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产力

搜索文档
中印委三国“县城”比较:现代化向何处去?
虎嗅· 2025-06-07 07:10
县域经济与消费市场 - 全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7.48亿常住人口在县域工作和生活,占全国市场38%的消费比重[1] - 县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县城贵妇""县城文学""县域旅游"等概念成为全网热议话题[3] - 县城成为城乡连接的"第一站",农民工外出和返乡的第一站多为县城,农村青年结婚购房首选县城[33] 县域治理历史与演变 - 中国古代采用"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模式,县以下依靠乡绅自治,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体系[6][7][9][10] - 2005年免除农业税后,国家财政支出体系延伸到村级,"皇权下县"成为带有福利性质的制度安排[11][12][13] - 当前县域治理层级增多,财政负担加重,全国省级财政中仅上海能维持结余,市县财政压力逐级加剧[36][39]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乡镇企业兴起推动城镇化,1984-1994年间中国建制镇数量从三千多个增至三万四千多个[41][42] - 新型县域经济强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三级市场"机制整合村级生态资源[43][44] - 县域面临产业方向调整,需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资源价值化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础[43] 县域城乡统筹功能 - 县城承担城乡连接"腰杆子"功能,政策落实和基层声音上传都需要通过县城这一关键环节[34] - 教育资源集中县城导致学区房制度,迫使家庭为子女教育进城购房,带动县域房地产发展[37] - 县域平均人口约40万,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在国际上相当于中等规模国家[38] 国际县域治理经验 - 印度喀拉拉邦通过"人民计划"实现地方自治,将20%财政支出下放村镇自行决定用途[15][16] - 委内瑞拉推行公社化运动,从极度城市化回调,以农业为基础建立Commune(公社)[48][49] - 国际经验显示土地改革对农村稳定至关重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村庄自杀率较低[52] 县域未来发展方向 - 县域将成为解决4亿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的关键区域,具备基础设施和低成本优势[63][64] - 数字化时代县域经济和社会结构需保持稳定,应对AI和数字变革冲击[67] - 调整城乡比价关系,打破剪刀差,建立公平交换机制吸引青年和老年回归县域[69]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
海南日报· 2025-06-04 08:59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内在联系 -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3]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劳动资料是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智造等绿色化业态 [3] - 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通过绿色能源与智能技术协同实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绿色化成为科技重要特征 [3] 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创新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大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注入新时代内涵,强调生态环境与生产力要素的密切关系 [5] - 绿色生产力将生产力绿色化与绿色化生产力统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 [5] - 新质生产力要求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6] 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通过技术革新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实现保护与发展协同 [8] - 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生产力核心主题,需协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9] - 代际公正原则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兼顾当代需求与后代生态权益,落实种际正义和代内正义 [9] 典型案例与技术应用 - 海南海底智算舱与数据中心链接启用,体现绿色科技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践 [2] -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均以绿色化为重要特征 [4]
以数智技术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27 09:03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观点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1] - 数智技术通过效率提升、产业重构与治理优化三个方面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 [1] 数智技术提升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 - 数智技术构建全域感知、实时反馈的数字化网络,通过数据采集、分析与优化改变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模式,提高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 [2] - 人工智能具备自学、自适和自主操作能力,能应对生产环节复杂状况并提出科学环保的生产策略 [2] - 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将传统粗放式管理升级为动态优化的精准调控,提升能源转化效率与资源循环水平 [2] - 数智技术精准分析生产活动所需材料及方式,减少对高能耗能源的依赖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 数智技术加速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 数智技术嵌入传统产业,通过"解构—重组—再生"进程推动产业结构范式转换,破解重资产产业转型的沉没成本困境 [3] - 数智化基础设施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系统智能调度、循环经济体系区块链溯源等技术矩阵重构能源与资源价值创造方式 [3] - 数智技术推动以绿色生产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发展,知识含量高、资源利用效率好、经济效益优异 [3] - 加大重点领域创新研发力度,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与先进技术转化应用,构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3] 数智技术提高环境治理精准性和透明度 - 数智技术整合"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维度技术,形成全域覆盖的立体监测体系,提升污染溯源、生态评估精度至分子级水平 [4] - 天基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成分、水体污染等宏观数据,空基监测使用无人机填补卫星盲区,地面监测通过物联网传感器采集微观数据 [4] - 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构建多方参与的信任机制,实现政府监管数据、企业排放信息及公众环境诉求的安全共享 [4] - 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3D打印技术强化对环境问题的监控、治理和修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4]
保丽洁(83280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19:5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16 日 15:00 - 16:30 [3] - 活动地点为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采用网络远程方式举行 [3] - 参会单位及人员为通过网络参加的投资者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兼总经理钱振清、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宋李兵、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代表人蒋益飞 [3] 经营业绩情况 - 2024 年度营业收入 19,334.50 万元,同比增长 13.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65.44 万元,同比增长 15.31% [5]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3,879.99 万元,同比减少 1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02.49 万元,同比增长 7.36% [5] - 2024 年度商用油烟净化设备、工业油烟净化设备、其他废气治理设备、配件及维护服务、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56.82%、29.35%、4.11%、8.69%、1.02% [5] - 2024 年度内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78.64%、21.36% [5] 业绩增长因素及未来增长点 - 2024 年业绩增长得益于“双碳”目标推进及环保政策趋严,国内油烟净化设备需求增长,以及完成新加坡 AVC 公司交割并纳入合并报表 [6] - 未来收入增长点包括巩固提升中高端商用油烟净化设备市场占有率,拓展多品牌产品;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向下游客户延伸服务;借助新加坡 AVC 公司资源加快产品出海 [7] 2025 年经营计划 - 持续深耕静电式油烟净化设备主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高生产规模与智能化水平等 [8][9] - 完成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提升产能和销售运维服务能力 [9] - 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打造高素质团队 [9] - 坚持产品、服务和渠道创新,加大科研投入 [9] - 加快海外市场布局 [9] 行业政策影响 - 全球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带来市场机遇,但政策出台时间和执行力度有不确定性 [10] - 现行餐饮油烟排放标准无法满足需求,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行业前景对公司业务增长有促进作用 [10] 智能制造情况 - 2018 年开始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废气净化设备制造车间被评定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 [11] - 募投项目围绕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 [12] 权益分派进展 - 2025 年 4 月 28 日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 2024 年度利润分配的议案》,尚需提交 2024 年年度股东会审议,股东会决议后两个月内完成权益分派 [13]
2025年质量强市促进大会举行 13家企业获授“领军企业”
深圳商报· 2025-04-27 14:45
质量强市促进大会概况 - 2025年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大会在银湖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质量强市扎根基 价值创新促发展",旨在助力企业通过高质量创新提升竞争力[1] - 大会颁发第十一届"质量强市金质奖章"给海云天科技总裁严宝强等8位企业家[1] - 授予中兴通讯等13家企业首批"质量强市建设领军企业"称号[1] - 启动第四届"深圳品牌百强"培育评价,并揭牌"品牌企业内外贸一体化服务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深圳)实践基地"[1] 质量强市战略与成果 - "质量强市"战略自2010年实施以来推动深圳企业在标准、质量、品牌、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2] - 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强调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质量成就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持续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区、强市生态建设[2] - 促进会将聚焦标准、质量、品牌建设,以及首席质量官培养、ESG治理、内外贸一体化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多维度赋能[2] 行业发展方向 - 企业需把握"质量即效益、绿色即溢价、创新即未来"的核心意义,适应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产业、绿色生产力发展及生态化协同趋势[1] - 构建内外贸一体化与"双循环"能力被视为创造新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