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
搜索文档
冯柳、邓晓峰最新重仓股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9-01 15:52
冯柳持仓变动 - 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二季度进入12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合计持股市值154.45亿元 [1] - 新进太极集团(持股市值4.262亿元 持股比例3.59%)和新城控股(持股市值1.300亿元 持股比例0.42%) [1][6] - 增持安琪酵母(持股市值12.30亿元 持股比例4.08% 环比增加11.11%) 松井股份(持股市值1.097亿元 持股比例2.46% 环比增加37.50%) 同仁堂(持股市值9.015亿元 持股比例1.82% 环比增加6.38%) [1][5][6] - 减持海康威视(持股市值93.72亿元 持股比例3.71%) 瑞丰新材(持股市值4.909亿元 持股比例4.10%) 中炬高新(持股市值5.130亿元 持股比例3.50% 环比减少5.26%) 国瓷材料(持股市值4.771亿元 持股比例3.27% 环比减少8.33%) 东诚药业(持股市值2.518亿元 持股比例2.35% 环比减少18.60%) 泰坦科技(持股市值1.151亿元 持股比例3.04% 环比减少16.67%) [1][5][6] - 对龙佰集团持股数量保持不变(持股市值14.26亿元 持股比例4.43%) [1][6] 邓晓峰持仓变动 - 高毅晓峰2号基金进入5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合计持股市值67.68亿元 [9] - 晓峰鸿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进入2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合计持股市值37.54亿元 [9] - 加仓紫金矿业(持股市值38.74亿元 持股比例0.75% 环比增加1.79%) 云铝股份(持股市值5.321亿元 持股比例0.96% 环比增加16.43%) TCL科技(持股市值8.954亿元 持股比例1.14% 环比增加0.73%) 京东方A(持股市值14.04亿元 持股比例0.94% 环比增加0.28%) [9][13] - 对河钢资源持股不变(持股市值6158万元 持股比例0.71%) [9][13] 市场资金动向 - A股赚钱效应扩散引发大额存单转让市场活跃 出现利率超过2%甚至3%的转让产品 [22] - 出现"存款搬家"现象 资金从低收益存款转入资本市场博取更高回报 [25] - 2005年以来出现五次明显居民存款搬家 分别为2006-2007年 2009年 2012-2015年 2021年 2024-2025年 [26] - 资本市场表现是存款搬家的核心驱动因素 [27] 投资理念 - 冯柳投资风格分为三类:参与风格牛市 挖掘个股深度价值 寻找未被定价的增量机会 [6][7] - 邓晓峰强调评估公司需关注需求容量与竞争格局 重视产业重大变化时的前瞻性判断 认为超额回报来自社会变迁和找到赢家 [18]
华泰 | 固收:股债跷跷板下的机构行为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9-01 10:13
核心观点 - 近期存在债市资金向股市迁移现象但规模有限 纯债基金遭遇一定赎回但固收+产品扩容仍主要配置债券 理财保险年金等机构部分头寸转向权益资产但对债市挤出效应不大 居民部门尚未出现大规模赎回债基转股基行为 若股市维持震荡慢牛格局需警惕明年初权益产品营销旺季可能加速资金从债市转移 [1][36] - 债市短期仍面临宏观叙事 低利率模式转换 低赔率及股市资金分流等逆风因素 十月底前维持略偏逆风判断但上行有顶 十年国债1.8%左右具备配置价值 交易盘可把握波段和超调机会 曲线延续小幅陡峭化 [1][38] - 各类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行为模式出现分化 理财增加含权产品发行并与公募基金合作 保险提升权益投资比例 FVOCI股票显著增加 基金久期策略分化加大并重点发展固收+及债券ETF产品 年金养老金在相对排名压力下提升权益仓位 银行尝试海外债及转债投资被动卷交易 [2][9][10][11] 机构行为分析 - 理财机构加大含权产品发行与公募基金合作增强 截至上半年理财投资公募基金占比从去年底2.9%提升至4.3% 半年内持有基金规模增长51.8% [9] - 保险机构提升权益投资比例符合政策导向 FVOCI股票(主要为红利股)在2025年上半年显著增加 [2][10] - 基金机构久期策略从一致偏长转为显著分化 超长债ETF年初至今收益为负 业务模式从做广(固收+) 做细(利差压缩) 做新(固收量化衍生品海外债)及做工具(债券ETF)四个层面突围 [10] - 年金养老金在相对排名压力下开始比拼权益仓位 但作为绝对回报资金可能埋下中期波动隐患 [2][11] - 银行自营资金无法直接投资股票 部分机构尝试转债及海外债投资 在债市收益率走低后被动卷交易但面临策略容量限制 FVOCI账户腾挪空间变小兑现浮盈操作受限 [11] 银行与存款搬家 - 银行可能面临主动缩表讨论 若主动缩表将导致利率债配置减少及存款利率下行 有利于中短端信用债 若不缩表则在融资需求弱环境下延续债市资产荒格局 [3][14] - 存款搬家主要源于监管打击空转 叫停手工补息 金融业挤水分及存款降息叠加股市走强等因素 5月20日国有大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后一年期定存利率首次低于1% [16] - 存款利率下调通过负债效应(存款意愿变化) 比价效应(LPR下调提升债市性价比) 非银配置需求(资金向理财债基保险转移)及股市流动性(机会成本降低)四条路径传导 [19][20][21] - 银行债券投资同比增速持续上升 截至25年7月同比增速达20.3%较去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 信贷需求弱化速度快于资产端变化使银行无需卖债 [27] - 存款搬家过程中资金从银行流向非银 不利于利率债而有利于中短端信用债及转债市场 [3][30] 货币基金与固收+产品 - 历史上货基赎回潮均与股市大涨及货币政策转向相关 2006年规模降幅77% 2009年降幅77% 2013年降幅63% 2015-2016年因股市杠杆牛及货币政策转向出现份额回落 [30][31][32][34] - 本轮股市上涨由流动性及情绪驱动而非盈利 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央行呵护流动性态度明显 债市不具备大幅转熊基础 货基赎回规模及流动性风险可控 [4][34] - 固收+及二级债基迎来发展契机 理财权益投研能力偏弱及部分资金无法直投股市通过此类产品曲线救国 产品创新迭代加速出现权益风险分级及风格精细化趋势 [5][34] - 固收+产品多数仓位仍配置债券 偏好高资质或长久期利率债 可部分抵消纯债基金赎回影响 [5][34] 债市操作建议 - 十月底前债市维持略偏逆风 十年国债1.6%为下限1.8-1.9%为上限 1.8%左右配置盘可尝试配置 交易盘遇机构行为冲击或达1.9%时可把握交易机会 [38] - 品种选择上规避30年国债及二永债等逆风期行情放大器 5-7年及以下利率债具防守特性 信用债以中短端为主短久期可适度下沉 3-5年普通信用债经下跌后初具性价比 [38] - 策略上权益暴露(小幅止盈) 票息及波段操作优于杠杆 信用下沉及品种选择 维持曲线小幅陡峭判断 [38][39]
13家银行个人存款同比增11.9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1 08:57
存款规模与结构变化 - 13家主要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合计187.4万亿元 同比增加13.78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7.46万亿元 [3] - 个人存款余额合计112.07万亿元 同比增加11.9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2.69万亿元 [3] - 工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9.83万亿元 同比增加2.31万亿元 农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20.16万亿元 同比增加2.3万亿元 [3] - 定期存款占比达59.7% 较2024年上半年有所上升 仅3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下降 [8] - 7月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4]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2023年末增长约7000亿元 [4] - 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 [4] - 招商银行理财代销余额4.3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4] - 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收入增长62.3% [4] - 1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804.53亿元 同比增长3.18% [4] 负债成本优化 - 13家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1.61% 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34BP [10] - 邮储银行存款成本率1.23% 招商银行1.26% 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10] - 平安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超35BP [10] - 预计2025年各类银行负债成本将下降16-24BP 2026年将下降9-13BP [9] 净息差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12] - 13家银行平均净息差1.5% 较去年同期1.62%下降12BP [13] - 除邮储银行净息差1.7%外 国有大行净息差均降至1.5%及以下 [13] - 股份行中仅招商银行1.88%和平安银行1.8%保持较高水平 [13] - 二季度息差降幅普遍趋缓 较一季度有所改善 [15] 业务策略调整 - 邮储银行重点发展低成本同业活期存款 同业存款超1200亿元 [11] - 邮储银行自营存款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 [11] - 平安银行明确将负债端成本压降作为重点工作 [11] - 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持续影响资产端收益率 [14]
13家银行个人存款同比增11.9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9-01 08:46
银行存款趋势分析 - 13家主要商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合计达112.07万亿元,同比增加11.9万亿元,工行和农行分别增长2.31万亿元和2.3万亿元 [3][6] - 存款定期化趋势持续,2025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占比达59.7%,较2024年上升,仅3家银行占比下降 [12][13] - 7月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显示存款分流迹象 [7]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约7000亿元,7月末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 [9] - 招行理财代销余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8.8%;农行代理业务收入增长62.3% [8] - 1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804.53亿元,同比增长3.18%,农行、中行和建行分别增长47亿元、39.31亿元和25.22亿元 [9] 负债成本变化 - 13家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1.61%,较2024年下降34BP,全部银行成本率均低于2% [3][15] - 平安银行、工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交行成本率同比下降幅度超35BP,最大降幅达42BP [15] - 业内预计2025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负债成本将分别下降17BP、16BP、19BP和24BP [14][15] 净息差状况 - 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13家银行平均净息差1.5%,同比下降12BP [3][18] - 除邮储银行净息差1.7%外,国有大行净息差均降至1.5%及以下,交行最低为1.21% [18] - 股份行中招行和平安银行净息差较高,分别为1.88%和1.8%,但多数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超10BP [19] 行业影响因素 - 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及外币降息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建行提及客户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 [3][19] - 二季度息差降幅趋缓,邮储银行表示一季度重定价影响较大,二季度韧性增强 [20] - 银行通过发展低成本的同业活期存款和自营存款压降成本,邮储银行同业存款超1200亿元,自营存款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 [15]
深读100:谁能接住《黑神话》下一波红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21:56
文旅行业借势热门IP发展 - 灵璧县借《黑神话:钟馗》官宣契机推动文旅产业出圈 该县为钟馗文化集聚地[1] - 借鉴《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文旅的成功经验 但面临住宿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的挑战[1] 金融市场资金流动趋势 - 1~7月财政逆周期调节加强 但实体融资需求偏弱且资金循环效率低下[2] - 存款因利率下调及资本市场回暖向理财及权益市场转移 其延续性取决于经济预期与政策效果[2] AI制药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AI制药迎来临界点 生成式AI改写药物研发范式 从大海捞针转变为精准设计[3] - 加速研发进程并激活难成药靶点 行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模型与数据质量[3] - 未来可能重塑创新药产业链格局[3]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历经数月补贴大战 市场格局从双雄对峙转为多方竞争[4] - 头部玩家营收保持增长但利润承压 行业竞争核心从价格补贴转向价值竞争[4] - 长期需跳出内卷回归服务本质[4]
13家银行个人存款同比仍增11.9万亿,定期化趋势未显著缓解
第一财经· 2025-08-31 20:40
存款规模与结构变化 - 13家主要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合计187.4万亿元 同比增加13.78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7.46万亿元[4] - 个人存款余额合计112.07万亿元 同比增加11.9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2.69万亿元[4] - 工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9.83万亿元 同比增加2.31万亿元 农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20.16万亿元 同比增加2.3万亿元[4] - 定期存款占比达59.7% 较2024年上半年有所提升 10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出现上升[9] 存款成本与定价趋势 - 存款平均成本率1.61% 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34BP[2][12] - 邮储银行和招商银行存款成本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分别为1.23%和1.26%[12] - 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5家银行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超35BP 最高降幅达42BP[12] - 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 预计2025年国有行/股份行负债成本将下降17BP/16BP[11]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去年年末增长约7000亿元[6] - 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6] - 1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804.53亿元 同比增长3.18%[6] - 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收入增长62.3% 理财代销和基金收入增加推动中收增长[6] 净息差表现与影响因素 -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13家银行平均净息差1.5% 同比下降12BP[2][15] - 国有大行净息差普遍降至1.5%及以下 邮储银行1.7%为最高但同比下降21BP[16] - 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48BP[17] - 二季度息差降幅趋缓 重定价一次性影响逐步消退[18] 负债端主动管理措施 - 邮储银行发展低成本同业活期存款 同业存款超1200亿元[12] - 邮储银行自营存款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 创历史新高[12] - 多家银行明确将负债成本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方向[13]
A股,咋突然就牛市了?
搜狐财经· 2025-08-31 14:24
股市表现 - 沪深300指数从2024年收盘3935点涨至2025年8月1日4055点,7个月涨幅3%,过去3周从4055点暴涨至4495点,涨幅11% [1] - 创业板指数从2024年收盘2142点涨至2025年8月1日2323点,7个月涨幅8%,过去3周从2323点暴涨至2822点,涨幅26% [1] - 从2024年8月底至今,除个别行业外几乎所有A股股票涨幅超30%,沪深300指数涨幅40%,创业板指数涨幅接近100% [3] 经济背景与市场矛盾 - 实体经济多项数据疲弱: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下跌、零售额增速低于名义GDP增速、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持平、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利润总额下降 [4] - 股市上涨与经济基本面出现背离,研究机构将此轮牛市定义为"水牛" [4] 牛市驱动因素分析 - 股票价格抬升来自两部分:企业盈利增加和估值抬升,"水牛"特指由流动性改善和货币放水带来的估值抬升,缺乏企业盈利明显改善 [5] - M1货币增速是股市同步指标,2024年9月M1增速触底后回升,与股市上涨轨迹高度吻合 [7][9] - M1统计口径2025年修订后包含居民活期存款,更符合"活钱"定义,与股市关联性增强 [9] 资金流动证据 - 2025年7月非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从30.74万亿元增至32.89万亿元,单月增加2.14万亿元 [14] - 2025年1月至7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从27.1万亿元增至32.9万亿元,累计增加5.8万亿元 [14] - 同期住户活期存款从43.5万亿元降至41.9万亿元,出现罕见下降 [14] - 非银存款变动主要受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自营资金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影响,表明居民活期存款向证券市场转移 [16][17] 传导机制与未来观察点 - M1增速回升1-3个月后会体现在采购经理人指数(PMI),PMI持续高于50预示PPI指数好转 [10] - PPI同比数据领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1-3个月,而后者与A股利润基本同步 [12] - 牛市持续性取决于存款搬家是否持续,当前活期存款及理财收益率偏低,宽基股指股息率已高于银行理财收益率 [19] - 需持续关注PMI、PPI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只有数据实质改善才能确认经济复苏和牛市可持续性 [20]
股市回暖引发资金迁移:大额存单转让活跃影响几何
经济日报· 2025-08-31 13:00
大额存单转让市场活跃现象 - 银行APP大额存单转让区交易活跃 利率达2%以上的高息产品数量显著增加 [1] - 市场自发调节推动转让市场火爆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与股市赚钱效应共同驱动资金流动 [1] - 投资者通过让利转让快速变现 早期高息存单持有者愿意折价吸引买家以转向资本市场 [1] 资金流向与投资偏好变化 - 资金逐利性驱动"存款搬家"现象 部分资金从低收益存款转向股市、银行理财或保险产品 [1] - 理财赎回率上升 权益类资产预期收益率提升吸引资金从固收类产品撤离 [2] - 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化 部分选择转让存单炒股博取高收益 部分抢购转让存单追求稳定利息 [2] 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存款稳存难度加剧 股市虹吸效应导致资金外流 季末等关键时点压力突出 [2] - 传统吸储工具面临收益率倒挂和客户流失 银行需加快产品创新如混合型理财或指数挂钩结构性产品 [2] - 资金流出影响相对有限 转移客户多属高风险承受群体 与传统储蓄客户重叠度低 银行可通过权益类产品留住部分客户 [2] 居民资产配置趋势分析 - 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减少但大规模迁移未发生 资产配置切换是缓慢变量 [3] - 银行理财主要负债客群风险偏好低 核心诉求为对标存款收益 对股债市场敏感性弱 [3] - 居民财富配置结构重塑需长期慢牛趋势支撑 短期仅构成边际扰动 [3] 投资者行为建议 - 购买转让存单需关注剩余期限、利率计算方式及潜在费用 避免信息不对称损失 [2] - 警惕非理性追涨行为 避免借款高杠杆炒股或盲目加仓 [3] - 保留安全垫守住本金底线 养老钱和应急款不宜投入高风险领域 [3]
大额存单转让活跃影响几何
经济日报· 2025-08-31 09:42
市场现象 - 银行APP大额存单转让区交易活跃 高利率产品数量显著增加 年利率达2%以上的产品受到关注 [1] - 投资者通过让利转让快速变现 以参与股市投资 进一步活跃转让市场 [1] - 理财赎回近期有所上升 资金从低风险固收类产品撤离 转向高增值空间市场 [2] 资金流向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推动投资者追求高息资产 部分资金加速流向资本市场 [1] - 资金逐利性驱动"存款搬家"现象 资金转入资本市场博取更高回报 或通过基金、融资进入股市 或转向银行理财、保险等非存款产品 [1] - 股市虹吸效应引发资金外流 加剧银行存款稳存难问题 尤其在季末等关键时点压力突出 [2] 行业影响 - 银行理财和大额存单等传统吸储工具面临收益率倒挂和客户流失的双重挑战 [2] - 银行需加快产品创新 例如推出混合型理财或挂钩指数的结构性产品 [2] - 资金流出整体影响相对有限 因转移资金客户多属高风险承受群体 与传统储蓄客户重叠度不高 银行可通过推荐含权益类资产产品留住部分客户 [2] 趋势分析 - 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减少 但大规模存款迁移尚未发生 [3] - 居民资产配置切换是缓慢变量 银行理财主要负债客群风险偏好低 核心诉求对标存款收益 对股债市场敏感性不强 [3] - 若股市延续长期稳定上涨的慢牛趋势 资金配置切换或成长期趋势 短期更多为边际扰动 [3]
股市回暖引发资金迁移——大额存单转让活跃影响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8-31 08:52
最近一段时间,多家银行APP的大额存单转让区非常热闹,利率较高的大额存单明显比之前多了不少。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也晒出了自己抢到的转让大额存单,其中不乏年利率达2%以上的产品。"近期 大额存单转让市场火爆,本质上是市场自发调节。"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一方 面,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投资者对高息需求强烈;另一方面,股市近期的火热对资金流向的牵引作用显 著,当前A股市场情绪高涨,赚钱效应明显,部分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抬升,一些原本配置于低风险存 款的资金,也在加速流向资本市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分析,在资金逐利性驱动下,部分投资 者将资金从低收益存款转入资本市场以博取更高的潜在回报率,或直接通过基金、融资等方式进入股 市,或转向银行理财、保险等非存款类产品,整体呈现"存款搬家"现象。一些持有早期高息存单的投资 者为快速变现参与股市,愿意通过让利转让吸引买家,进一步活跃了转让市场。(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