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招商
搜索文档
雪域高原资本市场活力涌动,“格桑花行动”有望竞相绽放、花满高原
证券时报· 2025-08-25 07:42
核心观点 - 西藏自治区通过"格桑花行动"推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金融业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计划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西藏板块" [2][3][6] 梯次培育计划 - "格桑花行动"是西藏首个高规格企业上市计划 已建立"1+N"政策体系 包括融资考评细则和私募基金发展意见等配套文件 [5] - 行动实施两年多来 首家企业绿茶集团于2024年5月16日登陆港交所 募集资金12.11亿港元 [5] - 已协调解决18家拟上市企业28个难题 为55家后备企业新发放贷款109.5亿元 并建立115家分梯队后备企业资源库 [6] - 采用"六个一批"梯次推进模式 并利用证监会"即报即审 审过即发"的IPO优惠政策 [6] - 下一步将实施六项工程 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和直接融资规模 [7] 基金矩阵建设 - 拉萨市于2024年5月18日设立首只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强市母基金" 总规模15亿元 由毅达资本管理 [9] - 计划在山南 林芝等地复制基金招商模式 重点投资区内外优质企业和收购区外上市公司 [9] - 推动私募股权投资集聚区建设 与中信投资控股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等机构对接合作 [9] - 将健全从天使基金到并购基金的全生命周期基金投资体系 [10] 金融业表现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66.82亿元 同比增长15.9% 增速全国第一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4.8% 拉动增长1.6个百分点 [3][12] - 2024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118.85亿元 同比增长26.7% 继续居全国第一 直接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 [12] - 2025年目标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新增贷款超500亿元 融资担保余额增长20%以上 [13] 基础设施与战略布局 - 浦银大厦于2024年3月启用 引入银河证券 东方财富证券等头部机构 定位为"格桑花行动"孵化基地和企业聚集地 [13] - 将探索银行股权直接投资试点 协调央企和全国性金融企业在藏设立分支机构或迁入企业 [13] -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高原经济的产品和服务 统筹发展与安全 [12]
宗馥莉在西安投资了10个亿
盐财经· 2025-08-15 17:45
西安恒枫饮料新基地项目 - 宏胜西安饮品新基地项目已通过审批 规划建设高速水线 奶线 无菌线等多条核心生产线及配套物流设施 预留扩展空间 主要生产纯净水 茶饮 咖啡 果汁及含乳饮料等多元品类 [3][4] - 西安恒枫由宏胜饮料集团持股90% 宏胜集团与娃哈哈存在紧密关联及合作关系 实控人为宗馥莉 西安基地是娃哈哈10亿元饮品投资规划的具体承载地 [4] - 项目落地西安经开区 该区域已形成近百亿产值的"饮料产业走廊" 聚集百事 可口可乐 达能 雪花啤酒 康师傅 青岛啤酒等龙头 具备完善供应链生态和人才储备 [4] 娃哈哈战略布局 - 公司在全国建立80余个生产基地 员工近3万人 2024年总营收突破700亿元 [6][7] - 首次布局陕西为2004年咸阳三原县基地 总投资4亿元 2024年3月宣布西安10亿元饮品生产基地计划 8月竞得经开区150.46亩工业用地 [8] - 2024年初经历产能调整 关停多家分厂生产线 西安基地带有"关旧开新" 产能补位意味 公司将回归自有生产模式 [9][10] 生产技术与产业协同 - 西安基地配备高速水线 奶线 无菌线等核心产线及配套物流体系 产品品类扩展至纯净水 茶饮 咖啡 果汁及含乳饮料 年产能超4.8亿箱 [11][13] - 通过宏胜系载体驱动产能迭代与扩张 体现"宗馥莉时代"以现代化高效自有产能支撑增长的策略 分析师认为此举带有"去娃哈哈化"意味 [14] - 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 工业基础雄厚 经开区食品饮料产业年产值近百亿 成熟生态可降低采购与流转成本 提升区域市场渗透效率 [16][17][21] 地方招商生态 - 西安经开区招商服务高效 百事项目1小时完成注册 48天破土动工 依必安派特项目20天开工建设 [22] - 西安市出台《产业项目筹建全周期服务方案》 目标"引进即筹建 拿地即开工 竣工即投产" 编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 差异化定位110个产业园区 [26][28] - 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达250亿元 包括创新投资基金 城市更新基金等 近期设立AIC股权投资基金 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基金 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28]
宗馥莉旗下核心公司,为何要在这个城市投资10个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7:47
项目概况 - 西安恒枫饮料有限公司宏胜西安饮品新基地项目审批通过 规划建设高速水线 奶线 无菌线等多条核心生产线及配套物流设施 预留扩展空间 主要生产纯净水 茶饮 咖啡 果汁及含乳饮料等多元品类 [1] - 项目投资额10亿元 占地150.46亩 位于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 是娃哈哈首次在西安布局的生产基地 [2][6] 投资主体与股权结构 - 西安恒枫由宏胜饮料集团持有90%股权 宏胜集团实控人为宗馥莉 与娃哈哈存在紧密关联及合作关系 [1] - 宏胜集团成立于2003年 覆盖配料 制造 包装等饮料生产全产业链 拥有16个基地 44家子公司 104条现代化生产线 年产能超4.8亿箱 [4] 战略意义与产能调整 - 项目带有"关旧开新"产能补位意味 2024年初娃哈哈关停多家分厂生产线 后续将回归自有生产模式 [4] - 通过宏胜系载体驱动产能迭代与扩张 体现"去娃哈哈化"战略意图 支撑下一个增长周期 [6] 区位优势与产业生态 - 西安经开区集聚百事 可口可乐 达能 雪花啤酒 康师傅 青岛啤酒等头部企业 形成近百亿产值的饮料产业走廊 [1][8] - 区域具备完善供应链生态和人才储备 百事食品陕西基地总投资13亿元 中粮可口可乐陕西基地投资10亿元 最大产能110万吨 [8][10] 市场辐射与协同效应 - 西安作为西北最大中心城市 辐射整个西北市场 为娃哈哈未来出海提供支撑 [6][7] - 产业配套完备降低采购与流转成本 集群效应提升区域市场渗透效率 [10] 地方政府支持政策 - 西安出台《产业项目筹建全周期服务方案》 实现"引进即筹建 拿地即开工 竣工即投产"目标 [15] - 编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 明确110个产业园区差异化定位 避免同质化竞争 [18] 区域产业招商模式转型 - 招商逻辑从"拼土地 拼补贴"转向规则与服务 政府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平台搭建者 [13] - 西安设立总规模250亿元基金群 包括创新投资基金 城市更新基金等 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19]
国民饮料巨头 在西安砸下10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23:00
项目概况 - 西安恒枫饮料有限公司宏胜西安饮品新基地项目审批通过 将建设高速水线、奶线、无菌线等多条核心生产线及配套物流设施 主要生产纯净水、茶饮、咖啡、果汁及含乳饮料等多元品类 [1][3] - 项目由宏胜饮料集团持股90% 宏胜集团与娃哈哈存在紧密关联及合作关系 实控人为宗馥莉 是娃哈哈10亿元饮品投资规划的具体承载地 [3] - 项目位于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 占地150.46亩 计划投资10亿元 8月11日成功竞得工业用地 [6] 战略意义 - 西安基地是娃哈哈产能版图的重要布局 带有"关旧开新"、产能补位意味 2024年初以来公司关停多家分厂生产线 未来将回归自有生产模式 [9] - 项目以宏胜系为载体 驱动产能迭代与扩张 生产技术与标准全面跃升 配备高速产线及配套物流体系 年产能超4.8亿箱 [9][11] - 西安作为西北最大中心城市 辐射整个西北区域 是"一带一路"重要桥头堡 将为品牌拓展西北市场及未来出海提供支撑 [11] 产业生态 - 西安经开区已形成近百亿产值的"饮料产业走廊" 集聚百事、可口可乐、达能、雪花啤酒、康师傅、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 具备完善供应链生态和人才储备 [3] - 百事食品陕西基地总投资约13亿元 中粮可口可乐新基地斥资10亿元规划8条饮料线+1条糖浆线 最大产能达110万吨 均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产 [12][13][14] - 成熟产业生态带来完备资源配套与协同机遇 大幅降低采购与流转成本 娃哈哈可借力当地配套实现快速启动和成本优化 [14] 公司背景 - 娃哈哈是中国最大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之一 产品涵盖10余类200多个品种 已在全国建立80余个生产基地 员工近3万人 2024年总营收突破700亿元 [4][5] - 宏胜集团成立于2003年 覆盖配料、制造、包装等饮料生产全产业链 拥有16个基地、44家子公司、104条现代化生产线 [9] - 2004年娃哈哈在咸阳三原县设立首个陕西生产基地 总投资4亿元 此次西安项目是其首次布局西安市场 [6][11] 区域优势 - 西安工业基础雄厚 汇聚200多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 吸引比亚迪、吉利、陕汽、隆基绿能等行业领军者 是西部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投资密度最高区域之一 [12] - 西安出台《西安市产业项目筹建全周期服务方案》 以"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为目标 加速项目落地转化 [19] - 西安编制《西安市重点产业发展及招商指南》《西安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 明确110个产业园区差异化定位 按图索骥导入目标企业 [20]
“反内卷”背景下,各地招商引资有了新打法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05 17:15
招商引资政策规范化 - 国令783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自2023年8月起施行,明确禁止无依据的税收优惠、财政奖励及要素获取差异化政策 [1] - 中央改革文件要求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广西等地已废止原有激励办法 [1] - 多地裁撤传统招商办,转为成立具有招商职能的产业平台公司 [1] 基金招商模式转型 - "税收优惠"式招商受限后,"基金招商"兴起,但出现同质化投资和形式主义问题 [2] - 2025年国办1号文首次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限制返投要求 [2] - 2025年Q2国资LP认缴金额达2317.2亿元,占LP总出资规模的54.26% [3] 财政资金创新工具 - "先投后股"模式通过研发资助转股权机制提升财政资金效率,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4] - 该模式区别于传统补贴和引导基金,采用"科技期权"式设计,匹配初创企业研发节奏 [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发改委拟出台政策禁止政府投资基金以招商引资为目的,鼓励取消返投比例 [5] - 中央会议强调产业布局需避免盲目跟风,点名人工智能、算力等过热领域 [5] - 中央财经会议提出"五统一、一开放",要求规范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5][8] 地方实践与模式创新 - 广东2025年政策将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绩效评价,强调内生产业培育 [6] - 并购招商成为新趋势,华东国资通过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实现产业补链 [8] 行业活动动态 - 2025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将于8月在北京举办,聚焦行业规范化发展 [10][14] - 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及专项榜单评选同步启动,推动行业交流 [14]
对政府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发布重磅文件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30 14:25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导向 - 国家发改委发布《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防止同质化竞争和社会资本挤出效应 [1] - 鼓励国家级基金与地方基金联动,通过联合设立子基金或出资方式形成资金合力,聚焦前沿科技和产业链关键环节 [1] - 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避免投资结构性矛盾产业,防止新兴产业盲目跟风 [2][9] 政府投资基金评价体系 - 建立覆盖基金运营全流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政策取向符合性、投向布局优化和政策执行能力三大类指标 [2] - 政策取向指标重点评估对重点产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情况 [2] - 投向布局指标关注基金与国家区域战略的契合度及资源有效利用 [2] 招商引资规范化趋势 - 中央明确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严禁违法违规政策优惠,广西等地已废止原有招商引资激励办法 [5][7]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布局需遵循规律,反对形式主义和盲目跟风热门赛道 [5] -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1号文首次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影响"基金招商"模式 [9][10] 返投比例变化与基金模式演进 - 过去六年政府引导基金平均返投倍率下降超40%,2024年多地出现低于1倍的要求(如长沙经开区科创母基金0.4-1倍,景德镇国控母基金0.6倍) [11] - 引导基金进入3.0阶段,从单一基金转向基金集群模式(如江苏省基金矩阵),注重形成省市合力 [12][13] - 基金群呈现专业化细分趋势,出现针对特定领域的专项基金群 [14] 行业活动与展望 - 2026年1月将举办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发布2025全球最佳母基金榜单 [17][19] - 预计2025年多地将根据国办1号文修订政府投资基金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 [15][16]
这个省废止了招商引资激励办法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25 17:28
招商引资政策规范化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废止《广西招商引资激励办法》,标志着地方招商引资政策进入规范化调整阶段 [1] - 国务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禁止无法律依据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差异化政策,自2023年8月起施行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五统一、一开放"要求,强调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和信息披露 [2][10] 产业布局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部分省份盲目跟风发展人工智能、算力等热门产业的问题,强调需按规律布局产业 [2]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严禁违法违规政策优惠,广西政策废止为地方落实案例 [4] - 政府投资基金同质化投资热门赛道现象被批评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5] 政府投资基金模式转型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6] - 广东省将创投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绩效评价,转向培育内生产业生态 [7] - 投资机构仍可通过项目研判、产业赋能等专业能力参与地方产业培育 [8] 新兴招商模式探索 - 并购招商成为新趋势,华东地区国资通过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实现产业链补强 [9] - 从土地招商、基金招商到并购招商,地方招商工具随政策环境演变 [9] - 广东模式被视作国办1号文后招商变革的示范,强调资本撬动产业而非单纯引进企业 [7] 行业活动动态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拟发布私募股权行业优秀机构与人才榜单 [10][14]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及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将于2025年举办 [14]
习近平: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8 20:03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与产业布局 - 习近平指出产业布局应遵循规律,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防止"三拍"干部现象[1] - 强调不应全国各省份都扎堆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等热门产业[1]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推进"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2] - 会议强调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信息披露[2] 招商引资模式变革 - 传统"税收优惠"和"奖补"式招商模式终结,"基金招商"模式兴起[4] - 政府投资基金强调投资与招商联动,设立专项招商基金[4] - 出现"招商前置化"现象,GP需先通过招商部门审核才能获得引导基金出资[4] 政府投资基金规范 - 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国家层面规范政府投资基金[6] - 明确提出"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6] 地方招商实践创新 - 广东将吸引基金投本地项目纳入招商绩效评价,体现培育本地产业的耐心[7] - 招商重心转向培育内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7] - 并购招商成为最新打法,通过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实现确定性招商[10][11] 行业发展趋势 - 投资机构在产业价值发现和项目赋能方面仍有专业优势[8] - 预计各地招商工作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12] - 招商模式从土地招商、基金招商向并购招商演进[11]
“酒都”宜宾上京记:签约超400亿元投资,资本招商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华夏时报· 2025-07-05 21:02
宜宾市招商引资成果 - 2025年京津冀投资推介活动签约项目122个,总金额403.08亿元,涵盖基金机构、数字经济、新型储能、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 [1] - 2025年长三角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130个,总金额493.2亿元,其中基金项目18个、长三角区域项目41个 [4] - 两次省外重大招商活动累计签约额接近千亿元 [1] 宜宾市经济发展表现 - 2024年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成为四川省第三个达到这一经济规模的城市 [2] - 从2021年突破3000亿元到2024年突破4000亿元仅用三年时间 [2] - 稳居四川省经济总量第三城位置 [2] 宜宾市产业发展战略 - 聚焦"4+4+4"产业体系: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4大千亿主导产业;能源化工、轻工纺织、建筑材料、机械制造4大传统产业;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4大未来产业 [2] -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策略完善产业链,签约项目集中在基金机构、数字经济、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低空经济等领域 [3] - 宁德时代在宜宾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布局动力电池制造 [2] 资本招商新模式 - 从1.0政策招商升级到3.0资本招商,打造"资本赋能+产业生态"综合竞争力 [4] - 计划3年内新设300亿元增量基金群,形成总规模超600亿元的投资发展基金矩阵 [4] - 成立宜宾市资本招商合伙人联盟,整合头部券商、知名投资机构、银行等资源,提供项目推荐、智库咨询、金融链接、生态共建服务 [5] 新兴产业布局 - 发布宜宾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计划,解决行业数据获取难题 [3] - 已成功转化合作项目20个,拟投资总额超180亿元,涉及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服务、汽车流体管等领域 [4] - 吸引鼎晖投资、弘毅投资、大连金慧、同方科技、追觅生态链企业等机构合作 [3]
压缩“政策套利”空间!地方招商引资规范发展再提速
证券时报· 2025-07-02 20:56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招商引资规范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调"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进一步收窄基金招商的"政策套利"空间 [1] - 信息透明化将带来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落地 [2]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演变 - 过去一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包括清理涉税招商、叫停奖补政策、规范"基金招商"行为等 [3] - 2024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禁止减免税费、低价供地等违规招商形式,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提出"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4] - 地方政府招商模式从依赖行政资源转向借力市场力量,优惠政策将更加透明化、标准化 [3] 创投机构面临的机遇 - 加强信息披露后创投机构将获得三大利好:尽职调查更便利、降低"被投后"风险、发现"价值洼地" [6][7][8][9] - 广东省出台新措施将吸引创投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绩效评价,部分城市转向聚焦本地产业培育和投资 [11] 创投机构能力建设方向 - 需降低对地方政府短期补贴的依赖,聚焦项目核心技术、商业模式等基本面 [10] - 应具备三方面能力:重新评估政府LP、建立"产业地图"式投资策略、强化产业赋能能力 [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