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高端化
搜索文档
今世缘“后百亿时代”遇挑战,上半年业绩下滑,150亿目标难度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9-02 02:4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3年营收突破百亿但省外贡献率仅7.24% 2025年150亿营收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4.84%和9.46% 为2014年上市以来第三次中报双降 [1] - 券商下调业绩预期 2025年全年营收或同比下滑 150亿目标难以实现 [1] 市场表现 - 江苏省内市场作为营收大本营出现疲软 对业绩造成重创 [2] - 省外市场增速大幅放缓至不足5% 全国化扩张进展艰难 [2][4] - 省外收入占比20%的2025年目标难以实现 [4] 产品与品牌 - 国缘品牌高端产品扫码率大幅下降 价格带越高受影响越显著 [4] - 核心大单品四开及以上产品(400-600元及千元以上价格带)销量受冲击 [4] - 高端化战略面临困境 V系等千元以上产品表现不佳 [4] 全国化战略 - 全国化拓展聚焦江苏周边核心市场(安徽 山东 上海 浙江) [5] - 省外经销商数量增加但产出与省内存在较大差距 [5] - 采取"优势复刻"策略将省内经验复制到省外市场 [7] 行业背景 - 白酒行业存在"30亿区域求存 50亿区域称霸 百亿奔走全国"的竞争格局 [1] - 公司成为区域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转型的焦点案例 [7]
营收利润暴跌,口子窖高端化战略拖累业绩?
新浪财经· 2025-08-29 21:2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31亿元同比下滑20.07% 归母净利润7.15亿元同比下降24.63% 扣非净利润6.98亿元同比下降24.90%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负至-3.83亿元同比变动-9854.35%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9.71%至2277.03万元 合同负债同比下滑46.74%至2.98亿元 [2] - 高档白酒收入23.85亿元同比减少19.8% 占总营收比重96% 中档白酒收入3228.95万元 低档白酒收入6809.45万元 [2][3] 产品战略 - 高端产品"兼系列"(兼10/20/30)覆盖300元/500元/1000元价格带 但未能突破市场瓶颈 [2][3] - 2022-2024年高档白酒收入增速分别为1.94%/16.58%/0.06% 2025年上半年出现负增长 [4] - 核心产品仍集中于110元左右的"口子窖五年"和130元左右的"六年" 高端化推进缓慢 [6] 市场竞争 - 在600元及以上价格带需直面古井贡酒/迎驾贡酒等省内竞品 以及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洋河等全国性名酒竞争 [6] - 2024年销售费用17.16亿元中60%以上用于广告及终端买断 数字化及圈层营销投入不足导致ROI走低 [6] - 兼系列在香型/口感/包装创新缺乏消费者价值锚点 千元价位需文化叙事与稀缺属性支撑 [6] 战略挑战 - 旧模式红利耗尽叠加新消费语境脱节 资源与组织架构向中价位老单品倾斜导致高端市场投入不足 [4][6] - 短期需通过渠道数字化/费用直投/品鉴圈层培育改善 中长期需将"兼香鼻祖"历史资产转化为高端价值认同 [6]
珍酒李渡“高位坠落”,白酒教父吴向东制造“牛市”
搜狐财经· 2025-08-15 13:41
珍酒李渡业绩下滑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同比下滑38.3%至41.9%,股东应占净利润下降23%至24% [3] - 2023年营收70.30亿元同比增长20.06%,归母净利润23.27亿元同比增长125.96% [4] - 2024年营收微增0.52%至70.6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3.12%至13.24亿元 [4] 产品结构变化 - 珍酒品牌2024年收入同比减少2.3%至44.8亿元,营收占比降至63.4% [5] - 李渡品牌逆势增长18.3%至13.13亿元 [5] - 高端白酒产品收入同比减少10.8%至17.09亿元,次高端收入增长8.8%至29.95亿元 [5] 库存压力 - 存货余额从2020年17.37亿元飙升至2024年75.03亿元 [5]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855天(2020年为517天) [5] - 2025年1月停止接收部分产品订单以清理渠道库存 [6] 战略调整 - 2025年6月推出高端战略单品"大珍·珍酒"(888元/瓶),定位填补价格空白 [7] - 采用"高配低价+饥饿营销"组合拳,通过万商联盟模式绑定经销商 [7] - 8月8日跨界推出高端啤酒"牛市"(88元/瓶)瞄准精酿市场 [8] 品牌营销创新 - 董事长吴向东亲自打造个人IP推广产品 [8] - 邀请姚安娜担任"申遗大使"试图打开年轻市场 [9] - 委任吴其融(吴向东之子)为执行董事探索年轻化管理 [9] 行业环境 - 白酒行业普遍面临消费量减少、库存高企、价格倒挂问题 [6] - 高端白酒市场竞争白热化,新产品突围难度大 [9] - 跨界啤酒业务面临巨头林立的市场格局挑战 [9]
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从白酒教父到新晋网红,公司去年营收 71 亿元,大珍能否扛起突围大旗
搜狐财经· 2025-07-29 20:35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0.67亿元 同比微增0.52% [3][4][11] - 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3.24亿元 同比下滑43.12% [3][4][11] - 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受非经营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股权激励费用和上市开支影响 [11] - 分产品看 唯有李渡实现增长 营收同比提高18.3%至13.13亿元 珍酒、湘窖、开口笑分别实现营收44.80亿元、8.02亿元以及3.37亿元 [11] - 分档次看 次高端产品贡献营收大头 占比超四成 高端产品营收17.09亿元同比下滑10.82% 次高端产品营收29.95亿元同比增长8.77% 中端及以下产品营收23.63亿元同比微增0.87% [11] 品牌竞争与市场地位 - 珍酒品牌2024年实现收入44.80亿元 国台销售收入超40亿元 [9] - 按收入计 珍酒已连续两年维持贵州省第三大酱香型白酒品牌地位 [9] - 珍酒与国台曾陷入"贵州酱酒第三"争夺战 [9] - 2025年国台设定了60亿元的销售目标 [9] 战略调整与产品创新 - 2024年下半年珍酒有意减缓珍三十产品市场扩张节奏 削减珍十五和珍三十支线产品 [11] - 珍酒电商业务削减部分单价较低、毛利率不高的中低端产品 [11] - 2024年6月推出战略级大单品"大珍·珍酒" 定价888元 [14] - 官宣姚安娜担任白酒"申遗大使" [4][14] - 珍酒今年绝大部分预算开支向"大珍"倾斜 [14] - 大珍采用高配低价+饥饿营销策略 线上需预约抢购每人限购2箱 [14] - 代理商或喝酒大户打款30万加3万保证金可获得珍酒团购伙伴待遇 [14] 董事长背景与行业影响 - 董事长吴向东深耕行业近30年 从白酒代理商到手握华致酒行、珍酒李渡两家上市公司 [5] - 196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 27岁开始接触白酒销售业务 [5] - 1998年以OEM模式创办金六福品牌 2008年营收突破60亿元规模仅次于茅台与五粮液 [5] - 2001至2012年间通过收购、参股或控股整合17家地方酒企 其中白酒企业达12家 [6] - 2003年收购邵阳市酒厂更名为湖南湘窖酒业 [6] - 2009年以8250万元收购贵州珍酒厂 同年将江西李渡酒业收入囊中 [6] - 2021年将珍酒、李渡、湘窖及开口笑四大品牌整合为珍酒李渡集团 [7] - 2023年珍酒李渡成功登陆港交所 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 打破白酒行业近7年无新股上市僵局 [7] - 上市当天收盘价8.88港元 市值约29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5亿元) 按持有69.08%股权计算身家暴涨约176亿元 [7] 行业观点与专家分析 - 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 市场竞争激烈 人事变动频繁 [1] - 白酒企业将"改革"视为关键动力 积极探索新增长点 [1] - 珍酒李渡净利润下滑核心矛盾在于行业调整期的高端化瓶颈与库存压力 [12] - 品牌势能不足导致高端产品价格倒挂 传统经销商单店效率下滑制约边际改善空间 [12] - 大珍策略短期牺牲规模保利润 长期为品牌高端化积累势能 [14] - 珍酒面临茅台、郎酒、习酒甚至摘要、国台等品牌压力 亟需转型及增强行业适应能力 [15] - 珍酒李渡目前所做的创新营销在行业内已属于典范 [15]
衡水老白干“危局”:百元酒崩盘、省内失守,新帅王占刚密集调研“救火” | 酒业内参
新浪财经· 2025-07-15 09: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53.28亿元,同比增长仅1.91%,增速较2021-2023年双位数增长(11.93%/15.54%/12.98%)出现断崖式下滑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68亿元,同比增长3.36%,低于季度目标13.68亿元,缺口达2亿元 [5] - 核心产品增速全面放缓:衡水老白干酒系列增速降至个位数,板城烧锅酒系列同比下滑10.33%,文王贡酒增速从16.48%骤降至0.53% [4] 产品结构问题 - 百元以下产品营收同比下滑15.65%,基本盘持续失守 [5][14] - 高端化战略成效有限:定价1688元的老白干1915线上平均销量仅100单,主力销量仍集中在200元价位段产品 [10] - 河北省内600元以上高端市场被茅台、五粮液等全国性品牌垄断,老白干1915发展空间受限 [9] 市场竞争格局 - 河北本土品牌崛起:丛台、山庄老酒体量达20-30亿级,沙城老窖增长至10亿级,与公司形成直接竞争 [9] - 全国名酒占据主导:茅台、泸州老窖在河北体量超50亿级,五粮液、汾酒约30亿级 [9] - 省内营收增速疲软:2024年河北市场收入31.18亿元,同比增长仅2.61% [9] 资本市场反应 - 2024年十大股东中4家减持:汇添富中盘价值基金减持699.99万股(比例近50%),香港中央结算减持520.43万股(比例41.36%) [8] - 高管减持计划引发市场担忧:副董事长等3人拟减持20.25万股(占总股本0.0222%),虽未实施但打击投资者信心 [7] 战略调整动向 - 新任董事长王占刚密集调研河北多地(保定、沧州等),试图通过渠道精耕扭转局面 [14] - 行业专家指出百元价格带更具潜力,但公司该价位产品正加速流失市场份额 [13] - 高端赛事冠名等品牌投入未达预期效果,消费端仍以性价比和全国性品牌为主导 [9][13]
衡水老白干“危局”:百元酒崩盘、省内失守,新帅王占刚密集调研“救火” | 酒业内参
新浪科技· 2025-07-15 08:5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53.28亿元,同比增长仅1.91%,增速较2021-2023年双位数增长(11.93%、15.54%、12.98%)出现断崖式下滑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68亿元,同比增长3.36%,低于季度目标13.68亿元,缺口达2亿元 [4] - 核心产品增长乏力:衡水老白干酒系列增速降至个位数,板城烧锅酒系列同比下滑10.33%,文王贡酒增速骤降至0.53% [3] 产品结构问题 - 百元以下产品营收同比下滑15.65%,基本盘明显萎缩 [4][11] - 高端化战略成效不彰:定价1688元的老白干1915线上月均销量仅100单,600元以上市场被茅台、五粮液等全国品牌垄断 [8][9] - 主力销售仍集中在200元价位段,青花手酿等中端产品占据店铺销量前五 [9] 市场竞争格局 - 河北本土品牌崛起:丛台、山庄老酒规模达20-30亿元,沙城老窖增长至10亿级 [2][8] - 全国名酒挤压:茅台、泸州老窖在河北体量超50亿,五粮液、汾酒约30亿,省内300亿市场中公司份额承压 [8] - 省内营收31.18亿元,同比仅增2.61%,显著低于行业头部企业增速(今世缘一季度营收超50亿) [4][8] 资本市场动态 - 2024年十大股东中4家减持: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减持699.99万股(比例近50%),香港中央结算减持520.43万股(比例41.36%) [7] - 高管减持计划引发市场疑虑:副董事长等三人拟减持20.25万股(占总股本0.0222%),虽未实施但打击投资者信心 [6] 管理层与战略调整 - 原董事长刘彦龙12年任期结束,2015年提出的百亿目标仅完成过半(2024年53.28亿元) [3] - 新任董事长王占刚密集调研河北多地,试图通过渠道精耕扭转颓势 [2][11] - 行业专家指出百元价格带更具潜力,玻汾等竞品增速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11]
公告不见“感谢”!金种子酒何秀侠请辞:留下三年巨亏的烂摊子 | 酒业内参
新浪财经· 2025-07-10 09:09
高管变动与薪酬争议 - 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秀侠辞职,公告未出现常规"感谢"表述,暗示业绩关联性 [2] - 何秀侠任期内(2022-2024年)公司累计亏损4.67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暴跌37%至9.25亿元 [2][5] - 华润入主后高管薪酬总额从2021年344.1万元飙升至2024年1114.13万元,何秀侠年薪最高达304.96万元 [2][5] - 2024年股东大会中,45.59%小股东反对董事薪酬议案,45.57%反对监事薪酬议案 [6][7] 经营困境与战略失效 - 华润入主后连续三年亏损: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87亿元、0.22亿元、2.58亿元,2025年Q1续亏0.39亿元(同比降320.62%) [5][13] - 高端化战略受阻,核心仍依赖低端产品柔和/祥和系列,馥合香系列因品牌认知度低动销困难 [10][12] - 省内基本盘失守:2024年省内营收7.43亿元(同比降38.01%),低端酒营收4.95亿元(同比降29.08%) [13] 市场定位与竞争挑战 - 区域品牌属性限制发展,消费者对高端产品接受度低,商务场景缺乏竞争力 [12] - 安徽市场中低端价格带(40-50元)萎缩,主力产品销售承压 [12] - 营销体系动荡,三年内营销总经理换岗三次,反映战略执行不稳定 [8] 管理层调整与未来方向 - 何秀侠调任华润啤酒战略部,由副总经理刘辅弼暂代总经理职责 [15] - 新营销总经理张桂波(原泸州老窖高管)上任,聚焦阜阳市场变革 [15] - 公司承认核心问题为规模未达盈亏平衡点,产品结构优化与品牌形象提升仍是关键目标 [15]
今世缘破圈苏超,董事长顾祥悦涨薪62万
搜狐财经· 2025-07-07 17:22
营销活动与市场反应 - 作为苏超赛事唯一白酒赞助商 公司通过场内广告 企业方阵和活动联动实现全方位品牌曝光[2][4] - 开展"酒旅体"融合营销活动 南京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参观景区 购票观众也可免费游览[5] - 营销举措被业内视为以轻量化方式提升全国品牌认知度的尝试 但未能转化为股价上涨动力[6] 财务表现与业绩目标 - 2024年营收115.4亿元同比增长14.3% 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8.8% 均未达到122亿元营收和37亿元净利润的年度目标[11] - 2024年四季度营收16亿元同比下降7.6% 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降34.8% 为四年来首次季度负增长[1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0.99亿元同比增长9.17% 净利润16.44亿元同比增长7.27% 增速远低于往年20%以上的水平[13] 区域市场依赖度 - 2024年江苏省内营收106.2亿元占比91.93% 省外收入9.26亿元仅占8.07%[16] - 省外经销商615家 平均每家贡献营收仅约150万元 远低于洋河省外经销商270万元的水平[16] - 上市十年仍未能实现全国化布局 被市场视为"地产酒"[16] 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 - 特A+类产品毛利率下降2.81% 特A类下降5.7% A类下降8.94% 主要产品线毛利率全面下滑[17][18] - 千元价格带产品国缘V9销售额仅突破1亿元 与茅台1935的120亿元销售额形成巨大差距[17] - 产品集中在100-500元价格带 高端形象不足 新品国缘六开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22][23] 产能扩张与库存状况 - 在建产能预算总额104.6亿元 累计投资51.47亿元 完成度不足一半[19][20] - 半成品酒库存从2020年10万千升至2024年16.2万千升 同期白酒销量仅增加2.4万千升[21] - 成品酒库存1.5万千升较2023年有所下降 但产能持续增长将对未来销售构成挑战[21] 管理层薪酬与战略调整 - 董事长顾祥悦2024年薪酬189万元较2022年上涨62万元涨幅近50% 12名高管年薪超150万元[24][25] - 省外战略六年经历三次调整 从聚焦山东到转攻长三角 资源分散导致重点市场未能突破[23] - 与汾酒借助华润渠道 古井贡酒通过并购拓展相比 公司的内生扩张策略效果不佳[23]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2025年5月新"禁酒令"将禁酒范围扩展至所有含酒精饮料 进入政策调控新阶段[25][26] - 政策切断了政务赠酒带动企业客户的消费传导链 对区域酒企核心销售场景造成冲击[26] - 公司面临全国化与高端化双重难题 需弱化品牌地域属性实施差异化创新策略[26][27]
金种子酒连年亏损、高端化受阻,总经理何秀侠离任
新浪财经· 2025-07-03 18:32
高管变动 - 金种子酒董事、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辞任,原定任期至2025年11月21日[1][2] - 在未聘任新总经理期间,由副总经理刘辅弼代行总经理职责,刘辅弼出自华润系,2023年7月起担任金种子酒副总经理[1][8] - 知情人士透露何秀侠将调回华润啤酒总部战略部出任副总监,但金种子酒表示需向华润求证[8] 华润入主与改革 - 2022年2月华润战略投资受让金种子集团49%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随后华润系高管全面接手经营管理[2] - 何秀侠2022年7月上任后推行改革,包括精简产品线向高端化转型,确立"一体两翼"品牌战略[2] - 渠道方面替换60%传统经销商,引入华润系快消品渠道商,加强数字化管控和终端扫码出货[3]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1.66亿元(2021)、-1.87亿元(2022)、-0.22亿元(2023)、-2.58亿元(2024)[2][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9.41%,净利润亏损3892.77万元,高/中/低端酒营收分别下滑4.87%、14.01%、29.08%[3] - 2024年销售费用2.95亿元(同比+25.58%),其中广告费7350.5万元(同比+43.33%)[4] 行业环境与竞争 -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马太效应加剧,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区域性酒企压力显著[3] - 2025年行业主销价格带由300-500元向100-300元下沉,高端名酒消费受阻,百元口粮酒需求上升[5] - 金种子酒在安徽市场与古井贡酒、口子窖竞争,全国化市占率难以提升[4] 产品战略 - 产品结构失衡问题突出,低端产品占比过高导致毛利率长期低位[2] - 当前主打光瓶酒产品如头号种子(80元/瓶)、馥7(160元/瓶)符合价格带下沉趋势[5][7] - 区域品牌形象薄弱制约中高端产品推广,改革未达预期效果[2][3]
白酒价格彻底崩塌,经销商哭诉:卖一箱亏200,挺不住了
商业洞察· 2025-07-01 18:30
行业现状 - 白酒行业面临深度调整,价格持续承压,高端酒价格带不断失守,部分价格倒挂率超20% [5][6][9] - 2024年618期间,53度飞天茅台补贴价最低1840元/瓶,同比下跌明显;五粮液第八代普五电商补贴价跌破800元,国窖1573滑落至780元区间 [10] - 2025年端午节期间,部分经销商客单价暴跌近60%,300-600元产品成为消费者首选 [3] 价格防线崩塌 - 高端酒价格带失守,茅台1935价格跌幅超千元,成交价跌至700元左右;飞天茅台从3000元峰值跌至2200元 [10] - 行业定价规律从市场比较转向实际杀价、比价,内卷程度堪比新能源汽车赛道 [12] - 2024年高端酒倒挂率超60%,次高端产品流通价普遍跌破出厂价,如习酒窖藏1988从601元跌至536元 [24] 产能与库存危机 - 2024年三季度末,20家白酒上市企业存货总额1536亿元,同比增长12.41%,存货周转天数攀升至868天 [18] - 全渠道社会库存规模超3000亿元,叠加上市酒企库存酒价值约7609亿元,行业总库存突破万亿 [19] - 2023年前六大酒企产能较2020年增长37%,但消费端90/00后白酒消费量仅为父辈的1/3 [22] 消费趋势变化 - 白酒主力消费群体转变为1985-1994年出生人群,占比34%,更看重口味口感(占比过半)而非品牌溢价 [30][31] - 茅台跨界咖啡产品成功捕获年轻消费者,显示品牌需适应新消费需求 [30] - 行业正回归消费品属性,过去附加的收藏、社交等价值标签成为累赘 [28][32] 企业应对措施 - 头部企业如五粮液、洋河采取控货、停货、回购措施,五粮液要求经销商回收900元以下产品 [25] - 茅台取消12瓶装飞天投放,暂停精品茅台发货,试图稳定价格体系 [25] - 行业收入从2019年5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7964亿元(+42%),但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从700多万千升降至400多万千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