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

搜索文档
宝应县:一线走访解决乡村居民“如厕难”
新华日报· 2025-06-12 09:02
公厕卫生整改情况 - 宝应县委第四巡察组实地查看小官庄镇诚忠村公厕卫生整改进展,村民对通水、清洁等改善表示满意 [1] - 巡察组发现该村公厕存在设施损坏、卫生脏乱差问题,部分未通自来水,"如厕难"成为村民高频反馈问题 [1] - 村"两委"解释公厕使用率低原因为水费过高及家家有户厕,但巡察组通过数据反驳水费未造成实际负担 [1][2] 巡察组整改措施 - 巡察组通过摆事实指出村干部思维偏差,强调脏乱差导致群众回避使用而非使用率低 [2] - 巡察组组长强调公厕应服务村民而非面子工程,需加强引导宣传以提高卫生意识 [2] - 诚忠村对3座公厕全面排查并整改,包括清扫、通水、修缮,承诺优先村民需求及后续管护 [2] 巡察工作导向 - 巡察组以"边巡边改"推动解决民生小事,如公厕问题改善村容村貌及民生获得感 [3] - 本轮巡察聚焦为民办实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
宿迁市宿豫区聚焦群众身边热点堵点难点问题发力变“需求清单”为“幸福账单”
新华日报· 2025-06-02 08:31
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 - 宿豫区来龙镇玉皇村通过葫芦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和技术交流,党员干部深入田间解决种植难题 [1] - 全区建立69个小区党支部,3133名在册党员和2358名在职党员开展1100余场惠民服务,收集450余条有效建议 [1] - 创新设立"小院说事""红杉议事吧"等基层议事平台,实现群众诉求面对面收集 [1] 民生工程推进 - 实施280余件民生实事项目,解决350余个问题,70项年度民生项目加速推进 [2] - 重点改造城区易涝点、老旧小区供水管网、农村医疗中心及村组道路,推行餐饮场所能源改造补贴 [2] - 建立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对测评不满意事项实行"回炉返工"制度 [2] 诉求响应机制 - 建立"零延迟快办"机制处理信访和12345热线问题,同类诉求发生率同比下降12.5% [2] - 采用"红黄蓝"分级办理制度,对复杂问题启动部门联动攻坚 [1] - 开设"民提我改、民忧我解"专栏实现问题跟踪问效 [2]
我国最富裕的20座城市:香港远超深圳,苏州第11,成都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5-14 17:52
城市富裕家庭数量排名 - 北京以730000户600万人民币资产"富裕家庭"数量位居榜首 [9] - 上海以625800户排名第二 [9] - 香港以525000户排名第三 [3][9] - 深圳以177500户排名第四 [3][9] - 广州以168800户排名第五 [9] 香港经济特点 - 2023年香港GDP为26927亿元,低于深圳的34606.4亿元 [3] - 香港富裕家庭数量达525000户,远超深圳的177500户 [3] - 反映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强大经济实力和高度发达的服务业 [3] 苏州经济表现 - 苏州作为普通地级市排名第11位,富裕家庭数量63200户 [5][9] - 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在国内前列 [5] - 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5] 成都经济状况 - 成都排名第20位,富裕家庭数量39300户 [6][9] - 经济规模全国前十但富裕家庭数量相对较低 [6] - 反映出经济总量优势未完全转化为富裕家庭数量 [8] 城市发展对比 - 香港保持较高富裕家庭数量得益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8] - 苏州通过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增长 [8] - 成都需要在收入分配和民生改善方面继续努力 [8]
桃花为媒激发农文旅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30
旅游业发展 - 彩门村凭借桃花美景吸引大量游客,游客形容景色"美得无以言表"并积极在社交媒体分享 [1] - 村民普布扎西开办村里首家民宿,旺季月收入达2万元,年收入15万元 [1] - 村民央吉受民宿业务带动,计划自主创业开办民宿,已接受系统服务培训 [1] - 温州商人陈显峰获得桃源风景区20年经营权,景区紧邻雅鲁藏布江且拥有百余株古木,具备四季旅游吸引力 [1] 生态经济模式 - 彩门村实施"生态积分"制度激励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并通过栽种车厘子发展庭院经济 [2] - 引入贝母种植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2] - 2024年村经济总收入突破6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4万元,生态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成效显著 [2]
每经热评︱激活服务消费“蓄水池” 筑牢就业民生根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6 20:56
服务消费与就业扩容的双向驱动关系 - 服务消费需求爆发带动就业岗位增长 成都国际空港商圈每日客流超30万人 周边奥莱商场单日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杭州五大行业消费金额达40.16亿元 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创造的就业机会比制造业多出约25% [2] - 服务业岗位灵活性高 涵盖兼职、临时工、平台接单等多种形式 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成为"副业"选择 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年轻劳动者积累经验 [2] 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措施 - 政策层面给予家政、托育等民生服务业社保补贴、租金减免 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加快制定"研学旅行指导师"等新职业国家标准 [3] - 市场层面鼓励美团、滴滴等平台开放更多众包岗位 探索"共享员工"跨行业调配机制 推动职业院校与服务业企业共建实训中心 采用"校企双元制"培养酒店管理人才 [3] 破解结构性矛盾提升效能 - 借助大数据动态监测实现劳动力"精准调配" 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 利用区域就业热力图监测东部服务业岗位饱和度与中西部康养人才缺口 [3] - 保障灵活就业群体权益 短期依托节日促销、文旅季等活动释放消费潜力 长期培育养老护理、数据标注等朝阳产业 打造"就业友好型"服务业生态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