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贷

搜索文档
深圳科技贷款余额超2万亿 海洋金融增长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2:53
深圳金融运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600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500亿元 [1] - 深圳形成科技、普惠贷款余额2个'2万亿',绿色、数字经济贷款余额2个'1万亿'的信贷格局 [1] - 深圳海洋金融相关贷款余额增速明显,绿色港口和航道、绿色船舶制造、绿色渔业等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5.4% [1][3] - 2025年6月深圳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85%,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1] 货币政策实施 - 深圳人行落实降准政策向辖内释放资金614亿元 [2] - 清单内已有超1850家科技企业、89个项目获贷超410亿元 [2] - 深圳25家银行实现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支持行业领域的贷款全覆盖 [2] - 深圳地方法人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显著增长 [2] 科技创新金融 - 科技贷款余额2.1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 [3] - 102家企业签约"腾飞贷"36亿元,"科技初创通"助力3761家企业获得贷款48.4亿元 [3] - 9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4只,规模合计207.5亿元 [2][3] - "种子基金+种子贷"支持体系已助力153家早期科技企业获贷1.3亿元 [3] 绿色金融发展 - 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 [3] - 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187.5亿元,带动碳减排395万吨 [3] -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国有大行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和装备等加大信贷支持 [3] 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 - "个体通""小微通""深质贷"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11万户,发放贷款超33亿元 [4] - 深圳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26万亿元,较年初新增849.75亿元 [4] - 数字人民币试点累计开立数币钱包近3000万个,累计签约预付式经营机构3800家、管理预付资金近31亿元 [4] - 地方征信平台促成企业获得融资5744亿元 [4] 跨境金融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27632.8亿元,同比增长24.3% [4] - 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5512.8亿元,同比增长12.5% [4] - 深圳辖内超1700家企业参与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 [5] - "跨境理财通"2.0落地以来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约3万名,跨境收付金额合计472亿元 [5] 消费金融与跨境支付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新发放贷款金额103.78亿元 [6] - "创业担保贷+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发放贷款余额超290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微信支付外卡交易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6倍、1.5倍 [6] - 港人在深共开立内地银行账户超321万户,其中代理见证开户超41万户 [6] 外籍人员消费 - 2025年1至6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8587.54万笔、118.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 [7] - 韩国、美国、新加坡位列深圳入境消费市场前三大客源国 [7] - 老挝、蒙古游客在深消费额同比分别激增150倍、23倍 [7]
赋能创新发展 担保找准“增信”切入点
金融时报· 2025-06-04 11:58
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1] - 2019年至2023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3% [1] - 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 科技型企业融资困境 - 科技型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成长特性,资产构成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为主,缺少传统抵质押物 [2] - 科技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成本较高等困境 [2] -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包括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专项扶持政策,创新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 [2] 融资担保支持案例 - 嘉兴市融担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保"为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4500万元担保贷款,助力其AI技术研发 [3] - 该科技公司产品已服务近百万名师生用户,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达2亿元 [3] - 深圳担保集团通过"跨越贷"为20多家小微企业提供超6000万元首贷支持,其中55%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 [4] 债券市场支持措施 - 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增信提升科技型企业债券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 [4] - 重庆三峡担保集团累计为464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超90亿元融资担保支持 [5] - 重庆三峡担保集团为3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提供9亿元信用增进服务 [5] 未来发展方向 - 担保机构可构建包含研发投入强度、专利储备量、技术转化率等指标的动态评估模型 [5] - 探索"担保+跟投"的产融结合模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5]
数字人民币将“进军”预付式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5-08 07:11
数字金融政策框架 -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九部门印发《实施意见》,围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特色场景打造等五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旨在巩固数字经济优势并支持"数字深圳"建设 [1] - 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一把手"主责机制,强化跨部门协调,推动AI大模型应用、国产推理大模型研究及核心系统信创改造 [2] 深港跨境与供应链金融创新 - 依托前海、河套两大国家战略平台,推动深港跨境合作、供应链金融等场景创新,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向中小机构技术输出 [2] - 深圳已构建"制度引领+场景创新+技术输出"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基于其产业基础与创新基因 [2] 数字技术驱动的金融产品创新 - 鼓励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挖掘企业"技术流"信息,开发"腾飞贷""降碳贷"等特色产品,推动增量扩面 [3] - 探索数据资产增信、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服务,开发标准化可追溯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产品 [3] - 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丰富"区块链+跨境业务"场景,推动航运贸易数字化及深港产学研合作 [3] 数字人民币与跨境支付应用 - 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事业、预付消费、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开发智能合约及硬钱包创新 [4] - 推动香港转数快与境内支付系统互联互通首批场景落地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 [4] - 加快多领域信用信息整合,通过"征信+信贷"机制提升惠企效能,提供定制化征信服务 [4] 金融科技监管与测试进展 - 已推动15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项目测试,探索数字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创新 [5]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监管合作机制及沙盒工具,提升监管数字化水平,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完善数据治理与信息技术安全 [5]
深圳18条举措赋能数字金融,打造“数字中国”深圳样板
南方都市报· 2025-04-30 19:13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 深圳出台《实施意见》提出18条举措推进数字金融创新 围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五个方面 [2] - 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一把手"主责机制 推动AI大模型应用和国产推理大模型研究部署 加快核心系统信创改造 [2] - 鼓励大型金融机构通过前海 河套平台开展深港跨境合作 并向中小机构技术输出 [2] 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 - 运用AI 大数据等技术挖掘企业"技术流"信息 推动"腾飞贷""降碳贷"等特色产品增量扩面 [3] - 探索数据资产增信 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服务 开发标准化绿色债券 保险产品 [3] - 依托跨境平台丰富"区块链+跨境业务"场景 深化深港跨境征信合作 [3] 数字金融特色应用场景 - 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事业 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 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4] - 推动香港转数快与境内支付系统互联互通 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 [4] - 加快知识产权 绿色环保等领域信用信息整合 强化"征信+信贷"机制 [4] 金融监管数字化建设 - 已推动15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项目测试 探索监管领域数字技术应用 [5] - 利用粤港澳监管合作机制 对接香港 澳门监管沙盒提升数字化水平 [5] - 要求机构完善数据治理体系 提升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5]
深圳发布数字金融实施意见 18条举措助力打造“数字深圳”
深圳商报· 2025-04-30 02:14
数字金融政策支持 -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等九部门印发《实施意见》提出18条具体举措 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赋能金融"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 打造数字金融特色应用场景 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 [1] - 《实施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一把手"主责的统筹协调机制 强化跨部门资源调配与任务督导 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和国产推理大模型研究部署 加快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研究攻关和科技核心系统信创改造 [1] - 推动金融机构依托前海、河套两大国家重大战略平台 拓展深港跨境合作、供应链金融等创新场景 [1] 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产品 -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 深挖企业社保、税务、知识产权、创新积分等"技术流"信息 为企业精准画像 推动"腾飞贷""降碳贷""跨越贷""科技初创通""小微通""个体通"等特色创新产品增量扩面 [2] - 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基于"数据+金融"的数据资产增信、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据安全保险等创新服务 探索开发标准化、可追溯的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 [2] - 鼓励金融机构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丰富"区块链+跨境业务"应用场景 推动航运贸易数字化 深化深港跨境征信和金融科技产学研合作 [2] 数字人民币与跨境支付 - 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事业、预付式消费、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 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深入开展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等创新应用 打造具有示范性应用场景 [2] - 推动香港转数快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互联互通首批应用场景落地深圳 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 [2]
深圳九部门联合发布18条举措,将打造“数字中国”深圳样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7:54
深圳数字金融政策概述 - 深圳提出打造"数字中国"深圳样板的目标,由九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包含五个方面18条具体举措 [1] - 深圳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排名全球第三、全国第一 [1] - 目标未来3年形成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到2027年新增9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运行,累计达22个 [1]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 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一把手"主责机制,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和国产推理大模型研究部署 [2] - 加快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研究攻关和科技核心系统信创改造 [2] - 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向中小机构技术输出,发挥前海、河套平台作用拓展深港跨境合作等创新场景 [2] 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 - 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深挖企业"技术流"信息,推动"腾飞贷""降碳贷"等特色产品增量扩面 [2] - "腾飞贷"已为82家企业发放贷款24.5亿元,"科技初创通"助力2516家企业获贷27.5亿元 [3] - "降碳贷"累计授信3.8亿元,普惠金融产品服务超11万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授信近20亿元 [3] 数字金融创新应用场景 - 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事业、预付式消费等领域应用,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4] - 推动香港转数快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互联互通首批应用场景落地深圳 [5] - 加快知识产权、绿色环保等领域信用信息归集整合,提升"征信+信贷"服务效能 [5] 数字金融治理与监管 - 已推动15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项目测试,探索数字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 [5] - 用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机制,提升监管数字化水平 [5] -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数据全链条治理体系,防范数据和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