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反内卷

搜索文档
★倡议优化返利兑现政策 汽车行业"反内卷"打响第二枪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5
汽车行业"反内卷"行动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倡议》,呼吁汽车生产厂家优化返利政策并缩短返利兑现账期,以缓解经销商资金压力[1] - 此前部分汽车生产厂家已承诺缩短供应链账期至60天,被视为2025年汽车行业"反内卷"的第一枪[1] - 返利是汽车生产厂家激励经销商的重要方式,通过现金返现或下次批售车辆折扣额度降低经销商进货成本[1] 经销商返利问题现状 - 对比亚迪、宝马、一汽奥迪等42个汽车品牌的调研显示返利存在三大问题:构成复杂存在模糊空间、品牌间兑现账期差别大、兑现形式和使用方式受限[1] - 2024年8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60.4%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严重吞噬经销商资金[2] - 价格战导致新车市场零售累计损失巨大,经销商被迫牺牲利润换取销量,加剧亏损状况[2] 行业倡议与应对措施 - 《倡议》提出三大呼吁:设置明确清晰的返利政策、缩短返利兑现账期、减少返利兑现和使用限制条件[2] - 汽车经销商行业资金密集,需全款购车,返利延迟将额外垫付资金,加剧资金链压力[2] - 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品牌承诺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等主机厂也已承诺60天内完成返利支付[2]
倡议优化返利兑现政策汽车行业“反内卷”打响第二枪
证券时报· 2025-06-24 02:4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行业正在推进"反内卷"措施,重点关注经销商返利政策优化 [1] - 8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现象,60.4%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过15% [2] - 经销商面临资金压力,流动性紧张是最大困难和风险 [2] - 价格战导致新车市场零售损失巨大,经销商牺牲利润换取销量加剧亏损 [2] 返利政策问题 - 汽车厂家返利政策存在三大问题:构成复杂模糊、兑现账期差异大、使用方式受限 [1] - 返利是厂家激励经销商的重要方式,通过现金返现或下次批售折扣降低进货成本 [1] - 经销商需全款购车,返利延迟兑现导致额外资金垫付,加剧资金链压力 [2] 行业倡议与行动 - 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提出三大呼吁:简化返利设置、缩短兑现账期、减少使用限制 [2] - 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品牌承诺两个月内完成返利兑现 [3] - 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等主机厂已承诺60天内完成返利支付 [3] 产业链变化 - 部分车企此前已承诺缩短供应链账期至60天,被视为"反内卷"第一枪 [1] - 当前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的行动被视为行业"反内卷"第二枪 [1] - 车企缩短返利兑现账期正给产业链带来积极变化 [3]
金融价取消致购车价格上涨?有4S店称“北京社保用户不受影响”
第一财经· 2025-06-17 10:00
汽车金融政策调整对终端价格的影响 - 多地监管部门叫停汽车金融"高息高返"业务 导致汽车品牌终端优惠收紧 雷克萨斯ES200预计上涨2 5万元 ES300h上涨3 8万元 NX260和RX系列上涨2 5万元 [1] - 无北京社保客户无法享受金融优惠 差价约2-3万元 有北京社保证明客户仍可保留原有政策 [1] - 豪华车市场此前通过"高息高返"模式扩大折扣 经销商将银行返佣的5-8个百分点转化为车价优惠 推动豪华车折扣率至25%-30% [2] 汽车金融"高息高返"模式的运作机制 - 4S店利润主要依赖售后和汽车金融 银行通过高返佣(15%)刺激销售 分期购车优惠显著高于全款 如雷克萨斯RX350全款优惠2 5万元 分期优惠达8万元 [2] - 2025年二季度监管要求返佣比例降至4%以内 年化利率从6 5%降至3 2% 北京 四川 河南等地率先执行 [3] - 政策传导至终端市场 宝马i3分期裸车价从18万元回升至20万元 奔驰C级 奥迪A4L优惠收缩3-5个百分点 [4] 当前市场优惠与行业整顿动态 - 尽管政策收紧 部分车型仍保持高优惠 宝马3系最高优惠13 2万元 奥迪A4L达14 8万元 奔驰C级18 8万元 雷克萨斯ES10万元 [4] - 行业监管层持续整治"内卷" 中汽协 工信部等部门发声反对恶性价格战 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5] - 银行高返佣模式短期利好消费者 但长期损害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影响行业有序竞争 [4]
“60天账期”承诺能否让汽车行业松口气
中国青年报· 2025-06-17 06:55
汽车行业规范账期行动 -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等4家车企率先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随后吉利控股、比亚迪、奇瑞汽车等10余家车企跟进,包括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新势力 [1] - 比亚迪宣布统一供应商支付账期至60天内,上汽集团、北汽集团还承诺不再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1] - 截至6月13日,共有17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作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承诺 [1] 账期定义与行业影响 - 账期指供应商供货后到采购方实际付款的时间周期,本质是采购方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 [2] - 汽车行业供应商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60天账期承诺有助于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高效流转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2] - 2024年国内上市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远超新承诺的60天标准 [3] 行业背景与政策推动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从2017年的8%降至2024年一季度的3.9%,车企为降低成本拖延货款支付 [3] - 中钢协指出部分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延迟支付钢铁等上游企业货款,转嫁融资压力和成本 [3]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6月1日施行,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4] 政策响应与执行进展 - 东风集团公布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投诉渠道,央行等6部门新规要求核心企业不得拖欠账款 [6] - 工信部支持整车企业践行承诺,引导建立稳定供应链合作关系 [8] - 工信部部署2025年度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将加大高风险车型抽查力度 [7] 行业专家观点 - 崔东树认为统一支付账期可缓解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增强产业链稳定性 [5] - 吴松泉指出整治内卷需严格执法,对恶性竞争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6] - 崔东树建议加强反垄断执法和产品一致性抽查,优化市场准入退出管理 [7]
“价格战”再降温:车企承诺60天返利
第一财经· 2025-06-16 18:42
行业动态 - 多家车企承诺60天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包括广汽集团旗下五大品牌、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一汽奥迪、悦达起亚等 [1] - 行业"反内卷"趋势明显,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消费终端三重降温,推动行业向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力升级 [2]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经销商理性预估市场需求,强化服务提振消费信心,把降本增效放在首位 [6] 经销商现状 - 传统豪华品牌经销商面临新车价格倒挂和返点减少的双重压力,部分车型单车亏损最高达10万元 [4] - 经销商资金流动性紧张,部分门店因无法支付提车款而闭店,车企返点常被用于抵扣提车款且滞后3个月以上 [5] - 2025年上半年仅35%的4S店完成销量计划,64.9%未达目标,库存预警指数显示经营压力突出 [5] 消费市场变化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累计突破1000万份,多地因补贴资金将用完而暂停受理 [8] - 10万元以下车型销量占比从2024年22%提升至2025年前5个月27.2%,反映消费价格敏感度高 [10] - L2级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11.0%,显示消费者对智能化需求提升 [10]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多地暂停置换补贴是阶段性调整,部分地区正在准备第二阶段补贴政策 [9] - 新能源汽车补贴占比从2017年78%降至2021年47%,行业转向市场驱动 [10] - 相关部门加大对"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整治力度,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10]
广汽集团,重磅官宣
证券时报网· 2025-06-14 18:25
车企缩短供应商账期与经销商返利政策 - 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整车品牌承诺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1] - 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等车企此前已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4][7] - 中国一汽提出三项具体执行措施包括完善付款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和数字化监控[7] 经销商经营困境 - 2024年8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 60.4%的倒挂幅度超15%[5] - 经销商面临流动性紧张、获客成本高企等问题 已出现多起倒闭案例[5]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越卖越亏"成为行业常态 呼吁车企"以销定产"[5][6] 行业反内卷与政策响应 - 多家车企集体转向 东风、一汽、广汽等承诺60天供应商账期[7] - 工信部肯定60天账期政策 称其有助于构建协作共赢的产业生态[8]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批评无序价格战 指出其导致行业盈利水平下降[8][9] 行业倡议与规范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四项倡议 要求企业遵守公平竞争原则[10] - 倡议明确反对低于成本价倾销和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10] - 协会呼吁企业自查整改 避免恶性竞争危害消费者权益[10]
车企集体承诺60天账期,能否落地?记者问了一圈车企供应商
南方都市报· 2025-06-14 16:13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工信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部署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 2025年6月1日生效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60天账期上限,违规企业将面临信用惩戒、财政支持限制等处罚 [3][5] - 去年两成零部件企业反馈主机厂账期超过200天,有车企通过"账期+商业汇票"组合变相延长付款至8个月以上 [3][4] 车企账期现状与问题 - 南方大型车企2023年账期约85天,次年Q1同比增加32%,北方车企2023年账款周期约70天,部分订单账期延至120天以上 [4] - 中小供应商账期被延长至120-150天的现象增多,车企普遍将供应商视为"无息资金池" [4][3] - 跨国车企一般严格执行60天以内的供应商支付账期,有的甚至控制在45天内 [7] 新规影响与行业反应 - 新规允许协商使用商业汇票,但需合同明确约定,不得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5][6] - 供应商回款周期从210天缩至60天后,资金周转率提升2.5倍,资金回笼速度加快50%以上 [6] - 头部车企表示缩短账期不会对资金流造成影响,但规模较小、市占率低且长期无法盈利的公司可能面临资金压力 [9][10] 潜在问题与挑战 - 部分供应商担心主机厂仍会通过承兑汇票变相延长账期,实际付款时间可能超过60天 [7] - 物流服务供应商反映被拖欠款项最长达到9个月至10个月,业内存在拖延付款的潜规则 [8] - 对于毛利率低于8%且依赖长账期的车企,如部分新势力,可能面临短期流动性危机 [10] 行业展望与竞争格局 - 账期规范化后,车企挤压供应链的降价空间被压缩,竞争重心需转向技术降本和服务优化 [12] - 价格战仍将持续,但需要控制幅度避免恶性竞争 [12] - 账期统一至60天是汽车行业"反内卷"的第一枪,长期将推动行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赢" [12]
60天账期新政背后:汽车已经快卷崩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1 21:15
车企账期调整事件 - 广汽集团于6月10日20点率先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2] - 一汽、东风、赛力斯、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等8家车企在24小时内跟进表态[4][5][7] - 长安汽车不仅母公司承诺,还要求旗下长安启源、深蓝汽车等子品牌同步执行[4] - 赛力斯宣称其原本就采用60天正常账期,此次属于行业倡议[4] 行业账期现状 - 国内车企2024年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70天,部分超过240天[10] - 国际对比:丰田54.84天、福特56.94天、通用64.1天,德系更短(奔驰37.91天、宝马42.45天)[10][11] - 典型国内车企账期:比亚迪127-147天、上汽122-164天、小鹏274天[11] - 存在"9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等组合设计,实际回款周期达8-12个月[12][13] 政策背景与影响 - 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于6月1日生效,明确60天支付上限[21][22] - 新规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设每日万分之五逾期利息[31] - 前5个月汽车销量增长10%,但行业利润率从5%-6%下滑至3%水平[15][18] - 前4个月全国经销商亏损超70%,零部件供应商生存压力加剧[18] 产业链影响分析 - 短期将增加车企现金流压力,中长期增强产业链韧性[24][25] - 对融资能力强的头部企业相对利好,加速财务薄弱企业淘汰[28] - 可能限制车企快速扩张能力,倒逼优化资金管理[26] - 解决"主机厂利用优势地位占用供应商资金"的核心问题[19] 执行挑战与疑虑 - 存在通过商票贴现、延迟验收等操作规避60天限制的可能性[29] - 行业对"按交易习惯合理约定付款期限"条款的实际执行存疑[29] - 供应商担忧政策执行力度,反映产业链信任缺失问题[29] - 需要建立"投诉-受理-处置-反馈"闭环机制确保落地[31] 行业深层问题 - 账期延长源于价格战加剧,车企将经营压力转嫁供应商[10] - "寄售制"和供应商垫款要求恶化上下游生存环境[14] - 拖欠账款形成经济循环"肠梗阻",影响整体产业健康度[20] - 国家层面首次系统性治理汽车产业链支付秩序[30][32]
都市车界|汽车行业打响"反内卷"第一枪:多家车企集体承诺账期不超60天
齐鲁晚报· 2025-06-11 10:14
行业集体行动 - 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赛力斯等多家主流车企在1小时内集体发布声明,承诺将供应商货款支付周期统一至60天以内 [1] - 广汽集团强调"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是其一贯坚持的原则,并将供应链健康与产品安全、品质挂钩 [2] - 中国一汽从国家战略和央企责任的高度出发,承诺"60天付款",并提出完善机制、优化流程、技术赋能三大具体举措 [4] - 东风汽车明确"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是响应国家政策、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的具体体现 [6] - 赛力斯重申其"正常货款账期60天"的一贯做法,并呼吁行业加强自律 [8] - 长安汽车旗下多个品牌及吉利汽车集团等也加入承诺,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10] 行业背景与痛点 - 汽车行业供应商长期面临整车厂延长账期的压力,部分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过90天,甚至长达120天 [12] - 延长账期现象严重挤压供应商利润空间,使其现金流承压,甚至威胁到生存与产品质量稳定 [12] - 供应商孔辉科技董事长郭川在公开信中提出"发票后一个月内款项到账"的愿望,反映了行业普遍困境 [12] 政策环境与监管 - 国务院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应在交付后60天内完成付款 [13]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0.3天,同比增加4天,汽车行业情况尤为严峻 [13]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多家大型车企集体官宣将账期统一至60天内,被视为中国汽车市场从"价格战"转向理性发展的重要信号 [14] - 此举将有效限制车企通过拖欠供应商款项来维持低价竞争的能力 [14] - 行业供应链管理理念正在转变,从中国一汽的数字化管控到东风汽车的"链长"作用发挥,探索建立更健康的产业生态 [14] - 此次集体承诺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赢"的重要转折点 [14]
汽车业“反内卷”进行时
中国青年报· 2025-06-10 06:55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行业正面临"内卷式"竞争,表现为无序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下降,2024年利润率仅4.3%,较2023年下降0.7个百分点,较2017年下降近一半 [5][6] - 2024年前4个月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12.9%和10.8%,但收入增长7%的同时利润同比下降5.1%,利润率降至4.1% [5] - 价格战导致2024年前11个月新车市场零售累计损失1776亿元,2024年前4个月60多款车型降价,5月降价车型超百款,最高降幅超5万元 [7] 内卷的成因 - 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4年国内销量仅增长1.6%,海外市场受地缘政治影响开拓难度增大 [8] - 产业结构不均衡,电动化转型慢的企业缺乏成本优势,头部企业因价格战利润受损导致研发投入下降 [8][9] - 地方政府补贴政策扰乱了市场竞争,部分企业通过获取补贴增强降价能力 [9] 内卷的影响 - 产业链整体承压,零部件采购价年降10%-15%,上游供应商面临质量风险,下游经销商经营恶化 [6] - 主机厂价格战传导至供应链,企业面临财务困境和现金流压力,长安汽车及其供应链超100万职工受影响 [7] - 行业创新动力不足,企业过度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期技术突破和全球化竞争力培育 [6][8] 解决方案 - 行业自律:建立全流程质量标准体系,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避免向上下游转嫁成本压力 [10] - 技术创新:通过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培育竞争优势,比亚迪等企业提出以技术创新反内卷 [10][11] - 政策引导: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针对性监管制度,工信部将加大整治力度并优化产业结构 [11][12] - 企业转型: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吉利汽车提出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等多元化竞争策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