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五个“着力”明确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长江商报· 2025-10-27 16:26
会议核心观点 - 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以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更好服务“十五五”发展目标和金融强国建设 [1] 资本市场改革部署 - 部署五个“着力”点作为下一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与新“国九条”以来的改革一脉相承,着力稳市场、优功能、强监管、促开放 [2][3] - 着力增强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 [2] - 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培育功能,强化债券和期货市场功能 [2] - 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有效性和震慑力,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加强法治建设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2] - 着力推动资本市场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统筹开放与安全,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国际监管合作 [2] 市场现状与发展规划 - 截至10月26日,A股上市公司达5440家,A股市值合计106.6万亿元 [3] - 今年上半年A股公司营业收入合计34.93万亿元同比微增,净利润合计2.99万亿元同比增长2.55% [3] - 证监会将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做好“十四五”任务圆满收官,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证监会党委:着力增强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证券报· 2025-10-25 04:19
会议核心精神与目标 - 证监会系统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六个坚持",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 [2] - 会议核心目标是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以更好服务"十五五"发展目标和金融强国建设 [2] - 证监会系统需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并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增强资本市场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 着力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培育和发展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 [1][2] - 完善"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以持续夯实市场稳定的内在基础 [2]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 - 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具体措施包括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1][2] - 充分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培育功能,并强化债券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2]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与震慑力 - 着力提升监管执法的有效性和震慑力,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 [1][2] - 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以提升监管效能和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 [2] 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 着力推动资本市场开放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统筹开放与安全,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 [1][2]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深化国际监管合作以提升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和监管能力 [2] 加强系统内部建设与规划 - 着力加强证监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和作风建设 [1][2] - 对标对表全会部署,大兴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3]
证监会党委传达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着力增强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上海证券报· 2025-10-25 03:15
会议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 [1] - 会议明确以服务"十五五"发展目标和金融强国建设为核心工作方向 [1] - 会议提出五方面具体工作内容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资本市场功能 [1][2] - 会议要求系统内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并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为"十五五"开局打下基础 [3] 资本市场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 培育和发展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 [1] - 完善"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 [1] - 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持续夯实市场稳定的内在基础 [1]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2] - 充分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培育功能 [2] - 强化债券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2] 监管执法有效性与震慑力 - 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 [2] - 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 [2] -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和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 [2] 资本市场开放层次与水平 - 统筹开放与安全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 [2]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 - 深化国际监管合作提升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和监管能力 [2] 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 - 着力加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2] - 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和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2] - 加快锻造"三个过硬"的监管铁军 [2] 后续工作部署 - 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重大政治任务 [3] - 对标对表全会部署大兴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战略任务 [3] - 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做好"十四五"任务收官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打下基础 [3]
证监会重要会议!五大部署→
证券时报· 2025-10-24 22:55
会议背景与核心精神 - 中国证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 [1] - 会议认为全会是在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为未来五年发展指明方向与路径 [1] - 证监会系统需提高政治站位,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 [2] 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重点举措 - 着力增强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 [3] - 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培育功能,强化债券和期货市场功能 [3] - 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有效性和震慑力,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加强法治建设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3] - 着力推动资本市场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统筹开放与安全,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 系统内部建设与工作部署 - 着力加强证监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正风肃纪反腐,加快锻造“三个过硬”的监管铁军 [3] - 证监会系统需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对标全会部署谋划“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并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4]
中国证监会:着力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搜狐财经· 2025-10-24 21:05
资本市场发展目标 - 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服务"十五五"发展目标和金融强国建设 [1] - 着力增强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1] 市场生态与机制建设 - 培育和发展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 [1] - 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1] - 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夯实市场稳定内在基础 [1] 多层次市场改革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1] - 充分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培育功能 [1] - 强化债券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1] 监管执法与开放 - 提升监管执法有效性和震慑力,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 [1] - 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 [1] - 推动资本市场开放,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 [1]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1]
着力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证监会最新发声
中国证券报· 2025-10-24 19:39
资本市场韧性建设 - 培育和发展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完善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加强长效化稳市机制建设 [2][4] - 着力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夯实市场稳定的内在基础 [1][4] 市场制度与结构改革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充分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培育功能 [2][4] - 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强化债券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1][4] -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 [3] 监管执法与法治建设 - 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提升监管执法的有效性和震慑力 [2][4] - 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和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 [2][4] 市场开放与国际合作 - 统筹开放与安全,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2][5] - 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国际监管合作,提升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和监管能力 [2][5] - 着力推动资本市场开放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1][5]
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 “起承转合”看上交所“十四五”成绩单
证券时报· 2025-10-18 02:49
上交所"十四五"时期成绩单昨日出炉。"十四五"时期,上交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主动融入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步推进世界一流交易所建设。目前,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 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期权交易量也稳居全球同类产品前列。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沪市含"科"量不断提升,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市场韧性进 一步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积极实施分红,沪 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 "起"势: 服务新质生产力聚点成面 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全面注册制等重大改革为牵引,"十四五"时期,上交所支持高科技企业发 行上市和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基本成形。五年来,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 比从27%升至32%。 布以来,沪市披露资产重组996单、重大资产重组114单,同比分别增长20%、138%。申万宏源非银金 融首席分析师罗钻辉指出,并购重组加速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通过横向整合与产业链延伸,助力企 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十四五"时期,上交所还积极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安排,大力倡导 ...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附英文版全文下载)
第一财经· 2025-10-16 09:40
2025年,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在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上海证监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 会的指导下,结合宏观环境变化与最新行业发展动态,第五次对《指南》进行更新修订,进一步助力上 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下载《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英文版全文,请点击右上"PDF查看"。 下载《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英文版全文,请点击右上"PDF查看"。 ...
资本市场改革行稳致远
经济日报· 2025-10-15 06:18
资本市场改革核心观点 - 资本市场在“十四五”期间通过一系列标志性改革开放举措,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支持科技创新,市场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2] - “十五五”时期是资本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期待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强劲金融力量 [2] 投融资改革 - 融资端改革持续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推开,并推出“科创十六条”等举措,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对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3]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约2700家,市值占比超四成 [3] - 投资端改革取得突破,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并着力打通长钱入市痛点 [4]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加速构建“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 [4] - 未来应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健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更大力度培育耐心资本 [5]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监管部门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抓手,扶优限劣,不断夯实市场微观基础 [6] - 2024年9月发布“并购六条”,2025年5月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提升监管包容度,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审核效率持续提升 [6] - 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约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产业整合加速,聚焦主业的产业并购成为主流 [6] - 2024年11月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八成 [7] - “十四五”期间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近5年共有207家公司平稳退市,推动实现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格局 [8]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9]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截至今年7月底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已逾900家,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9] - 摩根士丹利调研显示超过九成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敞口,为2021年以来新高 [10] - 2023年3月发布实施境外上市新规,进一步放宽限制,自新规实施至今年4月底已完成242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其中83家为科技企业 [10] -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实现境外收入4.9万亿元,同比增长4.5%,占比连续3年提升 [10] - 未来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可聚焦推动制度规则接轨国际、畅通科技企业跨境融资通道以及扩大外资准入范围等方向 [11]
外资独资券商、期货公司队伍将“迎新” 资本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金融时报· 2025-10-10 10:01
外资券商准入与设立 - 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该公司将成为国内第三家日资证券公司和首家日资独资券商 [1] - 瑞穗证券(中国)注册地为北京市,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3亿元,业务范围包括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和证券资产管理,由瑞穗证券株式会社100%出资 [2] - 瑞穗证券(中国)设立后,外资独资券商数量将增至6家,其余5家分别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高盛(中国)证券、渣打证券、法巴证券和瑞银证券 [3] 外资期货公司股权变更 - 中国证监会核准乾坤期货有限公司变更股权和实际控制人,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高盛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境内第四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 [1][4] - 乾坤期货股权变更后由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有,出资额达到3.17亿元 [4] - 另外三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为摩根大通期货、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和瑞银期货,其中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近期获批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资格 [4] 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与成效 - 中国证监会持续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已取消外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5][6] - 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于2020年4月1日起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于2020年1月1日起取消 [6][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证券行业共有16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其中外资控股11家(外资独资5家),外资证券公司总资产合计532.8亿元,净资产合计29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6.9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