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高盛和摩根大通对中芯国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是说芯语· 2025-05-13 20:25
核心观点 - SMIC管理层对客户需求持积极态度,认为本土化生产趋势及多元化代工伙伴关系将支撑需求,计划2025年保持资本支出以把握长期增长机遇 [2] - 公司维持长期毛利率目标20%不变,短期ASP压力被产能利用率提升和产品组合升级抵消,汽车产品ASP更具持续性 [3] - 高盛看好SMIC长期增长潜力,驱动因素包括本土无晶圆厂客户需求增长及毛利率逐步恢复,当前股价低于历史平均市盈率 [4] - JP Morgan认为SMIC收入增长前景疲弱,高折旧成本挤压毛利率,成熟12英寸晶圆ASP承压,维持减持评级 [8] 业绩与财务数据 高盛预测 - 2024年收入预计8.03亿美元,2025E增至9.199亿美元,2026E达11.244亿美元 [6] - 毛利率从2024年18%提升至2025E 20.8%,2026E进一步升至22.7% [6] - 2025年净利润预计774百万美元,EPS 0.10美元,2026E净利润1.315亿美元,EPS 0.16美元 [6] JP Morgan分析 - 一季度收入环比仅增2%,低于指引6-8%,ASP下降抵消出货量强劲增长(环比+15%) [7] - 二季度收入指引环比下降4-6%,主因工厂良率问题导致ASP疲软,2025年收入增长预期下调至10-11% [7] 行业与市场动态 - 本土化生产需求增加及中国IC设计公司订单增长利好SMIC等本土代工厂 [2] - 12英寸晶圆需求强劲,受益于消费补贴推动的DDIC需求及汽车、工业领域补库存 [7] - 高盛强调国产替代红利,摩根大通关注供需失衡和成本压力,两家对毛利预测接近(20-22%) [9]
高盛和JP Morgan对中芯国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傅里叶的猫· 2025-05-13 20:04
高盛研报核心观点 - 管理层对客户需求持积极态度 本土化生产趋势及多元化代工伙伴关系支撑需求 尽管存在关税不确定性和贸易紧张局势 [2] - 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保持同比持平 用于上海 北京 天津晶圆厂产能扩张 [2] - 长期毛利率目标维持20%不变 2024Q1/2025Q1分别为18 0%/22 5% 运营效率提升和产品组合升级是关键驱动 [3] - 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并持续至2025Q3 订单能见度高 12英寸晶圆占比提升 [2][3] - 汽车产品ASP更具持续性但认证周期长 消费电子 智能手机 平板 工业等终端市场多元化 [3] 高盛投资逻辑 - 中国最大晶圆代工厂 覆盖0 35微米至14纳米工艺节点 应用于智能手机 消费电子 PC 工业 汽车等领域 [4] - 本土无晶圆厂客户需求增长及毛利率逐步恢复是长期驱动力 短期价格竞争和折旧压力将被产能利用率提升抵消 [4] - 当前股价低于历史平均市盈率 估值具有吸引力 [4] JP Morgan研报核心观点 - 2025Q1收入低于预期5% 环比仅增2%(原指引6-8%) ASP下降因工厂良率波动导致高ASP晶圆报废 [5] - 出货量环比+15% 12英寸晶圆表现强劲 受益于客户需求提前释放 消费补贴推动DDIC需求及汽车工业补库存 [5][6] - 2025Q2收入指引环比下降4-6%(市场预期+8%) 主因工厂良率问题导致ASP持续疲软 [6] - 2025年下半年能见度有限 受关税担忧和智能手机/PC需求提前释放后客户调整影响 下调2025年收入增长预期至10-11%(原16%) [6] JP Morgan投资逻辑 - 2025/26年收入增长预期下调至约10%/10% 高折旧成本持续挤压毛利率 成熟12英寸晶圆ASP承压 [7] - 预计毛利率维持在20-22%区间 未来几年ROE低于5% 1 5倍12个月远期市净率估值存在下行空间 [7] 业绩预测对比 - 高盛预测2025Q1毛利率22 5% JP Morgan预测2025Q2-Q4毛利率19 6%-21 2% [3][8] - JP Morgan下调2025Q2收入预测至2126 9百万美元(原2367 3百万美元) 降幅10% [8] - 非GAAP EBITDA利润率预测分歧显著 2025Q2高盛未披露 JP Morgan预测48 5%(较原45 2%提升332bps) [8] - 12英寸晶圆出货量预测2025Q2-Q4为1011-1023千片(12英寸当量) 较原预测下调4%-7% [8]
本土臻造 互作领航——赛多利斯Octet 分子互作分析系统在华投产
赛多利斯Octet分子互作分析系统本土化生产 - 公司实现Octet R系列分子互作分析仪及生物传感器的本土化生产,标志着高端分子互作分析系统迈入国产化新阶段 [1] - 本土投产的Octet仪器包括双通道、四通道及八通道三款主力机型,旨在增强本土供应链韧性并提高客户响应速度 [1] - 首台中国制造的Octet分子互作分析仪正式面市,结合国际品质与中国效率 [3] 技术应用与市场影响 - Octet是全球首个将生物层干涉(BLI)技术应用于分子互作分析的仪器,已助力全球近万家科研单位及企业发表近两万篇研究成果,包括300余篇CNS期刊文章 [1] - 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分子互作分析、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发现及开发等关键科研领域 [1] - 本土化生产是公司深化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旨在以更敏捷的速度和服务推动中国生命科学行业发展 [4] 本土化战略与质量保障 - 上海工厂的生产环节和检测指标与总部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产品性能与稳定性 [4] - 本土化生产不仅响应中国市场需求,还带来成本优势、交付速度提升及对本土需求的精准把握 [6] - 公司将德国精密制造基因与本土创新需求结合,打造"技术赋能、生态共生、价值共享"的本土化发展路径 [8] 管理层观点 - 中国区总经理强调本土化生产是加速医学发现和简化药物生产的关键举措 [4] - 全球负责人表示中国是公司全球战略的关键一环,本土化生产是对中国市场潜力的深度认可 [6] - 公司致力于与中国客户携手共进,加速医学突破和药物研发进程 [6]
特斯拉Q1业绩解读
数说新能源· 2025-04-23 16:46
一季度业绩 - 销量下降原因包括MY产线升级影响7周生产以及品牌遭受敌意 [1] - 盈利下降受销量下滑及研发支出(机器人、robotaxi等)影响 [1] 机器人业务 - 2024年底将在Austin工厂部署数千台机器人 2030年目标100万台(可能提前至2027年)[1] - 供应链受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影响 将加强本土化生产 [1] 关税与供应链策略 - 本土化程度:美国85% 中国95% 通过垂直整合降低关税影响 [1] - 关键零部件采用双供应商策略(来自不同国家)以分散风险 [1] - 欧洲布局:在三大欧洲区域附近生产零部件 [1] Robotaxi规划 - 2024年6月Austin试点 年内部署数百台 2025年下半年目标百万台 [1] - 目标市占率90% 美国多城市验证后快速推广 [1] FSD进展 - 无人监督自动驾驶功能或于2024年底前向私人车辆开放 目前处于安全测试阶段 [2] 低价车型战略 - 计划未来10个月内在美国投产 通过现有产线改造降本(非新建)[2] - 上海工厂生产效率:当前33秒/辆 目标5秒/辆 一体化压铸技术持续优化 [2] 储能业务 - 单季度毛利率创新高至29% 未来规模将扩大至Twh级别 [2] - 储能电池依赖中国供应链 美国本土化产线正在调试中 [2] 电池技术 - 单位成本持续优化 具备低价销售潜力(可转型为供应商)[2] - 电池原材料自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