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寿(601628.SH):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268.73亿元,同比增长91.5%
格隆汇APP· 2025-10-30 23:04
核心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为2986.6亿元,同比增长54.8%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268.73亿元,同比增长91.5% [1] - 前三季度营收为5378.95亿元,同比增长25.9%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678.04亿元,同比增长60.5% [1] 业绩驱动因素 - 公司持续深化资负联动,深入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 [1] - 公司科学管控负债成本,同时把握市场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 [1] - 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是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 [1]
理财子资产配置多元化:权益投资明显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21: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霜 走过六年时间,理财子经历过明显的股债轮动,股债双杀,也经历过单边债牛,也正在经历着债券收益 的波动走低。今年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来到新高度,突破32万亿。但是从结构上看,固收仍然是绝对 主力,权益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格局或许正在悄然改变。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都在思考应对失衡 趋势,资产配置越来越广泛,策略也越来越多元,比如,某理财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今年所在机构权 益投资增加了三个百分点。另有理财公司也指出,对黄金、美股美债、科创债ETF配置越来越多。 但是对于银行理财这特殊资管子行业而言,行业整体投资格局是否、何时会有显而易见的改变,仍是未 知数。 理财子权益投资明显增加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5 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共存续产品 4.39 万只,同比增 加10.01%;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 9.42%。 其中,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 91.13%。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三季度末,银行机 构的理财产品规模已每季度下滑20%以上的速度收缩,增量主要来自于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 而从理财公司规模增长来源 ...
中国人寿: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2%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0:20
业绩变动主要系公司持续深化资负联动,深入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科学管控负债成本,同时把握市场 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10月30日,中国人寿(601628.SH)发布公告称,第三季度营收为2986.6亿元,同比增长54.8%;净利润为 1268.73亿元,同比增长91.5%。前三季度营收为5378.95亿元,同比增长25.9%;净利润为1678.04亿元, 同比增长60.5%。 ...
中国人寿(02628)公布前三季度业绩 归母净利为1678.04亿元 同比增长60.5%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18:43
2025 年前叁季度,公司实现总保费人民币 6,696.45 亿元,同比增长 10.1% ,其中,续期保费为人民币 4,516.11 亿元,同比增长 10.0%;新单保费为人民币 2,180.34 亿元,同比增长 10.4% ,其中短期险保费为 人民币 751.49亿元,同比增长2.0% 。总保费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总保费、新单保费、续期保费均实 现两位数增长,续期保费增速创 2021 年以来同期新高。 公告称,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持续深化资负联动 ,深入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 ,科学管控负债成本 , 同时把握市场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 ,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智通财经APP讯,中国人寿(02628)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营业收入为5378.95亿元,同比增长 25.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78.04亿元,同比增长60.5%;每股收益5.94元。 ...
北京连发三文!
券商中国· 2025-10-29 21:20
《实施意见》核心举措 - 推动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树立长期业绩导向[2][4] -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4] - 优化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覆盖面和灵活度[4] - 鼓励银行理财、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5][6] 中长期资金入市进展 - 北京地区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增持贷款45家次,累计获批额度193.3亿元[7] - 28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6054亿元,64家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或实施公告,近百家公司制定三年以上分红规划[7] - 在京公募基金已完成83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费率调降,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100亿元费用[7] - 截至9月底,北京辖区基金公司管理权益类基金1090只,规模1.94万亿元,产品数量同比增长19.0%,规模增长25.56%[7] - 在京公募基金已基本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职业年金及企业年金已设置长期考核指标[7] 并购重组政策导向 - 《关于助力并购重组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包含6部分19条政策举措,旨在通过并购重组激活资本市场活力,加快产业整合升级[8][9] - 鼓励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并购重组,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8] - 鼓励上市公司发挥产业链链主功能,整合同行业或上下游资产,目标成长为千亿级乃至万亿级市值企业[9] - 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收购上市公司并注入优质资产,支持民营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高质量发展[9]
中国平安(601318):增配权益带动业绩超预期,NBV增速进一步扩张
开源证券· 2025-10-29 17:1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3季报业绩和新业务价值(NBV)增长均超预期,主要受益于增配权益资产带动投资收益高增[4] - 医疗和养老服务优势突出,分红险转型持续推进,非保险业务持续改善[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V分别为0.69/0.64/0.59倍,股息率(TTM)为4.46%[4] 集团整体业绩 - 2025年前3季度集团归母营运利润1163亿元,同比增长7.2%,较2025年上半年的+3.7%明显扩张[4] - 2025年前3季度归母净利润1329亿元,同比增长11.5%,第3季度当季同比大幅增长45.4%[4] - 利源分拆看,保险服务业绩784亿元,同比增长0.4%,投资服务业绩956亿元,同比增长23.3%[4] - 剔除一次性重大项目影响后,调整后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4] - 加回分红后3季度末归母净资产环比增长6.0%,较年初增长9.4%[4] - 上调集团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389/1512/16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8.8%/11.1%[4] 人身险业务 - 2025年前3季度人身险NBV达成3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2%(可比口径)[5] - 用来计算NBV的首年保费1418亿元,同比增长2.3%,较中报的-7.2%改善明显[5] - NBV margin(标保口径)为30.6%,同比提升9.0个百分点,主要受预定利率调降和产品结构优化推动[5] - 个险渠道NBV同比增长23.3%,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9%[5] - 银保渠道NBV同比大幅增长170.9%,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寿险新业务价值的35.1%[5] 财产险与投资业务 - 2025年前3季度平安产险保险服务收入2534亿元,同比增长3.0%;原保险保费收入2562亿元,同比增长7.1%[6] - 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3.5%;非车原保费收入901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优于车险[6] - 整体综合成本率(COR)为97.0%,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但较中报的95.2%有所提升[6] - 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2.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4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9%[6] - 公司加大权益配置,积极增加优质另类资产布局[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新业务价值(NBV)2025-2027年分别为387/402/441亿元,同比增长35.5%/4.0%/9.7%[7] - 预计集团内含价值(EV)2025-2027年分别为15222/16440/17919亿元,同比增长7.0%/8.0%/9.0%[7] - 预计归母净利润2025-2027年分别为1389/1512/1680亿元[7]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7.57/6.96/6.26倍,P/B分别为1.03/0.93/0.81倍[7]
险资举牌次数,创新高!红利策略进入2.0阶段?
券商中国· 2025-10-29 12:41
险资举牌活动概况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达31次 突破2020年阶段性高点 创2015年有记录以来新高 [1][4] - 举牌次数同比增长超50% 共有13家保险公司实施举牌 [4] - 平安人寿举牌12次位列第一 长城人寿举牌四次 中邮人寿举牌三次 [4] 主要险企举牌动态 - 平安资产近期买入327.8万股招商银行H股 持股比例升至18.04% [2] - 10月10日平安人寿买入641.6万股邮储银行H股和298.9万股招商银行H股 对两只股票H股持股比例均达17% [5] - 10月20日中国平安买入4057.4万股农业银行H股 持股比例达到20.06% [5] - 10月14日中邮人寿举牌中国通号H股 持股比例达约5.17% [4] - 瑞众人寿于7月18日以6.8954港元均价买入330万股龙源电力H股 总持股达5.64亿股 [7] 投资策略与行业布局 - 险资举牌24只股票 重点布局金融业和公用事业 同时涉及电气设备、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领域 [6] - 低估值、高股息是重要投资逻辑 如农业银行H股股息率年初达5.95% [6] - 中国平安投资风格为扫货式 选定金融股后持续重仓持有 标的需满足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分红稳定且能承接大资金量等要求 [6][7] - 其他公司选股风格分散 如长城人寿投资标的涉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 [7] - 除红利股票外 成长性板块亦受关注 多家科技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出现险资身影 [7] 险资红利策略演变 - 险资红利策略可能已告别"买买买"的1.0阶段 进入精挑细选、左右平衡的2.0阶段 [3][8] - 2025年上半年险资加速配置红利股 增配规模近3200亿元 超去年全年 但估值抬升后集中加仓机会减少 [8] - 保险资管机构关注基本面有长期支撑、股息有平稳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 作为FVOCI组合核心持仓 [8] - 行业调整产品结构 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尤其是分红险占比 分红险预计为全年保费收入贡献主要增速 [8][9]
险资年内举牌31次再创新高,标的行业主要为金融和公用事业
证券时报· 2025-10-29 08:09
险资举牌总体情况 - 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达31次,突破2020年阶段性高点,创2015年有记录以来新高 [2] - 举牌次数同比增长超过50% [2] - 共有13家保险公司实施举牌,其中平安人寿举牌12次位列第一,长城人寿举牌4次,中邮人寿举牌3次 [2] 主要保险公司举牌动态 - 中国平安举牌标的全部为金融股,包括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 [4] - 平安资产近期买入327.8万股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升至18.04% [2] - 长城人寿举牌标的包括中国水务、大唐新能源、秦港股份和新天绿能,涉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 [1][4] - 中邮人寿于10月14日举牌中国通号H股,持股比例达约5.17% [2] - 阳光人寿于10月10日买入港股中国儒意1966万股,持股比例升至9.08% [3] 举牌标的特征与投资风格 - 今年险资共举牌24只股票,个股所在领域主要为金融业和公用事业,另涉及电气设备、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 [3] - 低估值、高股息是险资投资的重要原因,例如农业银行H股股息率年初达5.95% [3] - 中国平安为"扫货式"投资风格,选定股票后持续买入重仓持有 [4] - 险资投资以中长期视角为主,重仓买入后鲜有短期卖出,但也会适时调仓,例如瑞众人寿买卖中信银行H股 [4] - 除红利股外,成长性个股如兆新股份、海康威视等科技股前十大股东中也出现险资身影 [5] 行业趋势与投资策略演变 - 2025年上半年险资加速配置红利股,上市公司增配红利股近3200亿元,超去年全年增配规模 [6] - 险资红利策略可能已进入精挑细选的2.0阶段,集中加仓机会减少 [6] - 保险公司需关注基本面有长期支撑、股息有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作为FVOCI组合核心持仓 [7] - 行业加速产品转型,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尤其是分红险占比,有利于提升险企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需求 [7]
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银行理财公司优化权益投资布局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04:16
● 吴杨 李蕴奇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银行理财正加速成长为资本市场战略性中长期力量。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公司依托 监管政策拓宽入市通道,以含权产品创新对接居民财富升级需求,通过多元投资布局提升权益资产配置 比重。 展望"十五五"时期,在投研能力迭代与市场生态完善的支持下,理财资金入市有望实现"规模扩容+产品 多元"的双重突破,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注入更持久的动能。 构建入市"制度快车道" 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顶层设计,为银行理财权益投资搭建了清晰的制度框架。2025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 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 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有关部门同步优化实操路径,推动政策红利向市场端快速传导:证监会正式发布的《关于修改〈证券发 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首次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IPO优先配售对象范围。沪深交易所同步新增 银行理财公司作为IPO网下投资者主体资格,并将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管产品纳入A类配售对象范 畴。 (上接A01版)截至9月25日保有规模突破3000亿元。 政策暖风劲吹,市 ...
湘财证券:保险资负两端基本面改善趋势明确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10:04
资产端改善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扩容推动险企权益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与均衡化 [1] - 保险资金股票、基金与长期股权投资规模合计提升超9000亿元,其中股票与长期股权投资增长较快 [4] - 行业普遍采取积极主动的股票投资策略,OCI账户资产比重有望持续提升,并寻求更多长期股权投资机会 [4] 负债端优化 -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与"报行合一"等监管政策实施,推动险企实现降本降费 [1] - 分红险等产品转型加快缓解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压力,有效降低整体利差损风险 [1] - 产品定价具有动态预定利率调整机制作为引导,"报行合一"等降费行动持续推进,为优化产品成本打下坚实基础 [5] 分红险发展机遇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文件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健康险业务增长有望加快 [2] - 分红型重疾产品属于"浮动收益+保障型"业务,有望为保险公司带来新业务价值率提升 [2] - 分红险产品能够应对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风险,同时增强保单收益吸引力,保障类产品开发减少利润来源的不确定性 [2] 权益投资策略 - 政策优化险企长期权益投资环境,调整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直接扩大险资权益投资的理论空间 [3] - 险资权益配置方向有望延续以具有稳健ROE、高股息的价值股作为底仓,同时新兴产业投资对投资组合业绩的贡献也将进一步提升 [4] - 在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背景下,增持FVOCI资产成为新趋势 [3] 行业基本面与估值 - 资产端改善预期持续推动保险股估值修复,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保险股市场表现优异 [5] - 险企基本面持续改善有望推动投资价值稳步提升,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1] - 资产端业绩弹性增强,投资利好政策持续出台,负债端不断推进产品转型进程,保险股基本面有望持续好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