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消费

搜索文档
2025服贸会|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成荣:借IP活化与场景创新 老字号破圈激活新型消费潜力
北京商报· 2025-09-14 18:13
文章核心观点 - 老字号通过创新实现品牌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是挖掘消费潜能和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的重要力量 [1] - 老字号创新破圈需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借助文商旅融合等方式稳妥推进 [1][4] 老字号创新策略 - IP活化创新是重要方向,通过品牌联合帮助老字号重新占据年轻消费者心智 [3] - 产品时尚化不可或缺,需推出契合年轻人需求、引领潮流的产品以站稳市场 [3] - 营销创新与场景化建设至关重要,需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平台化营销吸引消费者 [3] - 服务方面需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情绪价值,而不仅是优质标准化服务 [3] 跨界融合挑战与建议 - 破圈需稳妥推进,优先突破产品圈或顾客圈中的一个,避免同时跨界产品与市场以降低风险 [4] - 企业应围绕自身核心业务,通过研发新产品、推出文创产品稳步破圈 [4] - 企业需深入研究Z世代等目标群体需求,明确消费者追求的体验类型 [4] - 打造产品或服务的“体验甜蜜地带”,兼具即时快乐与长久幸福体验,以提供至高情绪价值 [4] 老字号行业定位 - 老字号自带文商旅基因,是城市名片、城市味道与城市记忆的载体 [1] - 经营出色的老字号始终在文商旅领域深耕,才得以传承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1]
宁波银行北京分行罗辰:以 “美好生活平台” 建共赢生态 为老字号焕新与企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北京商报· 2025-09-14 17:23
沙龙活动概况 - 2025寻找老字号消费力沙龙于服贸会期间举办 聚焦老字号品牌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发展 [1] - 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 北京商报社及北京老字号协会主办 深蓝媒体智库提供平台支持 [1] 宁波银行平台战略 - 公司搭建"美好生活平台"数字化生活服务平台 深度融合金融与生活场景 采用去中间化赋能模式 [1] - 平台依托全行4000万个人客户与百万级企业客户资源 以16家分行及200人专业团队提供落地支撑 [2] - 平台定位"小而美" 建立严选体系涵盖20个系列235个品类超1万种商品 [2] - 提供全流程系统服务 支持嵌入企业自有平台或定制专属小程序 [2] 老字号合作成果 - 平台专设老字号专区 与北冰洋、三元梅园等品牌开展深度合作 [1] - 合作形式包括福利采购、线上兑换及联动非遗品牌开展线下体验活动 [1] - 通过多元化合作模式助力老字号扩大品牌影响力与销售渠道 [1][2]
“美好生活消费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发布
北京商报· 2025-09-14 16:36
沙龙活动概况 - 2025寻找老字号消费力沙龙于服贸会期间举办 聚焦老字号品牌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创新路径 [1] - 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 北京商报社与北京老字号协会联合主办 深蓝媒体智库提供平台支持 [1] 战略合作发布 - 深蓝智库老字号创新消费研究院与宁波银行北京分行联合发布"美好生活消费服务平台"战略合作 [1] - 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覆盖衣、食、住、行、购五大场景 形成"好物、美食、生活、商圈、好用"核心权益体系 [2] - 平台已入驻超11000家品牌商户及近80000家门店 构建全国性"金融+生活"生态体系 [2] 平台功能特性 - 宁波银行"美好生活"平台突破传统存贷业务局限 通过连接消费场景与企业需求打造一站式服务 [2] - 平台建立集市、内购会、美食品牌活动特色体系 成为银企协同提振消费的创新样本 [2] - 平台将对接老字号品牌及产学研媒政资源 实现多方深度链接 [2]
2025服贸会|“美好生活消费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发布
北京商报· 2025-09-14 16:21
沙龙活动概况 - 2025寻找老字号消费力沙龙于服贸会期间举办 聚焦老字号品牌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创新路径 [1] - 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 北京商报社及北京老字号协会联合主办 深蓝媒体智库提供平台支持 [1] 平台战略合作 - 深蓝智库老字号创新消费研究院与宁波银行北京分行联合发布"美好生活消费服务平台"战略合作 [1] - 宁波银行"美好生活"平台突破传统存贷业务局限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覆盖衣、食、住、行、购五大消费场景 [3] - 平台已入驻超11000家品牌商户及近80000家门店 构建"金融+生活"全国性生态体系 [3] 资源整合与协同 - 平台通过"好物、美食、生活、商圈、好用"五大核心场景推出爆款权益 形成特色活动体系 [3] - 合作将整合老字号品牌及产学研媒政多方资源 与宁波银行服务平台实现深度链接 [3]
2025服贸会|北京老字号协会孙月婷:汇聚多方力量 让老字号成消费新格局独特风景线
北京商报· 2025-09-14 15:42
沙龙活动概述 - 2025寻找老字号消费力沙龙于9月14日在服贸会期间举办 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 北京商报社和北京老字号协会主办 深蓝媒体智库作为智库平台 [1] - 沙龙主题为寻找老字号消费力 聚焦探讨老字号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通过创新实现品牌年轻化 时尚化 国际化 以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 [1] 老字号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国潮兴起的深层动力是文化自信回归与消费者对高品质 有文化内涵产品的追求 这为老字号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3] - 每个老字号都是独特IP 蕴含巨大消费潜能 是老字号打造独特创新消费场景 深度挖掘消费潜能的重要力量 [1][3] - 老字号面临从网红变长红 在全球化竞争中彰显中国品牌魅力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等挑战 [1] 政策支持与行业理念 - 2023年9月 北京市商务局等9部门出台《进一步促进北京老字号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以十大行动 30条举措构建老字号发展的四梁八柱 [3] - 众多老字号秉持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忘本理念 实现老品牌新生 [1] - 行业呼吁汇聚各方力量 助力老字号既守经典又当爆款 在国内市场稳立潮头 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4]
以“谷子经济”驱动年轻消费力
海南日报· 2025-08-28 09:09
核心观点 -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周边商品热销 上映首日文创周边销售额突破700万元 盲盒售出超300万个 角色玩偶预售出现"一偶难求"现象 [1] - "谷子经济"以文化IP为核心 产业链涵盖上游IP开发与运营 中游生产制造 下游销售与社交场景 满足情感需求与圈层认同 [2] - Z世代消费群体推动"谷子"成为社交货币 低价产品满足悦己需求 限量版商品促进社交连接 [3] - 国产IP如《原神》《黑神话:悟空》激发文化自信 跨界合作扩展消费群体边界 [3] - "80后""90后"家长群体对二次元文化认同度高 支持子女"吃谷"行为 间接助推市场扩张 [4] - 产业链各环节存在发展机遇 上游传统文化IP开发带动授权收入增长 中游个性化生产技术升级 下游线上平台与虚拟数字产品强化互动 [6] - 展会经济放大消费潜力 中国国际动漫节参展观众超146万人次 350家企业2000余个IP展销 ChinaJoy总参观人次超41万 外地观众占比61% 海外观众占比超35% [7] - 首发经济与"谷子经济"高度契合 稀缺性驱动消费 线上线下联动提升客群黏性 [8] - 海南可通过旅游客群优势 IP运营商政策支持 自贸港便利政策挖掘"谷子经济"潜力 上半年接待游客5521.29万人次 同比增长8.1% 35岁以下年轻群体占比高 [9][10]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头部IP企业形成原创、引进、授权开发运营体系 [2] - 中游生产环节依靠3D打印、高精度模具、印染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 [6] - 下游以潮玩品牌店、文创门店、交易市集和垂类"谷店"满足消费与社交需求 [2] 消费群体特征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为主力消费群体 "80后""90后"家长群体逐步加入 [1][4] - 消费动机包括情感寄托、自我表达、圈层认同及缓解压力 [3][4] - 低价产品(十元以内立牌、百元以内吧唧)与高价限量版("湖景谷""海景谷")并存 [3] 市场拓展策略 - 跨界合作(茶饮、餐饮)扩展非核心用户群体 [3] - 展会场景(动漫节、ChinaJoy)放大消费潜力 [7] - 首发经济(首店、首展、首单)强化稀缺性与社交属性 [8] - 海南可借助旅游客流、政策优势(入境便利、国际设计岛、自贸港)吸引IP运营商与设计人才 [9][10]
杠杆资金涌入!政金债券ETF、香港证券ETF、30年国债ETF、科创AIETF、恒生科技指数ETF获得青睐
格隆汇· 2025-08-20 17:46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沪指低开高走续创新高 深成指和科创50指数均创年内新高[1] - 两市成交额达2.41万亿元 连续6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1] - 两融余额8月18日单日增长395亿元 创年内及2024年10月8日以来最大单日增幅 突破2.1万亿元关口[3] - 两融余额8月19日达21316.94亿元 实现七连增 8月累计增长1468.67亿元[4] - 下半年两融余额累计增长2812.42亿元[5] 杠杆资金流向 - 个股层面:新易盛获杠杆资金净买入超50亿元 期间涨幅102% 北方稀土获净买入36亿元 期间涨幅78%[5] - 药明康德、胜宏科技、东方财富、江淮汽车均获超20亿元杠杆资金净买入[6] - ETF层面:政金债券ETF、香港证券ETF、30年国债ETF、科创AIETF、恒生科技指数ETF位列杠杆资金净买入前五[6] - 国债ETF、城投债ETF、纳斯达克ETF、十年国债ETF、恒生科技ETF进入净买入前十榜单[6] 居民资金配置变化 - 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存款余额降至160.91万亿元[6] - 同期沪深京股票总市值增加4.1万亿元至94.91万亿元[6] - 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比值降至1.7 处于历史1.1-2.0区间的高位[6] - 存款搬家现象被视为增量资金入市的重要驱动力量[6] 机构观点 - 华福证券指出流动性是驱动"慢牛"的关键因素 两融资金与私募基金规模增长显著[7] - 国泰海通认为市场逻辑出现根本性改观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等领域提升经济能见度[7] - 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构成"转型牛"基石[7] - 申万宏源维持牛市氛围判断 预计2025年四季度优于三季度 2026年表现更佳[8] 主题ETF数据 - 数字经济ETF(560800)跟踪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近五日涨幅6.38%[11] - 当前市盈率65.96倍 估值分位达90.08%[11][12] - 最新份额减少1400万份至8.4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379.7万元[11]
券商首席看A股:市场逻辑正出现根本性改观
证券时报· 2025-08-19 06:02
市场观点 - 2025年中国经济转型、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及资本市场改革将推动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1] - A股市场持续走高反映政策与资金合力推动下市场信心的修复与增强[1][2] - 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提升和国际化水平深化有望推动A股走出可持续的"慢牛"格局[1][3] 资金与基本面 -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是流动性改善与资金加速入市的直接体现[2] - 成交量维持高位、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新开户数大幅增长印证市场情绪积极转变[2] - 本轮上涨建立在政策预期和产业趋势共振之上,AI、先进制造和"反内卷"成为资金聚焦方向[2] 估值与分歧 - 当前全A PB达1.76,距离历史估值上限2倍PB不足10%收益率空间[3] - 部分机构认为股价抢跑基本面,未来市场对基本面定价将越发重要[3] - 权重蓝筹股股价较2021年3700点时更低,经济能见度提高或推动股市进一步上升[3] 慢牛共识 - 增量资金平缓流入与盈利预期逐步筑底支撑"慢牛"延续[3] - A股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增强全球资本吸引力[3][4] - 无风险收益下沉、增量资金入市及资本市场改革构成"转型牛"基石[4] 板块机会 - 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下成长板块有望展现较高景气度[6] - "反内卷"概念涉及传统领域和新兴产业,将成为贯穿行情主题[6] - 金融与高分红资产受关注,新兴科技与消费动向带来新商业机会[6] - 工业金属、资本品及中间品等传统产业受益于海外制造业修复和"反内卷"政策[6]
从宴席到独酌:Z 世代的“微醺经济学”
搜狐财经· 2025-08-15 22:59
行业消费趋势变革 - Z世代正打破白酒传统消费场景 从父辈社交和商务宴席转向情绪、社交与自我表达驱动的消费模式 [1] - 白酒消费场景呈现碎片化迁移 从圆桌宴席转向便利店小酌、剧本杀间隙碰杯和独居睡前小酌等日常场景 [4] - 便利店白酒销量年增速超过300% 露营装备与精致白酒捆绑销售套餐搜索量上涨470% [4] 产品创新与需求响应 - 红色壹号酱酒通过降低酒体刺激感 采用柔和酱香与清甜余韵适配年轻人浅尝辄止的饮酌需求 [4] - 产品设计契合治愈经济学需求 独创三重净柔工艺形成情绪缓冲带式味觉体验 [5] - 非功能性饮酒兴起使白酒从社交工具蜕变为情绪载体 高品质性价比成为转变关键密码 [5] 文化表达与品牌重塑 - Z世代通过传统元素与现代表达的混搭实现文化解构 为白酒冰淇淋和白酒风味气泡水等创新产品买单 [6][9] - 年轻化表达消解白酒年代感 使Z世代既能感受传统工艺厚重又能获得文化认同 [9] - 消费驱动从功能转向体验 年轻人愿为喝得舒服、开心及产品背后价值观付费 [10] 品牌战略与市场拓展 - 红色壹号破圈揭示白酒行业新趋势 80后视白酒为社交刚需 90后作为文化符号 00后作为情绪伙伴 [10] - 品牌需重构与年轻人对话方式 以朋友理解压力 以玩伴融入场景 以匠人守护品质 [10] - 传统酱酒通过拥抱年轻群体在宴席外开辟新消费蓝海 实现更广阔市场覆盖 [10]
从商品到服务 消费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
北京商报· 2025-08-07 20:27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消费市场正经历从商品消费为主导向服务消费转型的结构性变革 这一转变带来新增长机遇和挑战[1] - 2024年全国居民家庭消费中服务消费比重达47% 传统社零额统计难以全面反映消费增长全貌[1] - 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在2019年前已稳定超过50% 但近年受疫情影响出现较大波动[7] 消费市场新趋势 - 消费增速趋稳 增量向新 新动能加速涌现 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持续进行[3] - 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增长迅猛 2024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 占社零额比重27.6%[8] - 北京服务消费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超50% 领先全国3个百分点 2024年服务性消费额增长6.1%[5] 社零额变化分析 - 社零额增速放缓是GDP增速放缓和服务消费占比提升的双重结果[6] - 2024年1-5月全国社零额增速在政策支持下有所回升[1] - 北京2024年市场消费总额增长2.1% 但社零额下降2.7% 显示结构性分化[5] 新兴消费领域表现 - 绿色消费理念普及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突破1000万辆 同比增长40.7% 占汽车销售总量40.9%[8] - 国潮消费崛起 2024年全国新增2100多万种新产品 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服装家居领域[8] - 数字消费蓬勃发展 北京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占社零额比重达40% 远超全国25%的平均水平[4] 政策与市场机制 - 近三年是消费政策出台最密集时期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实现政策协同[10] - 市场机制在供求匹配方面存在不足 服务消费领域面临制度性壁垒和政策限制[11] - 大数据赋能成为消费创新重要途径 但中小企业难以获取平台企业数据资源[11] 消费市场挑战 - 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和预防性储蓄倾向增强制约消费潜力释放[13] - 供给端同质化问题突出 存在低端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11][13] - 服务业发展面临制度性障碍 教育医疗等领域限制较多影响市场活力[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