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统一大市场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拆除“篱笆墙” 畅通“大市场”
辽宁日报· 2025-04-28 09:14
市场化改革成效 - 辽宁省以纠治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为重点 破除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障碍 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发展[1] - 开展"净源"专项行动 审查存量政策措施1500件 增量政策681件 废止修订25件 解决限制企业迁移和市场准入问题[1]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联络员制度 覆盖35个省级部门 一季度审查省本级文件50个 提出修改建议30条[2] 反垄断与市场监管 - 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 查处行业协会垄断协议和自然垄断行业滥用支配地位案件[2] - 重点打击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规范民生领域营销活动[2] - 完善重点和新兴领域监管规则 强化地方标准管理 防止标准妨碍要素自由流通[2] 企业信用与准入便利化 - 优化信用修复流程 实现全程网办 推行"两书同达"机制 今年以来1.5万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3] - 上线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系统 实现跨区域经营"一网通办" 提升便利度[3] - 推进"个转企"直接变更登记 餐饮店开办"一件事"改革 注销登记经验获全国推广[3] 监管机制创新 - 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部门联合抽查任务占比提升至51%[4] - 设置涉企收费监测点 健全前置监管机制 对收费项目 标准 公示进行全流程监控[5]
申万宏源杨成长:疏通三大堵点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国民经济循环的三大堵点 - 收入向消费转化不畅,居民消费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4][6] - 储蓄向投资转化不畅,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3.2%,资本形成对GDP增速贡献连续两年低于30% [6][9] - 部分领域供需结构失衡,新兴产业投资活跃但传统领域投资回报率下滑 [6][9] 收入向消费转化的挑战与对策 - 2022年住户部门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39.8%,二次分配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60.8%,仍有提升空间 [7] - 2024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68.3%,低于2013-2019年70%-72%水平 [8] - 对策包括: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升财产性收入占比(2024年人均财产净收入3435元)、健全社保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均200元) [8]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障碍 - 2025年2月居民存款达15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超80万亿元,但2024年四季度仅15%居民倾向增加投资 [9]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OA从2019年2.6%降至2023年2.1%,ROE从4.6%降至2.7% [9] - 商业银行净息差2024年末收窄至1.52%,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重不足15% [9][10] 新型供需关系的重构 - 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优质资源区域分布不均 [11][12] - 数字经济催生供给创造需求新模式,5G/AI等新基建带动物联网等新场景 [12] - 对策包括:公共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打造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建立柔性监管机制 [12][13] 投资领域的结构性变化 - 房地产投资放缓但"两重"建设投资增长,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投资加速 [10] - 四类投资主体(实体/科技/股权/金融投资人)逻辑分歧导致新兴产业"肠梗阻" [9] - 对策包括:提升实体投资收益率、消除投资主体分歧、提高资本市场回报 [10]
疏通三大堵点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4-18 19:49
国民经济循环三大堵点 - 收入向消费转化不畅,居民消费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需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增强保障预期释放消费潜力[1][2] - 储蓄向投资转化不畅,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3.2%,资本形成对GDP增速贡献连续两年低于30%,需提升实体投资收益率和资本市场回报水平[1][4][5] - 部分领域供需结构失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新兴产业供给创造需求模式带来新挑战[1][7][8] 收入向消费转化 - 2022年住户部门劳动报酬占比39.8%,二次分配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60.8%,仍有提升空间[2] - 2024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68.3%,低于2013-2019年70%-72%水平,近三分之一收入转化为储蓄[2] - 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建筑业等传统行业2亿就业人员面临收入下行,而高技术岗位门槛高限制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2] - 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不足10%,2024年人均财产净收入仅3435元,财富效应弱化制约消费增长[2] 储蓄向投资转化 - 2025年2月居民存款达15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超80万亿元,但2024年四季度仅15%居民倾向增加投资[5] - 规模以上国企总资产回报率从2019年2.6%降至2023年2.1%,中小企业利润率从10%降至5%,传统领域投资回报下行[5] - 四类投资主体(实体/科技/股权/金融投资人)逻辑分歧导致新兴产业投资"肠梗阻",资金与项目匹配效率低[5] - 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2024年末1.52%,影响信贷扩张能力,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重不足15%[5] 新型供需关系 - 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优质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社区养老体系不完善[7] - 数字经济催生供给创造需求新模式,5G/AI等新基建带动物联网等新场景,但超前投入风险与监管挑战并存[7][8] - 需加快公共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明确教育医疗领域负面清单,推广远程医疗等智慧平台[8] - 构建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范,避免"运动式"调整扰动市场预期[8]
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DAY1:金句爆棚!明日大咖来袭
投中网· 2025-04-16 21:34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FRE 文学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原副理事长 66 99 正在经历深度的重构,主要的驱 动力将是竞争、积极变化的市场 和正面稳定的政策。 99 論壇 中美关系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 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面对"关税战",我们要想办法 把坏事变好事,用美国的压力推 动国内的统一大市场建设,真正 实现双循环、内循环。 新质生产力时代,创投基金将居 于金融服务体系的核心的地位, 但核心地位并非一定要单打独 斗、孤军深入。有健全的服务体 系才能实现真正的科技产业与金 融的良性循环。 前海女敏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裁 面对市场主体的分化,只有技术 创新卓越、商业模式清晰、市场 壁垒深厚、团队复合能力强的企 业,才能获得持续的进步。 99 66 8 66 '奇' 词词 纪源资本 管理合伙人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 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 什么是长期主义?长期就是守住 核心能力,掌握科技趋势,坚持 相信企业的发展。但过去企业的 发展都是想做大做强、现在这个 环境很难允许你那么做。所以长 期的方式要有变化。 66 99 张 维 基石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