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衍生品

搜索文档
雷军押注的小众文创,为何在IP衍生品市场掀不起浪?
36氪· 2025-05-29 19:40
公司概况 - 铜师傅是中国铜制文创工艺产品市场第一品牌,2024年市场份额达35% [4] - 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铜制文创工艺品,现有用户群体为30-35岁男性消费者,客单价高于750元 [4] - 铜制文创产品属于小众赛道,2024年市场规模仅16亿元,远低于金质文创工艺品的187亿元 [4] - 公司四大原创系列包括传统文化、口彩吉祥、文物新生、神话民俗,通过传统文化价值吸引核心客群 [4] 营收结构 - 2022-2024年自有IP收入占比分别为94.1%、88.3%、93.7%,授权IP年均收入占比不到10% [9] - 原创产品中"大圣系列"创收8950万元,"铜葫芦系列"销量超57万件销售额破亿元 [6] - 授权IP产品销量普遍惨淡,仅一款99元蝙蝠镖摆件销量破千,多数产品销量不足百件 [7] IP合作策略 - 2017年至今已进行30余次授权IP合作,近年频次提升,2025上半年就与4个IP合作 [9] - 合作IP包括传统文化IP(敦煌/武当/少林)和海外知名IP(变形金刚/猫和老鼠/圣斗士星矢) [3][9] - 传统文化IP合作较成功:六小龄童联名款众筹2000万元,关公摆件限量款售出上百件 [12] - 海外IP合作效果不佳,产品设计被粉丝批评"不伦不类",价格偏高劝退消费者 [15][18][20] 市场拓展挑战 - 授权IP合作未能显著提升收入,且未帮助建立年轻消费群体品牌认知 [11] - 铜材质与IP衍生品融合性差,缺乏传统文化包装时难以满足粉丝审美需求 [22] - 产品设计存在割裂感,如保留铜材质色泽导致角色形象还原度差 [15] 最新动态 - 《哪吒2》联名产品引发关注,结界兽铜摆件抖音预约达1.5万人,定价379元起 [25] - 石矶娘娘摆件定价69元起,预约量达9000人,更符合年轻消费者需求 [25] - 公司计划七八月公布第二批联名产品,创始人亲自参与互动营销 [28]
泡泡玛特玩偶被炒至上万元 又一家潮玩品牌冲上市是喜是忧?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17:38
中国潮玩行业爆发式增长 - 泡泡玛特旗下IP拉布布(LABUBU)成为全球现象级潮玩产品 在欧美市场引发抢购热潮 限量款在二手市场溢价高达23倍(原价599元炒至1.4万元) [4][6] - 中国潮玩品牌集体崛起 泡泡玛特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 布鲁可上市首日涨幅82% TOPTOY营收同比增长44.7%至9.8亿元 [2][7] - 摩根大通预测泡泡玛特海外销售额2025年将增长152% LABUBU所在系列销售额将从2024年30亿元增至2027年140亿元 [7] 泡泡玛特领跑行业 - LABUBU 3.0系列上线即售罄 推动泡泡玛特美国App Store购物类排名第一 TikTok粉丝3个月内增长67%至72.29万 [3][6] - 2025Q1收入同比增长165%-170% 市值超越开云集团达3016亿港元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8.9% [6][26] - 采用艺术家签约模式打造自有IP 自有IP收入占比达97.6% 毛利率提升至66.8%行业领先 [22][24][25] 52TOYS差异化竞争策略 - 以授权IP为核心业务模式 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65% 蜡笔小新系列三年GMV超6亿元 [8][22] - 海外市场增速显著 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51.66%至1.47亿元 海外门店增至16家 [26][27] - 获万达电影等机构投资 投后估值42.73亿元 计划3-5年开设超100家自营门店 [11][27]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2024年GMV排名:泡泡玛特87.2亿元 布鲁可43亿元 TOPTOY 14.1亿元 52TOYS 9.3亿元 [14][17] - 花旗预计中国潮玩市场2027年突破1000亿元 CAGR超20% Z世代成为核心消费群体 [13][14] - 头部企业毛利率分层明显:泡泡玛特66.8% 布鲁可52.6% 52TOYS 39.9% [24][25] 海外扩张战略对比 - 泡泡玛特2025年计划欧美新增100家门店 已进入卢浮宫等高端场所 [6][27][28] - TOPTOY计划5年开设1000家海外门店 目标海外销售占比超50% [29][30] - 布鲁可产品进入玩具反斗城等国际渠道 但海外收入占比仅2.9% [28]
社交行业专题研究:卡牌行业:二十年代际跃迁,不变的文化符号
天风证券· 2025-05-29 14: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卡牌是承载内容的IP衍生品,在中国并非新兴行业,对标美、日等成熟市场,卡牌品类成玩具市场最大增长力 [4] - 中国卡牌市场高速增长,占泛娱乐玩具规模比重持续增长,到2027年预计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0亿元,驱动力来自需求侧和供给侧 [5] - 复盘热门卡牌产品成功经验,认为卡牌的核心要素包括群像式IP矩阵、多渠道触达、经典IP、完整生态闭环等 [6] - 卡游领跑,卡牌行业呈一超多强格局,卡游构建了护城河体系,其他品牌具有差异化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卡牌行业定义和拆解?怎么看待中国卡牌市场增长驱动? - 卡牌分为TCG与CCG两大核心形态,构成要素包括IP内容、卡面要素、设计工艺和价格等 [9][12][13] - 对标美、日等成熟市场,卡牌已成为玩具产业增长驱动力,日本卡牌品类市场规模增长,美国集换式卡牌市场也有发展 [16][19] - 卡牌在中国并非新兴行业,通过不断地供给创新激活潜在需求,产业链包括上游IP授权、中游设计生产、下游全渠道销售 [20][23][24] - 中国千亿级泛娱乐产品市场,玩具占比及增速始终保持高位,卡牌市场高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0亿元 [26] - 增长驱动力需求侧包括泛二次元用户群体庞大、情绪价值为先、消费者有意愿持续消费 [29] - 增长驱动力供给侧包括头部+垂类IP协同赋能卡牌生态繁荣、头部企业优势突出、新兴企业聚焦垂直领域、IP全球化卡位+产品形态破圈+产业链纵深整合、卡牌二级市场逐步完善 [35][38][41][42] 复盘热门卡牌产品成功经验,什么是卡牌的核心要素? - 小马宝莉从内容破圈→IP运营→生态闭环的长期布局,核心原因包括群像式IP矩阵满足多元审美需求、多渠道触达、社交属性强化实现圈层突破 [53][56][60] - 宝可梦卡牌是TCG的代表,经久不衰的原因包括IP的生命力+完整生态闭环、完整生态闭环包括门店引流+赛事造势+直播裂变+交易反哺 [66][72][73] 卡游领跑,卡牌行业呈一超多强格局 - 卡游是集换式卡牌龙头,IP矩阵扩展品类丰富,经历初创与市场布局、规模化扩张与产业链整合、多元化与全球化阶段 [77][80] - 卡游以集换式卡牌为核心业务实现收入高速增长,2024年实现收入100.57亿元,产品类别不断拓展 [81][84] - 卡游构建以IP为核心的分层卡牌生态体系,以卡牌为核心的产品矩阵,产品定价区间布局完整,IP壁垒强 [85][88] - 卡游以IP运营为核心,打造多元化IP矩阵与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丰富IP打破单一营收渠道,全产业链生态形成完整闭环 [89][91] - 卡游产品矩阵多元发展,集换式卡牌带动文具业务成长,文具业务收入逐步增长 [92][97] - 卡游营业收入受产品驱动,玩具业务贡献超90%收入,集换式卡牌类玩具为主要收入,文具业务逐步拓展 [98][100] - 卡游卡牌制作及IP版权费用占成本超80%,销售成本占据整体费用的大部分,期间费用率逐年增长 [101][106] - 卡游构建从柔性制造到全链路降本的护城河体系,自主生产体系下成本控制优势明显,产能弹性调节能力强 [107] - 卡游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双轮驱动,保证产品品质,驱动产品创新 [113][119] - 卡游线上线下全覆盖,精准触达目标客群,直营店+KA零售纵深布局,线上社交电商与私域形成闭环,TCG赛事流量裂变 [120][122]
中原证券晨会聚焦-20250529
中原证券· 2025-05-29 09:31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多个行业和公司进行分析,认为短期市场有望稳步震荡上行,各行业发展态势不一,部分行业如券商、电力及公用事业、汽车等有投资机会,需关注政策、资金和外盘变化 [8][9][10]。 财经要闻 - 1 - 4 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 262755.0 亿元与上年持平,利润总额 13491.4 亿元同比下降 1.7% [5][8] - 国家数据局研究制定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政策文件,培育数据市场生态 [5][8] - 2025 年 6 月 9 日至 2026 年 6 月 8 日,中国对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5][8] 宏观策略 市场分析 - 通信消费行业领涨 A 股窄幅波动,沪指小幅震荡整理,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平均市盈率适合中长期布局,两市成交金额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预计短期市场稳步震荡上行,建议关注商业百货等行业 [8] - 消费医药行业领涨 A 股小幅震荡,沪指小幅震荡整理,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平均市盈率适合中长期布局,两市成交金额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预计短期市场稳步震荡上行,建议关注食品饮料等行业 [9] - 电源游戏行业领涨 A 股震荡整理,沪指小幅震荡整理,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平均市盈率适合中长期布局,两市成交金额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预计短期市场稳步震荡上行,建议关注电源设备等行业 [10][11] - 汽车医药行业领涨 A 股震荡整理,沪指小幅震荡整理,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平均市盈率适合中长期布局,两市成交金额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预计短期市场稳步震荡上行,建议关注汽车等行业 [13] 周度策略 - 全国要闻与数据、河南经济与政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券商板块周行情需跟踪 [12] 行业公司 券商板块 - 4 月券商指数破位调整,中信二级行业指数证券Ⅱ全月下跌 4.92%,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92 个百分点,板块平均 P/B 震荡区间为 1.297 - 1.417 倍 [14] - 影响 4 月经营业绩核心市场要素包括权益波动、固收转强、日均成交量下滑、两融余额松动、股权融资规模回落等 [14] - 预计 5 月自营业务环比承压,经纪业务景气度回落,两融余额波动率收敛,投行业务总量下滑,整体经营业绩环比有压力 [15] - 建议关注政策面和券商板块,市场转强时券商板块有望挑战 2016 年以来 1.55 倍平均估值 [16][17] 电力及公用事业 - 5 月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上涨 3.40%,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03 个百分点 [18] - 4 月全社会用电量 772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7%,1 - 4 月累计 3156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1%,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最高 [18] - 4 月规上工业发电量 711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0.9%,1 - 4 月累计 2984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0.1%,火电占比 66.46% [19] - 4 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 3.9 亿吨,同比增长 3.8%,1 - 4 月累计 15.8 亿吨,同比增长 6.6%,进口煤炭量有变化 [19] - 5 月 23 日北方港口动力煤价为 615 元/吨,本月减少 6.82%,全国主要港口炼焦煤平均价等有变动 [20] - 4 月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 215 立方米,同比增长 8.1%,1 - 4 月累计 874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5.3%,进口量有变化 [20] - 5 月 23 日三峡入库流量为 9800 立方米/秒,出库流量为 11400 立方米/秒,5 月以来日均流量较 2024 年同期减少 [20] - 4 月河南全省全社会用电量 323.5 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6.83%,累计用电量 1382.31 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2.03% [21]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建议关注大型水电、核电企业 [21] 工程机械、机器人 - 5 月中信机械板块上涨 2.51%,跑输沪深 300 指数 0.44 个百分点,在 30 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8 名 [23] - 建议配置工程机械、高铁设备、矿山冶金设备龙头,关注人形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龙头 [23] 传媒 - 4 月 14 日 - 5 月 23 日传媒板块上涨 5.15%,在 30 个行业中排名第 12 名,板块 141 只个股中 102 只上涨 [24] - 截至 5 月 23 日,传媒板块 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 26.89 倍,历史分位为 72.60% [25] - 建议关注游戏、出版、广告、IP 新消费、影视等板块,关注恺英网络等标的 [25][26][27] 基础化工 - 2024 年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总收入 25430.03 亿元,同比增长 0.01%,净利润 1172.68 亿元,同比下滑 13.46%,2025 年一季度经营同环比改善 [27] - 2024 年 17 个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6 个子行业下滑,2025 年一季度各子行业营收与净利润多数改善 [28] - 维持行业“同步大市”投资评级,关注钾肥、磷化工等行业 [29] 汽车 - 截至 5 月 19 日收盘,汽车(中信)行业指数上涨 4.21%,跑赢同期沪深 300 指数 1.38pct,在中信 30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2 名 [36] - 4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61.88 万辆和 258.96 万辆,环比下降,同比增长,出口量保持同环比双增,新能源汽车出口高增速 [36] - 4 月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商用车产销微增,新能源产销快速增长,渗透率提升 [37][38] -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关注新车发布、以旧换新政策和智能化驾驶技术升级 [38] 农林牧渔 - 4 月农林牧渔(中信)指数上涨 6.04%,在中信一级 30 个行业中排第 1 位,跑赢沪深 300 指数 9.04 pcts,种业板块涨幅居前 [39] - 4 月全国生猪(外三元)交易均价 14.84 元/公斤,环比涨幅 0.56%,同比跌幅 1.69%,二次育肥补栏积极性提升 [39] - 4 月白羽肉鸡鸡苗均价 2.89 元/羽,环比持平,同比下跌 0.02 元/羽,白羽肉鸡均价环比上涨 3.69%,同比下滑 [40] - 3 月我国宠物食品出口数量 2.96 万吨,同比增长 24.55%,1 - 3 月累计出口 8.24 万吨,同比增长 19.68% [40] 软件 - 1 - 3 月软件业务收入 3.15 万亿元,增长 10.6%,利润总额 3726 亿元,增长 11.6% [41] - 关注国产化、AI、算力子行业动态,给予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关注 R2、鸿蒙电脑发布进程 [41][42][44] 重点数据更新 近期限售股解禁明细 - 多公司近期有限售股解禁,如爱丽家居、集智股份等,解禁数量和占总股本比例不同 [45][46] 沪深港通前十大活跃个股明细 - 2025 年 5 月 28 日 A 股十大活跃个股成交金额、收盘价、涨跌幅有差异 [48] 今日新股申购 - 需关注相关信息 [7] IPO 信息 - 需关注相关信息 [7]
00后养肥的暴利生意:52TOYS闯港股,难成泡泡玛特
凤凰网财经· 2025-05-28 12:17
核心观点 - 52TOYS与泡泡玛特盈利能力差距显著 2022-2024年总营收6 30亿元仅为泡泡玛特130亿元的5% [1][4] - 毛利率不足40%远低于泡泡玛特66 8% 高度依赖授权IP导致利润空间受限 [1][19] - 三年累计净亏损2亿元 受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及存货激增83%至1 54亿元等影响 [1][14][16] - 核心产品"猛兽匣"三年GMV仅1 9亿元 缺乏类似泡泡玛特Labubu单年30亿的爆款IP [1][23] - 在中国IP玩具市场GMV占比仅1 2% 排名第三 与泡泡玛特11 5%形成断层差距 [10][11] 业务模式分析 - 授权IP收入占比从2022年50 2%提升至2024年64 5% 自有IP贡献占比持续下滑至24 5% [6][8] - 合作80个非独家IP及1个独家IP 蜡笔小新系列三年创造超6亿元GMV [6][7] - 拥有2800个SKU年均上新500款 但生产分散导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4] - 经销商模式贡献近7成收入 2024年毛利率36 9%低于直营模式46 1% [2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6 7% 但经营性现金流2024年转负至净流出825万元 [6][30] - 优先股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三年累计影响利润1 87亿元 流动负债净额扩大至5 42亿元 [14][16][17] - 经调整净利润2023-2024年分别为1910万/3201万 净利率4%/5 1% [11] 行业对比 - 泡泡玛特2024年自主产品收入占比97% 核心IP Labubu单系列贡献23 3%营收 [21][22] - 泡泡玛特直营店401家贡献超5成收入 会员复购率49 4%显著高于52TOYS未披露数据 [25][26] - 中国IP玩具市场2024年规模756亿元 预计2029年达1675亿元复合增长率17 2% [28] 发展战略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7 6%提升至2024年23 4% 增速达151 66% [31][32] - 计划未来开设超100家自营品牌店 但当前从19家缩减至10家面临运营挑战 [24][26] - 获万达电影等战略投资 试图通过影视联动拓展IP衍生场景 [29]
52TOYS紧随“潮流”赴港IPO
每日商报· 2025-05-28 06:14
公司上市及业务概况 - 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2TOYS)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花旗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4.6亿元、4.82亿元、6.3亿元,复合年增长达16.7% [1][3] - 公司主打授权IP产品的开发及销售,授权IP蜡笔小新相关产品2022年至2024年GMV超6亿元,占三年总收入比重近40% [1][3] - 公司提供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变形机甲及拼装玩具等多品类产品,SKU超2800个,年均上新500款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和1.22亿元 [3] - 同期毛利分别为1.34亿元、1.95亿元和2.52亿元,毛利率稳定在约40% [3] - 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3540万元、5860万元、1.47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7.6%、12.1%及23.4%,复合年增长率超100% [3] - 经销收入占比超六成,2024年末拥有国内336家和海外90家经销商 [3] IP业务结构 - 截至2024年底有100个自有及授权IP,自有IP收入占比24.5%,授权IP收入占64.5% [2] - 授权IP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50.2%提升至2024年的64.5% [3] - 按2024年国内市场GMV计算,公司在国内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位 [2]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IP衍生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0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万亿元,预计2029年达1.72万亿元 [5] - 国内IP衍生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99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 [5] - 公司面临泡泡玛特、布鲁可等上市企业及TNTSPACE、TOPTOY等品牌竞争 [5] - 泡泡玛特在小红书话题浏览量为51.8亿,远超52TOYS的4542.3万 [5] 发展战略 - 公司启动海外百店计划,加速布局北美及东南亚市场 [6] - 计划通过加大自有IP研发投入、多元化授权IP组合、加强IP运营能力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6] - 公司从2017年至今共融资7次,最新一次融资在递表港交所前一周 [6]
阿里影业(01060):FY25业绩点评:聚焦大麦+IP衍生品,阿里鱼增速亮眼
光大证券· 2025-05-23 18: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里影业 FY25 营收 67.02 亿元人民币(yoy+33%),毛利润 24.78 亿元(yoy+23%),经调整 EBITA 为 8.09 亿元,同比增长 61%,归母净利润 3.64 亿元,同比增长 28% [1] - 核心主业聚焦大麦演出以及 IP 衍生品业务,电影投资预计保守谨慎,上修 FY26 - FY27 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8.8/11.1 亿元(较上次预测 +4%/+8%),新增 FY28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3.4 亿元 [2] 各业务板块情况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 - 收入 27.1 亿元(yoy - 9.6%),因投资部分电影票房不及预期 [1] - 电影票务方面,淘票票会员体系打通电影与演出消费,用户黏性高,降幅低于行业;云智保持国内出票领先,并拓展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市场 [1] - 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方面,重点储备影片约 40 部,其中投资待映项目约 20 部,自主研发与合制项目约 20 部 [1] - 科技业务方面,加大 AI、数字人及虚拟拍摄投入,建成 4 个虚拟影棚,推出 5 个新数字人,灯塔 AI 接入大模型,提升宣发及票房预测效率 [1] 大麦 - 收入 20.6 亿元(yoy +236%),分部业绩约 12.30 亿 [1] - 票务平台业务保持演出票务市场领先地位,连续两年 GMV 高速增长,FY25 服务多位艺人演唱会,交付逾 3800 场大型项目 [1] - 现场娱乐内容积累六大内容厂牌,FY25 参与逾 120 个 IP 的投资与制作,覆盖多种品类 [1] IP 衍生品业务 - 收入实现 14.3 亿元(yoy +73%),阿里鱼作为国内最大 IP 授权代理平台,扩展 IP 矩阵,授权 IP 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带动收入同比增幅超 90% [1] - IP 矩阵覆盖多个 IP 类型,签约多个全球优质头部 IP [1] 剧集制作 - 收入 5.0 亿元(yoy - 16%),多部高口碑剧集播出,多部剧集已完成拍摄待播出,目前剧集工作室重点储备项目超 20 部,开发中项目超 30 部 [1] 公司毛利、费用等情况 - 毛利润 24.78 亿元(yoy +23%),销售及市场费用 7.9 亿元(yoy +11.2%),管理费用 12.4 亿元(yoy +26.5%) [1] - 经营利润 6.5 亿元(yoy +109%),计提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亏损 4.28 亿元(上年计提 1.13 亿元),主要系博纳影业投资减值 [1] - 持续经营业务利润 3.86 亿元,同比增长 29.9% [1]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 指标 | FY2024 | FY2025 | FY2026E | FY2027E | FY2028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5,036 | 6,702 | 7,461 | 8,425 | 9,118 |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43.9% | 33.1% | 11.3% | 12.9% | 8.2% |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85 | 364 | 882 | 1,111 | 1,343 | |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 | NA | 27.7% | 142.6% | 26.0% | 20.9% | | EPS(元) | 0.01 | 0.01 | 0.03 | 0.04 | 0.04 | | PE | 68 | 54 | 22 | 18 | 15 | [3]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利润表(百万元) | 项目 | FY2024 | FY2025 | FY2026E | FY2027E | FY2028E | |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 | 5,036 | 6,702 | 7,461 | 8,425 | 9,118 | | 营业成本 | -3,019 | -4,224 | -4,626 | -5,224 | -5,653 | | 毛利 | 2,017 | 2,478 | 2,835 | 3,202 | 3,465 | | 其它收入 | 33 | 85 | 132 | 204 | 147 | | 营业开支 | -1,741 | -1,914 | -2,076 | -2,305 | -2,305 | | 营业利润 | 310 | 649 | 891 | 1,101 | 1,307 | | 财务成本净额 | 182 | 193 | 188 | 196 | 203 | | 应占利润及亏损 | -191 | -548 | -240 | -240 | -240 | | 税前利润 | 300 | 294 | 838 | 1,056 | 1,269 | | 所得税开支 | -59 | -92 | -84 | -95 | -114 | | 税后经营利润 | 359 | 386 | 922 | 1,151 | 1,383 | | 少数股东权益 | 13 | 23 | 40 | 40 | 40 | | 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 | 61 | 0 | 0 | 0 | 0 | | 归母净利润 | 285 | 364 | 882 | 1,111 | 1,343 | [7]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 项目 | FY2024 | FY2025E | FY2026E | FY2027E | FY2028E | | --- |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822 | 756 | 1,366 | 1,182 | 1,427 | | 投资活动现金流 | -299 | -318 | -455 | -363 | -301 | | 融资活动现金流 | -94 | 329 | -209 | 196 | 203 | | 净现金流 | 430 | 767 | 701 | 1,015 | 1,329 | [7]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 项目 | FY2024 | FY2025 | FY2026E | FY2027E | FY2028E | | --- | --- | --- | --- | --- | --- | | 总资产 | 21,460 | 23,499 | 24,060 | 25,538 | 27,141 | | 流动资产 | 13,094 | 12,139 | 12,695 | 14,080 | 15,599 | | 现金及短期投资 | 7,421 | 4,162 | 4,864 | 5,879 | 7,208 | | 有价证券及短期投资 | 0 | 0 | 0 | 0 | 0 | | 应收账款 | 1,840 | 2,499 | 2,611 | 2,780 | 2,827 | | 存货 | 31 | 41 | 46 | 52 | 57 | | 其它流动资产 | 3,802 | 5,436 | 5,174 | 5,368 | 5,508 | | 非流动资产 | 8,366 | 11,361 | 11,365 | 11,457 | 11,541 | | 长期投资 | 1,672 | 915 | 845 | 694 | 594 | | 固定资产净额 | 38 | 115 | 109 | 102 | 95 | | 其他非流动资产 | 6,656 | 10,331 | 10,411 | 10,661 | 10,852 | | 总负债 | 5,639 | 7,034 | 6,672 | 6,999 | 7,218 | | 流动负债 | 5,524 | 6,678 | 6,317 | 6,643 | 6,863 | | 应付账款 | 637 | 911 | 971 | 1,097 | 1,187 | | 短期借贷 | 0 | 397 | 0 | 0 | 0 | | 其它流动负债 | 4,887 | 5,371 | 5,345 | 5,546 | 5,675 | | 长期负债 | 115 | 356 | 356 | 356 | 356 | | 长期债务 | 0 | 0 | 0 | 0 | 0 | | 其它 | 115 | 356 | 356 | 356 | 356 | | 股东权益合计 | 15,821 | 16,465 | 17,387 | 18,539 | 19,922 | | 股东权益 | 15,722 | 16,228 | 17,110 | 18,221 | 19,565 | | 少数股东权益 | 98 | 238 | 278 | 318 | 358 | |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额 | 21,460 | 23,499 | 24,060 | 25,538 | 27,141 | [8] 市场数据 - 总股本 298.76 亿股,总市值 212.12 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 0.35 - 0.81 港元,近 3 月换手率 59.7% [4] 收益表现 | % | 1M | 3M | 1Y | | --- | --- | --- | --- | | 相对 | 30.0 | 22.1 | 16.6 | | 绝对 | 39.2 | 22.4 | 39.2 | [6]
估值20亿,套现6000万,52TOYS发招股书,靠什么上市?
36氪· 2025-05-23 10:0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6.3亿元,净利润约3000万元[1]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及6.3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及1.22亿元[2]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会计准则)2022-2024年分别为-5675.4万元、1910.3万元及3201.3万元[2] - 2024年毛利率为39.9%,较2023年的40.5%略有下降[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率为5.1%,较2023年的4.0%有所提升[4] 收入结构 - 2024年来自授权IP的收入达4.06亿元,占总收入64.5%[6] - 2024年自有IP收入1.54亿元,占比24.5%[7] - 2022-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从50.2%提升至64.5%[7] - 2024年国内收入4.83亿元占比76.6%,海外收入1.47亿元占比23.4%[17] 业务模式 - 公司拥有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8] - 头部授权IP包括迪士尼、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其中蜡笔小新2024年GMV超3.8亿元[10] - 2022-2024年支付IP授权金分别为3377.3万元、2321.8万元及4575.5万元[13] - 2024年IP授权成本占销售成本的12.1%,较2022年的10.3%有所上升[14] 销售渠道 - 2024年经销商销售收入4.21亿元,占比66.8%[15] - 2024年直营收入1.95亿元,占比30.9%[15] - 截至2024年底拥有336家国内经销商和90家海外经销商[15] - 国内线下门店数量为5家[15] 行业情况 - 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6] - 2024年IP玩具市场规模756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1675亿元[6] - 按2024年GMV计算,公司在中国IP玩具市场排名第七[18] 公司治理 - 陈威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6.81%,为公司最大股东[19] - 上市前陈威及其合伙人通过股权转让套现近6000万元[19]
阿里影业20250521
2025-05-21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现场娱乐、IP 衍生品、电影行业、演出市场、中国品牌授权市场 - 公司:阿里影业(更名后为大麦娱乐)、大麦网、阿里鱼、锦鲤拿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务结构变化 - 2024 财年开始并表大麦,2025 财年大麦业务 100%并表,营收占比显著提升,整体营收约 67 亿元,大麦贡献超 20 亿元;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合并科目,2025 财年收入约 27 亿元,占比低于一半;电影相关部分分部业绩约 7000 万元,同比降幅大,大麦业务贡献利润达 12.3 亿元[3] 改名原因 - 为更准确反映业务结构变化,原有名称易掩盖真实业务构成,现场娱乐和 IP 衍生品成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4] 现场娱乐及 IP 衍生品重要性 - 2025 财年大麦营收超 20 亿元,占总营收约 30%,利润贡献 12.3 亿元;IP 衍生品营收 14.3 亿元,阿里鱼转授权业务增速近 190%;两块业务合计占总收入一半以上,且为高增长领域[5] 现场演出市场前景 - 2024 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增长 15%,大型演唱会增速 78%,拉动大麦整体收入增长,25 财年增长 236%,按 100%票房计算增速达三十几个百分点,是情绪价值消费重要场景,市场前景广阔[6] 大麦平台市场供需 - 需求旺盛,仅 20%用户能成功购票,80%用户无法抢到票,原因是演出场次和场馆容量限制;未来将增加一二线城市演出场次密度,拓展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市场[7][8] 大麦平台增长动力 - 品类拓展,覆盖旅游演出、体育赛事、脱口秀等全品类现场娱乐活动;国际化扩展,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推出新客户端,合并电影与演出票务[9] 阿里影业核心业务逻辑及前景 - 从以电影为主转向以现场娱乐和 IP 衍生品为主,大麦和 IP 衍生品业务合计超半壁江山并贡献主要利润,预计 2025 财年综合增速 50%-60%,估值逻辑有望向新消费龙头靠拢[10] IP 衍生品业务发展及预期 - 阿里鱼 2025 财年增速达 90%,得益于新 IP 授权协议和 To C 业务转型;预计 2026 财年 IP 转授权业务仍有望实现 30%-40%增长,全产业链贯通可能带来数亿利润增量[11] 阿里影业战略转型 - 从传统电影业务向新消费现场娱乐和 IP 衍生品领域拓展,短期内依赖 ToC 电商平台和 ToB 线下渠道,未来可能品牌化并建立自己的渠道[12] 电影行业对阿里影业影响 - 短期内电影行业低迷,2024 年投资项目亏损拖累业绩,今年 4 月至今票房不佳;电影相关业务对估值贡献不显著,公司采取审慎内容投资策略[13][14] 阿里影业财务表现及预期 - 过去两天股价大幅上涨反映小幅超预期业绩,加回约 4.3 亿减值后净利润约 8 亿元,EBIT 口径约 8.1 亿元,实际归母净利润约 6.5 亿元;2025 年预计持续较快增长,IP 衍生品授权增速超 30%,估值有望提升至 25 到 30 多倍区间[15] 公司更名影响 - 更贴合现实业务情况,反映逻辑转变,使市场看清业务结构变化,给予匹配估值;26 财年归母净利润预计 8.7 亿左右,考虑渠道拓展投入内生利润可能超 10 亿,相比 2024 年增长超 50%[16] 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大麦是核心业务,贡献约百分之六七十业绩;IP 衍生及创新业务营收 14.33 亿元;剧集制作与优酷合作,体量较小;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包括内容投资、淘票票等业务[17] 大麦网业务表现 - 是中国领先的现场娱乐全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覆盖多领域,演出票务占行业龙头地位,头部项目覆盖率近 100%,2024 年头部演唱会票房增速超 70%,一二线城市场馆使用率接近 100%[19] 大麦网竞争优势及业务推动 - 多元化产品业务布局、优质内容和庞大用户群体,VIP 会员规模突破 2000 万,黑钻会员突破 300 万,整合淘票票系统,实现娱乐票务场景全覆盖并打通会员系统[20] 演出市场规模及潜力 - 规模有望持续拓展,全国演出市场恢复良好且稳定增长,头部演唱会领域需求旺盛但购票率低,高票价反映悦己消费需求强烈[21][22] IP 衍生业务前景 - 核心驱动力是头部 IP 资源,通过扩大 IP 矩阵和推行 C 端战略打开成长和估值空间,2025 财年营收 14.33 亿元,同比增长约 73%,内生增速约 40%[23] 中国品牌授权市场及阿里鱼表现 - 2024 年中国市场年度授权商品零售总额约 1550 亿元,授权金收入规模约 60 亿元,连续 7 年稳健增长,是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阿里鱼是国内最大 IP 授权平台,与数百家国内外优质 IP 及近万家品牌和渠道商合作,2023 年全球授权代理商零售总额排名从第 25 名提升至第 11 名[24] 阿里鱼商业模式及优势 - 背靠阿里集团,搭建“IP ToB 再 ToC”全链路业务模式,为优质 IP 开拓中国业务并拓展合作伙伴,为品牌商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续约率高,通过多种授权类型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25] 阿里影业转授权收入模式 - 通过转授权给下游使用方获取收入,采用保底加分成模式,分成通常为 GMV 的 5%到 10%,衍生品业务中潮玩品牌锦鲤拿趣运营效果不错[26]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发展 - 合并电影投资制作与淘票票及影院管理系统提升行业地位,受 2024 年后电影行业低迷影响,2025 财年电影影视制作和宣发业务面临压力,但部分影片收益率良好,储备约 40 部电影,电影存货金额约为 20 部[27][28] 电影制作、投资和宣发策略 - 消化已有存货,新制作项目更谨慎,考虑项目收益率;优化智能票务系统,通过云智进行客户服务,云智国内影院出票系统排名第一,计划拓展至东南亚地区[29] 利用优酷进行内容生产和 IP 价值放大 - 通过工作室模式与优酷深度合作,进行头部精品内容投入,如《飞驰人生 2》与《飞驰人生热爱篇》素材库共享、宣发端 IP 热度叠加共振;重点储备项目超 20 部,开发中项目超 30 部[30] 未来盈利预测及评级 - 预计 2026 年至 2028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66 亿元、10.81 亿元和 12.55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阿里影业发展历程分为 2014 年收购文化中国并更名、2018 年启动基础设施服务战略、2022 年后坚定执行内容加科技双轮驱动战略三个阶段[17] - 2023 年 11 月 30 日阿里巴巴完成对大麦的收购,持有公司约 54%股权,收购后公司进行多项动作,包括更名为虎鲸文化,将大麦网作为品牌名称[17][18]
传媒ETF(159805)成分股强势领涨,万润科技封板带动板块情绪
新浪财经· 2025-05-20 11:11
市场表现 - 截至05月20日10:51,传媒ETF(159805 SZ)上涨0 72%,其关联指数中证传媒(399971 SZ)上涨0 73% [1] - 主要成分股中,分众传媒上涨1 24%,万润科技上涨10 03%,巨人网络上涨2 87%,省广集团上涨3 03%,姚记科技上涨5 50% [1] - 文创IP概念股表现活跃,华立科技封20CM涨停,金运激光、柏星龙等跟涨,港股泡泡玛特早盘涨逾2%并创市值新高 [1] 行业驱动因素 - 券商研究指出AI应用安卓时刻有望到来,持续看好AI应用端机会,重点推荐涉及营销、短剧、游戏及IP潮玩产业链标的 [1] - 从基本面改善角度关注影视板块暑期档催化及广告投放复苏,相关成分股如分众传媒、芒果超媒等或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 [1] - 传媒互联网板块短期业绩周期向上,中长期AI应用及IP变现为核心驱动力 [1] 关联产品及个股 - 关联产品:传媒ETF(159805) [2] - 关联个股:分众传媒(002027)、岩山科技(002195)、恺英网络(002517)、光线传媒(300251)、昆仑万维(300418)、利欧股份(002131)、三七互娱(002555)、蓝色光标(300058)、神州泰岳(300002)、巨人网络(0025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