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住不炒
icon
搜索文档
江海保利大都汇:蝉联2025年上半年江海住宅网签套数榜首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15:14
销售业绩 - 江海保利大都汇项目以网签套数第一的成绩蝉联2025年上半年江海区住宅销售榜首 [1] - 该项目继2023-2024年度摘得江门销冠后再次获得市场认可 [1] 项目优势 - 项目位于江门核心三区交会处,毗邻江南路/五邑路,交通便利 [2] - 拥有江门河、麻园河双河景观及三大主题公园环绕,生态资源丰富 [2] - 配建约4600㎡滨水商业街,已有国大药房、钱大妈等知名商家入驻 [2] - 周边有江海区实验华附幼儿园、景贤小学北校区等优质教育资源 [2] - 项目是涵盖生活、商业、学校、公园的多元城市生活综合体 [2] 产品特点 - 作为江海首个4.0住宅项目,采用奇偶层错层设计,户户有花园、家家有庭院 [3] - 赠送约6米挑高空间,得房率均超100%,空间利用率高 [3] - 主推建面约80-123平方米4.0住宅,具有高实用性与性价比 [3] - 产品设计理念前瞻,为江海人居品质树立新标杆 [3] 公司战略 - 央企保利深耕江门13年,坚持"好产品、好服务、好品牌"三位一体战略 [4] - 公司以"让美好生活更美好"为产品研发原点 [4] - 从品质人居到赋能城市发展,持续探索提供美好生活 [4] - 在"房住不炒"背景下,致力于筑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质人居 [4]
高盛:受人口萎缩与房价走低影响,未来国内住宅需求将持续走低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32
房地产行业需求趋势 - 未来10年城市住房年需求将从2010年代的年均940万套降至2025-2030年的年均410万套,较2017年高峰2000万套大幅下降 [1] - 投资性购房需求可能转为负值,因人口减少和城镇化放缓(城镇化率已达68%)导致住房需求结构性下滑 [1][5] - 90后人口较80后减少4000万,新生儿数量较8年前暴跌40%,结婚登记人数减少35%,刚需群体持续萎缩 [5][12] 市场供需与库存压力 - 全国住房套户比达1.16(100户对应116套房),三四线城市如山东聊城1.35、河北保定1.42,空置率12.1% [5] - 商品房库存金额93万亿元(占GDP的70%),去化周期超30个月,供需严重失衡 [5][6] - 租赁替代效应强化(深圳保障房入住率95%),婚房需求因单身户占比超30%而萎缩 [13] 房价与投资预期 - 5月新建住宅价格录得七个月最大跌幅,高盛预计2025年房价中枢下移20%-25% [5][9] - "买涨不买跌"心理抑制投资兴趣,房地产投资效益显著下降 [7][9] - 房价下跌或促使居民资产配置转向消费领域,推动经济转型 [10] 行业格局与政策影响 - 开发商加速转型轻资产模式(如万科2024年亏损450亿元),行业集中度提升 [9] - 地方土地财政萎缩(2024年一线城市出让金降23%),政策或转向保障房和城市更新 [9] - 未来需求偏好转向小户型、适老化住宅,核心区与三四线城市分化加剧(新一线城市人口净流入50万 vs 资源型城市流出3%) [12][13] 长期发展路径 - 行业进入"L型"调整期,结构性分化为主,房价触底反弹或需至2027年 [12] - 房地产对GDP贡献率约25%,需求萎缩拖累投资与消费链 [9] - 未来市场从"数量"转向"质量",政策调控重点为保障房和利率工具 [13]
2025深蓝智库 | 购房者心中的好房子:有阳台比大客厅更重要,无障碍与智能化遭遇二选一
北京商报· 2025-06-09 12:10
购房者偏好分析 - 66%受访者将阳台列为关键购房指标,超越大客厅的54%,显示居住需求从空间尺度向功能复合转变 [3] - "75后"群体对阳台偏好度达84.62%,"90后"和52岁及以上占比分别为70%和68.75%,而"00后"需求度仅为60% [3][4] - "90后"和"85后"对大客厅需求分别为70%及64.28%,52岁及以上购房者占比为0% [4] 代际需求差异 - "00后"对全屋智能关注度达100%,但对无障碍设施需求为0%;52岁及以上群体87.5%关注无障碍设施,仅12.5%关注全屋智能 [6] - "00后"与52岁及以上群体对儿童娱乐设施及小区绿化关注度均位列全年龄段末位,分别为60%和43.75% [6][7] - "90后"群体90%关注小区绿化,60%关注儿童娱乐设施,呈现"承上启下"特征 [7] 户型选择趋势 - 120-150平方米户型以51%占比成为购房者首选,三居室以65%占比占据绝对优势 [11][12] - "00后"中60%倾向120平方米以下户型,52岁及以上人群中62.5%选择同面积段 [11] - "90后"群体70%将三居室视为刚需配置,"85后"中85.71%认为三居室是生活品质基准线 [12] 产品设计创新 - 房企推出"可变阳台"系统,通过电动窗实现封闭与开放模式切换,解决北方气候防护与场景需求矛盾 [4] - 适老化设施设计需融入智能监测、远程交互等科技元素,构建"传统关怀+现代科技"双轨并行生态 [8] - 全屋智能系统与无障碍设施实际关注度仅42%和37%,显示高成本增项与市场需求存在错配 [6][9] 行业发展趋势 - 购房决策呈现从"生存型"向"生活型"转变,120-150平方米三居室成为市场主流选择 [11][12] - 代际差异要求开发商精准匹配需求,如"90后"对社区绿化与亲子配套的强诉求 [7][12] - 适老化与儿童友好型设施建设成为必然趋势,需平衡成本投入与功能实用性 [8][9]
孟晓苏楼市三期说:正确的道理,错误的结论
搜狐财经· 2025-06-09 07:55
房地产行业长期发展潜力 - 地产大佬孟晓苏认为房地产行业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与空间 尽管近期房价呈现下跌态势 但从全球范围和长期视角来看 房价总体呈现上涨趋势 [2] - 孟晓苏提出楼市三期说:短期看供求 中期看地价 长期看发钞 [2] 供求关系分析 - 楼市并非供不应求 而是存在天文数字的供过于求 存量面积待建面积达127万亿平米 按2024年全年销售面积不到10亿平计算 十年内无需再盖房 [4] - 孟晓苏的"短期看供求"观点应修正为"中期看供求" 因当前供求矛盾无法在短期内解决 [4] 地价与房价关系 - 地价占房子销售价格的近60% 理论上地价上涨会带动房价上涨 [5] - 中国房地产并非有效市场经济 而是地方财政的后院经济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主要收入来源 导致地价持续上涨 1-4月土地出让金大涨25% 但房价自2021年后持续下跌 [5] - 行政权扭曲市场价格 城投负债拿地进一步加剧供求失衡 房价未随地价上涨 [5] 货币与房价关系 - 楼市具有金融属性 货币供应与商品供应的平衡法则决定房价走势 流入楼市的货币减少导致房价下跌 [6] - 长期看发钞暗示货币贬值是规律 人民币也不例外 [7] - 房地产负债加城投负债接近200万亿 发钞改变楼市价格趋势的可行性存疑 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9] 结论与修正 - 孟晓苏的楼市价格三期说原理正确 但结论错误 无论是供求关系 地方财政对土地价格的依赖 还是货币工具 都无法支持楼价上涨的结论 [9] - 只要土地财政存在 供求矛盾就无法解决 楼价短期和长期均难以上涨 [9]
注意!这些城市的“新区”,正在变成巨大的‘接盘侠’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6-03 03:18
新区房地产现状 - 多个城市新区出现住房空置率高企现象,购房者面临"接盘侠"风险 [1][3] - 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2025年住房空置率维持在20%-30%,二手房均价仅7985元/㎡且有价无市 [3][4] - 天津滨海新区2023年GDP达7248.79亿元,但商办空置率42%,住宅空置率历史峰值达40%-50% [4] 区域案例分析 - 郑州郑东新区2024年GDP1502.5亿元增速快,但管南/二七新区房价从1.5万跌至1万,二手房挂牌周期超300天 [4][5] - 成都天府新区2024Q3甲级写字楼空置率33.7%,区域写字楼空置率达70%,未来3年将新增160万方供应 [6] - 武汉长江新区2024Q4甲级办公楼空置率37.8%,乙级40.2%,新兴区域配套未完善导致人口流入不足 [6] 供需失衡原因 -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天津滨海新区2025年5月出让土地总金额2.73亿元但后续需求不足 [6] - 深圳大鹏新区保租房项目1253套仅155户认租,空置率87.6%反映供应过剩问题 [7] - "房住不炒"政策抑制投资需求,产业升级不及预期导致人口导入乏力 [6][7] 行业运行特征 - 新区开发普遍存在规划超前于实际发展的现象,配套完善周期需3-5年 [5] - 商办物业空置率普遍高于住宅,成都天府新区商业空置率3.2%但住宅市场承压 [6] - 成功案例如郑东新区仍需警惕新兴片区的发展时滞问题 [4][5]
70城楼市暴击!二手房仅5城涨,专家还在吹回暖?
搜狐财经· 2025-05-23 18:46
楼市现状分析 - 4月70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仅22个,二手房上涨城市仅5个,较上月减少超50% [2][3][4] -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涨幅趋零,北京上海微涨0.1%和0.5%,广州深圳转跌 [9] - 三线城市新房价格连续两月下跌0.2%,二线城市持平 [9] 数据真实性质疑 - 新房数据存在选择性统计问题,如大连仅推高端盘导致环比涨0.5%,与实际市场脱节 [10] - 二手房市场更反映真实需求,70城平均环比跌0.41%,一线城市全面转跌,广州同比跌7.4% [11][12] - 部分城市如西宁、丹东、赣州等非主流城市异常上涨,数据可信度存疑 [6] 市场分化特征 - 高端改善盘拉动核心城市局部回暖,如上海10万+/平项目成交活跃,但普通住宅未受益 [13] - 三四线城市如鄂尔多斯空置率高企,与核心城市形成"冰火两重天"格局 [13] - 昆明等所谓"新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下跌,市场表现与城市能级不符 [12] 行业趋势判断 - 政策刺激效果边际递减,如2023年"5·17新政"仅带来脉冲式回暖 [15] - 楼市底层逻辑已变,人口红利消退下非优质资产(远郊盘、老破小)流动性将持续恶化 [15] - 开发商策略分化,部分项目"捂盘惜售"人为制造数据回暖假象 [10] 投资建议 - 三四线多套房产持有者需警惕流动性风险,建议及时处置 [15] - 刚需购房应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回避远郊及文旅概念盘 [15] - 自媒体鼓吹的"触底反弹"论缺乏数据支撑,需警惕误导性言论 [16]
2025年,是“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马云和李嘉诚不谋而合
搜狐财经· 2025-05-21 18:52
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24年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连续下跌29个月 [3] - 深圳新房库存去化周期涨至7.9个月 三四线城市如福清去化周期达33.2个月 [3] - 2024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4.3% 销售额下降19.2% [3] - 2025年4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环比下跌超40%至6237亿元 [3] 政策环境 - 多地放开限购 房贷利率降至3%以下 首付比例降至1.5成 [3] - 契税减免至1% 政策力度空前 [5] - 住建部2025年计划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可能继续降准降息 [6] - LPR若再降10个基点 100万贷款30年月供可省58元 累计节省2.1万元 [6] 行业趋势 - 中国房地产经历23年上涨周期后进入调整期 [4] -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达40 二三线城市达25 [5] - 上海某房产案例显示2022年520万购入房产2025年跌至335万 跌幅35% [5] - 深圳1月新房二手房成交近万套 出现"日光"盘现象 [6] 投资建议 - 刚需/改善型买家+核心城市优质资产+资金充足=可考虑购入 [6] - 投资客+非核心区域+高杠杆=建议观望 [6] - 优先选择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及人口持续流入的强二线城市 [6] - 远离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和非核心区域 [6] 企业动向 - 李嘉诚2025年3月以7.6折抛售北京楼盘 套现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 [3] - 马云2017年"房价如葱"预言部分应验 三四线城市房价大幅下跌 [3] - 李嘉诚历史操作包括2008年抛售上海地块 2013年套现2000亿 [4]
5年了,楼市的这轮周期何时结束?
搜狐财经· 2025-05-19 23:44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三十年经历波澜壮阔发展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启动后迎来"黄金时代" 房价年均涨幅超过10% 部分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价翻十倍以上 [1] - 2020年起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调整持续近五年 明显长于历史上每轮3.5年左右的周期 [3] 周期驱动因素 - 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由人口、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共振导致 深圳2009-2019年常住人口增加400万 年均增速4.5% 推动房价上涨300% 2020年后人口增速放缓至1.2% 叠加疫情冲击 房价回调15% [3] - 2025年市场处于快速下跌后风险释放阶段 正在寻找新平衡点 [3] 政策调控动态 - 2024年房地产政策力度空前 全年出台各类政策超780条 包括一线城市松绑限购(如北京五环外社保年限"5改2") 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首套利率最低3.75%) [3] -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止跌回稳"目标后 武汉、成都等城市推出"以旧换新""多孩家庭购房补贴"等精准措施 [3] - 2025年5月1日起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叠加LPR下行预期 购房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8] 市场表现数据 - 政策效果显现 2025年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增至24个 上海、杭州等城市涨幅领先 二手房价格上涨城市从3个增至10个 杭州以1%环比涨幅领跑 [3] - 深圳4月新房成交量达4751套 同比激增68% 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3] - 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2025年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17.1% 结束连续三年负增长 [5] 区域分化特征 - 一线城市及核心二线城市率先企稳回升 上海3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7%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27% 北京房展会吸引超170个项目参展 [5] - 中小城市仍处调整期 武汉远郊区域新房去化周期超24个月 南京200万以下二手房成交占比超65% "以价换量"为主流策略 但房价跌幅已连续6个月收窄 [5] - 鄂温克族自治旗等部分县域市场实现13%销售增速 [5] 行业转型趋势 - 房地产行业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上海徐汇滨江"绿城·潮鸣东方"26万元/平方米高价仍获160%认购率 印证高品质住房需求 [8] - "房住不炒"定位与"租购并举"新发展模式将引领行业走向更健康、可持续未来 [9] 市场前景展望 - 2025年楼市拐点判断趋于一致 经济学家指出前期压抑购房需求可能集中释放 出现"报复性反弹" 一线城市房价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 二季度有望实现同比转正 [5] - 全年市场将呈现"总量趋稳、结构优化"特征 一线城市及核心二线城市有望量价齐升 中小城市需通过城市更新、产业导入逐步消化库存 [9]
一边是上亿套房空置,一边是百姓买不起房,困局如何破解?
搜狐财经· 2025-05-16 20:39
一边是上亿套房空置,一边是百姓买不起房,困局如何破解? 今天来聊聊一个扎心的话题:为啥房子越盖越多,普通人却越买不起?小编先甩个数据:1.1亿套房子 空着,面积能铺满10个北京城,可北上广深的房价却高得离谱,收入18倍的房价让年轻人连做梦都不 敢。空置房堆成山,买房却成了普通人的"蜀道难",这怪圈到底咋回事? 小李,30岁,深圳打拼10年的白领,年薪30万,攒了100万首付,结果发现一套60平的小房子要600万, 月供得掏空他一半工资。他咬牙算了算,买房后连吃顿火锅都得掂量掂量。这不是个例,2024年北京二 手房均价6.5万/平,普通家庭得20年不吃不喝才能凑齐一套房钱。而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却满是"无人 问津"的空房子,东北鹤岗的房子甚至低到3000块一平,跟白菜价似的。这怪象背后,藏着啥猫腻? 小编得从房地产的"发家史"说起。过去20年,房子成了投资的香饽饽,年均涨幅超8%,谁买谁赚, 39%的城镇家庭手里攥着多套房。炒房团一出手,楼盘被一扫而空,房子从"住的地方"变成了"赚钱的 工具"。结果呢?三四线城市空置率飙到26.8%,有的地方甚至超40%,房子盖了一栋又一栋,却没人 住。反过来,北上广深这些大城 ...
房价的下跌是由于有人故意唱衰造成的吗?
搜狐财经· 2025-05-14 13:57
房价走势分析 - 城镇化率已逼近70% 接近发展瓶颈 人口红利和棚改政策等历史驱动因素消退 [1][3] - 全国商品房销量同比下滑6% 但房贷余额创新高 显示购房者债务负担加重 [3] - 政策端"房住不炒"定调导致市场分化 一线城市限购加码 二三线城市降价促销 [3] 市场需求变化 - 年轻群体购房意愿下降 更倾向租房 乡村振兴和远程办公稀释城市吸引力 [3] - 2030年总人口或达峰值 人口流动呈现向二三线城市分散趋势 [5] - 住房需求本质矛盾凸显 从"投资品"属性向"生活刚需"属性转变 [1][5] 行业参与者困境 - 开发商面临拿地成本与收益平衡难题 部分转向长租公寓和共享办公等创新模式 [5] - 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依赖度高 导致政策"松紧博弈"的市场扭曲 [3] - 购房者陷入高杠杆陷阱 首付降低伴随月供增加 收入增速追不上房价涨幅 [3] 未来趋势研判 - 房价支撑因素从热钱炒作转向基本面 需关注真实居住需求可持续性 [5] - 新基建和产业转移可能重塑城市格局 一线城市资源集中度面临挑战 [5] - 存量市场改造蕴含机遇 如人才公寓等政策尝试盘活闲置资源 [5] 市场情绪特征 - 舆论场存在明显分裂 唱衰论调与刚需观望情绪并存 [5] - 九十年代至2020年代市场预期发生根本逆转 从"稳赚不赔"到风险规避 [1][3] - 专家预测模型与现实数据出现撕裂 部分仍沿用过时的城镇化增长假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