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aS

搜索文档
国内第一波官宣弃用DeepSeek的公司出现了
虎嗅APP· 2025-03-04 21:32
核心观点 - 潞晨科技宣布暂停DeepSeek API服务,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无法与官方成本竞争 [4][5][9] - DeepSeek公布的理论成本利润率545%是在极端负载条件下实现的,实际运营中需要5倍冗余资源,导致第三方MaaS厂商难以盈利 [6][8] - DeepSeek的开源策略正在打破第三方MaaS厂商的技术壁垒,颠覆行业商业模式 [10] 行业分析 - DeepSeek已接入数百家企业,覆盖多个热门领域和政府机构,行业影响力显著 [10] - 大型云厂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因资金和算力资源充足,能够承受短期亏损并通过用户聚集实现变现,而中小MaaS厂商面临生存压力 [10] - DeepSeek的开源代码库导致第三方MaaS厂商技术优势消失,行业竞争格局被重塑 [10] 公司决策 - 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认为DeepSeek的实际训练成本远高于传言,测算满血版DeepSeek R1每月机器成本达4.5亿,亏损4亿 [8] - 尤洋指出DeepSeek产品稳定性存在问题,经常掉线,且训练成本被低估,开发大模型需几十次实验 [7] - 潞晨科技内部解释暂停服务为"业务调整",但投资人和内部人士均确认核心原因是成本过高 [9] 成本问题 - 第三方MaaS厂商需储备数倍于实际使用量的冗余算力资源以保障服务稳定性,这部分闲置资源构成主要成本 [10] - DeepSeek官方成本持续下降,压缩第三方MaaS厂商盈利空间,使其难以维持服务 [10] - MaaS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主要收入来源为定制开发和私有化合作,而非API服务 [9]
阿里巴巴-W:重拾阿里云(系列一):中国AI新阶段下的增长复苏-20250304
华创证券· 2025-03-04 16: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层面IaaS+PaaS一体或拉动公有云二次增长周期,AI推动下企业对云服务价值理解加深、消费向PaaS倾斜,优秀开源大模型接入云厂商会催生企业对云全栈能力需求 [9] - 公司层面阿里云是国内市占率第一的云服务商,拥有自研一梯队大模型底座和广泛应用场景,是国内“AI+云”发展领航者,具备无法替代生态价值,有望成为中国AI资产估值修复标杆 [10] - 短期阿里估值修复核心围绕云重估,中期估值是否可持续取决于核心主业电商、云业务AI占比等因素,采用SOTP估值法分析,对应FY26年目标市值30558亿人民币,目标价176.66 HKD [5][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历史复盘:十余载耕耘,国内公有云的浮浮沉沉 - 国内云市场格局:云计算增长引擎是公有云,2023年公有云市场规模4562亿元,同比增长40%,占比74%;IaaS规模最大、PaaS增速最快,企业或倾向IaaS+PaaS一体化方案,优秀开源大模型接入将催生云全栈能力需求 [19][20] - 阿里云的发展历程和组织架构演变:经历建设期(2009 - 2014)自研“飞天”奠定技术底座、扩张期(2014 - 2018)消费互联网红利驱动商业化和全球化、调整期(2018 - 2023)外部压力与内部战略转型、AI驱动(2023至今)“AI+公有云优先”重构增长逻辑 [27][28][31] - 阿里云格局稳固,领跑中国公有云、产品及战略能力跻身全球第二:阿里云IaaS和PaaS市占率均领先,后续“云+AI”趋势增强,PaaS收入占比或提升,多维度综合发展的头部厂商议价权更强;全球研究和咨询公司Forrester测评显示,阿里云在国内和全球公有云厂商测评中表现优异 [33][38] 阿里云技术架构剖析:从基础设施、中间层、到应用的全栈能力 - 基础设施层:自研“飞天+CIPU”支撑云技术体系,飞天是国内唯一从零开始完全自研的云操作系统,核心代码自主率达100%;云大厂软硬兼修是客户需求倒逼结果 [51][53] - 中间层:IaaS“飞天”筑基,弹性算力,阿里云IaaS规模保持国内和亚太第一,AI时代IaaS层趋同效应或减弱、头部化更明显;PaaS为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技术支持,是数字时代“开发加速器”;MaaS是大模型能力产品化,阿里云提出该概念且有优势;SaaS采取“被集成”策略,赋能合作伙伴;阿里云已服务全球超500万付费用户,有众多赋能行业案例 [56][61][70] 变量:开源大模型重塑云需求,阿里云恰逢其时 - 短期观测:DeepSeek - R1开源带来大模型“平权”,造成短期算力需求外溢,大模型高访问量推升云端调用需求,带动云厂商营收增长 [76][77][79] - 中长期判断:互联网云将在“云计算+大模型+应用场景”三个维度角逐,PaaS或成核心增长引擎,是AI时代云厂商胜负手;阿里云与开发者社区绑定,大模型竞争是关键,阿里toB/toC端应用场景广泛,是国内“AI+云”发展领航者 [80][84][89] 云重估驱动:阿里云的财务梳理及估值弹性 - 财务梳理:阿里云智能业务过去增速放缓,FY25Q1开始提速,FY25Q3收入同比增速13%,经调整EBITA margin逐季度提升,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6个季度三位数增长,公有云收入双位数增长;资本支出激增,未来三年云和AI基础设施投入或超3800亿元,云+AI资产重估趋势确立 [90][96][99] - 集团营收和盈利预测:预计FY2025 - FY2027阿里巴巴总体营业收入规模为9936/10499 /11492亿元,增速为6%/6%/9%;经调整EBITA为1809/2120/2400亿元,增速为10%/17%/13%;经调整EBITA margin为18%/20%/21% [103] - 估值分析:短期阿里估值修复核心围绕云重估,中期取决于核心主业电商等因素;采用SOTP估值法,对应FY26年目标市值30558亿人民币,当前市值对应FY26 - 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4/12倍PE,目标价176.66 HKD [108][109]
潞晨科技官宣停用DeepSeek背后:创始人受指责,投资人很无奈
创业邦· 2025-03-04 11:02
核心观点 - 潞晨科技暂停DeepSeek API服务主要由于成本过高,难以实现盈利 [2][6] - DeepSeek公布的理论成本利润率545%建立在超负荷使用条件下,实际运营需5倍冗余资源 [3] - 中小MaaS厂商面临技术壁垒被打破和商业模式颠覆的挑战 [10] 行业动态 - 国内已有数百家企业接入DeepSeek,覆盖多个热门领域和政府机构 [8] - DeepSeek开源代码库导致第三方MaaS厂商技术优势消失,行业格局重塑 [10] 成本分析 - DeepSeek R1模型每日输出1000亿token时,月机器成本达4.5亿元,亏损4亿元 [5] - 稳定服务需储备数倍于实际使用的冗余算力资源,大幅推高运营成本 [9] - 大型云厂商可通过资金优势承担短期亏损,中小厂商难以跟进 [9] 技术争议 - DeepSeek论文显示的558万美元训练成本仅为单次实验,实际开发需数十次 [4] - 产品稳定性存在问题,经常出现掉线情况 [4] - 第三方厂商难以复现官方宣称的成本效率 [6] 商业模式 - MaaS行业普遍亏损,主要收入来自定制开发和私有化合作 [6] - DeepSeek成本持续降低压缩第三方厂商盈利空间 [9] - 技术开源使中小厂商失去差异化竞争能力 [10]
DeepSeek周末大事不断!
Wind万得· 2025-03-02 06:20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1日DeepSeek传出两则重磅消息,一是首次披露V3/R1推理系统理论成本利润率高达545%,二是潞晨科技宣布暂停DeepSeek API服务,消息揭示其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间的双重挑战 [1] DeepSeek首次披露理论利润率 - 3月1日DeepSeek在知乎开设官方账号并发布技术文章,介绍V3/R1推理系统优化目标是实现更大吞吐量和更低延迟,采用大规模跨节点专家并行(EP)方案提升性能 [3] - DeepSeek通过EP技术增长批量大小、隐藏传输耗时和进行负载均衡优化推理系统性能,解码阶段采用更精细策略实现通信 - 计算重叠 [3] - DeepSeek成本控制突出,V3/R1训练成本仅557.6万美元,不到OpenAI GPT - 4o模型的1/20,推理成本每百万token定价16元,比OpenAI低近70%,理论利润率达545% [4] 潞晨科技暂停DeepSeek API服务 - 3月1日潞晨科技官微宣布一周后停止提供DeepSeek API服务,用户尽快用完余额,未用完全额退款 [6] - 潞晨科技CEO尤洋回应DeepSeek理论成本利润率,争议焦点包括数据参考性问题、MaaS性能与稳定性问题、商业模式可持续性问题 [6] - DeepSeek在AI基础设施依赖英伟达GPU和已有技术,未提出颠覆性算法,技术优势未转化为商业成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