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顺差
icon
搜索文档
国债期货:避险情绪降温,现券利率回升
金投网· 2025-10-14 10:06
市场表现 - 国债期货全线收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37%,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0%,5年期主力合约涨0.03%,2年期主力合约涨0.02% [1]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反弹,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7bp报1.9430%,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6bp报1.7590%,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3bp报2.1140% [1] 资金面 - 央行开展137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40%,因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378亿元 [2] - 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维持宽松,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利率在1.30%附近,非银机构隔夜资金报价降至1.46%-1.48%区间 [2] - 一年期同业存单一级利率在1.66%有需求,二级市场同期限利率成交在1.655%-1.66%,较上日微降 [2] 消息面 - 中国9月出口(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8.4%,前值增4.8%,进口增长7.5%,前值增1.7%,贸易顺差6454.7亿元 [3] - 中国9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3%,前值增4.4%,进口增长7.4%,前值增1.3%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将取消对华新关税后,美国股指期货上涨 [3] 操作建议 - 周末中美双方释放相对温和信号,令避险情绪出现修正,债市走势转弱 [4] - 债市需关注基金赎回费新规落地、市场风险偏好变化及中美关系反复 [4] - 当前资金面宽松和期限利差正常制约长债下跌幅度,若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至1.8%以上配置价值回升 [4] - 短期期债预计继续区间震荡,T2512震荡区间可能维持在107.4-108.3,建议观望等待超调机会 [4]
国泰海通|宏观:战略相持期的出口如何表现——2025年9月贸易数据点评
短期进出口演化逻辑 - 出口动能小幅回落,基数抬升导致同比增速明显回落 [1] - 进口增速回升,与出口增速变化共同挤压贸易顺差 [1] - 内需的重要性因此提升 [1] 中长期出口前景与结构性支撑 - 中美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美方传统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持续下降 [1][2] - 中国主动收紧出口管制对自身出口影响较小,因管制产品占总出口比重极低,但对其他国家产业影响明显 [2] - 中国出口持续受到经济转型和地缘格局变化的结构性支撑 [1] 2025年9月贸易数据表现 - 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为8.3%,前值为4.4% [6] - 美元计价的中国进口同比增速为7.4%,前值为1.3% [6] - 8月出口环比增速为2.1%,低于2021-2023年均值3.6%,但高于2024年同期的-1.6% [6] - 商品贸易顺差有所回落 [6] 出口结构分析 - 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表现疲弱,机电设备类产品表现强劲的格局持续 [6] - 对东盟的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源于转口监管或8月技术性抢运回升后的正常退温 [6] - 中国出口“去美国化”持续推进,对美国及转口地的出口增速持续回落,但对其他地区出口增速维持高位 [6] - 出口韧性和后劲较强,关税和订单前置透支两大负面影响已被逐渐消化 [6] 短期预测 - 10月出口增速或呈现预期内的明显回落 [2] - 第四季度出口动能预计小幅回落,增速中枢明显下移 [2] - 进口增速中枢自7月以来超季节性回升,可能对第四季度贸易顺差产生明显影响 [2]
9月外贸数据解读:贸易摩擦再起,如何影响出口?
财通证券· 2025-10-13 20:38
出口表现 - 9月出口同比增速为8.3%,较8月上升3.9个百分点,但两年年均增速回落,环比增速低于近5年中位数,主因去年同期基数走低[4][5] - 对拉美出口增速为15.1%,对非洲出口增速为56.6%,均较上月上行超15个百分点[8] - 对美国出口增速为-27%,但较上月增幅超5个百分点,显示直接出口有所回升[8] - 通用机械出口增速大幅上行至24.9%,手机出口增速为-1.7%,但同比上行超15个百分点[9] - 船舶出口增速为43%,上行超5个百分点,而汽车出口增速为10.8%,有所下行[9] 进口表现 - 9月进口同比增速为7.4%,较8月上升6.1个百分点,环比增速显著高于近5年同期均值[12] - 自欧盟进口增速为9.5%,升幅超10个百分点,而自美国进口增速为-16.1%,有所下降[12] - 铁砂矿进口增速为16.3%,升幅近20个百分点;医药材及药品进口增速为20.2%,增幅超20个百分点[14] - 飞机进口增速大幅回升至201.3%,汽车进口增速为-36.4%,但也呈回升态势[14] - 天然气进口增速为-20.3%,成品油进口增速为-15.8%,变动均超10个百分点[14] 贸易前景与风险 - 四季度出口中枢预计稳中有降,因出口基数抬升及美国经济走弱,但对欧出口受益于欧洲复苏及美联储降息支撑[4][16] - 贸易顺差为904.5亿美元,较上月有所收窄,但净出口仍在支撑经济[16] - 风险包括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欧美需求回落超预期、发展中国家需求不及预期及进出口政策变动[18][20]
中国对美出口9月减少27%,连续6个月负增长
日经中文网· 2025-10-13 16:00
整体贸易表现 - 中国9月出口额同比增长8.3%至3285亿美元 实现连续7个月增长 [2] - 9月进口额同比增长7.4%至2381亿美元 实现连续4个月增长 [4] - 9月贸易顺差为904亿美元 因出口增速超过进口而同比扩大 [4] - 出口增速较8月的4.4%有所扩大 [4] 分地区出口表现 - 对东盟出口增长16% 东盟为中国最大出口目的地 [5] - 对欧盟出口增长14% [5] - 对日本出口超过上年同月水平 [5] - 对美国出口减少27% 自4月以来连续6个月负增长 [5] 分品类出口表现 - 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汽车出口增长11% [5] - 稀土类出口超过上年同月水平 [5] - 智能手机 玩具和服装出口低于上年同月水平 [5]
越工贸部分析前三季度外贸形势,有信心推动全年进出口额突破9000亿美元大关
商务部网站· 2025-10-10 00:55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越南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806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1] - 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9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 - 工贸部有信心完成2025年既定目标,推动全年外贸总额突破9000亿美元 [2] 出口表现 - 前三季度越南出口总额达34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远超全年12%的既定增幅目标 [1] - 外资企业(含原油)出口2633.3亿美元,增长21.4%,占出口总额的75.5% [1] - 国内企业出口854.1亿美元,同比增长2%,占出口总额的24.5% [1] - 共有32类商品出口逾1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93.1%,其中7类商品出口逾100亿美元,占比达67.9% [1] - 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中国、欧盟、东盟、日本 [1] 出口商品结构 - 加工制造业实现出口29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占出口总额的85.2% [1] - 手机及零配件、计算机及零配件、纺织品、鞋类等产品继续位居出口前列 [1] - 农产品出口约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5% [1] 进口表现 - 前三季度越南进口总额3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2] - 外资企业进口2262.5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2] - 国内企业进口1056.7亿美元,同比增长4.6% [2] 进口市场与商品结构 - 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达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27.9% [2] - 其他主要进口来源国为韩国(444亿美元,增长7%)、东盟(391亿美元,增长14.5%)、日本(182亿美元,增长13.2%)和美国(137亿美元,增长23.6%) [2] - 生产所需原材料和设备类商品在进口总额中占比高达89%,同比增长19.5% [2] 贸易平衡 - 前三季度越南继续保持贸易顺差,顺差额约168亿美元 [2] - 进口增速(18.8%)高于出口增速(16%) [2] - 外资企业(含原油)实现顺差370.8亿美元,国内企业实现逆差202.6亿美元 [2]
特朗普关税施压,德国8月对美出口跌至四年新低
凤凰网· 2025-10-09 20:44
跨大西洋贸易动态 - 德国对美出口连续第五个月下滑,8月环比下降2.5%至109亿欧元,同比暴跌20%,为近四年最低水平 [1] - 尽管美国仍是德国最大出口目的地,但关税政策带来长期压力 [1] - 德国从美国进口在8月环比增长3.4%至80亿欧元,同比增长近8% [1] - 美国和欧盟之间年贸易额达1.6万亿欧元 [2] - 8月美欧达成贸易协议,同意对大多数输美欧盟商品统一征收15%关税,涵盖汽车、制药、半导体和木材等关键领域 [1] 德国整体贸易状况 - 德国8月出口总额为1297亿欧元,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0.7% [3] - 德国8月进口额为1125亿欧元,环比下降1.3%,但同比增长3.5% [3] - 德国8月贸易顺差扩大至171.7亿欧元,连续第二个月上升,但较去年同期219亿欧元的顺差减少21.6% [3] - 德国贸易顺差完全来自欧盟内部贸易,对欧盟成员国出口725亿欧元,进口588亿欧元 [3] - 德国对非欧盟国家贸易呈现逆差,出口571亿欧元,进口537亿欧元 [3] 区域贸易表现 - 德国对欧盟出口环比下降2.5%,从欧盟进口环比下降1.9% [3] - 在非欧盟市场中,德国对英国出口环比显著下降6.5%,至65亿欧元 [4]
【环球财经】9月巴西对美出口继续大幅下降
新华财经· 2025-10-07 16:04
巴西9月贸易表现 - 9月巴西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0.3%至25.8亿美元 [1] - 9月巴西对美进口同比增长14.3%至43.5亿美元 [1] - 9月巴西对美贸易逆差扩大至17.7亿美元 [1] 巴西整体贸易状况 - 9月巴西贸易总额达到58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 [1] - 9月巴西出口总额为305.3亿美元,同比增长7.2% [1] - 9月巴西进口总额为27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1] - 9月巴西实现贸易顺差29.9亿美元 [1] 巴西前九个月累计贸易数据 - 前九个月巴西累计出口25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 [1] - 前九个月巴西累计进口2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8.2% [1] - 前九个月巴西累计贸易顺差455亿美元 [1] - 前九个月巴西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4.7% [1] - 前九个月巴西对阿根廷出口同比增长24.9% [1] 其他相关因素 - 巴西发展、工业与贸易部预计2025年巴西全年贸易顺差将达609亿美元,高于此前预测的504亿美元 [1] - 9月统计进口额中包括一座价值24亿美元的海上石油平台,推高了进口数据并压缩顺差 [1] - 美国自8月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目前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高达50% [1] - 8月巴西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8.5% [1]
巴西9月贸易顺差30亿美元 同比下降41%
中国新闻网· 2025-10-07 10:06
巴西9月贸易顺差30亿美元 同比下降41%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6日当天,巴西总统卢拉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关税问题进行30分钟的电话磋商。巴西副总统兼发展、工 业、贸易和服务部长阿尔克明参加了会谈,并在会后发表声明称,巴西政府对美国取消对巴西进口产品 征收的40%附加税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社圣保罗10月6日电 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6日公布数据显示,受美国加征高额关税影 响,2025年9月巴西贸易顺差为30亿美元,同比下降41%,为今年单月最大降幅。至9月,对美出口连续 第二个月大幅下滑。 美国自8月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目前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高达50%。 数据显示,9月,巴西对美国出口额从去年同期的32.3亿美元降至25.8亿美元,进口额从38亿美元增至 43.5亿美元。9月对美贸易逆差达17.7亿美元,为今年最高 ...
韩国:已与美国就外汇问题达成一致
华尔街见闻· 2025-09-28 14:19
美韩汇率协议 - 美国同意韩国并未操纵汇率以获取贸易优势 两国在货币政策争议上达成一致 [1] - 这一协议为韩国摆脱美国财政部汇率操纵监测名单扫清障碍 [1] - 双方一致认为韩国不符合美国财政部汇率操纵国认定标准 [1] 协议背景与影响 - 美国此前因韩国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和对美贸易顺差 将其加入汇率操纵监控名单 [2] - 根据2015年美国法律 华盛顿可对未能纠正本币低估和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采取补救行动 [2] - 汇率协议将缓解韩国在双边贸易谈判中的压力 [2] - 汇率操纵争议的解决为双方在其他议题上的合作创造了更好条件 [4] 3500亿美元投资承诺与分歧 - 韩国总统李在明向美国财政部长表示 需要外汇互换协议来支撑其在关税谈判中承诺的3500亿美元投资计划 [3] - 韩方将3500亿美元视为上限概念 其中大部分应为贷款形式 仅有极少部分为直接投资 [3] - 美方在备忘录中使用了现金流表述 韩方分析认为美方设想的现金流有相当部分接近于资本投资 [3] - 韩国国家安全顾问重申 首尔无法如特朗普建议的那样预先支付3500亿美元 [3] 贸易谈判与潜在风险 - 美韩两国正就贸易和投资安排进行密集磋商 [4] - 韩国在争取避免额外关税的同时 也寻求通过投资承诺和货币政策调整来满足美方关切 [4] - 韩国总统李在明曾表示 如果政府在没有保障措施的情况下接受美方要求 韩国经济可能陷入类似1997年金融危机的困境 [3]
中国的高储蓄模式,是奇迹还是陷阱?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09-26 15:30
中国经济腾飞的核心模式 - 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一部"储蓄的奇迹",依靠"高储蓄—高投资"模式实现腾飞[2] - 该模式下,居民少消费、多储蓄,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充足资金用于投资,如修路、建桥、盖厂房,从而推动GDP高速增长[2] - 从九十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GDP年均增速超过10%,居民收入也以每年6-7%的速度上涨[2] 高储蓄高投资模式的副作用 - 储蓄率过高导致消费不足,产能必须依赖出口消化[3] - 2007年前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一度达到GDP的10%,这在经济史上非常罕见[3] - 这种模式导致全球贸易失衡,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成为"平衡器",承担了就业流失和债务累积[3] 高投资模式的三次转向 - 过去十五年,中国的高投资模式经历了三次大转向:大规模基建、房地产泡沫、新能源制造业[4] - 每一轮转向都带来了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尤其在光伏、电动车、电池等行业,国内企业间竞争激烈,被称为"内卷奥运会"[4] - 尽管这些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但许多项目依赖补贴,若补贴退去可能面临亏损[4] 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问题 - 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在2010年一度降至35%左右,而美国长期维持在65%-70%[4] - 经济增长的果实未能充分分配给居民,大量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又转化为产能,最终导致对出口的依赖[4] - 技术进步本身是积极的,但若背后是巨额补贴和亏损,则真正受益的可能是海外消费者,而非本国居民[5] 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 - 理论上未来有三条路:继续扩大贸易顺差、压低产出使投资下降、刺激内需让消费大幅上升[5] - 历史上很少有国家能成功完成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转型[5] - 所谓的"中美脱钩"或"去风险"实质上是全球再平衡的新算术安排,旨在让更多国家分担中国产能过剩,同时让中国自身承担更多消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