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IPO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IPO狂飙:前5个月募资暴增720%!打新赚钱效应回升
格隆汇· 2025-06-05 17:54
2025年前5个月,港股共28只新股上市(27家IPO、1家借壳SPAC上市),首发募集资金累计约773.6亿港元,均高于去 年同期水平。据统计,2024年前5个月,港股21只上市新股仅募资约94.4亿港元。 得益于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蜜雪集团等大型IPO的上市,今年前5个月港股IPO募资额较去年同期同比猛增720%。 今年5月港股IPO市场大幅升温,迎来手回集团、派格生物医药-B、吉宏股份、恒瑞医药、MIRXES-B、宁德时代、绿 茶集团、沪上阿姨、钧达股份、博雷顿这10家新股上市,首发募集资金累计约558亿港元,无论上市新股数量,还是 募资金额均超前面4个月。 今年港股IPO市场愈发火爆起来!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新能源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5月20日登陆港交所,首发募集资金超410亿港元;随后,创新药龙头 恒瑞医药在5月23日港股上市,首发募集资金约98.9亿港元,与蜜雪集团一起位居今年港股新股募资额前三。 今年以来内地企业掀起赴港IPO热潮,尤其是"A+H"股成为港股IPO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 据格隆汇新股统计,2024年至今,拟A+H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已超过60家,今年以来更是有海天味业、三花智控、三 一 ...
为了“出海”和“还贷” 锦江酒店拟启动港股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14:17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拟启动H股发行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旨在推进全球化战略 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1] - H股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 最终发行规模及比例将根据监管批准和市场情况确定 [1] - 募集资金用途包括拓展海外业务 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上市计划尚处早期阶段 将在24个月内选择适当时机完成 [1] 国际化战略布局 - 东南亚市场成为出海重要落点 2024年末与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合作 推动旗下5个品牌进驻东南亚 [2] - 境外酒店经营显著复苏 2024年境外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达2019年的112.27% 同比增长0.35% 覆盖55个国家或地区 [2] - 2025年加速品牌出海计划 老挝首店已签约落地 未来将推进马来西亚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菲律宾6国布局 [2] 境外业务与财务表现 - 法国卢浮酒店集团2024年境外业务合并营收55,607万欧元 同比下降1.80% 归母净利润亏损5,689万欧元 同比增亏339万欧元 [2] - 卢浮集团通过成本控制 资金优化及债务重组降低流动性风险 本次募资或将用于优化其资本结构 [3] - 卢浮酒店运营多个本土化品牌如憬黎公寓 凯里亚德 康铂酒店 郁锦香 以及海外品牌Première Classe等 [3] 行业动态 - 2025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 宁德时代 三只松鼠 蓝思科技 海天味业等数十家企业启动H股计划 [3] - 港股IPO市场火热 消费和科技领域公司为主 国际化布局是主要目的 [1]
西普尼港股IPO:黄金价格波动风险高、ODM业务依赖度上升
搜狐财经· 2025-06-04 11:47
公司概况 - 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独家保荐人为中国平安资本(香港)有限公司 [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贵金属手表设计商、制造商和品牌拥有人 主要通过旗舰自主品牌"HIPINE(西普尼)"设计及制造贵金属手表获取收入 [1] - 公司为第三方国内珠宝品牌及批发商提供ODM制造服务 包括开发及生产贴牌贵金属手表及饰品 并提供受托加工服务 [1] 市场地位 - 2023年HIPINE(西普尼)是国内最大的金表品牌和中国最大的足金手表品牌(以GMV计算) [1] - 公司在国内品牌金表GMV和足金手表GMV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4.98%和35.83% [1] - 公司拥有超分子硬金技术 于2014年推出中国首款可量产的足金手表 [1] - 2023年开发了一系列搭载华为智能机芯技术的足金手表 [1]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由2022财年的人民币323.70百万元增长至2023财年的人民币445.48百万元 并进一步增至2024财年的人民币456.6百万元 [1] - 净利润方面 公司2022-2024财年分别实现人民币24.54百万元、52.10百万元和49.3百万元 [1] 业务风险 -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黄金价格波动较大 受全球货币体系、通胀预期、美元走势、利率等多重因素影响 [2] - 除2022-2024财年的黄金租赁外 公司并无使用任何重大对冲工具管理黄金价格波动风险 [2] - 公司ODM业务占比上升 2024财年ODM收入占比达到26% 较高的ODM业务依赖可能影响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 [2]
6.4犀牛财经早报:多家公募自购新发浮动费率基金 手回集团较招股价跌近三成
犀牛财经· 2025-06-04 09:37
基金行业动态 - 多家公募自购新发浮动费率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拟运用2000万元认购旗下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1] - 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明确锚定业绩比较基准,费率与持有期挂钩,采用开放式运作模式 [1] - 理财行业掀起"降费潮",部分产品管理费率低至0.01%/年,近一周内超300只理财产品调降费率 [2] 上市公司回购与增持 - 5月以来A股共44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相关公告,5月单月78家发布新回购方案 [1] - 自2024年10月以来A股共650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回购增持贷款,总金额约1370亿元 [1] - 格力电器股东京海互联已增持452.2万股,增持金额达2.03亿元,计划增持金额10.5-21亿元 [10] 银行业动态 - 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叫停高息高返,将车贷返佣比例从15%降为5% [2] - 北京、四川、河南等地多家银行对汽车贷款业务高息高返问题进行整改 [2] - 美联储解除对富国银行逾七年的资产上限规定 [4] 科技与医药行业 - 拜耳前列腺癌药物Nubeqa获FDA批准,联合疗法降低影像学进展或死亡风险46% [3] - Meta调整VR开发计划,砍掉Quest 4升级项目,加速开发"超轻薄开放式头显" [4] - OpenAI可能在7月发布GPT-5 [3][4] 资本市场与IPO - 港股IPO外资基石投资者增加,今年15家企业引入外资基石投资者,去年同期仅3家 [5] - 手回集团上市后股价较招股价跌近三成,市值15亿港元 [6][7] - 乘风科技启动北交所IPO辅导,从事阀门、流体控制机械研发生产 [7] 企业并购与融资 - 联合光电拟发行股份购买长益光电100%股份 [8] - 中国平安拟发行117.65亿港元零息可转债,用于业务发展和补充资本 [5] 企业业绩与展望 - 华润三九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将实现双位数增长 [9] 美股市场 -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上涨,道指涨0.51%,标普500涨0.58%,纳指涨0.81% [11] - 英伟达涨近3%,领涨道指,市值重回第一 [11]
外资“基石”大幅增加 国际资本抢滩港股IPO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2:31
外资机构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情况 - 截至6月3日,今年已有27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其中15家企业引入外资作为基石投资者,而去年同期仅有3家 [1] - 外资机构主要青睐新消费、新能源、医药等赛道,通过参与优质企业基石投资分享中国产业升级红利 [1] - 基石投资者通常为大型机构投资者,需接受6-12个月锁定期限制 [1] 外资机构投资重点案例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引入23家基石投资者,包括科威特投资局、瑞银集团、橡树资本等国际机构 [2] - 蜜雪集团IPO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共认购2亿美元,其中英卓资管斥资6000万美元,浮盈接近9亿港元 [3] - 布鲁可IPO获景林资产与瑞银资产管理(新加坡)各认购2000万美元,上市后股价累计涨幅超170% [3] 外资青睐行业分析 - 新消费赛道因高增长确定性、稀缺性溢价及中国消费市场红利受外资追捧 [3] - 医药板块受外资重视,映恩生物-B引入15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拜恩泰科等国际机构 [3] - 维昇药业-B引入专注于医药投资的瑞凯集团作为基石投资者 [3] 外资参与港股IPO的驱动因素 - 国际资金配置需求与中国产业升级红利形成共振 [5] - 主权财富基金明显回归,中东、北欧主权财富基金增持中国资产 [5] - 外资参与基石投资可减少IPO定价泡沫,增强企业国际信用,便于企业出海 [5]
港股IPO大爆发!多家科技公司转道港股
梧桐树下V· 2025-06-03 21:09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要点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 [1] - 政策适用对象包括特专科技公司(如AI、芯片、新能源等硬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尤其处于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 [1][3] 适用条件 - 行业属性需属于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 [3] - 特专科技公司需满足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 [3] - 生物科技公司需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 [3] - 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 [3] 申请流程 1. 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 可登录港交所官网"科企专线"页面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测 [4] - 不确定可填写"科企专线-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1周内获初步反馈 [5] 2. 保密提交申请 - 与港交所签订NDA(保密协议) [6] - 提交"保密版"材料包括公司简介、财务数据、法律文件等 [7] - 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 [8] 专属服务 - 可预约港交所专家团队获得一对一辅导,包括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 [9] - 符合条件的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可走快速通道,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常规流程90天) [10] - 允许同股不同权(WVR)设计,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 [11]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技术描述需具体,附上第三方技术认证或合作方背书 [13][15] - 关联交易需透明,提前切割关联业务或披露交易价格公允性证明 [14][15] - 投资者关系需引入至少2家"资深独立投资者"(管理规模≥10亿港元) [16][18] 上市后持续合规 - 需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重大合作等信息 [18] - 可发布季度研发简报,与分析师定期沟通(每年至少2场路演) [19] - 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 [20] 与其他市场对比 | 维度 | 港股(科企专线) | A股(科创板) | 美股(纳斯达克) | | --- | --- | --- | --- | | 盈利要求 | 无 | 无,但需研发投入达标 | 无 | | 审核周期 | 3-6个月 | 6-12个月 | 4-8个月 | | 估值水平 | PE 20-30倍 | PE 30-50倍 | PE 50-100倍 | | 信息披露压力 | 低(可保密至聆讯后) | 高(全程公开) | 极高(需应对做空机构) | [21][23]
新琪安招股中,净利润逐年下滑,为食品级甘氨酸及三氯蔗糖生产商
格隆汇· 2025-06-03 17:51
香港IPO市场近期动态 - 香港IPO市场活跃 多家公司处于招股期 包括新琪安(02573) 容大科技(09881)及车来了母公司METALIGHT(02605) [1] 新琪安IPO基本信息 - 招股日期为2025年5月30日至6月5日 计划于2025年6月10日上市 [3] - 发行1058.54万H股 其中90%为国际发售 10%为公开发售 [3] - 招股价区间为18.9港元至20.9港元 发行后总市值区间为18.19亿港元至20.11亿港元 [3] - 发行比例11% 入场费4222.16港元(每手200股) [3] - 保荐人民银资本 基石投资人The Reynold Lemkins Group (Asia)Limited及合贏香江控股有限公司 认购比例约26.8%至29.7%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总部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业务可追溯至2003年 [4] - 主要从事食品级甘氨酸 工业级甘氨酸及三氯蔗糖的生产销售 [4] - 2024年收入构成: 食品级甘氨酸42% 工业级甘氨酸11.7% 三氯蔗糖41.8% [4][6] - 食品级甘氨酸主要用于宠物食品 日用消费品 调味品等 [5] - 工业级甘氨酸用作食品级甘氨酸原材料及草甘膦原材料 [5] - 三氯蔗糖为高倍甜味剂 广泛应用于软饮料 糖果零食 烘焙食品等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61亿元 4.47亿元 5.69亿元人民币 [7]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5.6% 17.9% 17.9% [7]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 0.45亿元 0.43亿元人民币 [7] - 2023年收入大幅下滑 主要因三氯蔗糖及甘氨酸销售额减少 [7]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按2023年销量及销售收益计算 公司食品级甘氨酸全球市占率分别约5.1%及3.1% [7] - 按销量计算 公司食品级甘氨酸占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约0.31% [7] - 面临激烈行业竞争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金禾实业 莱茵生物等 [7] 产品价格波动 - 食品级甘氨酸平均出口价格从2022年每吨约2.3万元大幅降至2024年每吨约1.48万元 [7] - 三氯蔗糖平均售价从2022年每吨约31.17万元跌至2024年每吨18.48万元 [8] - 三氯蔗糖市场供大于求 主要生产商进行生产扩张导致价格竞争 [8] 生产布局与客户结构 - 在中国设有余江工厂 吉安工厂 西藏工厂三家生产工厂 [8] - 在海外设有印度尼西亚工厂 泰国工厂两家生产工厂 [8] - 客户包括多家知名跨国企业 如美国饮料客户 瑞士食品饮料客户等 [8] - 2022-2024年向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占总收益约56.2% 53.9%及55.6% [8] 业务风险因素 - 收入存在较大波动 净利润呈逐年下滑趋势 [3][7] - 境外收入占比逾50% 主要来自欧洲 北美及亚洲(不包括中国内地)市场 [8] - 业务可能受国际贸易政策及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8]
港股,狂飙!
搜狐财经· 2025-06-02 23:27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截至5月30日已有28家企业成功登陆香港市场 实际募资总额达773 2亿港元 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包括6家A股上市公司和1家A股上市公司子公司 其中宁德时代 恒瑞医疗 赤峰黄金等行业龙头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较高 [1] - 5月20日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 5月23日恒瑞医药实现"A+H"两地上市 首日涨幅达25 20% [5][7]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2宗"A+H"上市新申请 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2宗大幅增加 [9] 消费及科技板块优势 - 消费股如古茗 蜜雪集团先后上市 科技股如宁德时代推高港交所募资总额 [5] - 消费 科技板块在港股市值占比已达半壁江山 [7] - 恒生科技指数ETF规模持续扩大 外资对港股"新经济"赛道认可度提升 [7] - 消费板块PE处于2018年以来20%分位以下 部分龙头股股息率超5% 具备估值洼地与高股息优势 [7] 市场流动性及结构变化 - 2025年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达2018年的2 8倍 流动性持续改善 [7] - 主权财富基金(中东 北欧地区)2025年明确增持中国资产 港股成为配置亚洲优质股权资产核心渠道 [7] - 港股估值锚定效应被打破 科技消费产业市值占比提升将重塑估值框架 [9] - 外资长线资金对中国市场关注度提升 大量投资美元资产的资金存在回流诉求 [9] 未来市场展望 - AI 市场结构等叙事将推动港股下半年延续反转行情 [10] -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或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 [10] - 第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趋势 第四季度有望迎来估值和盈利双重修复 [10] - 企业应挖掘核心竞争力 如宁德时代通过"技术迭代+全球化产能+零碳生态"叙事获得高估值 [9]
如何看待今年以来港股IPO爆发︱重阳问答
重阳投资· 2025-05-30 14:27
港股IPO爆发现状 - 2024年截至5月28日港股已有27家企业成功上市,首次招股募资总额超770亿港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1] - 现象级IPO频发:蜜雪集团上市融资认购金额达1.77万亿港元,宁德时代赴港上市融资超350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二大IPO [1] - 当前港股仍有157家公司等待上市,其中募资超50亿港币的项目有18家 [1] - 德勤预测2024年港股IPO募资规模有望冲击1500亿港元,重返全球前三 [1] 港股IPO爆发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 - 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引入《主板上市规则》第18A和18C章,2024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 [2] - 中国证监会出台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审核时间从100天缩短至60天内 [2] - 港交所推出FINI结算平台提升新股发行效率 [2] 流动性改善 - 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超6000亿元,机构资金占比过半 [2] - 全球资金回流新兴市场推动港元存款规模激增,金管局被动投放流动性 [2] - 2024年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超2400亿港币,较2023年增加近一倍 [2] - MSCI指数中港股占比超80%,外资回流和南向加码趋势有望延续 [2] 企业战略与市场影响 - 中国企业通过港股平台募集离岸资金支持海外扩张:宁德时代赴港上市募集资金90%用于匈牙利工厂建设 [3] - 港股正经历优质资产供给的结构性升级:全球消费企业(蜜雪集团)、中国核心制造企业(宁德时代)、创新药企(恒瑞医药)等集中赴港上市 [3] - 优质核心资产港股IPO基石投资者认购比例高,上市后股价平均涨幅优秀 [3] - 港股当前兼具估值安全边际、产业升级动能与流动性支撑 [3]
大变化!A+H料成港股IPO主角!
券商中国· 2025-05-30 12:29
A+H双重上市趋势 - 中国优质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推动AH股从折价转向溢价,国际长线资金超额认购现象显著[2] - 宁德时代以263港元/股发行价(较A股溢价2.8%)获428名国际投资者认购,超额认购达15.17倍;恒瑞医药国际发售超额认购17.09倍[3] - 中金公司透露宁德时代国际配售订单超500亿美元,覆盖倍数超30倍,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高度认可[3] 港股市场生态变化 - 新经济行业市值占比从2018年的2.8%提升至2024年4月的28%,数量占比从1.3%增至14%[10] - 港股投资者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给予更高估值溢价,国际化投资者结构助力评估海外业务潜力(如比亚迪、宁德时代港股估值已高于A股)[4] - A+H上市热潮推动港股流动性改善,新股纳入港股通后进一步吸引增量资金,估值中枢上移[10] 行业与公司动态 -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共有156家港股IPO交表企业,其中24家为A股递表公司(如海天味业、三一重工、晶澳科技),20家已公告筹划H股上市[5][7] - 行业分布多元:新能源(宁德时代)、医药(恒瑞医药)、消费(东鹏饮料)、半导体(韦尔股份)等龙头企业主导本轮上市潮[8] - 瑞银指出A to H项目体量庞大,分拆子公司(如腾讯、京东系)及简化再融资流程将延续IPO储备资源[9] 市场影响与定价逻辑 - AH溢价指数创阶段新低,药明康德、招商银行等出现股价倒挂,外资定价权强化或重塑A股核心资产估值体系[11] - 中信证券研究发现A股公司披露赴港计划后股价调整,但港股上市后普遍上涨,外资定价或成A股新锚[11] - 招商证券认为弱美元与人民币走强背景下,中国核心资产重估趋势将持续,港股流动性改善支撑估值修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