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管理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三花智控(02050) - 全球发售
2025-06-13 06:11
发售信息 - 全球发售项下H股数量为360,330,000股,香港发售25,223,100股,国际发售335,106,900股[6] - 最高发售价为每股H股22.53港元,指示性发售价格范围为21.21 - 22.53港元[6][8] - 预期定价日为2025年6月19日或之前,不迟于中午12时[21][27][141] - 香港公开发售开始时间为2025年6月13日上午9时正[20] - 预期H股开始于香港联交所买卖时间为2025年6月23日上午9时[23]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收入达279亿元,2005 - 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23.3%,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25.0%[42] - 2022 - 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13.4755亿元、245.57802亿元、279.47165亿元[82] - 2022 - 2024年公司年内利润分别为26.08052亿元、29.33715亿元、31.11726亿元[82] - 公司收入从2024年Q1的64.396亿元增至2025年Q1的76.695亿元,增幅19.1%[111] 市场份额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市场占有率约为45.5%,在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市场占有率约为4.1%,排名全球第五[39][43] - 公司9个主要产品类别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与前十大制冷空调制造商和前十大汽车制造商全球市占率分别达75.6%和55.0%[68] 研发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逾4,000项专利和约8,000项专利申请[42] - 2022 - 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89亿元、10.968亿元及13.518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4.6%、4.5%及4.8%[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80名成员[46] 生产情况 - 2022 - 2024年,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总产能分别约为5.39亿件、5.335亿件及5.757亿件,汽车零部件总产能分别为2.026亿件、2.551亿件及2.817亿件[62] - 2022 - 2024年总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3.8%、92.2%及91.2%[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共有48个生产工厂,其中13个为海外工厂[62] 财务指标 - 2022 - 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5.6%、27.4%、27.3%[82][97] - 2022 - 2024年净利率分别为12.2%、11.9%、11.1%[97] - 2022 - 2024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6%、20.0%、21.0%[97] 资金用途 - 假设发售价为每股21.87港元,公司估计将收取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7,740.6百万港元[102] - 所得款项净额约30%用于产品组合的持续全球研发及创新[104] - 所得款项净额约30%用于在中国扩建及新建工厂以及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104] 风险提示 - 公司业务依赖制冷空调、汽车等下游行业,易受行业政策及表现趋势影响[172] - 国际贸易政策等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87] - 公司研发项目可能无法产生预期结果,或无法在预期时限及预算内完成[196]
蔚来大圆柱电池即将量产!
起点锂电· 2025-06-11 18:30
蔚来电池业务进展 - 蔚来即将向英国超跑品牌迈凯伦供应自研46系大圆柱动力电池,搭载于其混动车型[2] - 电池团队始建于2021年,早期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2023年加速推进大圆柱量产计划,合肥产业基地一期规划40GWh产能[2] - 46105电池和120度电池包可能与Forseven共同开发,或由亿纬锂能/富士康代工[3] 技术方案特点 - 采用双化学体系设计:高镍正极用于急加速场景,磷酸锰铁锂用于匀速行驶,适配超跑驾驶需求[3] - 热管理技术将赛道连续驾驶时电池组温差控制在5℃以内,冷却液管道嵌入电极片[4] - 该技术方案可显著提升混动车型续航和提速性能[3] 战略布局与挑战 - 公司提出"三步走"战略:整车品牌→开放技术平台→新能源动力方案商,需建立完整供应链和专利护城河[4] - 当前自研电池尚未应用于ET9和NT3.0平台,选择先供货豪华品牌[4] - 换电业务面临宁德时代等巨头竞争压力,第四代换电站最快2分多钟完成换电[4] 资金与产能状况 - 合肥工厂建设虽暂缓但未停产,调整为稳步推进[2] - 现金储备260亿元仅够维持四个季度运营,需极致降本增效[5] - 产能不足可能依赖代工模式,同时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其他电池包[3] 股东资源整合 - 中东股东CYVN促成合作,其同时入股蔚来和迈凯伦,并整合Forseven品牌资源[2] - 通过股东牵线实现跨领域技术合作,发挥各自优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