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市场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解读】打通流动性管理渠道 外资参与债券回购业务迎新机遇
新华财经· 2025-09-26 22:22
《公告》首次系统明确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回购业务的范围、方式、风险管理和资金结算等 核心环节,体现出多项制度创新和操作优化。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部联席总监徐飞对新华财经表示,银行间债券 回购业务的扩大开放是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进一步拓展了人民币债券的应用 场景,令中国债券市场的"磁吸力"持续释放。 一是参与主体全面扩大。此前,仅有部分境外主权类机构、清算行和参加行可参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市 场。本次《公告》将范围扩展至所有可通过直接入市或"债券通"渠道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包 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管机构、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基本覆盖主流境外机构类型,实现准入 标准的统一和透明。 二是交易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明确境外投资者可采用"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 用"模式开展回购交易。多家支持客户开展相关业务的外资行纷纷感叹称,"这类似于国际通行的买断式 回购,与国内市场传统的质押式回购即债券冻结在正回购方形成区别,这样的安排更符合境外投资者的 交易习惯,有利于降低操作风险、提升违约处置效率,增强其参与信心。" 新华财经北京9月26 ...
“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21:26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和扩充报价商队伍, 意味着将有更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为市场提供连续、有竞争力的报价,或能有效平抑单一机构的报价偏差,提升定价效率与公平 性。提高每日净限额直接满足了境外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人民币利率风险对冲需求,并向市场释放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市场 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积极信号,长期来看有助于吸引更大规模的国际资金入市。 香港交易所在公告中表示,随着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此次优化巩固了"北向互换通"作为连 接境外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桥梁地位,进一步强化了互换通机制的效率与市场影响力。 本报记者 刘琪 "互换通"运行机制再迎优化。9月2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发布消息,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优 化"互换通"运行机制,以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更好满足境外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 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是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二是完善每日净限额动态评估机制,并自 2025年10月13日起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 两年多来,"互换通"机制也在不断优化。 ...
“互换通”运行机制再优化 便利投资者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02:14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 包括扩充报价商队伍和将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升至450亿元 以提升市场活力和满足境外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1]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成交1.5万余笔交易 名义本金达8.15万亿元 参与机构包括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投资者 [1] - 市场近期推出挂钩一年期LPR的利率互换合约及多项新功能 多家机构积极参与首日交易 反映旺盛市场需求 [2] 机制优化措施 - 建立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 [1] - 完善每日净限额动态评估机制 自2025年10月13日起将每日净限额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 [1] - 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 并支持历史及远期起息合约和合约压缩功能 [2] - 将合约期限延长至30年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基准利率曲线 [2] 产品创新与市场反应 - 推出挂钩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的利率互换合约交易 同步上线IMM合约、历史起息合约和合约压缩功能 [2] - 东方证券、浦发银行、渣打银行等多家机构在新品种上线首日完成多笔交易 浦发银行通过香港分行完成中资机构在境外首单交易 [2] - LPR作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核心定价基准 其避险需求快速增长 新合约有助于拓展境内外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箱 [2] 市场发展成效 - "互换通"为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便利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1] - 境外参与者数量持续增长 交易额不断提升 市场吸引力显著提升 [3] - 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包括LPR利率互换合约的引入 回应了境外机构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2] 行业意义 - "互换通"扩容升级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中作用凸显 [1] - 有助于减少市场单边预期 健全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 [2] - 渣打银行等机构发挥内地与香港联动优势 为全球客户参与交易提供专业支持 助力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与高质量发展 [3]
央行副行长邹澜最新发声!四项举措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0:5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推动多项举措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及丰富香港市场人民币产品 [3] - 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 [3][4][5][6] -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联通合作持续深化,债券通等机制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和拓展 [4][6][7][8] 人民银行近期重点举措 - 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提高人民币债券使用效率 [3] - 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优化管理机制,并将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提高至450亿元 [3] - 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人民币资产,丰富产品体系 [3] -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3]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规模 - 截至8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19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3] - 今年前八个月,债券发行规模超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3] - 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5%,是实体经济融资第二大渠道 [3] - 债券净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由五年前的30%左右跃升至40%以上 [5]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与吸引力 - 截至2025年8月末,共有近117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覆盖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 [4] - 境外机构总持债规模约3.9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 [4] - 全球前一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4] - 中国债券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三 [4]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2%,显示仍有较大开放潜力与空间 [6] 人民币债券资产的投资价值 - 在过去10年内持有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的中国债券组合,无论是否进行外汇对冲,均可获得约70%的收益 [6] - 人民币债券的实际收益率相对较高,提供保值增值途径 [6] - 人民币债券收益与G7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相关性较低,具有分散化投资价值 [6] - 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全年平均换手率接近4倍,最活跃券年度换手率接近150倍,流动性高 [6]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联通合作成果 - 香港已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节点 [4] - 债券通“南向通”上线四年,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清算所托管“南向通”债券已达971只,余额达5742.1亿元,较4年前分别增长超26倍和102倍 [7] - 人民银行推动中国内地债券成为香港及全球市场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 [7] 未来联通合作优化方向 - 支持香港落地离岸债券回购业务,取消对回购质押券的冻结 [7] - 升级南向通,包括延长结算时间、便利购买更多币种债券、将内地投资者拓展至基金、理财、保险和更多证券公司 [7] - 优化互换通,推出更符合国际支付周期及挂钩LPR的交易品种,延长合约期限至30年 [7] - 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8]
“反超”日元,人民币成全球第4大货币?前3名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9-24 13:27
人民币国际化地位 - 人民币在2025年7月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份额达6.93%,日元份额为6.71% [1] - 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从2015年的1.88%增长至2025年7月的6.93% [2] - 当前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为美元(42.68%)、欧元(33.15%)、英镑(7.64%)、人民币(6.93%) [2] 人民币国际化驱动因素 - 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5.8% [5] - 截至2025年6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总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规模超4.8万亿元 [5] - 已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4万亿元人民币 [5] - 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5万亿元,个人钱包数量超4.2亿个 [5]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 - 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平均可节省约2.7%的交易成本 [8]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比重达3.82%,成为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 [8] -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全球金融体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促进体系多元化 [8] 人民币国际化挑战 - 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相对较低,可能削弱其作为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吸引力 [9] - 金融衍生品市场和风险管理工具相对滞后,限制国际投资者参与 [9] - 人民币支付结算系统的全球覆盖面和效率相比美元、欧元仍有提升空间 [9] - 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9] 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展望 - 预计未来3-5年内,人民币将超越英镑,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 [2][10] - 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将成为推动国际化的重要引擎 [10] - 人民币在新兴市场使用将更快普及,在发达经济体渗透更多体现在储备和投资领域 [12] - 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与人民币国际化形成良性互动 [12]
金融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互换通”6个月后启动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管局联合宣布将于6个月后启动"互换通" 初期开通北向通 这是内地利率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将便利境外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1][2][3] 金融衍生品市场开放 - 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和交易活跃度上升 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 "互换通"将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 [2] - "互换通"通过两地基础设施连接实现机制安排 初期先开通北向通 未来将研究扩展南向通 [2] - 人民币利率互换是银行间衍生品市场主要品种 2021年成交规模达21.1万亿元 [4] 风险管理机制 - "互换通"全面借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成熟经验和整体框架 允许境内外投资者在不改变交易习惯前提下完成交易和集中清算 [4] - 参考沪深港通机制 初期实施总量管理 在满足风险管理需求的同时防范市场风险 [4] - 可交易标的初期为利率互换产品 其他品种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开放 [4] 市场影响与意义 - 该举措可与现有"债券通"业务相结合 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债券风险对冲工具 丰富投资交易策略和资产组合管理能力 [2] - 有利于推动中国债券及衍生品市场与国际接轨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2][3] - 将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对内地债券市场的参与度 [2]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 "互换通"是两地深化金融市场互换互通合作的重要事件 将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1][5] - 香港是内地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具有独特优势 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承担"先行先试"角色 [5]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6]
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材料简化
环球网· 2025-08-12 12:36
政策调整 - 中央结算公司即日起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以简化入市投资流程 [1]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即日起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及联网材料 债券通模式和结算代理模式下均取消合规承诺函 [3] 市场开放举措 - 政策调整旨在提升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效率和便利性 [3]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 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3] - 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 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 便利央行类机构配置和持有人民币资产 [3] 基础设施与服务 - 中央结算公司持续加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安全高效运行并深化核心服务能力 [1] - 政策调整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 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我国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入市流程 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开放水平
环球网· 2025-08-12 10:22
政策调整 - 中央结算公司自8月11日起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以简化入市投资流程 [1]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取消债券通及结算代理模式下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及联网所需的合规承诺函 [1] -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对需开户的境外央行类机构不再要求提供《间接结算成员协议签署声明及承诺》 [2] 市场影响 - 三家机构同步优化入市流程将提升境外央行类机构参与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便利度 [2] - 政策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并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2] - 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是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的具体举措 [3] 流程简化 - 此前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需完成备案、签署代理协议、开户三个主要步骤 [2] - 具体步骤包括通过原件邮寄或委托商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中国银行间市场投资备案表》 [2] - 随后与中国人民银行协商签署代理协议或与商业银行自主约定权利义务安排 [2] - 最后由中国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协助开立资金账户、债券托管账户和交易账户 [2]
境外央行类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市投资更便利了
证券时报· 2025-08-12 01:50
政策调整 - 中央结算公司自8月11日起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 [1]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同日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及联网材料 债券通模式及结算代理模式下均取消合规承诺函 [1] - 此举旨在提升境外央行类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便利度 提高国内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1] 原有流程 - 境外央行类机构入市原有三步流程:备案、签署代理协议、开户 [2] - 备案需通过《中国银行间市场投资备案表》提交至中国人民银行 [2] - 签署代理协议环节中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不再要求提交结算代理协议 [2] 政策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 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流动性 [2] - 政策目标包括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流程 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 便利央行类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 [2]
中央结算公司最新通知!
搜狐财经· 2025-08-11 18:55
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入市流程 - 中央结算公司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 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要求 [1] - 此前境外央行类机构入市流程包括备案 签署代理协议和开户三步 [1]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不再要求提交结算代理协议 [1]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开放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 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2] - 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 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 便利央行类机构配置和持有人民币资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