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icon
搜索文档
铝:重心上移:氧化铝:底部震荡:铸造铝合金:具备向上弹性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24 10: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铝:重心上移;氧化铝:底部震荡;铸造铝合金:具备向上弹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中国将重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 美国政府联手私募机构及阿布扎比主权基金成立关键矿产投资基金,三方承诺首期资本18亿美元,目标规模50亿美元,优先考虑对现有或近期投产资产的投资 [3] - 铝趋势强度为1,氧化铝趋势强度为0,铝合金趋势强度为1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沪铝主力合约收盘价21165,夜盘收盘价无数据,成交量167345,持仓量286749;LME铝3M收盘价2865,成交量28503,注销仓单占比 -0.85%,cash - 3M价差8.21,近月合约对连一合约价差 -30,买近月抛连一跨期套利成本68.34 [1] - 沪氧化铝主力合约收盘价2838,夜盘收盘价2825,成交量223074,持仓量360127,近月合约对连一合约价差 -16,买近月抛连一跨期套利成本24.85 [1] - 铝合金主力合约收盘价无数据,成交量4126,持仓量12683,近月合约对连一合约价差 -100 [1] 现货市场 - 预培阳极市场价5665,佛山铝棒加工费 -10,山东1A60铝杆加工费200,铝锭精废价差157,电解铝企业盈亏4959.89,铝现货进口盈亏0,铝3M进口盈亏 -1974.70,铝板卷出口盈亏3552.20,国内铝锭社会库存60.70万吨,上期所铝锭仓单6.69万吨,LME铝锭库存47.77万吨 [1] - 国内氧化铝平均价2929,氧化铝连云港到岸价(美元/吨)无数据,(元/吨)2885,澳洲氧化铝FOB(美元/吨)318,山西氧化铝企业盈亏 -109 [1] - 澳洲进口三水铝土矿价格(美元/吨)无数据,印尼进口铝土矿价格(美元/吨)无数据,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价格(美元/吨)73,阳泉铝土矿价格550 [1] - ADC12理论利润44,保太ADC12价格20700,保太ADC12 - A00价差 -340,三地库存合计48633,陕西离子膜液碱(32%折百)价格2830 [1]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要点速览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22:5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1] - 核心战略方向包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内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等 [1][2][3][4][5]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 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将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加快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 [2] - 未来产业将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2]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2]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科技部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持续增加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3]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3] 扩大内需与市场建设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3]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3] - 需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培育壮大国内市场,增强经济韧性 [4] -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坚决清理废除各类不合理的准入限制 [4]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4][5]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循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5]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检验认证衔接、监管衔接 [5] - 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国内和国际市场有效联通,改善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 [5]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 [6]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6][7] - 健全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7]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8][9]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9] - 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谋划实施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 [9]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推进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建设,构建有利于绿色转型的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机制 [9] 当前经济政策导向 - 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 [9]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好企业帮扶政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9] - 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发展预期 [10] - 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10]
政协委员翟美卿:“十五五”规划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南方都市报· 2025-10-23 21:40
会议核心内容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 对“十四五”成就的评价 - 国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跃升,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3] - “十四五”时期的辉煌成就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3] “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与企业机遇 - 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3] - 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4] - 明确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产业方向,为企业转型升级和拓展合作指明空间[4] -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4] 企业战略与行动方向 - 企业将聚焦主业、做精做实产业,积极把握政策机遇,加大研发投入[4] - 利用大湾区区位和制度优势,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寻找新增长点,当好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4] - 企业将自觉把发展融入国家大局,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促进共同富裕、推动绿色发展中展现担当[4]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华社· 2025-10-19 10:30
经济体制改革核心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2] - 过去5年推进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以破解发展突出问题 [2] - 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2] 改革具体方向 -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2] - 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迈向深入 [2] - 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逐步健全完善 [2]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四
新华社· 2025-10-18 00:10
改革开放战略部署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描绘未来5年改革宏伟蓝图 [2] - 改革坚持守正创新,根本原则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 [2]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1] 重点领域改革举措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持续"瘦身" [8] -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 [9] - 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体制机制 [9] - 推动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评价3项改革试点 [9]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11] - 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破解城乡融合壁垒 [11] 高水平对外开放 - 货物贸易规模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首破万亿美元,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7]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 [12] - 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全部"清零",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有序开展 [14] -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4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15] -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市场监管、知识产权、数据流动等领域深化国内改革 [13] 民生与社会保障改革 -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3] - 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从无到有,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3]
安伟研究部署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
郑州日报· 2025-10-11 11:23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核心为研究部署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旨在激发经济活力并提升城市竞争力 核心创新力 环境影响力[1] - 改革被定位为系统性 全局性 战略性工作 目标是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1] - 最终目的是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经验[1] 改革实施路径 - 建立完善"1+7+N"试点方案体系 统筹推进技术 土地 人才资源 数据 资本 资源环境等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2] - 重点聚焦数据和人才两个最大变量 以及技术和资源环境两个最大影响因素[2] - 具体细分领域包括深化数字赋能城市高效能治理 科创智能体建设 "郑好融"提质扩容 跨境电商便利化 国际人才特区建设 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2] 工作要求与保障 - 强调要对标对表 突出重点 务求突破 努力取得一批标志性 突破性改革成果[2] - 要求加强领导 改进作风 狠抓落实 充分发挥市级协调机制作用 定期调度推动[2] - 需强化上下衔接 左右联动 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确保各项改革见到实效[2]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09:39
全面深化改革主线 -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2] -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发挥对其他领域改革的传导作用 [2] - 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改革领域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突出战略位置 [2] - 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2] 市场体系改革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2]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 - 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民营经济发展 -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2] - 落实和完善《民营经济促进法》 [2] 创新体系建设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2] - 统筹教育发展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 [2] 绿色转型机制 -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体制机制改革 [2]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 改革议题研讨 - 聚焦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 [2] - 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 [2] - 研究提振消费等重大改革发展议题的对策 [2] 论坛背景 -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举办第二十二届中国改革论坛 [1] - 论坛聚焦"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改革路径 [1]
全国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启动 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9-12 01:50
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 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成都市 [1] - 试点地区为发展基础较好 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 都市圈或中心城市 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且具有较强代表性 [1] - 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 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1] 改革亮点与重点领域 - 改革亮点包括试点地区代表性强 要素涵盖范围广 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突出因地制宜 [2] - 要素涵盖范围不仅涉及土地 劳动力 资本等传统要素 同时支持探索数据 算力 空域 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 [2] - 改革将聚焦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 畅通要素流通渠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1] 各要素领域改革举措 - 人力资源要素方面 将从增机会 强服务 优环境 提能力四个维度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有序流动 [2] - 金融支持方面 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 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 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 - 数据要素方面 将结合数据产权等制度建设 探索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 培育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及数据流通交易机制 [3] - 土地要素方面 将细化低效用地认定标准 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和主动退出 鼓励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3] - 技术要素方面 重点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 从建机制 搭平台 优生态 促开放四个角度推进技术市场改革 [3]
国务院批复!开展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16:56
改革试点范围与启动 - 国务院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1] 改革核心目标 - 方案实施旨在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 [3] - 改革目标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3] - 最终目标是推动要素质量提高、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支撑 [3] 改革实施重点与方式 - 有关省级人民政府需承担主体责任,围绕深化要素协同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探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优化新业态新领域要素保障、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目标推进改革 [3] - 实施过程需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推进改革 [3] - 要求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及时跟踪评估试点效果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 [3] 国家层面的协调与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做好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支持指导试点地区落实方案,并做好风险管控和应对处置 [4] - 核心任务是总结提炼制度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力求抓出改革成效 [4]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 要素改革的具体方向 - 改革需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推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 [4]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共举办各类协商活动279场次
新华社· 2025-08-18 17:45
全国政协"十四五"期间协商议政成果 - "十四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协商活动279场次,包括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协商议政质量持续提升 [1] - 开展视察考察调研活动413项,提案立案25043件,大量建言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 [1] - 制定修订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等229件制度文件,提升履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1] 专题协商活动重点领域 - 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态环境保护召开10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1] - 针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召开10次专题协商会 [1] - 聚焦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召开57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和16次远程协商会 [1] 调查研究工作机制创新 - 创立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的跨专委会、跨领域专题研究制度,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污染物治理等重大课题开展84项深度研究 [2] - 主席会议成员深入委员所在单位开展学习调研148场次 [2] - 通过"调研—协商—再调研"机制提升对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