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悦己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二次元桌面比上海房价贵?ChinaJoy四大消费趋势
36氪· 2025-08-07 19:21
ChinaJoy 2025 核心观察 - 本届 ChinaJoy 观众达创纪录的41.03万人次,其中18-29岁占比64%,男性66%/女性34%,显示二次元及数字娱乐在年轻群体中的强劲渗透力 [1] - 展会揭示四大年轻消费趋势:桌面悦己经济、游戏联名创新、垂直圈层运营、女性数码需求定制化 [1][20][26][35] 桌面悦己经济 - AKKO通过热门IP联名(如《罗小黑战记》《盗墓笔记》)将键盘转化为收藏品,并推出馒头/猫爪键帽、"牛马键帽"等情绪化设计 [5][7] - 凯华电子开发端午轴/知夏轴等季节限定轴体,以及冰淇淋轴/青黛轴等食品/国风主题轴体,满足DIY需求 [9] - 该赛道体现年轻人将功能外设转化为身份表达工具的趋势,客制化产品溢价空间显著 [7][9] 游戏联名创新 - 默沙东联合《百妖谱》以国漫形式科普HPV疫苗,实现医药品牌年轻化破圈 [17] - 多多柠檬茶与《第五人格》合作推出温变瓶身设计,通过互动技术强化用户参与感 [15][17] - 老凤祥跨界阿童木/圣斗士星矢等经典IP,领克联名《神奇4侠》,显示传统品牌加速布局游戏营销 [11][13] 垂直圈层运营 - Hitcard专注18-35岁女性收藏卡市场,与《淮水竹亭》《庆余年》等影视IP合作,差异化卡游的儿童向策略 [20][22] - 拼酷推出"十里红妆"苗银系列及"二十二凤冠"等非遗主题拼装模型,国风产品线贡献超30%营收 [22][25] - 行业启示:成人收藏市场客单价是儿童市场的4-6倍,但需强化产品实用性(如可佩戴发簪) [25] 女性数码需求 - LAMZU兰族推出亚特兰蒂斯mini鼠标,填补女性手掌尺寸市场空白,小红书曝光量增长300% [26] - 花再开发复古头戴耳机、拍立得灵感耳机等产品,结合DIY屏显和解压功能,女性用户复购率达45% [26][27] - 行业痛点:传统外设品牌"粉红税"现象普遍,女性向产品性能参数常低于同级男性产品 [26]
2025年中国电动剃须刀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图谱、销售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便携式电动剃须刀成为市场新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9 09:38
市场概况 - 2023年线上电动剃须刀零售量达6106万台同比增长49.62% 零售额达94亿元同比增长22.08% [1][12] - 2024年线上零售量降至5619万台同比减少7.98% 零售额降至86亿元同比减少8.51% 市场趋于饱和 [1][12] - 便携式剃须刀因出游需求增长成为新宠 2024年线上零售量占比28.1% 零售额占比25.3% [13] 产品分类 - 按刀片运动方式分为旋转式(适合细软胡须)和往复式(适合粗硬胡须) [2][4] - 按使用场景分为便携式(体积小巧适合旅行)和家用式(功能齐全适合日常) [2][4] 政策环境 - 2022-2024年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支持小家电行业发展 包括绿色智能消费、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等 [5][7] - 政策重点涉及产品质量提升、绿色家电推广、标准体系完善和产业链循环利用 [5][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材料(不锈钢/塑料)和零部件(电机/电池)供应商 中游为设计生产环节 下游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8] 消费群体 - 18-30岁年轻消费者占比超50% 35-50岁消费者约占37.9% [10] - 女性购买占比快速提升达40% 受情感消费和社交平台影响 [10] 竞争格局 - 国际高端品牌(飞利浦/博朗)占据高端市场 国内传统品牌(飞科/超人)主攻性价比 新锐跨界品牌(小米/创维)快速崛起 [16] - 2024年便携式剃须刀品牌数量达227个同比增长43.67% 机型数量855个同比增长51.60% [18] - 抖音渠道TOP10机型中创维占三款(行者/超能/元石MINI)合计市场份额11.6% [18][21] 代表企业 - 飞科电器2024年营业总收入41.47亿元 个护电器收入39.56亿元占比95.39% [22] - 创维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650.1亿元 毛利润88.08亿元毛利率13.55% 跨界剃须刀市场凭借差异化设计成为黑马 [24] 发展趋势 - 智能剃须刀将通过传感器和APP连接实现个性化剃须体验 [26] - 年轻消费者推动产品个性化定制 包括刀头材质/颜色/功能模块选择 [26]
1㎡高达1000万元,美甲经济成悦己金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19:34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中国美甲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30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5% [4] - 指甲护理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估计193亿美元 预计2037年超369亿美元 2025-2037年复合年增长率5.3% [14] - 中国美甲护理销售额2024年达58亿美元 占亚太地区收入42% 复合年增长率9.5% [15] - 二线城市美甲市场年均增长25% 渗透率仅35% 较一线城市75%存在巨大潜力 [12][14] 价格结构与消费分层 - IP联名定制美甲价格达5000-10000元 基础款千元起步 [2][5] - 一线城市纯色美甲300元起 复杂款式700元 价格是低线城市的2-3倍 [6] - 连锁店客单价约500元 人工成本占30-40% 材料成本仅10-15% [8] - 模具制作美甲1500元耗时6小时 手绘款1300元需10小时完成 [2][5] 市场竞争格局 - 现存美甲企业超90%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 500万元以上仅占1.61% [10] - 科蒂占全球美甲市场份额13% 欧莱雅12% 露华浓10% 高丝9% [15] - 山东省13.2万家 江苏省11.1万家 广东省10.6万家美甲企业数量领先 [10] - 2019年企业数量8万家 2023年达31万家 2025年现存企业降至17.4万家 [12] 产业链与运营模式 - 美甲培训课程15天收费4588元 包含设计技巧与社交媒体运营内容 [8] - 行业利润率接近10% 个性化定制集中在工作室 连锁店适合标准化服务 [8] - 本土品牌依托AI配色工具实现30%销售增长 进口产品受自贸政策推动增长40% [15] - 线上渠道直播销售同比增长35% 家用美甲套装普及推动市场扩容 [14][15] 消费行为演变 - 美甲消费从季节性转为全年性 手部脚部护理需求常态化 [7] - 消费者间隔周期从1-1.5个月延长至2个月 消费更趋理性 [7] - IP联名款成为新增长点 王者荣耀美甲5000元 影视IP款6000元 [5] - 情绪价值驱动消费 73%消费者将美甲视为抵御经济衰退的实惠愉悦方式 [6]
挖掘“快乐经济”新潜能
新华日报· 2025-07-28 05:55
新型消费浪潮 - 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新型消费浪潮正在兴起,年轻人更重视"情价比"而非单纯"性价比",愿意为抚慰心灵、释放压力或创造独特体验的消费买单 [1] - "情价比"消费反映马斯洛需求层次顶端的诉求,体现物质丰盈后对情感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1] - 情绪消费的本质是通过商品实现自我表达、情感联结与精神成长,符合凯恩斯"动物理论"和托夫勒"体验经济"的预测 [1] 情绪消费驱动因素 - 2025年一季度调查显示,"心情好"成为消费者增加支出的重要因素,年轻一代因社会压力大、孤独感强而寻求情绪释放 [2] - "宅"文化流行加剧线下社交弱化,情绪消费成为年轻人自我表达的出口,如购买玩具、拆盲盒、观看脱口秀等小额即时快乐消费 [2] - 情绪消费具有"乘数效应",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例如创意糕点推动食品工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跃迁,宠物经济衍生完整产业链 [2] 行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部分产品存在价格虚高、"情感溢价"过度问题,小众新兴品类质量监管存在盲区,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3] - 需优化政策环境,打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 应鼓励企业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创意设计水平,避免情绪价值空心化与同质化,挖掘个性化消费潜力 [3]
“悦己经济”为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
证券日报· 2025-07-24 01:19
悦己经济市场规模 - "悦己经济"已从小众赛道成长为万亿元级市场,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转变及Z世代等新兴消费群体崛起 [1] 消费结构变化 - 消费市场结构从生存型消费(食品、服装)向情感型消费(宠物用品、潮玩手办、高端个护)倾斜 [2] - 泡泡玛特公告显示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溢利(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增长不低于350%,印证消费结构向精神满足和情感共鸣转变 [2] 多元化需求特征 - 年轻群体热衷潮玩、汉服等亚文化消费,中年人偏好健身、康养消费,老年人追求旅游、摄影等精神享受 [2] - 消费场景覆盖居家(香薰、智能按摩设备)、户外(露营装备、运动器材)、社交(小众珠宝、定制礼品)等全生活场景 [2] 产业升级与创新 - 美妆行业推出定制色号,宠物行业提供行为训练等细分服务,文旅行业开发小众目的地深度游产品 [3] - 需求牵引供给模式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精细化转型,催生潮玩设计师、宠物沟通师等新兴职业 [3] 行业发展挑战 - 部分领域存在价格虚高现象,产品性价比与情感价值不匹配 [3] - 小众品类质量监管存在盲区,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 [3]
北京又开近80家典型首店,新老商场火力全开!
36氪· 2025-07-23 10:28
北京商业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首店经济表现 - 2025年Q2北京新开80家典型首店,远超2024年同期的48家和2023年同期的50家 上半年累计129家首店,同比2024年83家和2023年78家显著增长 [2] - 5月单月新开31家首店为季度峰值,4月和6月分别新开24家和25家 [3] - 首店级别分布:全国首店13家、华北首店5家、北京首店62家,品牌兼具独特性与话题性 [4] 业态分布与选址特征 - 餐饮业态首店42家领先零售业态33家,文体娱和生活服务各2家 新兴餐饮品牌扩张积极,零售品牌试水成功后加速开店 [7] - 成熟商圈调改成效显著: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合生汇、西单大悦城等核心项目首店入驻热度高 新开项目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等项目成为区域新地标 [9][11] 消费场景创新趋势 - 复合型场景崛起:英国冷冻食品超市Iceland Lab基地全国首店采用"线上试运营+线下固定开放日"模式 [12] - 肯悦咖啡全球首家"北京礼物"概念店融合咖啡、文化、社交功能,打造文商旅创新场景 [14] - 二手循环经济代表超级转转全国首店面积超3000㎡,涵盖200品类30000SKU,开创多品类循环仓店模式 [16] 餐饮品牌拓展动态 - 云贵风味餐饮集中进京:梅果·云贵川 bistro、山蕉Basjoo等特色餐厅首店客流量大 [17] - 烘焙茶饮持续内卷:宿咕XXSHOKU、Vitor Castro等网红品牌首店入驻,脸红秦田田等区域茶饮品牌进军北京市场 [21][23] 零售业态发展亮点 - 服装赛道创新:三里屯太古里引入KNOTIFY运动主题店等5家国际设计师品牌首店,朝阳合生汇落地TANNIMANY设计师集合店 [24] - 悦己经济推动可穿戴时尚:泡泡玛特饰品品牌POPOP、时尚耳机品牌OF HUNGER等首店亮相 [26] - 运动户外品类拓展:日本高尔夫品牌MARK & LONA全国首店、澳洲YPL功能性运动服北京首店开业 [28]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北京市2025年推出多项消费提振政策,包括最高500万元商圈改造补助 明确打造全球首发中心,支持东城等区建设时尚消费品首发中心 [29] - 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湾里、小站公园STATION PARK等新项目入市,配合传统商圈改造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30]
那艺娜、苏超爆火,情绪价值碾压物质:第五消费时代,99元买一场精神狂欢
36氪· 2025-07-17 18:46
第五消费时代特征 - 消费核心从物质拥有转向精神满足与自我实现,注重"悦己消费"与情绪价值 [4][12] - 消费偏好从"拥有"进化到"体验",同时强调自我表达与社交属性 [13][19] - 日本学者三浦展提出五大消费时代划分,中国正面临类似转型 [4][12] 典型案例分析 - 58岁网红歌手那艺娜线下巡演爆火,票价仅99元但场场售罄,年轻观众占比超90% [2][7][11] - 那艺娜歌曲《爱如火》版税达1.4亿元,超过周杰伦《七里香》1.2亿元水平 [7] - 粉丝将"退票"转化为应援口号,形成独特互动文化,短视频传播效应显著 [2][11] 消费行为转变 - 年轻群体拒绝房产等传统消费,转向演唱会/手办等兴趣投资 [6] - 设计从业者小陈典型消费模式:Switch游戏机迭代/演唱会全勤/龙珠手办收藏 [6] - "苏超"联赛与那艺娜巡演共性:低价门票+情绪价值+社交媒体传播性 [10][11] 行业趋势表现 - 泡泡玛特LABUBU等IP成功要素:供应链品质+情绪价值双重满足 [13] - 闲鱼/转转平台崛起反映二手商品交易为代表的脱离型消费盛行 [16] - 医美健身下沉县域市场,TFboys粉丝应援战显示应援消费扩张 [17][18] 核心驱动因素 - 中国单身群体超2亿人催生孤独经济与微型家庭结构 [12][14] - 互联网与AI技术推动现实虚拟世界融合,重塑社交连接方式 [15] - 日本经验显示中古商品/兴趣社群/美容健康成为三大消费赛道 [16]
新品周期开启,AI 加速催化——传媒互联网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传媒互联网行业、游戏行业、影视行业、AI 行业 - **公司**:腾讯、吉比特、神州泰岳、巨人网络、凯英网络、完美世界、世纪华通、37 互动娱乐、快手、美图、一点、慧亮科技、新影博、上海电影、果麦文化、凯因公司、字节跳动、焦点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游戏行业 - **投资时机好**:政策层面,2025 年 4 月起国家和各地推出鼓励政策,保障内容供给推动版号发放,如北京 AI 游戏研发最高补贴 3000 万;市场表现上,一季度大盘收入增超 10%,4 月增速超 20%,5 月维持近 10%增长;供需关系上,中国传媒市场供给决定需求,优质内容可刺激需求,新品上线业绩或超预期带来估值与业绩双击[2][5]。 - **增长驱动因素**:新游戏推出和出海市场拓展推动增长,国内市场渗透率达瓶颈,约 6 亿用户(除去老人和未成年人),厂商转向海外,如腾讯《王者荣耀》等海外表现好,中国厂商在全球 SLG 赛道占比超 50%[1][7]。 - **新产品流水超预期**:“悦己经济”环境下,因研发周期长,大体量项目 2025 年全面启动,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运营多年仍增长,巨人《超自然行动组》、吉比特《问剑》等表现优异[1][8]。 - **公司估值**:游戏公司估值普涨至 20 倍左右,市场愿给增长及稳定性溢价,吉比特、神州泰岳等因持续创新和稳定业绩获更高估值,SLG 赛道运营成功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和估值[3][9]。 - **SLG 赛道优势**:与 MOBA、RPG 类游戏不同,SLG 类游戏可持续爬坡,如神州泰岳产品到第五、七年才达峰值,世纪华通第三年仍在高基数上发货,腾讯等公司成功运营有望提升业绩和估值[10][11]。 AI 行业 - **商业化元年发展趋势好**:硬件端新影博 AI 玩具结合 IP 和交互体验引领潮流;工具链上快手、美图等头部公司有产品力和变现潜力;大厂腾讯在 AI agent 方向有流量和生态优势;一点、慧亮科技等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海外路径,未来将推动行业发展成熟[6]。 - **快手 AI 视频商业化进程佳**:3 月预计 2025 年收入 4 - 5 亿,5 月上修至 7 亿,预计突破 10 亿,参照海外一级市场估值 30 倍,公司估值或增厚 300 亿人民币[14]。 - **AI 玩具市场有优势**:今年新推出的 AI 玩具在细分领域有突破,如主打陪伴赛道的毛绒玩具结合 AI 功能和 IP 带来玩法创新,凯因公司晚安羊、不忧鸟等单品更受欢迎[3][16]。 影视行业 - **关注动画电影相关公司和项目**:上海电影定档 8 月 2 日上映《小妖怪夏天》,果麦文化与光线合作出品并宣发影片预计国庆上映,项目因出品端弹性受关注[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快手在短视频和电商领域表现**:短视频赛道产品标品模板易入手,加速商业化变现,广告收入占比 60%,其中 50%来自内循环电商,2025 年电商数据虽内卷但市场预期已充分反映,游戏和短剧业务超预期[15]。 - **构建生态链优势公司**:字节跳动、腾讯等头部大厂有庞大流量分发渠道和完整生态链,可调用不同插件完成商业闭环[17][18]。 - **可仿效海外成功模式的公司**:慧亮与亿点通过程序化广告验证商业闭环,焦点科技旗下 Mike 作为电商领域 AI 助手有发展潜力[19]。
★中西部增速加快 东部结构升级 增量提质释放消费潜力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中西部消费增长 - 今年前4个月社零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省份中11个为中西部省份 其中中部省份湖北河南增速分别达7.7%和7.2% 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和2.5个百分点 [1][2] - 中部6省全部进入社零增速前17名 西部省份占5个 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对全国社零增长贡献度均在5%以上 [2][3] - 西藏前4个月社零累计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河南文旅收入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35% 湖北"樱花经济"带动餐饮住宿大幅增长 [2] 东部消费升级 - 东部省份海南山东江苏福建社零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商品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基础上探索商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融合发展 [1][2] - 杭州计划加快夜间经济多元业态等新型消费场景建设 做好招商引贸服务 [4] "两新"政策效果 - 前5个月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发放补贴约1.75亿份 [3] - 前4个月至少16个省份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快于全国 西部7省表现突出 陕西宁夏云南广西增速均超50% [4] 体育消费崛起 - 湖北重庆天津云南江苏前4个月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25% 湖北达106.5% [4] - 体育产业规模从2019年2.9万亿元增至3.7万亿元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产值从309亿元增长至752亿元 [5] - "苏超"带动6个主场城市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每场比赛提升周边酒店入住率20%-30% 餐饮零售消费环比增长15%-25% [5] 消费模式创新 - "苏超"打造"观赛+X"复合模式 使消费者从"单一目标客群"变为"全链条价值捕获对象" [6] - 零售餐饮企业可借鉴绑定地域文化符号的营销方式 如南京"盐水鸭主题促销" [6]
收官!上海美博会圆满闭幕:全维数据透视美业新未来
展会概况 - 第67届中国(上海)国际美博会以"拥内需,拓海外"为主题,展示美业蓬勃生机与潜力,释放行业韧性发展、创新突破和智能化信号 [1] - 展览面积达150000平方米,汇聚全球68+国家和地区1800多家展商,展示超10000个优选品类 [2] - 展会集结行业领军品牌与新兴势力,整合全链资源,引领行业发展新风向 [2] 全球化布局 - 展会构建美业多元合作新生态,汇聚品牌商、门店机构、代理商等传统渠道商及MCN机构、跨境电商等新消费趋势代表 [3] - 国际展商来自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为全球美业交流注入新活力 [3] - 2025年将新增"印尼国际美博会"与"越南国际美博会",助力中国美业品牌出海 [3] 品类与技术革新 - AI科技美容成为焦点,医美品牌加速布局日化护肤赛道 [4] - 日化线呈现"马太效应",头部品牌跨界进军专业院线 [4] - 供应链聚焦"绿色智造"与"原料创新",展示透明化生产流程与新型研发成果 [4] - 养生大健康板块融合中式养生智慧与现代AI技术,吸引大量观众体验 [4] - 美甲美睫纹绣个性化需求外溢,展商带来独特色彩美学与高端定制服务 [4] 行业活动与趋势 - 2025中国美业前沿发展峰会聚合行业领袖、明星红人等,为行业注入创新动能 [5] - 展会期间举办超50场特备活动,涵盖生活美容、医疗美容、AI美容等议题 [5] - 15+特色展区覆盖专业科技美容、AI美业应用、男士理容、香氛等细分赛道 [5] 未来展望 - 美博会立足内需,开拓中国美业品牌全新增长极,构建开放、繁荣的美业新生态 [6] - 第68届中国(广州)国际美博会将于2025年9月4日至6日在广州举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