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独立

搜索文档
瑞银对美国经济“失速”发出警告,称已显现动力耗尽迹象
财富FORTUNE· 2025-08-08 21:05
欧洲经济竞争力问题 -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指出欧洲在全球GDP占比下降,需制定促增长议程以弥补缺口 [1] - 过去十年欧洲经济增长乏力,财富500强中欧洲公司数量从2004年142家降至2024年98家 [1] - 欧洲缺乏新科技或工业巨头涌现 [1] 能源与脱碳的核心地位 - 欧洲央行前行长德拉吉将能源问题列为欧洲竞争力下降的核心原因 [4] - 欧洲工业电价可能比美国高出2至4倍,能源成本普遍高于其他工业化地区 [4] - 脱碳行动既是挑战也是增长机遇,但欧洲能否抓住机遇尚不确定 [4] 地缘政治与能源独立 - 欧洲传统经济模式依赖俄罗斯廉价能源、中国出口市场和美国安全保障,现均已不可持续 [5] - 俄乌冲突强化了欧洲对能源独立的共识,商界领袖如SAP和宜家CEO均支持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 [6] - 欧洲化石燃料完全依赖进口,北海石油产量从25年前440万桶/日降至当前100万桶/日,且持续下降 [7] 解决方案与政策方向 - 欧盟计划增加本土能源产量,提升电力能源占比(目前仅满足23%需求),并加强电网互联 [7] - 欧盟委员会推进"单一市场"改革,拟引入"第28种制度"简化企业跨国运营流程 [7] - 需协调各国能源战略,减少官僚主义,加速风能、太阳能等本土能源发展 [8] 行业与企业动态 - SAP和宜家等企业强调投资电网和基础设施对能源独立的重要性 [6][7] - 欧盟与60位商界领袖会晤,能源独立与脱碳成为核心议题 [6]
“欧洲的希望”将被美国收购
36氪· 2025-08-08 10:37
收购交易 - 美国锂硫电池制造商Lyten收购瑞典电池制造商北方伏特在瑞典和德国的所有剩余资产 [1] - 收购包括估值约50亿美元的资产,涵盖16吉瓦时现有产能、超过15吉瓦时在建产能及相关基础设施 [2] - 交易还包括欧洲最大且最先进的电池研发中心 [2] - 收购价格较原始资产价值"有很大折扣",但具体金额未披露 [2] - 此次收购消除了北方伏特"完全关停"的风险 [2] 公司战略 - Lyten计划迅速重启瑞典北部谢莱夫特奥的旗舰工厂,2026年恢复锂离子电池生产交付 [3] - 公司致力于成为北美和欧洲市场本地采购、本地生产电池的领导者 [3] - Lyten将首先专注于为单一客户提供高产量电池,以证明自身价值 [3] - 北方伏特多位高管将加入Lyten,但创始人兼前CEO彼得·卡尔松不在其中 [3] - 公司7月已获得超过2亿美元额外股权投资支持收购和扩张计划 [3] 市场影响 - 交易使瑞典"成为欧洲能源独立的关键" [2] - 北方伏特此前曾从宝马、大众和奥迪等汽车制造商处获得超过500亿美元订单 [3] - 北方伏特最大客户斯堪尼亚对收购结果表示满意,但尚未确定是否向Lyten下订单 [2] - Lyten瞄准欧洲汽车、国防和储能市场 [3] - 7月Lyten已收购北方伏特位于波兰的储能业务 [3] 行业背景 - 北方伏特3月申请破产,成为瑞典最大企业破产案之一 [2] - 破产前北方伏特曾尝试在大西洋彼岸扩张,后重心转回瑞典 [3] - Lyten专注于开发锂硫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更环保替代品 [1] - 公司得到Jeep母公司Stellantis和联邦快递支持 [1]
【环时深度】毁绿保油气,美能源政策加速“开倒车”
环球时报· 2025-07-10 06:57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废除或削弱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中大部分清洁能源条款,政策转向优先发展化石能源[1][3] - 法案取消太阳能和风能项目税收抵免(原政策允许2034年前开工项目享受30%成本抵免),仅保留法案签署后12个月内动工项目的资格[3] - 法案支持核能、地热等"可靠能源",并对电动汽车市场施加更严格限制[3][4] 行业影响 可再生能源行业 - 太阳能和风能行业成为最大输家,90%以上项目可能因税收抵免终止而搁置[3][12] - 美国清洁能源协会批评政策倒退,预计将减缓太阳能、风电及电动汽车技术普及[4][12] 化石能源行业 -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行业受益,美国石油学会称法案为"几十年来最具变革性立法"[4] - 法案预计扩大传统能源生产,释放本土产能以降低电力、燃料价格[5] 国际竞争格局 - 政策转向可能削弱美国在新能源领域与中国竞争的能力,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推进上持续领先[4] - 阿拉斯加44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项目旨在向亚洲出口,但日韩因投资回报周期长(10年以上)及政治风险持保留态度[10][11] 历史政策背景 - 美国能源政策长期受政党轮替影响:奥巴马推动可再生能源(2030年目标),特朗普两届任期均侧重化石能源[8] - 传统能源集团(煤炭、石油、页岩气)通过政治献金影响政策,例如得州石油利益集团为共和党主要金主[8] 技术及市场动态 - 法案可能刺激短期化石能源投资,但长期面临供应链危机(天然气)及成本压力(煤炭价格走高)[4][5] - 各州仍可能自行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如加州维持州级补贴政策[13] 全球气候议题 - 国际社会担忧法案阻碍全球碳中和进程,尤其影响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12] - 法国专家指出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或加剧温室气体排放[12]
美国:钻、钻、钻;中国截然不同!
搜狐财经· 2025-07-02 22:14
中美能源战略对比 - 中国去年安装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 [3] - 中国企业正在巴西、摩洛哥、匈牙利等国家建设电动汽车和电池工厂 [3] - 美国通用汽车取消8.88亿美元电动机生产计划 转而投资V-8汽油发动机 [3]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 - 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锂电池、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产业占据全球制造主导地位 [4] - 中国技术领先优势逐月扩大 印度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板依赖中国硅材料 [4] - 中国煤炭消耗量仍居全球首位 但正以惊人速度转向清洁能源替代品 [4] 美国化石燃料战略 - 特朗普政府推动向亚洲输送天然气的"数万亿美元"项目 [3] - 美国2020年接受石油天然气行业超7500万美元政治捐款 [6] - 美国政府基于"能源主导"理念 积极推动化石燃料出口 [4][6] 全球能源格局演变 - 国际能源署预测本世纪中叶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需求占比将跌破60% [6] - 中国通过销售能源技术及提供融资扩大全球影响力 [6] - 美国政策制定者承认在清洁能源竞赛中已落后中国 [5] 产业技术竞争 -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掌握从专利技术到关键原材料的全产业链优势 [4] - 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协会指出"发明技术不等于掌握制造能力" [5] - 中国清洁能源建设规模达到"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竞争"的程度 [4]
印度“抢油”大战!中东油会被“买空”吗?
搜狐财经· 2025-07-01 11:31
印度原油进口增长计划 - 印度计划2025年原油进口量提升至520万桶/日,较2024年增长8% [1] - 印度明确表示将优先保障中东原油供应,2024年从中东进口原油已达380万桶/日,占其总进口量的73%,2025年该比例将升至78% [1] - 中东产油国总出口能力约为2800万桶/日,其中超半数流向亚洲 [1] 印度原油需求驱动因素 - 印度2024年日均消耗510万桶原油,但本国产量仅70万桶/日,86%的需求依赖进口 [3] - GDP连续5年保持6%以上增速,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对石油需求呈指数级攀升 [3] - 2024年新增炼油产能达2000万吨/年,相当于每年要多消耗40万桶/日的原油 [3] - 汽车保有量从2015年的2亿辆增至2024年的4.5亿辆,汽油、柴油需求翻番 [3] - 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5%,其中70%的天然气依赖中东LNG [3] 中东原油供应能力 - 中东2024年总出口量约2800万桶/日,沙特、伊拉克、伊朗、阿联酋四国占近80%份额 [4] - 剩余产能约为200万桶/日,是OPEC+应对突发需求的"安全垫" [4] - 主要进口国中国2024年原油进口量增长5%,美国自给率提升至70%,日本因核电站重启减少进口 [4] - 印度通过长期协议和现货市场灵活采购,2024年从中东进口原油均价仅为75美元/桶,比布伦特原油低5-8美元 [4] 全球能源格局变化 - 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首次超过OPEC,中东"控场"能力弱化 [6] - 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制裁升级导致两国原油出口量较2020年下降40% [6] -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量增长30%,实现"货比三家" [6] - 印度提出"2047年能源独立"目标,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占比从30%提升至50% [6] 全球原油贸易趋势 - 印度需求增长会被美国页岩油、巴西盐下油等供应增量部分抵消 [8] - 中东通过调整出口策略维持市场份额,如增加对亚洲其他国家供应 [8] - 全球原油贸易路线变得更分散、更灵活,形成动态平衡 [7][8]
中国的能源突破与净零幻象:谢钦在2025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的愿景
搜狐网· 2025-06-23 09:50
与完全替代化石燃料不同,谢钦主张将传统能源与替代能源相结合——这种方案应优先考虑技术成熟 度、能量密度和国家利益。氢能、太空太阳能和下一代电池未来或许能做出贡献,但目前放弃已被验证 的能源来源是"一种危险的幻想"。 他特别警告称,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其中一些的用电量相当于10万户家庭——将大幅推高全球能源 消耗。如果缺乏高密度、可靠的能源供应,数字化进程本身可能陷入停滞。因此,在谢钦看来,核能正 在迎来复兴。随着铀价在近年翻了三倍,以及中国和印度加速扩大其核电规模,世界再次转向核裂变。 他提醒听众,俄罗斯是唯一一个拥有完整核能循环的国家,并正在积极向全球出口其技术——包括先进 的快中子反应堆。 谢钦严厉批评了"净零排放"议程,称其为一种能源倒退。他引用诺贝尔奖得主彼得·卡皮察(Pyotr Kapitsa)的话指出,历史上的每一次能源转型,都朝着单位能量密度更高的方向发展。按照这一标准, 太阳能和风能——分别为每平方米6.6瓦和1.8瓦——不仅效率远低于天然气、石油和核能,而且在结构 上无法支撑现代经济体的大规模运行。"净零排放,"他指出,"抹去了几个世纪以来的进步,这是一种 倒退。"他补充道,可再生能源的整 ...
欧盟委员会计划全面禁止进口俄石油天然气
快讯· 2025-06-17 22:19
欧盟能源政策调整 - 欧盟委员会提出立法提案 计划在2027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 [1] - 提案内容包括2026年1月1日起禁止新合同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现有长期合同进口将于2027年底前完全停止 [1] - 涉及能源品类包括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 [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提案是对欧盟委员会上月通过的能源路线图的进一步推进 [1]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 提案旨在消除欧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 [1] 立法程序与预期 - 提案将遵循共同决定的立法程序 [1] - 预计将获得大多数成员国支持而正式生效 [1]
特朗普政府批准煤矿扩张计划 以促进对亚洲的出口
快讯· 2025-06-06 23:45
煤炭行业政策动态 - 特朗普政府批准Signal Peak Energy公司扩大煤炭开采计划以促进对亚洲出口 [1] - 内政部授权开采2280万吨联邦煤炭和3450万吨邻近非联邦煤炭 [1] - 布尔山煤矿寿命将延长9年 [1] 公司扩张计划 - Signal Peak Energy获准扩大蒙大拿州煤炭开采规模 [1] - 开采总量达5730万吨(联邦2280万吨+非联邦3450万吨) [1] 政策背景 - 该决定是对特朗普能源紧急指令的响应 [1] - 内政部长伯格姆称此举可加强美国与海外盟友关系 [1] - 政策目标为减少官僚拖延并通过能源出口确保美国未来 [1] 出口市场 - 扩张计划主要针对日本和韩国煤炭出口市场 [1]
美内政部启动紧急许可程序 加速地热项目审批以保障能源安全
快讯· 2025-05-30 22:43
政策动态 - 美国内政部启动紧急许可程序加速地热项目审批 [1] - 该程序旨在简化环境审查流程以应对国家能源紧急状态 [1] - 政策目标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推进能源主导地位 [1] 行业影响 - 地热能被定位为可靠能源可支持国家安全关键基础设施 [1] - 行业将受益于审批流程简化加速项目落地 [1] - 政策有助于推进美国能源独立目标 [1] 公司动态 - Ormat公司牵头的多个地热项目成为首批纳入紧急许可程序的项目 [1] 政策背景 - 紧急许可程序是响应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宣布的国家能源紧急状态 [1] - 内政部长明确该政策符合美国能源主导议程 [1]
特朗普能否兑现油气承诺?(国金宏观厉梦颖)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4-24 07:46
特朗普的油气政策分析 - 特朗普政府通过多项行政令(EO 14156、EO 14154、EO 14153、EO 14148)旨在放松监管、加速联邦土地油气租赁及出口许可,以提升美国能源主导地位 [3][4] - 拜登政府虽减少联邦土地租赁(2024-2029年仅3次海上拍卖,禁6.25亿英亩水域钻探),但2023年联邦土地石油产量仍达1287.31百万桶,超十年均值 [5][6][9] - 联邦土地贡献有限(仅27%石油、11%天然气),且油气企业持有3500万英亩未开发租赁权,新增租赁对产量拉动作用有限 [11] 美国油气增产的制约因素 - 需求端:EIA下调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至1.0364亿桶/日(原1.0413亿桶/日),主因特朗普"对等关税"加剧贸易战担忧 [20] - 成本端:WTI需61-70美元/桶方可激励新井钻探,但4月关税恐慌致油价跌17%至59.58美元/桶,抑制投资意愿 [21][24][29] - 产能瓶颈:二叠纪盆地钻井效率自2020年持续下滑,气油比上升,DUC库存处历史低位,完井成本因钢铁关税进一步承压 [33][37][41] 油气企业行为与资本动向 - 企业增产意愿弱:即便油价覆盖运营成本(26-45美元/桶),生产商仍优先回购派息(如埃克森美孚近3年返还市值30.3%) [42][45] - 资本支出收缩:头部企业(埃克森、雪佛龙等)2025-2027年勘探开发资本支出计划同比缩减 [45] OPEC与全球供应格局 - OPEC+计划逐步增产220万桶/日,但布伦特油价低于财政平衡价,可能触发补偿性减产 [46][48] - 俄乌停战对供应扰动有限:俄油出口份额已稳定在10%,乌拉尔油价逐步与布伦特趋同 [51][58] - 伊朗制裁或削减出口至26万桶/日(2019年水平),OPEC闲置产能(600万桶/日)成关键变量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