 [11] - 美澳同盟存在信任裂痕,例如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奥库斯”核潜艇协议(价值3000亿澳元)交付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合作的深度与可靠性 [13]
美澳签署稀土协议,打破中国垄断?特朗普:一年后我们稀土用不完
搜狐财经· 2025-10-23 18:12
根据协议,两国将在半年内投入数十亿美元,联手在澳大利亚建设稀土加工产业链,并试图绕过中国主导的稀土供应系统。 特朗普更是高调宣称,"一年后我们稀土多到用不完",语气中透着一股"胜利者"的自信,直接将全球视线聚焦于中国稀土的主导地位与西方国家的困境。 这份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美澳双方各拿出10亿美元,用于提升澳大利亚境内的稀土开采和初级加工能力。 同时,美国还承诺提供额外20亿美元,用于在西澳建设一个由美军主导的镓精炼厂,镓是制造导弹、雷达、卫星等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这项投 资显然不仅是经济合作,更兼具战略意图。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直言:"澳大利亚为我们解了围,美国将不再受制于中国的稀土,"他的经济顾问哈希特也紧随其后表示,澳大利亚将在削弱对中国依赖方 面"发挥关键作用"。 但这场看似迅速达成的合作,背后其实不乏疑点,协议文本中很多细节尚未明确,比如具体的时间节点、工厂建设周期、开采许可等关键要素都语焉不详。 更引人注目的是,美澳双方在投资总额和进度安排上表述不一,有分析指出,这场"速成联盟"更像是一次政治秀,而非真正的产业重构。 实际上,这并非美国第一次试图自建稀土体系,早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就曾试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