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保险
搜索文档
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及服务指引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9-04 20:30
政策发布背景与意义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9月4日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和首批次新材料综合保险示范条款试行版及配套承保理赔服务指引 [1] - 该举措是保险业贯彻落实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行动 旨在完善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并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 [1] - 示范条款和服务指引的制修订工作彰显保险服务科技强国的责任担当 有助于精准对接生产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和新材料推广应用阶段的风险保障需求 [1] 保险产品结构创新 - 首台(套)保险示范条款包含责任保险 质量保证保险 安装测试期间责任保险及质量保证保险 国内运输保险共五个主险条款 [1] - 首批次新材料保险示范条款包含责任保险 质量保证保险 国内运输保险共三个主险条款 [1] - 生产企业可与保险公司根据技术成熟度 应用场景 历史赔付水平等风险特征自主协商投保险种和保险费率 [1] 保障范围扩展与升级 - 保险保障范围覆盖首台(套)生产企业在货物运输 安装测试 验收交付后三个阶段 以及新材料生产企业在货物运输 验收交付后两个阶段的相关风险 [2] - 新增货物运输阶段保险保障 通过国内货物运输保险条款覆盖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和联运运输中的货运风险 [2] - 新增安装测试阶段保险保障 将传统由设备制造企业自行承担的安装测试风险纳入保险范围 切实回应科技企业核心需求 [2] 行业服务标准化 - 首次制定与示范条款配套的服务指引 填补行业统一实务规程空白 [2] - 服务指引对风险评估 投保承保 保费缴纳 批改退保 理赔报案 查勘管理 责任核定 快赔预赔等全业务环节提出明确自律要求 [2] - 该指引对规范保险服务流程和提升服务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2] 未来发展方向 - 保险行业协会将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 提升保险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 [3] - 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行业自律工作 深化示范条款和服务指引的实施应用 [3] - 推动保险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服务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并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3]
保险业协会发布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及配套承保理赔服务指引
北京商报· 2025-09-04 18:29
行业政策动态 - 保险业协会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示范条款试行版和首批次新材料综合保险示范条款试行版 配套承保理赔服务指引 这是保险业贯彻落实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完善科技保险政策体系 推进科技保险发展 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1] -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包含五个主险条款:责任保险 质量保证保险 安装测试期间责任保险及质量保证保险 国内运输保险 首批次新材料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包含三个主险条款:责任保险 质量保证保险 国内运输保险 [1] - 生产企业可与保险公司根据新装备新材料技术成熟度 应用场景 历史赔付水平等风险特征自主协商确定投保险种和保险费率 实现保险服务保障更加精准 保险补偿政策更加高效 [1] 行业战略意义 -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现代化重要基石和科技创新重要领域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 二者对于夯实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2] - 发布示范条款及服务指引有助于保险业精准对接生产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和新材料推广应用及更新迭代阶段主要风险保障需求 破解初期市场信任不足导致的应用瓶颈 彰显保险业服务科技强国战略责任担当 [2] 保险保障升级 - 修订从服务科技企业实际需求出发 涵盖首台套生产企业货物运输 安装测试 验收交付后三个阶段 新材料生产企业货物运输 验收交付后两个阶段的相关风险 [3] - 新增货物运输阶段保险保障通过国内货物运输保险条款 保障保险装备和新材料在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和联运运输中的货运风险 [3] - 新增安装测试阶段保险保障拓展设备安装测试责任保险和质量保证保险条款 将传统由设备制造企业自行承担的安装测试风险纳入保险保障范围 覆盖科技企业在推广应用中的核心风险 [3] 行业规范管理 - 首次研究制定与示范条款配套的服务指引 填补既往没有行业统一实务规程的空白 [3] - 服务指引对首台套首批次业务的风险评估 投保承保 保费缴纳 批改退保 理赔报案 查勘管理 责任核定 快赔预赔等全业务环节提出明确自律要求 对规范保险服务流程 提升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行业发展方向 - 保险业协会将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 提升保险业在服务科技创新领域的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行业自律工作 深化示范条款和服务指引实施应用 推动保险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服务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4]
保险业协会发布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及承保理赔服务指引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7:44
行业政策动态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示范条款试行版及首批次新材料综合保险示范条款试行版 [1] - 同步发布配套的承保理赔服务指引试行版 完善科技保险政策体系 [1] - 保险业贯彻落实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 [1] 产品结构创新 - 首台(套)保险示范条款包含五个主险:责任保险、质量保证保险、安装测试期间责任保险及质量保证保险、国内运输保险 [1] - 首批次新材料保险示范条款包含三个主险:责任保险、质量保证保险、国内运输保险 [1] - 生产企业可与保险公司自主协商投保险种和保险费率 依据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历史赔付水平等风险特征 [1] 服务机制优化 - 实现保险服务保障更加精准 保险补偿政策更加高效 [1] - 承保理赔服务指引涵盖承保服务指引试行版和理赔服务指引试行版 [1]
人形机器人“撞”出保险新场景
经济日报· 2025-08-26 09:51
机器人保险市场发展 - 机器人全生命周期面临多种风险 包括研发 生产 运输 使用和维护环节 需通过保险解决风险损失补偿问题 [2] - 机器人保险产品主要涵盖财产险 机器损坏险 第三者责任险 产品责任险 网络安全险 数据责任险和业务中断险等 [2] - 保险公司需根据医疗 农业 家庭等具体应用场景定制保险方案 例如医疗机器人涉及医疗事故责任 农业机器人面临极端天气损坏 [4] 保险产品创新与承保案例 - 中国人保为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定制建筑工程一切险 货物运输险 安责险 赛事取消险和网络安全险等多种产品 [1] - 大家财险为傲鲨智能外骨骼机器人提供承保服务 承担因产品缺陷导致的使用者或第三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赔偿 [3] - 中国人保构建13类200余款产品的科技创新全链条风险产品体系 覆盖科技研发 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全链条 [4] 市场规模与政策支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动研发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保险产品 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2] - 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工业领域延伸到服务 医疗 消费及家庭等多个场景 将催生巨大新兴保险市场 [2] - 2024年中国人保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规模达31万亿元 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超11万家 [4] 产业协同与生态建设 - 中国人保将保险服务延伸至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等智能技术领域 为创新主体提供坚实后盾 [5] - 大家保险旗下养老社区作为智能机器人养老场景示范基地 为傲鲨智能提供可落地的养老应用实验场景 [3] - 保险业聚焦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 提升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承保能力 [4]
前沿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全链条保障让创新更有底气
金融时报· 2025-08-20 11:17
全球科技浪潮与政策支持 - 今年以来全球科技浪潮汹涌澎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创新重塑产业格局 [1] -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5月印发《政策举措》,提出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关键作用 [1] - 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各类科技保险业务 [1] 机器人产业发展与政策 - 机器人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 [2] - 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突破人形机器人等未来高端装备 [2]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技术演示"向"规模化落地"转化的关键拐点 [2] 金融与保险在科技产业中的角色 - 金融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扮演资本引擎、风险分担与创新催化的多重角色 [3] - 5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表示推动研发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保险产品 [3] - 全国多地积极推进机器人相关保险实践落地,如海南省和深圳市龙岗区的科技保险产品 [3] 科技保险创新模式 - 科技保险主要针对科技行业特有风险提供保障,是科技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6] - 重庆发布"渝科保"科技保险产品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 [6] - 广东科技保险产品涵盖多个环节风险保障,前6个月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1万亿元,同比增长76% [7] 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 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适合支持科技创新 [8] - 《政策举措》和《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未来产业 [8] - 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9] - 目前保险资金对科创领域投资占比不足5%,前沿技术领域仍难以获得支持 [9]
打好保险服务“组合拳” 发挥耐心资本独特价值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26
政策引导与行业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未来5年完善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提供金融保障 [1] - 保险业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差异化保险服务,并针对国家重点科技战略攻关项目推出创新型保障产品,同时险资积极担当耐心资本,推动更多保险资源向科创领域聚集 [1] 科技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 - 保险业初步搭建科技保险产品体系,中国人保打造科技保险示范产品库,满足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企业的差异化保障需求,2024年科技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达3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6% [2] - 中国人寿财险开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8大类共40余款专属保险产品,为科技创新企业各个环节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2] - 针对科技人才健康风险,保险公司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推出定制化健康管理保险产品,提供定期专项体检、健康咨询、职业病预防指导等服务 [3] - 科技保险产品体系覆盖科技研发阶段的人员意外险、财产损失险、研发责任险,成果转化阶段的知识产权险、贷款保证险,以及产业化推广阶段的产品责任险、数据安全与隐私保险等 [3] 国家重点科技领域支持 - 保险业支持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的金融服务,研发新型科技保险产品并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 [4] - 中国太保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软件等重点领域,推出"中试项目费用损失保险",2024年科技成果应用推广风险类保险金额达35.1亿元 [4] - 中国人保创新搭建重点技术攻关综合保险产品体系,研发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费用损失保险、中试综合保险、重大科技攻关综合保险等3款新产品,并在南京、无锡、苏州、鄂尔多斯等地落地全国首单 [4] - 保险机构探索低空经济领域保险创新,平安产险2024年落地全国首单政府投保的低空经济三者责任保险,总风险保障超200亿元;中国太保成立"无人机保险创新实验室"并发布全国首个"低空经济第三者责任险",2024年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保额达478亿元 [5] 险资投资与耐心资本角色 - 保险资金规模较大、期限较长、来源稳定,具有耐心资本属性,通过深化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长期持有等方式支持科创领域 [6] - 我国首个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完成首期500亿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第二批试点机构批复试点额度1120亿元 [6] - 金融监管总局允许保险公司对单只创业投资基金的最高投资占比从20%提升至30%,2024年保险机构在私募股权市场出资722.68亿元,占比达33.75%;2024年第一季度险资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143.22亿元 [7] - 中国人寿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势,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企业的金融支持 [7] - 中国人保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积极布局科技、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 [7]
期待更多“实验室一切险”(微观)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1
实验室保险创新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部分实验室续保"实验室一切险" 该产品对人身伤害 财产损失 紧急应对支出 清污费用等进行全面保障[1] - "实验室一切险"保险责任覆盖从进入实验室到事故发生后全链条 较传统产品更具针对性和适配性[1] - 截至4月该险种已累计为天津46间(次)实验室提供1.14亿元风险保障[1] 科技保险产品创新 - 保险业针对科研主体痛点推出首台(套)保险 为造价高昂新设备使用者提供保障[2] - 青岛 北京等地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侵权责任保险 应对AI领域著作权纠纷风险[2] - 科技保险产品持续创新 加强科研活动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2] 保险服务模式创新 - 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全国首个聚焦药品研发中试环节的保险共保体 研发企业一次投保可获得多家公司联合保障[3] - 共保体模式分散承保公司业务风险 增强服务新兴产业能力和意愿[3] - 保险机构通过共保体方式为集成电路 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提供保障[3] 科技金融发展前景 -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新产业涌现为科技保险发展提供广阔舞台[3] - 科技金融将提升创新主体探索未知世界的底气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资金活水[3]
广东加大科技创新金融供给,上半年科技保险同比增长76%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7:42
广东科技金融政策与试点 - 广东金融监管局推动科技金融"三项试点"全面落地 包括AIC股权投资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2] - 截至2025年6月末 广东科技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3227亿元 [2] - 2025年1-6月 广东科技保险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1万亿元 同比增长76% [2] 科技保险产品发展现状 - 广东科技保险产品已覆盖财产损失 责任 保证保险等多个类型 涉及设备 研发 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等环节 [2] - 广东保险机构落地多项全国"首单"科技保险业务 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与投融资支持 [2] - 截至2025年6月 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已为1.6万家科技企业提供11.84万亿元风险保障 [4] 国家政策支持方向 - 2024年12月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出推动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 完善配套支持措施 [2] - 2025年4月 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优化科技保险保障服务 [3] - 2025年5月 七部委提出将建立科技保险发展协调机制 优化支持政策 [3] 科技保险发展面临的挑战 - 广东省尚未出台统一科技保险支持政策和保费补贴机制 中小企业认知不足 [3] - 科技保险产品存在通用化问题 与创新体系和产业布局融合度不足 [3] - 科技创新领域技术更新快 风险复杂 历史数据匮乏 对保险机构专业能力要求高 [3] 未来发展方向 - 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将聚焦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计划深化与政府 科技部门及产业园区合作 推出普惠型产品 探索"费改保"新模式 [4] - 已创新推出高企认定费用损失保险 "科惠保"等特色产品 填补保障空白 [4]
★从风险保障到融资活水 保险业双向赋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保险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保险业从负债、投资两端双向发力,持续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和资金需求 [1] -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1] - 保险业要持续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应针对民营经济的特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保险和风险管理方案 [1] 丰富保险产品体系 - 中国人寿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客户的定制化产品"员福保"意外险组合产品,为企业员工提供风险保障 [2] - 大地保险推出"汽修保""装修保""舌尖保"等专属保险产品,满足汽车维修行业、装修类小微企业、餐饮小微企业的特定保险需求 [2] - 人保财险推出出口特定合同信用保险、物流服务出口信用保险、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等产品,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 [2] - 针对不同行业民营经济特点,保险业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开发多种保险产品,满足其多样化的保险保障需求 [2] 支持科技创新 - 国寿财险成立近70个科技保险支公司及专营团队,着力发展"三首"类保险,积极培育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险 [3] - 国任保险创新建立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模型,采用"保险+服务"的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风险解决方案 [3] -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是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近3倍,科技保险提供保障超过2万亿元 [4] - 金融监管总局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两项保险补偿试点已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万亿元 [4] 提供资金支持 - 国寿资产发起设立"中国人寿-北京科创股权投资计划",规模5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5] - 中国人保集团发起设立合计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健康养老基金、科创基金、现代化产业体系基金等 [5] - 多家保险公司加强与政府、银行等方面的合作,建立"政银保"合作模式 [6] - 今年前4个月,银行业、保险业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新增融资约17万亿元 [6]
从“散点创新”迈向“体系搭建” 政企险联手畅通科技企业保障路径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02:46
科技企业保险保障途径 - 当前科技企业获得保险保障主要有三种途径: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定制保险产品、在各地监管部门牵头搭建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中寻找合适产品、利用当地政府推出的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2][3] - 科技保险正从"散点创新"迈向"体系搭建",保障路径逐步畅通,但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 [3] 险企联合定制模式 - 华电珙县与集美大学联合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获得298万元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保障 [5] - 平安产险在无人机领域提供风险保障超900亿元,针对低空经济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产品 [5] - 汽车芯片企业通过定制化方案解决传统产品难以覆盖的研发风险问题 [5] - 联合定制模式帮助保险公司化解风险识别难、定价难等痛点,但存在方案推广复制难的短板 [6] 科技保险产品体系构建 - 上海金融监管局牵头构建"1+3+6+174"科技保险产品体系,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全链风险保障机制 [7] - 2024年上海财险业为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签发保单14.7万件,累计风险保障4100亿元 [7] - 创新药研发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监管部门主导体系可推动保险机构融入全生命周期服务 [8] - 2024年上海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0.6亿元,风险保障金额超25万亿元 [8] 政府保费补贴政策 - 云南省拟将387个险种纳入保费补助范围,每家年度最高补助20万元 [9] - 河北省对A类科技保险产品给予最高50%补贴 [9] - 河南省按实际保费30%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20万元 [9] - 补贴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投保门槛,但覆盖范围仍需扩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