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贴息

搜索文档
光大证券晨会速递-20250815
光大证券· 2025-08-15 09:28
宏观金融数据 - 7月金融数据呈现社融稳、信贷偏弱的特征,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同比少增3100亿,增速环比6月回落0.2pct至6.9% [2][3] - 低基数下M1增速延续反弹上行,M2超预期走高,M2-M1剪刀差收窄,新增社融1.16万亿,增速上行至9% [3] - 后续信贷需求有望回暖,主要受超长期特别国债撬动效应、消费贷贴息等政策推动 [2] 银行业 - 信贷扩张季节性回落,"生产-消费"内循环不畅导致居民和企业扩表能力偏弱,对公贷款投放强度下降,短贷-票据跷跷板效应明显 [3] - 财政贴息政策出台,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年贴息总额理论上限1000亿,实际补贴或落于百亿区间 [3] 公司业绩与动态 - **奥来德(688378 SH)**:25H1材料业务营收稳步增长,设备订单暂时性下滑,中标8.6代OLED生产线项目,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27/2.44/3.54亿元 [4] - **帝尔激光(300776 SZ)**:设备交付保障收入增长,计提减值影响业绩,光伏领域技术突破,预计25-27年净利润6.15/6.75/7.17亿元 [7] - **耐世特(1316 HK)**:1H25亚太业务超预期,线控底盘技术领先,上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至1.4/1.9/2.3亿美元 [8] - **多点数智(2586 HK)**:AI+零售驱动增长,试点门店ROI提升,上调25-27年净利润预测至1.3/2.8/4.2亿元 [9] - **腾讯音乐(TME N)**:非订阅业务(广告、演出等)贡献增量,上调25-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至98.4/115.1/129.8亿元 [10] - **联想集团(0992 HK)**:FY26Q1收入188.3亿美元(同比+22%),归母净利润5.05亿美元(同比+108%),AI PC和基础设施业务驱动增长 [11] - **361度(1361 HK)**:25H1收入同比+11%,童装增速(+10%)快于成人装(+8.2%),超品店累计开设49家 [12] - **爱尔眼科(300015 SZ)**:下调25-26年归母净利润至41.28/47.25亿元,屈光、视光业务仍具潜力 [13] 市场数据 - A股主要指数普跌,上证综指跌0.46%,创业板指跌1.08% [5] - 商品市场燃油、铜、锌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黄金微涨0.13% [5] - 海外市场日经225跌1.45%,欧美股市涨跌互现 [5] - 利率市场DR007加权平均利率1.4424%,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7341% [5]
【财经分析】消费贷款领域再迎“国补” 借贷双方有望同步受益
新华财经· 2025-08-14 23:09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两项政策方案 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方式激发消费市场活力[1] - 政策被称作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 体现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1] - 政策设计让借款人省钱省心 金融机构可直接受益 包括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扩大信贷投放 减少内卷式竞争 稳定利率水平[1] 财政贴息具体措施 - 居民端政策执行期为2024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 在相关机构获得的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支持[2]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贷款经办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为30万元[2] - 涉及23家金融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 12家股份银行 4家消费金融公司及1家民营银行[2] - 经营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主体 时间从2024年3月16日至年底[3] - 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为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3] - 经营端涉及的贷款经办机构为21家全国性银行[3] 金融机构响应与影响 - 农行 中行 建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4] - 工行 农行 中行 建行 交行均明确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4] - 招商 浙商 浦发 广发 兴业等股份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宣布对符合要求的贷款进行贴息[5] - 财政贴息将直接降低个人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成本 刺激融资需求 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相关领域[5] - 国有银行和股份行直接受益于政策 零售产品竞争力加强 城农商行虽不在政策范围内但已有地方性普惠小微贷款贴息支持[5] - 政策采取先扣减后审核方式 操作压力主要落在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端[5] 政策实施与后续展望 - 贴息资金申请审核工作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完成 减轻借款人操作负担[3] - 专家预计政策到期后有望延长期限 受益群体将更为广泛[3] - 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央地协同 安排财政资金对属地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实施贴息 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可得性[3] - 建议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进行综合评估 做好贷款调查审查审批 保障贷款用途真实 必要时采用受托支付方式把控资金流向[6] - 后续可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强化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 形成叠加效应[6]
信贷增长需政策支持
湘财证券· 2025-08-14 19:38
行业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3] 核心观点 - 社融增速继续提升至9 0%,但信贷增长转弱,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和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降至6 9%和6 5% [5][11] - 7月社融新增1 16万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主要由政府债融资扩张支持,政府债融资同比多增5559亿元 [11] - 年初以来政府债累计同比多增4 87万亿元,社融口径人民币信贷累计同比少增659亿元 [5][11] - 居民贷款负增4893亿元,同比少增2793亿元,企业贷款新增600亿元,同比少增700亿元,企业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元,同比多增3125亿元 [6][15][16] - M1同比增长5 6%,增速上升1 0pct,M2同比增长8 8%,增速提高0 5pct [7][27] - 人民币存款新增5000亿元,同比多增1 3万亿元,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 14万亿元,同比多增1 39万亿元 [8][30] 投资建议 - 建议从"高股息+区域增长"两方面配置银行股,关注国有大型银行股、中信银行等,以及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等优质区域银行 [9][10][33] - 政策稳息差态度积极,后续存款成本持续下行有望使息差趋稳,银行业绩有望保持稳定 [9][33] 行业表现 - 近12个月行业绝对收益25 64%,相对收益13 49% [4]
银行行业点评报告:财政贴息修复量价险,国股行红利属性强化
开源证券· 2025-08-14 17:44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财政贴息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3] - 政策精准灌溉真实需求客户,贴息部分在银行收息时直接扣减,降低客户实际利率[3] - 政策防止银行内卷性竞争,呵护银行息差稳定,零售信用风险或边际修复[5] - 政策引导释放真实信贷需求,全国性银行兼具客户规模优势及完善信息系统[5] - 测算显示财政资金撬动效应显著,1年财政投入可带动百倍信贷增长[5] 政策细节 - 两项贴息政策资金由中央财政90%和地方财政10%共同承担[4] - 消费信贷贴息不含信用卡,单笔5万元以下均可享受,5万元以上仅支持重点领域[4] - 服务业贴息对象包括餐饮旅游等8类经营主体[4] - 贴息比例均为1%,消费贷不得超过合同利率50%[4] - 消费贷贴息经办机构包含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4] 银行信贷数据 - 上市银行消费贷占总贷款比重约12%[5] - 2024年末经营+消费贷合计45.2万亿元,假设新投放占比30%即13.6万亿[5] - 工商银行消费贷2024年增速28.3%,占总贷款1.5%[8] - 建设银行消费贷2024年增速25.2%,占总贷款2.0%[8] - 农业银行消费贷2024年增速39.8%,占总贷款1.9%[8] - 招商银行消费贷2024年增速24.3%,占总贷款6.6%[8] 投资建议 - 推荐中信银行,受益标的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6] - 国股行红利属性强化,股息逻辑有望延续[6] - 全国性银行在维持3%信贷利率下限同时吸收地方性银行潜在需求[6]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点评:财政贴息提振消费,助力零售信贷扩张
光大证券· 2025-08-14 12:45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财政贴息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刺激消费和信用扩张[4] - 政策直接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对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形成量价双重支撑[9] - 测算显示两类贷款年贴息总额理论上限约1000亿,实际补贴金额或落于百亿区间[18][20] 政策细节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期限: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5] - 贴息标准:年化1%,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每人单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5][8] - 经办机构: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5][8] - 流程:"先拨后贷",财政预拨90%贴息资金[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期限: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6] - 贴息标准:年化1%且期限≤1年,单户最高贴息1万元(对应100万元贷款)[6][8] - 支持领域: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服务业[6][8] - 经办机构:21家全国性银行(含政策性银行)[7][8] - 流程:"先贷后补",政策到期后清算[7] 行业影响分析 - **消费贷**:25Q2末住户消费贷(不含按揭)余额21.2万亿,上半年增量同比少增500亿,贴息后优质客户实际利率或降至3%以内[10] - **经营贷**:25Q2余额25.09万亿,上半年新增9492亿(同比少增7050亿),贴息可覆盖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超20%[11] - **银行收益**:贴息政策或改善零售贷款EVA,假设经营贷定价3.2%,客户实际成本2.2%,银行综合收益边际提升[16] 测算数据 - 消费贷贴息测算:假设30%-100%贷款享受贴息,对应金额74-248亿[18][20] - 经营贷贴息测算:同等假设下对应金额213-710亿,主因样本体量更大(25.09万亿 vs 12.5万亿)和补贴期限更长[18][19]
西部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4
西部证券· 2025-08-14 10:48
宏观金融数据 - 7月新增贷款净减少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存量贷款增速降至6.9% [6] - 社融总量同比增长9%,主要受政府债券净融资推动,7月新增社融达11571亿元 [6] - M2同比增速提升至8.8%,财政扩张对货币增速支持显著,财政存款同比增长23.4% [7] - 财政贴息政策出台,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支持消费和内需,包括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贷款贴息 [8] 食品饮料行业 贵州茅台 - 25H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9.2%/+8.9%至910.9/454.0亿元,Q2增速放缓至+7.3%/+5.2% [10] - 茅台酒收入同比+10.2%,直销渠道收入占比提升至44%,i茅台贡献107.6亿元收入 [11] - 25-27年EPS预测为74.73/80.02/86.00元,当前PE为19.0/17.7/16.5倍,股息率超75% [12] 燕京啤酒 - 25H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6.4%/+45.5%至85.6/11亿元,销量增长2%且ASP提升4.3% [14] - 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达70.1%,U8等大单品矩阵驱动结构优化,经销商数量增至8549家 [15] - 25-27年收入预测为155.26/163.89/172.60亿元,归母净利润14.36/17.94/20.85亿元 [16] 基础化工行业 卫星化学 - 25H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20.93%/+33.44%至234.60/27.44亿元,净利率提升1.11pct [18] - 功能化学品收入同比+32.12%,α-烯烃等项目预计26年初投产,研发投入达7.73亿元 [19][20] - 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2.66/79.12/94.63亿元,对应PE为10.1/8.0/6.7倍 [20] 北交所市场动态 - 北证50指数下跌0.62%,AI芯片及果链板块活跃,云创数据单日涨幅达10.3% [22] - 三部门推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单笔5万元以下可享1%年贴息,华为发布AI推理技术UCM [23] - 市场关注机器人/AI政策落地、半年报业绩验证及新股流动性三大主线 [24]
首次!个人消费贷款也有“国补”啦
搜狐财经· 2025-08-14 08:43
首次!个人消费贷款也有"国补"啦 今年9月1日到明年8月31日,个人消费贷能享受贴息啦! 13日,国新办开了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的政策。那么,这个"国补"都谁能领?该怎么领呢?老王听完发布会给大家 划了几个重点。 先说什么叫贴息。假设你有一笔消费贷款利率是3%,那么政策落地后就变成了2%,剩下的1%由财政补贴承担了。这就是政策里说的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 点的意思。 什么样的个人消费贷款能享受这个"国补" 举个例子。假设,我的同事小张,今年9月1日在工商银行申请了多笔5万以上的贷款,用在了装修房子、买家电等等,最后,他在工商银行可以享受的贴 息额度3000元都用完了。这时,如果他又从农业银行贷款买了一辆车,那么,他在农业银行的贷款还可以按照政策再次享受贴息。他在这两家银行总共享 受的贴息就会超过3000元。 金额上看,单笔5万块钱以下的一些日常消费是可以享受的。单笔5万及以上的,是在这几个重点消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家居家装、电子产品这些商品 消费,还包括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医疗健康这些服务消费。不过,单笔5万以上的大额消费,只有其中的5万元能够享受1个百分点的贴息, 超 ...
国泰海通|银行:贴息政策协同发力,提振零售信贷修复斜率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13 22:31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蓝佛安部长提出四项财政支持消费重点工作,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较2024年翻番)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增个人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 [1] - 两项贴息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分别从需求端(个人消费)和供给端(服务业经营)协同激发消费潜力,提振市场活力 [1][4] - 政策具体实施方案于2025年8月12日公布,此前7月31日国常会已部署相关框架 [1]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覆盖8类消费领域: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 [2]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贷款本金的1%,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对应最高贴息补助1万元) [2] - 中央与省级财政分担比例为90%和10%,银行先正常收息,2026年财政拨款后返还贴息资金 [2] - 实施期为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涉及21家全国性银行 [2]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覆盖国有行、股份行及5家消金公司发放的非信用卡个人消费贷 [3] - 年贴息率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单人单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消费金额30万元) [3] - 细分规则: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5万元及以上需用于指定重点领域且单笔贴息上限5万元 [3] - 中央与省级财政分担比例90%和10%,银行收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后按季申领拨付 [3] 政策影响与投资建议 - 银行端:经营贷贴息不影响息差,消费贷贴息短期需垫资可能微扰息差,但中长期提振零售小微信贷需求并缓释信用风险 [4] - 机构分化:国有行和股份行直接受益于政策加持零售产品竞争力,城农商行虽未纳入但地方性普惠小微贴息已有支持(如四川、重庆试点) [4] - 行业配置:中期资金增配趋势不变,短期震荡为主,推荐优质地区城商行及股息率性价比高的股份行 [4]
金融数据速评:新增信贷再度锐减,政府融资支撑社融
华福证券· 2025-08-13 21:08
信贷与社融数据 - 7月新增信贷净减少500亿人民币,同比多减3100亿[3] - 居民贷款净减少4893亿人民币,同比多减2793亿[3] - 企业中长贷净减少2600亿人民币,同比多减3900亿[3] - 企业短贷净减少5500亿人民币,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人民币[3] - 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人民币,同比多增3864亿[3] - 政府债券新增1.24万亿人民币,同比多增5559亿[3] 货币与存款动态 - M2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8.8%,创2024年以来新高[4]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多增1.39万亿人民币[4] - M1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至5.6%,为2023年3月以来新高[4] 政策与市场趋势 - 社融信贷背离加剧,信用扩张主要依赖政府部门[4] - 近期可能择机小幅降息10BP以加速房地产市场底部建立[4]
六大行火速响应!
搜狐财经· 2025-08-13 17:12
政策落地与银行响应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予以财政贴息 [2] - 中国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后续将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办理流程 [2] - 邮储银行积极组织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 [2] - 交通银行响应政策要求,优化办理流程,简化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实施贴息 [2] 银行具体措施 - 中国工商银行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3] - 中国银行严格执行政策,确保财政贴息红利直达消费者,激发消费潜力 [3] - 中国建设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 [3] 贴息范围与细节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进行贴息 [3] - 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