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继续聚焦科技创新等重点方向 推进金融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巨潮资讯· 2025-10-26 16:5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市场98家企业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总额91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86%,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92% [1] - 同期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达到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再融资额的总和 [1] - 截至2025年9月末,科技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1.8%,绿色贷款增长22.9%,普惠贷款增长11.2%,养老产业贷款大幅增长58.2%,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长12.9%,增速均显著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 [1] - 超过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约1.4万亿元 [1] 未来金融工作重点方向 - 下一步金融工作将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着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 - 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2] - 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管好用好现有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 - 精准有效推进金融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2]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 将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巩固和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 - 执行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效能,并研究储备新的政策举措 [2] - 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 -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增强监管质效,包括加强穿透式监管,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2] - 强化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2]
三季度信贷同比多增超2000亿元 深圳加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贝壳财经· 2025-10-24 20:16
总体信贷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深圳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94万亿元,同比增长5.0%,较年初增加4574.11亿元,同比多增超2000亿元 [1] - 2025年9月,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75%,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4] - 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 [1] 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 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15.9% [2] - 科技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8.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亿元,同比增长7.1% [2] - 绿色、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增速 [2] - 截至2025年9月末,2552家科技企业及111个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获得低成本融资498.6亿元 [2]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深化股债联动金融服务模式,推动“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业务模式增量扩面 [2] - 通过“信贷+征信”推动“个体通”、“深质贷”等创新模式,通过“信贷+担保”推进“跨越贷”试点 [3] - 指导银行优化服务,为外贸企业推出“微贸贷”、“跨境电商贷”等产品 [5] 消费与外贸金融支持 - 运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新发放相关领域贷款476.1亿元 [5] - 截至2025年9月末,3929家企业获得服务消费相关领域贷款476.06亿元 [5] - 2025年1-9月,多元支付方式助力境外旅客在深消费1.32亿笔、18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32% [5] - 2025年1-8月,深圳外汇套保率达32.7%,较去年同期提升3.7个百分点 [6] 跨境金融与便利化 -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试点政策已覆盖超1800家企业,业务规模超2100亿美元 [7] -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实施后,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约3.1万名,跨境收付金额合计507.4亿元,占大湾区比重近五成,业务规模较1.0时期增长超8倍 [8] - 深圳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增面扩”,FT账户业务试点银行扩容落地 [7][8]
吉林省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总量指标保持稳步增长
新华财经· 2025-10-23 22:05
新华财经长春10月23日电(记者王晓林)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举行的2025年三季度吉林省金 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9月末,吉林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694.7亿元,比年初新增579.9亿元; 9月份当月增长112.8亿元,同比多增33.9亿元。前三季度,吉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98.5亿 元,金融运行总量指标保持稳步增长,贷款结构持续优化。 从机构看,吉林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增速较快,分别为 13.7%、9.9%和8.5%。从借贷主体看,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1535.1亿元,比年初新增700.4亿元, 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袁春旺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组织全省金融 机构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深挖信贷需求,增加信贷投放总量,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 金融支持,贷款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9月末,吉林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1.4%,其中汽车制造 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3.6%、42.8%和27.6%。金融资源持续向科技创新领域 倾斜。9月末,吉林 ...
广西贺州黄金珠宝产业发展获金融支持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22:54
活动期间,工商银行贺州分行与平桂区人民政府签订广西黄金珠宝产业战略合作协议,首笔提金业务在 全场嘉宾的见证下顺利完成,直观展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与安全。此次活动吸引了30家黄金企 业代表及全市10家金融机构参与,多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预计融资金额超2000万元。 (经济日报记者 童政) (责任编辑:冯虎) 10月21日,金融支持广西黄金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在广西贺州市圆满落幕。此次活动通 过政银企三方深度协作,为贺州市黄金珠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大金融支持。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上海黄金交易所工商银行贺州分行指定仓库正式启用。作为广西第二家、 贺州市首家获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的专业仓储机构,该仓库严格按照国家一类库房标准建设,可实现黄 金"当日入库、当日交割"的高效运作,将有效解决本地企业长期面临的黄金异地交割效率低、成本高、 风险大等痛点,为贺州黄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扫除关键障碍,也为后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奠 定了坚实基础。 ...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
苏州日报· 2025-10-22 08:47
昨天(10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亚平带队赴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 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科技金融发展等内容开展调研,并走访联系市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 党委书记、行长丛小东。 在工行苏州分行,调研组实地考察企业展厅,详细了解该行用好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助力实 体经济发展、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认真听 取工行苏州分行发展情况介绍和丛小东代表履职情况汇报,并与丛小东代表亲切交流,勉励他更加密切 联系群众、主动回应关切、自觉接受监督,全面扛起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李亚平充分肯定了工行苏州分行的发展成就和服务成效。他指出,工行苏州分行聚焦主责主业,扎 根苏州热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 民性,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先进制造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提升、民营经济发展、高水平开放等领域,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助力苏 州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初创科技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移 转化等提 ...
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保持稳固
搜狐财经· 2025-10-19 06:54
金融总量指标 -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保持较高增速 [3]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3]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3] -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4]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 [4] 社会融资结构 - 政府债券对社会融资规模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增加4.28万亿元 [3] - 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 [3] - 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发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发债融资增多 [3] 信贷投放结构 - 前三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 [4]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752亿元 [4]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121亿元 [4] - 企业贷款保持良好增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4] - 一家国有大行分行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其中多数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5]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向 - 多地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完成投放,主要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 [5] - 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 [3] - 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进一步释放 [6] - 近期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上行,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相应回暖 [6] 融资成本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6]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6] - 随着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更加公开透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6] 经济前景与政策展望 - 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也在积极发力 [7] - 前期推出的促消费、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将逐步显现,近期产业政策实施力度也在加大,对投资持续形成支撑 [7] - 企业经营、居民消费、进出口等出现更多积极变化,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基础有条件 [7]
专家解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到位 适度宽松特点明显
新华网· 2025-10-17 14:54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 8.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新发布的金融数据有何亮点?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为我们带来了解读。 记者:阮帅 殷家捷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 ...
M2与社融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金融时报· 2025-10-16 08:50
货币供应与社会融资规模 -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 [1]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延续高位 [2] - 政府债券发行提速是社融高增长的主要支撑,特别是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支持“两重”“两新”及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2] - 企业发债融资增多,受益于科创债、民企债支持政策及低发债利率 [2] - 超过一半的新增社融由贷款以外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提供,债券在银行资产中占比25%左右 [3] 信贷增长与结构优化 - 9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6%,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增速为7.7% [4] - 企业贷款增势良好,某国有大行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多为中长期贷款以匹配企业升级需求 [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保等领域,带动配套信贷增长 [4] - 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 [7]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呈现总量增长和覆盖面扩大的特点 [7] - 2021年初至今,制造业和消费类行业在中长期贷款中占比上升,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下降 [7] 居民信贷与市场活跃度 - 个人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释放 [5] - 一线城市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回暖,9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约7% [5] - 深圳优化调控政策后,9月一二手住宅网签量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改善型客户按揭咨询及成交量明显上涨 [5] - 9月末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今年2月末低点提升7.1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收敛反映企业经营活跃度和个人需求回暖 [5]
【固收】信贷的“形”与“势”——2025年10月15日利率债观察(张旭)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16 07:06
信贷增长的“形”与“势” - 2025年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连续第二个月环比多增,多增幅度由前一月的6400亿元扩大至7000亿元,同比少增幅度也有所收敛 [4] - 9月信贷增长“藏着劲儿”,若金融机构未主动调节,实际信贷数据会更高;四季度信贷增长“攒着劲儿”,同比增长情况有望较三季度好转 [4][5][6] 信贷增长“藏着劲儿”的依据 - 9月下旬金融机构通过减少票据贴现规模主动调节信贷,3M国股转贴现利率从9月25日的1.24%快速攀升至9月30日的1.65%,形成自4月初以来的最高值 [5] - 10月该利率有所回落,印证9月下旬利率变化是金融机构自主调节的结果,表明信贷投放潜力被暂时抑制 [5] 四季度信贷增长“攒着劲儿”的驱动因素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于9月末开始投放,预计对信贷需求产生显著撬动作用 [6] - 大规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始于去年四季度,今年四季度信贷同比增长受此因素的负面影响将弱于去年同期,同比增速有望改善 [6] 经济向好趋势的佐证 - 9月末M1同比增长7.2%,增速已连续五个月上行 [7] - 9月制造业PMI为49.8%,连续第二个月回升;9月PPI同比增速为-2.3%,连续第二个月回升,较7月年内低点-3.6%大幅提高1.3个百分点 [7] - 上证综指自5月以来趋势性上行,截至10月15日收盘涨至3912.21点,反映市场预期和经济增长信心显著增强 [7]
中国经济再现回暖信号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23:29
2025.10.15 本文字数:2763,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祝嫣然、杜川 我国各项宏观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稳固,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 开始提升,一些行业价格呈现积极变化,个人消费和投资的需求也出现了回暖信号。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益于低基数以及"反内卷"和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显效,9月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 同比上涨1%,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 央行同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9月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为经 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PPI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PPI方面,PPI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董莉娟分析,一是供需结构改善带动部分行业价格明显企稳。二是 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环比下降。国际油价下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环比下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告诉第一财经,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 效,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叠加全国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