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招商
icon
搜索文档
这个省出台新规:严控新设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1 09:46
甘肃省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甘肃省发布《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1] - 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政府投资基金 严控新设基金并推动优化整合已设基金[1] - 明确要求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体现政策收紧趋势[1] 政府投资基金行业趋势变化 - 2024年第一季度新发起母基金规模2387亿 2025年同期降至1462亿 同比下降38.75%[3] - 国办1号文首次在国家层面规范政府投资基金 明确产业投资类与创业投资类基金分类[4] - 多地根据国办1号文修订政策 预计2025年将密集出台新规[6] 招商引资模式转型 - "基金招商"传统模式受冲击 地方政府设立母基金积极性下降[2][4] - 广东省探索新路径 将吸引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绩效评价[4] - 招商重心转向培育内生产业 投资机构在产业价值发现环节仍有专业优势[5] 创业投资类基金影响 - 创业投资类母基金设立意愿受显著抑制 因风险高且失去招商功能[4] - 行业观察到直投基金替代母基金的趋势增强[2] 行业活动动态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7月发布行业排名[8][12]
大消息!震撼创投圈
中国基金报· 2025-06-04 22:02
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改革 - 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改革基金管理费收取方式,引发创投圈热议 [1] - 新规要求管理费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原则上不允许在本金中列支,基金存续期满后不得收取管理费 [3] - 如基金暂未产生收益或利息,可先从本金中预支,待基金产生收益或利息后补回 [3] - 基金绩效考核重点关注政策目标综合实现情况,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设定内部基准收益率 [3] 管理费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 新规将改变部分基金管理人"坐吃山空"、靠管理费度日的现状,有助于遴选出优秀的基金管理人 [3] - 如果基金不赚钱(DPI不及1),理论上管理费不允许列支,已列支的管理费可能由GP自行承担 [4] - 传统"价内收取"模式下,10亿元规模的基金5年管理费可达1亿元,新规要求GP把更多资金投出去 [4] - 江苏省2022年管理办法虽设计浮动管理费率(1.8%-3%),但管理费仍从本金中支付 [4][5] 广东省基金行业现状 - 广东省计划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其中省级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6] - 广东地区母基金超50家,实际在管规模超4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6] - 复星平耀管理7只广东省政府引导基金出资的基金,总管理规模35亿元,位列第一 [6][7] - 深投控资本管理6只基金,总管理规模约56亿元,是管理规模最大的机构 [6][7] 广东省其他创新举措 - 广东省提出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措施,包括用好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退出机制 [8] - 将吸引投资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评价,推动"基金招商"新模式 [8]
继超万亿基金后,广东再出大招力挺创投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18 17:02
广东省创业投资政策核心举措 - 全省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其中省级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全周期投资体系 [2] - 政府出资创业投资基金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直投"模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遴选专业机构设立子基金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3] - 改革政府出资基金考核机制,差异化考核基金生命周期,延长存续期并降低返投要求,完善国资创投容错免责制度 [3][10] 基金集群与区域协同创新 - 广东省落地超千亿"母基金+子基金+直投基金"集群,包括9支区域母基金与7支省际协同发展母基金,形成省市联动及跨区域协同 [4][5] - 省际协同母基金突破属地思维,实现跨区域要素互补,直投基金明确产业方向,通过资本招商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5] - 母基金实际在管规模超4000亿元,数量超50家,规模全国第一 [2] 资本市场与退出机制优化 - 推动创新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鼓励保险资金扩大股权投资比例,培育耐心资本 [6] - 畅通退出渠道,试点基金份额转让、股票实物分配及减持"反向挂钩"机制,发展并购基金和S基金 [6] - 将创投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引资绩效评价,转向培育内生产业生态 [6][9] 政策创新与行业影响 -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取消国有创投基金保值增值硬性考核,设置长周期评价指标,激发高风险项目投资活力 [10] - 全国首份省级资本市场文件提出差异化考核国资创投机构,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5][10] - 基金招商模式从招引外部企业转向培育本地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 [8][9] 国际资本合作与活动 - 2025年中东投资者峰会吸引超百家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等LP参会,聚焦LP投资布局与行业趋势 [15]
神州答卷|勇做“中部示范”——武汉市江夏区高质量发展实践观察
新华社· 2025-05-16 15:17
创新转化与科技生态 - 江夏区拥有24所高校和33万大学生资源,但过去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问题[3] - 2024年建立大湾区科技创新武汉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服务体系[3] - 启动首届区县级技术经理人大赛,构建"江夏需求,全国响应;全国成果,江夏转化"的创新生态圈[5] - 发布"科创33条"政策,提供最高8000万元创投支持、1500万元实验室经费支持、1000万元成果转化补贴等[6] - 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6] 产业园区整合与布局 - 2018年整合设立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下设4个产业园区和十大亮点片区,经济总量占全区近80%[7][9] - 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攻克玄武岩超细纤维技术,助力月球背面展示五星红旗[9] - 藏龙岛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7个孵化器、3个科研院所和15所高校[9] - 大桥现代产业园汇聚楚能新能源、中国中车等行业巨头[9] - 金港汽车产业园形成以上汽通用为核心的100多家一级供应商集群[1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从"一车独大"转向"车、光、康"三大主导产业,确立"331X"产业布局[12][15] - 孵化出"汽车转向之都""智慧车灯之都"等拳头产业,细分合成生物、基因药物等成长性产业[14] - 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破土萌芽,目标打造1个1000亿级和多个200-300亿级产业集群[14] - 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博世华域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245家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14] - 武汉纺织大学与稳健医疗合作的人造血管项目打破国外垄断[14] 基金招商与新兴产业培育 - 构建"1+5"政府投资基金体系,计划5年筹措200亿元财政资金,打造千亿规模基金集群[17] - 与深创投、高瓴资本等机构合作,实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17] - 明利和丰食品年销售额5年增长五六倍达亿元规模,获500万元乡村振兴基金支持[19] - 2024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167.65亿元(同比+11%),工业投资71.15亿元(同比+21.2%)[19] - 重点推动光电子、大健康、预制菜等产业链完善和产业聚集[19]
今年,GP抢着去长三角募资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08 16:49
长三角地区基金发展 - 长三角地区成为政府投资基金最活跃区域,80%以上投资机会集中在该地区 [1][2]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存续期15年,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 [2] - 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00亿元,重点投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六大产业 [2] - 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规模超500亿元,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 [2] 江苏省基金布局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批14支专项基金规模506亿元,第二批22支规模408亿元 [3] - 省级母基金通过三层架构(母基金-专项基金-子基金)预计形成总规模2800亿元的资金池 [3][4] - 专项基金设计科学,包括40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投早投小)、466亿元设区市母基金(特色产业)、75亿元省属企业基金(主业布局) [3][4] 浙江省与安徽省创新 - 浙江省筹备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已成立5亿元S基金(远期50亿元),拟设100亿元并购母基金 [4][5] - 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形成"1+16+N"体系,总规模2220.13亿元,覆盖686个项目,投资金额349.22亿元 [6] - 安徽省创新监管机制,建立财政与证监"双线并行"风险防控体系 [5] 并购基金发展趋势 - 长三角基金普遍布局并购领域,并购招商成为国资最新打法 [7][8][10] - 2025年1-5月已有5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地方国资,超60%主板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潜力巨大 [10] - 安徽省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并购子基金,延长存续期并放宽投资比例限制 [11] - 国务院常务会议鼓励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疏通"募投管退"堵点 [12] 行业动态与案例 - 物产中大通过并购实现子基金退出案例,安徽省高新投管理的基金完成舜富精密并购退出 [12] - 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梳理机构LP全名单 [13][15]
广东拼了:超万亿基金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01 10:38
广东省产业基金体系建设 - 全省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其中省级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购投资、S基金等全周期投资体系 [2] - 每年促成100个以上海外主权基金和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项目,每年导入1000个高成长项目 [2] - 各市可设立细分赛道产业基金,形成省市联动合力 [4] 母基金和创投集群发展 - 广东母基金实际在管规模超4000亿,位列全国第一,超50家母基金 [2] - 去年7月落地超千亿"母基金+子基金+直投基金"集群,包括9支区域母基金与7支省际协同发展母基金 [3] - 省际协同发展母基金创新性突破属地思维,实现跨区域优势互补 [4] 资本市场支持政策 - 广东省出台《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动创新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 -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基金差异化考核制度,探索按基金生命周期考核国资创投机构 [5] - 鼓励保险资金扩大股权投资比例,培育耐心资本 [5] 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 利用份额转让试点、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减持"反向挂钩"等机制畅通退出渠道 [5] - 大力发展并购基金和S基金 [5] 招商模式变革 - 将吸引创投基金、产业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引资绩效评价,转向培育内生产业 [5][8] - 国办《指导意见》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但各地仍可通过基金培育产业生态 [6][8] 创投体制机制创新 -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提出设立长周期创投基金,发展耐心资本,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考核指标 [8] - 探索容错机制与尽职免责制度,减少国资高风险投资束缚 [9] 行业发展趋势 - 母基金行业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信息透明度提高 [10] - 2024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梳理了行业现状和机构LP全名单 [10]
最近,各地都在成立直投基金,少设母基金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18 17:24
政府直投基金趋势 - 2024年各地政府基金设立明显转向直投模式,如北京昌平成立150亿元科技产业基金群、上海市启动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500亿元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2] - 2024年第一季度新发起母基金规模1462亿元,同比2023年同期的2387亿元下降38.75%,行业感知母基金数量"腰斩" [2] - 国办1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削弱地方政府设立母基金动力,尤其影响创业投资类母基金 [2] AIC基金发展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9月扩大五家大型商业银行AIC试点至18个城市,签约金额超3500亿元;2025年3月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范围至试点省份并允许保险资金参与 [2][3] - AIC基金未按预期出资至私募股权基金,而是作为直投基金管理人募集政府/国资资金,加剧民营GP募资竞争并产生社会资本挤出效应 [3] - 亦庄产投与银行合作的AIC基金规模达300亿元,但银行风控体系与股权投资差异导致合作难度大,呼吁金融机构调整"直投优于母基金"观念 [3] 母基金行业挑战与转型 - 长江产业基金与AIC合作设立三支基金规模超600亿元,新政策将AIC对单只私募基金出资比例上限从20%提至30%,缓解募资压力 [3] - 行业提出"引导基金+国资母基金+AIC"模式,整合政府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但银行需适应股权投资风险偏好转变 [3] - 母基金研究中心指出国内VC/PE行业长期缺乏"长钱"资金来源,期待更多LP提供耐心资本 [3] 青年投资人崛起 - 数字化时代下,深科技/硬科技赛道涌现大量优秀青年投资人,凭借专业知识和精准眼光挖掘高价值标的 [4] - 母基金研究中心将于2025年4月发布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鼓励青年从业者 [6] 其他行业动态 - 首届中阿投资峰会吸引12家中东LP参与 [8] - 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发布 [9]
并购招商时代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3-20 16:54
并购招商模式兴起 - 并购招商成为各地国资最新招商打法,通过组建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围绕特色产业锻长补短,实现更具确定性的招商 [2] - 国办2025年1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推动招商模式从土地招商、基金招商转向并购招商 [2] - 主板超六成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业务发展潜力巨大,2024年被视为并购基金爆发年 [3] 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 - 安徽省联合鼎晖投资设立30亿元鼎晖中安并购基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 [5] - 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二期基金成立,规模25亿元,LP包括多家引导基金与国资 [5] - 上海市提出设立1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并购基金和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政府投资基金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并适当让利 [5] - 河南省50亿元赋豫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备案,重点布局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并购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南京新工先进制造业强链并购基金成立,规模8亿元 [5] - 北京亦庄设立首只30亿元康桥医疗健康并购投资基金 [5] 政策环境支持并购基金发展 - 证监会2024年9月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政策 [6] - 深圳鼓励深港合作设立并购重组相关投资基金,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CVC并购 [6] - 广东省提出大力发展并购基金,安徽省支持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并延长存续期、放宽投资比例限制 [6] - 超10个地区已发布支持并购重组与并购基金设立的政策 [6] 投资机构布局并购业务 - 多家GP新设并购部门或团队,专门负责并购交易和退出机会 [7] - 并购人才需求激增,并购经理平均年薪50万元,高级职位年薪达80万至120万元 [7] - 部分机构因预算限制由投后员工兼职负责并购业务,按退出金额分配carry [7] 并购退出成为新选择 - 安徽省高新投旗下子基金通过并购方式退出舜富精密项目并实现收益 [8] - 并购退出周期短、程序简单,可一次性变现,成为私募股权基金理想退出方式 [8]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并购市场,鼓励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 [8] - 广州已探索设立并购重组母基金,预计更多地区将跟进 [8]
今年国资轮更火了
投资界· 2025-03-17 15:19
国资轮成为一级市场主力军 - 珠海国资华发集团战略投资大模型企业智谱5亿元,杭州国资此前已投资超10亿元 [3] - 智谱在半月内连续获得杭州、珠海两地国资投资,显示国资在一级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4] - 智谱自2019年成立已完成超10轮融资,后期融资中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中关村科学城公司等国资机构密集出现 [5] 地方国资产业布局策略 - 杭州国资首次押注大模型独角兽,通过浙江智谱推广政务、教育等垂直大模型并构建产业生态 [6] - 珠海设立800亿元新质生产力基金群,华发集团与智谱合作搭建城市级GLM大模型空间 [7] - 地方国资投资普遍承载当地产业发展目标,形成AI产业"城市争夺战"格局 [8] 其他国资投资案例 - 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壁仞科技,系其在AI生态布局重要项目 [10] - 四川发展投资星际荣耀数亿元,支持其在川建设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11] - 盛合晶微获无锡、上海两地国资领投7亿美元(约50亿人民币),推进超高密度芯片项目 [11] - 银河通用获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四地政府背景基金投资,成为香港首家具身智能企业 [11] 国资轮市场趋势 - 2023年股权投资市场6000亿投资中,国资机构直投占比达57%且持续上升 [13] - 当前C轮至F轮融资中国资领投成为常态,产业资本和地方政府的钱优先于纯财务资本 [13] -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高度聚焦特定产业,通过"基金招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