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新四化
icon
搜索文档
北交所汽配企业年报亮眼
中国证券报· 2025-05-19 04:41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泰德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3.40亿元,同比增长2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4.95万元,同比增长216.53% [2] - 捷众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23.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51.14万元,同比增长56.86% [2] - 华阳变速2024年营业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57.82%,乘用车零部件销售收入2.57亿元 [3] - 德众汽车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业务营业收入7757万元,同比增长194.41% [5] 主营业务发展 - 泰德股份将推动智能化技术应用,2025年启用二期厂房并建造10万级洁净车间 [2] - 捷众科技汽车门窗系统板块营收0.91亿元(占比31.8%,同比增长60.54%),精密传动系统板块营收0.94亿元(占比32.8%,毛利率36.89%),汽车视觉系统板块营收0.78亿元(占比27.2%,同比增长10.51%,毛利率42.71%) [3] - 捷众科技投资2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精密零部件智造项目",预计2026年5月投产,达产后可年增营收1.65亿元、净利润0.46亿元 [3] - 建邦科技泰国工厂预计二季度投入使用,一期设计年产能30万-50万件,折合年收入约1亿元至1.5亿元 [3] 业务扩展方向 - 泰德股份将在工程机械、机器人、高端轴承及转向系统等领域开拓新市场,机器人薄壁柔性专用轴承已完成内部试制 [4] - 捷众科技将向机器人、低空经济、军工企业等领域拓展业务 [4] - 德众汽车将拓展至二手车、新能源汽车及机动车辆安全检测、环保检测等项目,重点加快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建设 [4][5] - 德众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预计2025年下半年试产,将提升锂、钴、镍等金属再生回收率 [5] 研发创新 - 泰德股份研发柔性轴承技术,涉及材料与热处理工艺、薄壁结构设计与制造精度水平、疲劳寿命与可靠性验证 [6] - 建邦科技2024年研发投入2367.17万元,同比增长19.49%,管理汽车电子类库存单位约400个 [6] - 捷众科技2024年研发费用1312万元,同比增长16.78%,拥有专利65项(发明专利15项),掌握汽车塑料零部件模具自研自产能力 [7]
建邦科技(83724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20:30
业绩说明会基本信息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14 日,通过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与 2024 年年度报告说明会的投资者,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等 [3] 分红与市值相关 - 2017 年至今连续 7 年现金分红,累计 1.41 亿元(不含本次预案),最近三年已分配及拟分配现金红利 98,242,875.00 元,占最近三年年均归母净利润比例 130.10%,2024 年年度权益分派预案预计派发现金红利 1,316.77 万元 [4] - 公司市值受多重因素影响,会以符合规则的方式宣传,若有市值管理措施将按规则披露 [5] 投资与并购情况 - 在国内投资设立 4 家子公司,海外设立 2 家子公司(德国、泰国),后期不排除并购有协同作用的标的 [6] - 2024 年在泰国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累计投资 4.16 亿泰铢(约合人民币 9,000 万元) [4] 研发与专利情况 - 2024 年研发投入 2,367.17 万元,同比增长 19.49% [7] - 截止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共取得 94 项专利技术(发明专利 10 项、实用新型专利 81 项、外观设计专利 3 项)、112 项软件著作权,子公司卡库再制造取得实用新型专利 18 项 [7] 产品相关情况 汽车电子类产品 - 2024 年销售收入 72,331,025.93 元,同比增长 107.15%,占营业收入比例 9.62%,毛利率 41.24%,管理 SKU 约 400 个,在执订单情况良好 [8] 其他产品 - 包括软顶敞篷总成、车用鹅颈工具包等 [12] 自有品牌产品 - 以 ODM 销售模式为主,拥有“拓曼”“超全”两个自有品牌,2024 年销售约 400 万元,处于品牌拓展初期 [15] 业务发展规划 - 加大汽车电子类产品开发力度,成立前装团队拓展前装业务 [9] - 智能房车牵引机器人研发测试处于样品阶段,2025 年 4 月 11 日取得相关软件著作权,量产时间不确定 [10] - 泰国工厂预计 2025 年二季度可使用,一期设计满产产能 30 - 50 万件/年,折合收入 1 - 1.5 亿元/年 [13] - 继续拓展汽车电机类再制造能力,暂无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拆解领域进军计划 [14]
光弘科技2024年营收68.81亿增长27.38% 大比例现金分红彰显发展信心
财富在线· 2025-04-29 09:49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68.81亿元,同比增长27.38%,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营收17.03亿元,净利润1.27亿元 [1] - 经营现金流14.44亿元,同比增长55.85%,现金分红比例达69.57%,较上年提升21.21个百分点,拟每10股派2.5元,分红金额1.92亿元 [1] 汽车电子业务 - 汽车电子业务营收15.92亿元,同比增长126.47%,营收占比提升至23.13%,成为消费电子外的第二支柱 [2] - 已进入宝马、奥迪、大众、日产等知名汽车品牌及华为、小米供应链,产品涵盖车载三电、智能座舱等 [3] - 正推进收购法国EMS企业AC公司,该公司客户包括法雷奥、施耐德电气、雷诺等,将强化欧洲市场布局 [3] 行业背景与战略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行业景气度持续 [2]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一季度同比仅增长1%,但公司首季仍实现营收11.96亿元,净利润3544.03万元 [4] - 预计2025年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长25-50%,计划通过五大措施实现目标,包括加强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 [4] 全球化布局 - 已在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地建立产能,收购AC公司将实现亚、欧、美、非四大洲覆盖 [4] - 海外布局助力跨越关税壁垒,提升供应链韧性,为全球客户提供制造服务 [4] 业务多元化 - 除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外,策略性布局新能源、医疗、工控等高附加值领域 [5] - 三期智能制造基地将释放产能空间,支撑消费电子业务持续发展 [5]
跨国零部件公司,从幕后走向台前|2025上海车展
第一财经· 2025-04-26 08:28
跨国零部件公司本土化战略升级 - 今年上海车展零部件展馆"座无虚席",某跨国企业展馆面积是往年两倍以上,展示更多最新产品吸引客户[1] - 采埃孚CEO用中文表达"中国很好",天纳克CEO明确将中国列为最优先投资市场[1] - 雷诺-吉利合资企业浩思动力首次线下参展即选择上海车展[1]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上海车展供应链展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占展会总面积近1/3[2] - 零部件公司从幕后走向台前,老板需配合车企参加发布会[2] - 供应链结构从"链状"转为"网状",T1/T2层级概念模糊化[2] - 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等本土品牌崛起,推动跨国企业增强市场感知[3] 本土化运营策略 - 天纳克99%决策可在中国本地完成,建立快速响应文化[3] - Unity中国成立本地研发团队,工程师驻场车企实现实时迭代[3] - 采埃孚中国本土化率超85%,计划两年内实现物料100%本土化[5] - 舍弗勒汽车业务研发生产本土化率超90%,每年在华投入超20亿元[5][6] 成本与技术竞争 - 舍弗勒中国聚焦"卷成本"和"卷客户服务",打造高效团队[4] - 天纳克优化全价值链成本,兼顾全球标准与本地化优势[4] - 浩思动力混合动力方案预计节省20%成本[4] - 法雷奥将在上海新建生产基地,生产智能驾驶相关部件[6] 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消费者对新技术接受度高[5] - 产业转型从"中国销售"向"中国创新反哺全球"演进[5] - 法雷奥称中国是"全球汽车健身中心",坚持"在中国做中国人"战略[6] - 上海市政府表态支持国际企业加大研发投资[6]
全球标准、中国研发、创业心态,上汽通用再出发
晚点LatePost· 2025-04-25 19:01
核心观点 - 上汽通用通过本土团队主导产品定义和开发流程,目标成为转型最快的合资车企,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至境"及首款旗舰车型"别克世家"[3][4] - 公司依托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深厚本土研发能力,实现从"引进"到"输出"的转变,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的完整体系[6][16][18] - 2025年起所有新车型将100%围绕中国客户需求开发,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目标2026年超50%,2027年达60%[24][25] - 推出全域融合型新能源整车架构"逍遥",覆盖三种车型/驱动形式/新能源技术,并搭载行业领先的900V超快充电池和L2级辅助驾驶[28][30] 电动化转型战略 - 2020年通用宣布五年内新能源战略投资200亿美元,上汽通用同步引入奥特能平台并实现95%零部件本土化采购[3][21] - 未来12个月将基于"逍遥"架构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覆盖MPV/轿车/SUV全品类及纯电/插混/增程技术路线[4] - 奥特能平台国产化进展显著,已在上海/武汉建成两座超级工厂,计划2025年前推出10款以上国产新能源车型[21][22] 研发体系优势 - 泛亚技术中心作为通用全球两大研发中心之一,28年来主导开发20多个系列140多款车型,累计量产数百万辆[13][16] - 本土研发能力体现在GL8车型成功改造、GEM全球小型车平台开发等案例,并培养了大量行业核心人才[16][17] - 建立亚洲最大试车场等基础设施,其CAE仿真/虚拟开发等流程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年均接待5000辆外部测试车辆[17]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别克世家MPV采用900V 6C磷酸铁锂超快充电池,峰值充电功率640kW,10分钟续航350公里[30] - "逍遥"架构集成高通8775芯片+AR-HUD+6屏数字空间,实现动力/底盘/智驾/智舱四域融合[28][30] - 2009年君威车型开创性实现100+项中国定制,2017年发布的车联网2025战略准确预判行业趋势[14][20] 市场策略调整 - 全面推行"一口价"销售模式,昂科威Plus实施后单月获7000订单,定价体系向新势力看齐[28] - 联合宁德时代/Momenta等本土巨头,实现核心技术"国际标准+中国速度"的双重优势[30] - 管理层年轻化调整,1982年出生的薛海涛负责营销体系改革,展现创业公司式转型决心[28]
依顿电子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增长 持续聚焦汽车电子核心主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22:3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9.46亿元 同比增长15.58% 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增长11.04% 延续2024年业绩增长势头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于高精度 高密度双层及多层印制线路板研发制造 产品覆盖多层板 厚铜板 高频高速板等 应用于汽车电子 计算与通信 工控医疗 新能源等领域 [1] - 公司连续多年入选世界PCB制造企业百强和中国PCB百强企业 [1] 行业机遇 - 电子行业整体复苏 受益于智能驾驶等AI技术应用需求增长及下游市场恢复 [1] - 汽车"新四化"趋势推动高多层板 HDI板等产品在汽车电子中应用扩大 带来增量机会 [2] 客户拓展 - 公司作为国际汽车头部企业PCB核心供应商 与比亚迪 延锋 零跑汽车等新能源客户完成规模化量产交付 [2] - 通过份额提升计划加深与大陆汽车 法雷奥等战略伙伴合作 同时新开发斯特兰蒂斯 麦格纳 赛力斯等国内外优质客户 [2] - 已与全球头部Tier 1厂商及国内领先新能源厂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2] 产能布局 - 中山及泰国工厂产能基本满产 泰国生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新工厂二期产能爬坡顺利 [3] - 将视市场需求适时利用中山厂区空地增加新产能 [3]
国芯科技双里程碑:“中国芯”引领汽车电子产业新征程
半导体芯闻· 2025-03-28 18:01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加速推进 [1] - 单车芯片需求量显著增长:传统燃油车600-700颗/辆,电动车1600颗/辆,智能汽车有望达3000颗/辆 [1] - 预计2030年汽车电子占汽车总成本50%,全球汽车芯片年需求量将超1600亿颗 [1] - 芯片成为汽车产业升级核心引擎,重构全球供应链格局,为国产芯片企业创造历史性机遇 [1] 国芯科技战略布局 - 公司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突破高端芯片技术壁垒,布局域控制、车载DSP、安全气囊等12条产品线 [1] - 2025年3月21日公司乔迁新址并启动汽车电子DSP芯片量产,标志研发硬件升级与高端音频芯片技术突破 [2][4] - 新研发大楼启用支撑12条产品线拓展,DSP芯片CCD5001/4001/3001基于12nm工艺,支持256通道实时处理 [4] DSP芯片技术突破 - CCD5001搭载HIFI5 DSP内核,单核算力达6.4GFLOPS,音频处理FIR性能较ADI ADSP21565提升两倍以上 [5] - 芯片集成FIR/IIR硬件加速器和ASRC异步采样率转换,支持16个全双工音频端口及256通道,满足杜比Atoms全景声需求 [8] - 开发车载音效处理框架及图形化算法工具,为Tier1和整车厂提供便捷开发环境 [8] 产业链生态合作 - 与苏州龙擎视芯、伯泰克汽车电子签署战略协议,联合开发DSP芯片应用方案 [9] - 与歌尔声学、DSPC等头部企业共建DSP算法生态,打破国外芯片垄断 [9] - 与安徽拙盾成立安全气囊技术联合实验室,打造"芯片+算法+系统"全栈解决方案 [9][11] 动力系统国产化进展 - 动力系统控制器向集成化、智能化、安全化、国产化发展,国产芯片在通信、驱动、IGBT领域逐步替代进口 [17][20] - 武汉菱电基于国芯科技CCFC2017BC等芯片开发发动机控制器、域控制器等产品,计划陆续量产 [21][22] - 联创汽车电子获国芯科技战略投资,合作推进线控转向、EMB电子机械制动等前沿技术 [23] 产品认证与市场表现 - CCFC201XBC系列获ISO26262 ASIL-B认证,安全气囊控制器单点装车超200万颗 [23] - CCFC3008PC/PT系列获ASIL-D认证,应用于苛刻场景,获多家主机厂定点并量产 [23] - 芯片产品群覆盖比亚迪、奇瑞、吉利等主流车企,形成"研发-验证-量产"良性循环 [2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完善12条产品线高端化布局,构建全栈解决方案 [25] - 通过"需求共研-技术共攻-生态共建"模式加速技术壁垒突破,推动国产化进程 [24][26] - 践行本地化服务优势,助力汽车产业"新四化"转型,贡献全球产业变革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