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核酸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BD狂飙,创新药企如何做好价值重构与路径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9:33
行业动态 - 创新药行业迎来政策扶持、产业升级与业绩回暖的"三重共振",资本市场估值逻辑加速重构 [1] - 中国医药行业2025年以来接连传出重磅BD消息,包括三生制药与辉瑞60.5亿美元合作、信立泰1.8亿元引进GW906等 [2] - 本土企业间交易占比已超30%,较2018年提升15%,反映生态协同趋势 [3] - 2024年涉及技术平台授权的BD交易占比达37%,较2020年提升21个百分点,平均首付款溢价幅度超过传统单品交易45% [7] - 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共228笔交易,同比增长36%,其中海外引进持平,出海交易增长39%,境内交易回增54% [9] 技术发展 - siRNA技术是近年来全球创新药研发的前沿领域,具有靶点丰富、特异性强、药效持久等优势 [3] - Alnylam公司siRNA管线从立项到临床三期的成功率约60%,远高于传统小分子药物 [6] - RNA疗法为靶向致病基因表达模式提供更多选择,具有可高效生产、可提供长期疗效等特点 [4] - 递送技术进步将帮助本土小核酸企业加大更多适应症领域布局 [6] - 创新药企正在构建"技术稀缺性×市场空间×替代疗法威胁度"的三元估值模型 [7] 市场趋势 - 2024年ADC类药物交易额超过化药跃居第一,双抗类药物交易额占中国企业交易额的17% [8] - 中国创新药平均研发成本比欧美低40%~60%,IND到BLA时间差缩短至1.8年 [8] - 2024年中国医药110笔交易贡献首付款50.7亿美元,首付款总额首次超过一级市场融资(50.47亿美元) [9] - 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发展驱动力包括已上市药物渗透率提高、技术优势及资本介入 [5][6] - Alnylam产品Amvuttra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4.25亿美元营收 [4] 企业战略 - 本土药企通过BD合作整合国内优质技术资源,缩短自主研发周期,降低早期研发风险 [3] - 中国药企正由"技术供应商"逐步蜕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如诺华与百济神州、礼来与信达生物的合作模式 [8] - 企业应聚焦核心价值、创新能力及资本市场上市成熟度,优化研发管线布局 [11] - 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专利申请等方式保护创新成果 [11][12] - 可通过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11] 国际合作 - 本土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通过与国际生物制药巨头合作加速出海进度 [6] - License-out模式帮助中国创新药企快速渗透至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美等高准入门槛市场 [9] - 跨国合作需关注专利布局,防范因专利纠纷导致商业化延误 [12] - 中国创新药企正经历从"价格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蜕变 [13] - 三生制药与辉瑞合作授权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除中国内地以外的全球权利 [2]
热景生物:参股公司公开增肌靶点MSTN小核酸药物核心专利
快讯· 2025-05-15 16:11
公司动态 - 热景生物参股公司北京尧景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授权的专利,专利名称为"抑制MSTN基因表达的siRNA及其缀合物和应用" [1] - 该专利提供一种能够抑制MSTN基因表达的siRNA分子,旨在为MSTN基因相关的肥胖等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1] 行业技术 - 北京尧景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涉及基因治疗领域,特别是针对MSTN基因表达的抑制 [1] - 该技术可能为肥胖等疾病治疗带来创新性解决方案 [1]
阳光诺和:投资者开放日展现创新实力 绘制医药研发新蓝图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0:08
公司业务生态体系 - 公司构建"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的业务生态体系 [1] - 坚持"自主创新+技术转化"双轮驱动战略 搭建国际标准研发平台 [1] - 完善产业协同网络 助力国内药企突破技术壁垒 加速进口替代 [1] 研发管线布局 - 数十项创新产品处于研发阶段 覆盖自免 疼痛管理 心内 中枢神经 肿瘤 代谢 呼吸等多个治疗领域 [1] - 3款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 STC007用于术后镇痛进入临床II期 即将开启III期临床 [2] - STC008针对癌症恶病质 2025年已完成IA期临床 即将开启IB期临床 [2] - 3款口服缓释制剂处于临床阶段 4款计划于2025年提交IND申请 [2] 技术创新平台 - 与华为云合作开发基于盘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 [1] - BiMTtide多肽偶联药物开发平台可实现PDC RDC药物分子结构的优化与定制开发 [1] - 建立自主多肽创新药物建库筛选体系 形成分子结构创新与制剂创新相结合的滚动体系 [2] - 口服缓控释递送系统技术平台 纳米递送系统技术平台协同发力 [2] 前沿技术布局 - 经皮递送研发平台(TDDS)成果显著 诺和恒光在凝胶贴膏和热熔贴剂研发上经验丰富 [3] - 与日本KANEKA公司合作引进先进透皮贴剂技术 在研项目覆盖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分裂 哮喘等领域 [3] - 积极布局小核酸药物领域 深入研究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 [3] 战略发展方向 - 顺应生物医药发展趋势 站在技术突破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风口上 [2] - 通过引进和自我创造idea保证创新源泉 设立创新办公室解决统筹和效率问题 [3] - 吸收全球前沿科技 提升研发水平 力争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3]
前沿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收入保持增长态势 核心业务优势不断强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21:4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 同比增长13.32%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832.82万元 同比增长14.93% [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支出同比减少9465.55万元 [1] 核心业务发展 - 核心产品艾可宁®连续两年销售收入破亿元 [2] - 艾可宁®拟拓展维持治疗及免疫重建2项适应症 已获Ⅱ期临床试验批件 [2] - 公司持续下沉渠道 优化药品配送流程 提升基层市场可及性 [3] - 针对高病载人群等三类重点群体开展医患教育 推动长期用药人数增长 [3] 研发与技术布局 - 基于长效多肽药物技术优势 布局小核酸药物开发 [4] - 小核酸药物FB7013(治疗IgA肾病)进入IND enabling阶段 [4] - 已围绕小核酸产品递交9件专利申请 [4] - 布局高端仿制药FB4001 FB3002等产品 [5] 多元化经营 - 取得缬更昔洛韦中国区域商业化权益 [5] - 缬康韦®已在29个省份实现挂网销售 [5] - 布局HIV病毒载量及耐药检测业务 [5] 行业背景 - 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在经济周期波动与技术变革中加速演进 [1] - 人口老龄化推动慢病市场扩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