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为期三天!2025苏州国际新能源博览会拉开帷幕,为苏州注入绿色动能
扬子晚报网· 2025-10-23 14:52
博览会概况 - 2025苏州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于10月22日开幕,为期3天,主题为“能源变革,低碳未来” [1] - 博览会吸引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汇聚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氢能与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企业及专家 [1] - 展览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旨在展示最新技术成果并促进国际合作 [1] 展区与技术展示 - 八大主题展区全面展示前沿成果,包括光伏技术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及应用等 [3] - 光伏展区展示高效电池片、光伏组件等最新成果 [3] - 新能源汽车展区集中亮相整车、电池、智能驾驶系统 [3] - 储能展区展示储能电源、逆变器等关键技术 [3] 战略合作与项目签约 - 苏州市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署13个战略合作项目 [5] - 合作项目涵盖传统能源、新能源、城市照明、产业投资及能源科技五大板块 [5] - 具体合作包括燃气集团的天然气贸易、吴都能源在充换电及光伏储能项目的布局、以及共建“苏州智慧能源实验室”等 [5] 行业创新与交流 - 博览会设置项目路演推介环节,全球新能源企业与初创团队展示最新技术成果与商业计划 [7] - 路演内容涵盖高效能光伏电池、智能储能解决方案、创新氢能应用等 [7] - 活动为投资者与创业者搭建沟通桥梁,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与合作热情 [7]
今日看点|2025中国工业AI大会将举行
经济观察报· 2025-10-23 09:17
行业会议与活动 - 2025中国工业AI大会于10月23日至24日在杭州举行 主题为AI赋能工业新生 聚焦工业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场景化应用实践 [1] - 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于10月23日至25日举行 主题为十年携手能源变革创新领航绿色未来 议题涵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与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2] - 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于10月23日至25日举行 展会总面积超5万平方米 近5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覆盖全球27个国家 [3] 公司资本动态:限售股解禁 - 10月23日共有8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合计解禁量9245.57万股 合计解禁市值4.84亿元 [4] - 从解禁量看 美丽生态 奥特佳 软控股份解禁股数居前 分别为4883.76万股 2196.48万股 1825.0万股 [4] - 从解禁市值看 美丽生态 软控股份 奥特佳解禁市值居前 分别为1.94亿元 1.49亿元 7006.76万元 [4] 公司资本动态:股份回购 - 10月23日共11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进展 包括1家公司股东提议回购 5家公司首次披露回购预案 2家公司披露实施进展 3家公司方案实施完毕 [5] - 三旺通信股东提议回购金额最高 提议回购不超过4000.0万元 [5] - 首钢股份 弘信电子 石化机械首次披露回购预案金额居前 分别拟回购不超过5.2亿元 302.8万元 80.29万元 [5] 宏观经济数据发布 - 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将公布 [6] - 欧元区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将公布 [6]
苏州市超前布局新能源产业 总产值突破8200亿元
苏州日报· 2025-10-21 08:52
白鹤滩-江苏直流输电工程 - ±800千伏姑苏换流站是世界首座常规直流与柔性直流混合级联特高压换流站,具备1毫秒内快速消纳百兆焦能量的能力[1] - 该工程于2022年12月投运,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截至今年9月30日累计输送电量766.704亿千瓦时[1] - 工程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并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1] 苏州市新能源产业总体发展 - 苏州构建以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新能源汽车为主的"6+1"新能源产业体系,2024年总产值突破8200亿元[1] - 全市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工业用电量位列全国第一,主导产业为高产出、高能耗的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2] - 《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第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 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案例 - 清陶能源由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创立,自2016年致力于固态锂电池研发,建成全国首条固态锂电池量产线,实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飞跃[2] - 协鑫光电等"钙钛矿明星公司"集聚昆山,上海电气国轩在昆山建立年产能300MWh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生产基地[2] - 苏州高新区汇聚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以及固德威、阿特斯等110家新能源企业[3] 新能源产业集聚规模 - 苏州已集聚新能源相关企业超1600家,其中规上企业506家、高新技术企业292家、瞪羚企业35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5家[3] - 在《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苏州排名全国第四[3] - 华能苏州燃机示范项目装机容量217兆瓦,是国内首个F级(80兆瓦)国产化燃机机组,是苏州西部片区重要热源和电源支撑点[3]
苏州全力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苏州日报· 2025-10-20 08:48
文章核心观点 - 苏州通过建设区域智慧能源中心和推广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推动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转型,旨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并重塑绿色发展价值链 [1][2][3] 相城经开区能源中心项目 - 相城经开区能源中心是覆盖面积最大的新一代区域智慧化低碳能源中心,可为周边2公里内近10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全年冷暖供能服务 [1] - 该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2562吨,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达6558吨 [1] - 中心整合工业余热、空气源、冷热双蓄等低碳技术,形成“源—网—荷—储—云”全要素智慧运营平台 [1] 企业能源转型案例 - 群光电能科技公司采用“光伏+储能”微电网方案,光伏发电已占总用能7%,预计每年节省电费522万元 [2] - 东华能源公司引入蒸汽梯级余热发电技术,将蒸汽利用率从10%大幅提升至90%,年均用电量高达10亿千瓦时 [2] 政府政策与战略方向 - 苏州市发布《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工作方案》,将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作为重要环节 [2] - 政府计划发挥产业园优势,通过政企合力落实“全程能效”理念,确保供能系统稳定高效节能 [3] - 战略目标是推动企业降低用能成本并重塑绿色发展价值链,形成产业能源变革新路径 [3]
高工锂电15周年策划 | 李缜:用慢功夫做难而正确的事,用真智慧解无限可能的题
高工锂电· 2025-10-19 16:22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全球能源变革正在加速演进,行业格局面临重构 [1] - 能源技术创新需要长期深耕,而非偶然的突破 [1] 公司战略与理念 - 公司坚持用“慢功夫”做“难而正确”的事,用“真智慧”解决复杂问题 [1] - 公司不惧短期得失,不为市场乱象所惑,坚持长期主义 [1] - 公司致力于真正的科学探索,专注于开拓“无人区”的思想引领 [1] - 在行业百年变局中,公司认为投机取巧将被淘汰,唯有坚持真理和聚焦实干才能实现跨越 [1]
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将于10月23—25日在苏州举行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18:17
论坛基本信息 - 论坛名称为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由国家能源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1] - 举办时间为10月23日至10月25日,地点在江苏省苏州市 [1] - 论坛主题为“十年携手能源变革 创新领航绿色未来” [1] 论坛议题设置 - 主要议题包括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 [1] - 议题涵盖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1] - 议题涉及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 [1] - 议题还包括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建设与变革 [1] 参会人员规格 - 论坛将邀请相关国家能源部长出席 [1] - 论坛将邀请驻华大使参加 [1] - 论坛将邀请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 [1]
关税扰动,国防军工逆市领涨,512810高频溢价!机构:内需刚性+自主可控,国防军工有望跑出超额
新浪基金· 2025-10-13 11:07
市场表现 - 关税升级背景下,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低,沪指跌0.63%,深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幅超过1% [1][2]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仅4个上涨,国防军工板块以0.97%的涨幅高居首位,银行、计算机、钢铁板块分别上涨0.47%、0.16%、0.11% [1][2] - 国防军工ETF盘中逆市翻红,价格达0.718元,上涨0.004元,涨幅为0.56%,成交活跃并出现高频溢价 [2][3] 行业与公司分析 - 国防军工板块内需刚性且自主可控,军贸出口受国际贸易扰动小,在贸易摩擦中具备超额收益特征 [4] - 行业受益于高端装备自主可控趋势,核心装备国产化是产业自主崛起的基础,正迎来全方位发展机遇 [4] - 板块核心标的国防军工ETF覆盖可控核聚变、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大飞机、深海科技、军用AI等热门题材 [4] - 成分股中,长城军工和奥普光电涨停,内蒙一机涨幅超过7%,建设工业和中国长城涨幅达6% [3] 投资工具 - 国防军工ETF是融资融券标的和互联互通标的,可作为一键投资国防军工核心资产的高效工具 [4]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中国能源网· 2025-10-13 10:07
绿色发展理念与政策 - 绿色发展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路径,中国以“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1]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全国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30%[1]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明确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目标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等目标[1] 能耗强度与减排成效 - 2012年以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过26%,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30亿吨[2]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2] 绿色产业发展动能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加快培育[2] - 产业规模效应和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凸显,高端绿色装备、绿色材料研发投入不断增长[2]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 “十四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跃升至60%,风光新增装机每年突破1亿、2亿、3亿千瓦[3] - 2024年中国风光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的47%,新增装机全球占比达63%[3] -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风光装机合计达约17亿千瓦,相当于70多个三峡水电站的总装机量[3]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 当前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4] - 煤炭消费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绿色能源和化石能源呈现“一增一减”态势[4] 绿色创新实践案例 - 北京亦庄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园区实现绿电自供,年碳排总量降低6158吨[4] - 新疆克拉玛依全球首个超稠油光热开采项目实现零碳采油,每年可替代天然气392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0.85万吨[4] - 河北张家口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开启钢铁工业“以氢代煤”冶炼“绿钢”的时代,并引入CCUS装置创造经济效益[5] 能源变革的经济影响 - 能源变革带动经济发展模式从依赖化石能源的“黑色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绿色繁荣”[5] - 能源变革以技术革命为引擎,以低碳产业为支柱,在提升经济韧性的同时创造生态与财富的双重价值[5]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中国能源报· 2025-10-13 09:46
绿色发展理念与政策目标 - 绿色发展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路径,中国以"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1]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稳居世界第一,全国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30% [1] - 中国宣布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并设定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及风光发电总装机目标 [1] 能耗强度与减排成效 - 2012年以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过26%,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30亿吨 [2]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2] 绿色产业发展与新质生产力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2] - 产业规模效应和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凸显,绿色制造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 [2] 能源生产侧转型进展 - "十四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跃升至60%,风光新增装机每年突破1亿、2亿、3亿千瓦 [3] - 2024年中国风光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的47%,新增装机全球占比达63% [3] -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风光装机合计已达约17亿千瓦,相当于70多个三峡水电站的总装机量 [3] 能源消费侧结构变化 - 当前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3] - 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同时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3] 绿色创新实践案例 - 北京亦庄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园区实现绿电自供,年碳排放总量降低6158吨 [4] - 新疆克拉玛依全球首个超稠油光热开采项目实现零碳采油,每年可替代天然气392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0.85万吨 [4] - 河北张家口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开启钢铁工业"以氢代煤"冶炼"绿钢"的时代 [4] 能源变革的经济转型意义 - 能源变革带动经济发展模式从依赖化石能源的"黑色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绿色繁荣" [5] - 能源变革以技术革命为引擎,以低碳产业为支柱,创造生态与财富的双重价值 [5]
对话天合光能杨豹:特斯拉不是“对手盘”,未来3~5年是储能排位赛关键期
第一财经· 2025-10-08 16:20
行业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光伏行业连续亏损七个季度,而储能行业市场关注度急剧上升 [1] - 储能指数近一年涨幅达66.80%,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15.50%的涨幅 [1] - 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的行业集中度CR10为60.2%,远低于电芯环节的91.2% [6] - 储能市场未来3-5年预计综合增速约为60%-80% [7] - 国内在册储能企业有300,000家,而有资格在海外经营的企业仅约6-7家 [9]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将储能业务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近期为天合储能增资8.07亿元并签署2.48GWh大单 [1] - 公司目标在2028年排名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前五,并计划在未来3-5年内进行坚定投资 [7] - 公司采取电芯自研自供路线,以满足基本盘需求和海外客户特定要求 [3] - 长期预计70%以上电芯供应源于自研自控产能,不足30%通过第三方购买 [4] - 公司利用光伏组件端的渠道能力拓展储能业务,未来光储同源趋势明显 [10] 产能与出货情况 - 公司现有电芯产能12GWh,PACK产能6GWh,集成产能16GWh [4] - 截至2024年,公司储能系统累计出货达10GWh [4] - 2024年天合储能位列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中国企业第九 [3] - 公司今年储能出货量预期为8GWh-10GWh,电芯可做到100%自研自供 [3] - 若后续出货增长超50%,自产电芯比例预计下调 [3] 财务表现与订单情况 - 公司储能业务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实现单季盈利 [4] - 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超1GWh交付 [4] - 公司目前海外与国内市场比重分别为60%和40% [10] - 在手及洽谈中的海外订单超10GWh,国内有数个GWh的战略客户订单 [10] - 明年储能产品出货预计增长超50% [10] 市场竞争与海外策略 - 海外市场准入门槛高,利润率相对更高,恶化速度远慢于国内市场 [9] - 在海外市场,仅靠低价策略难以持久,银行融资能力至关重要 [9] - 海外竞争力较强的7-8家企业中,除特斯拉和Fluence外,中企占主导地位 [9] - 储能竞争需考虑长生命周期内的运维、消防预警等综合能力 [8] - “3S”能力在储能系统总成本中占比约10%-20%,对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8] 行业挑战与价格趋势 - 国内储能系统集成价格在三年内下跌近八成,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 [9] - 储能系统集采中标价低过0.4元/Wh,低价可能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9] - 储能系统集成赛道格局未稳定,玩家排位表现不稳定 [7] - 电芯供需关系趋紧,出现“一芯难求”行情,价格企稳回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