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币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产业资本入局贵金属金融,郑励铭拟联手金祥国际共筑新金融通道
搜狐财经· 2025-10-27 15:43
在人民币国际化与贵金属金融数字化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香港金祥国际有限公司与独立投资家郑励铭 的潜在战略合作,正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1. 建立更具开放性的亚洲贵金属互联网交易体系; 2. 推动人民币计价的黄金资产跨境交易机制; 3. 打造"民间资本参与国际贵金属金融的示范样本"。 这一合作若正式落地,将成为中国民间投资力量首次以结构化方式进入国际黄金金融领域的创新尝试。 业内专家指出,这不仅代表着香港贵金属金融平台的战略升级,也象征着民间资本力量正成为中国金融 开放的重要补充。 作为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核心行员,金祥国际在贵金属清算、账户托管及电子化撮合交易领域深耕多 年,拥有稳健的交易系统与国际市场通道。而郑励铭则以"宏观视角+产业逻辑"的独特投资方法,成为 中国民间资本代表人物之一。双方合作的潜在价值在于:以政策前瞻与资本专业为引擎,推动互联网贵 金属金融生态的升级。 消息人士透露,郑励铭团队计划通过"技术赋能+资本协同+产业链接"的方式,助力金祥国际在以下三 个方向上实现突破: ...
阿根廷大豆免税七天,中国买走130万吨,全球粮价谁说了算?
搜狐财经· 2025-10-27 13:39
这次事件让人看出来,全球粮食贸易的规矩变了,以前是美国说了算价格,现在是中国的需求在带路, 中国不盯一家供应商,也不绑一种货币,靠的是储备,靠的是多条渠道,靠的是用本币付款来掌握节 奏,阿根廷短期赚了点钱,但经济老问题没解决,政策太短视,产业链也跟不上,中国这边反而越来越 稳,采购灵活,付款方式多样,供应链也更扛得住。 有人担心这种依赖会不会出问题,阿根廷需要中国买家,中国也需要稳定货源,但两边都没打算死绑在 一起,中国有别的地方可选,阿根廷也明白不能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人民币结算慢慢多起来,其 实是给两国都留了退路,美元说了算的日子正在松动,新的买卖方式慢慢成形,谁手里有需求,谁就能 说话算数,现在看,中国在这事上走得挺稳。 人民币在这次交易里也出现了,以前阿根廷卖豆子只收美元,现在越来越多用人民币结账,中国银行在 布宜诺斯艾利斯开了分行,帮当地出口商直接把人民币换成比索,或者拿去买中国的农机,不用再绕道 美元,省事还躲开风险,今年前九个月中阿大豆贸易里有三成五是人民币结算的,比去年多了十二个百 分点,阿根廷央行还拿了四百二十亿人民币还外债、稳汇率,人民币对他们来说确实派得上用场。 美国那边有点急了,中 ...
外汇局副局长刘斌:健全“四更”外汇管理体制 助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全景网· 2025-10-27 09:30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 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1] - 稳步扩大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统筹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强化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1] - 持续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赋予诚信合规主体更高便利度,秉持越诚信越便利原则 [1][2] 金融市场开放与外汇市场发展 - 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为重点,便利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兴业 [1] - 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研究长期限、多品种、小币种等发展问题,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功能与服务能力 [1] - 鼓励在上海率先落地首创性、集成性探索政策,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更智能高效的外汇服务 [2] 汇率风险管理与服务优化 - 随着国际交易规模扩大,汇率避险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将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1] - 开放和便利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防范跨区域、跨市场、跨境风险传递 [2] - 风险防控能力决定了开放程度,有效的风险防范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基础 [2]
打破美元垄断!澳洲铁矿、美大豆人民币结算,全球货币格局重构?
搜狐财经· 2025-10-27 08:43
铁矿石贸易人民币结算进展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在2025年8月中澳谈判中提出铁矿石长协需使用人民币结算和计价,并在9月底暂停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采购以施压[3] - 必和必拓股价因采购暂停当天下跌4.8%,随后在10月初同意从第四季度起港口现货贸易30%使用人民币结算,力拓也于10月5日签署类似协议[3] - 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占比从2023年的5%攀升至当前的25%,预计明年将超过40%,定价模式从季度普氏美元指数转向按80美元/吨现货价锁季度价以降低风险[3] - 中国计划2025年进口澳矿7.43亿吨,并利用统一谈判模式获得批量折扣,同时增加巴西进口至占比25%,增强了议价能力[3][4] 大豆贸易人民币结算转向 - 中国作为全球头号大豆买家,于2025年5月转向南美,与巴西和阿根廷签署900万吨协议并全部使用人民币结算,导致对美大豆进口在9月降为零,为7年来首次[8] - 美国大豆协会在10月中旬公开表态希望恢复对华贸易并愿意接受人民币付款,因中国过去一年购买126亿美金美国大豆占其出口一半,订单锐减700万吨使美国豆农面临巨大财务压力[10] - 中国大豆总进口量维持在1亿吨,但美国份额从一半降至零,南美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0%以填补缺口,人民币结算试点占比今年直接翻倍[12] - 贸易融资中人民币份额达到4.5%,较五年前翻番,中国企业受益于结算更快、成本更低且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12] 人民币国际化宏观影响 - 人民币全球交易份额在9月末达到8.5%,增幅全球第一,较三年前上涨1.5个百分点,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铁矿石结算等贸易活动是重要催化剂[6][1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人民币SDR权重为10.92%,成为全球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20%的央行计划增持人民币,净增持意向为14%达三年最高[14][16] - CIPS系统已覆盖187个国家,接入1700家机构,日清算量突破万亿人民币,香港作为桥头堡,黄金交易所已使用人民币兑金[14] - 中国计划在2025年实现10种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占比超过30%,铁矿石和大豆作为开路先锋,此举正动摇美元在资源定价上的主导地位[8][16] 市场与行业反应 - 铁矿石期货市场中人民币合约活跃度显著提升,上海交易所交易量实现翻番,市场对人民币结算接受度快速提高[8] - 澳洲矿业巨头如FMG早在去年8月就从中国银团获得142亿人民币贷款并用矿石还款,表明其提前嗅到风向并将澳洲资源与中国资金绑定[3][6] - A股和债券市场的外资持仓超过6000亿美金创下纪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达5.57万亿,人民币结算占比上升9.6%[14] - 高盛报告指出此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以往不同,贸易融资规模翻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储备货币,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创新高但G7货币占比降至66.3%[18]
从“十五五”规划看中国经济
2025-10-27 08:30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宏观经济、制造业、人工智能、服务业、房地产、金融、医疗、教育等[1][2][3] * 涉及的公司:未具体提及特定上市公司,内容聚焦于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行业趋势[1][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经济发展基调与目标 * 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未重提“以进促稳”,显示出更强的自信心和积极主动性[1][3] * 目标是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参照匈牙利人均GDP 2.33万美元),面临目标逐年提高和目标移动性的双重挑战[5] * 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翻番需要未来十年保持4.4%以上的增长率,未来五年需达到4.7-4.8%的增速[2] * 经济发展坚持六大原则: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统筹发展与安全[6] 制造业的优势与地位 * 中国制造业凭借庞大规-模(占全球30%)、多元化和全产业链布局,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出口占比达15.9%且持续提升[4] *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约1/4(2023年26.2%,2024年24.9%,2025年前三季度25.1%)[10] * 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较快(2025年前三季度增长9.6%),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比已超过房地产(18% vs 11.2%)[10] * 全产业链基础使得中国能从零到一突破,并能从一到十、从十到百推进产业化,在贸易战中具备竞争力和谈判筹码[4] 扩大内需与消费提升 * 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需解决居民消费力不足、消费意愿不强及优质消费供给不足的问题[1][11] * 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2024年39.9%,对比美国68%、日本55%、欧盟52%、韩国49%)[11] * 提升消费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信心、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服务供给,并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2][13] * 新提法强调投资于人与物结合、新供给与新需求结合,其中投资于人被置于首位[11][12]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应用 * 科技创新应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避免仅追求专利和论文数量,强调巩固实体经济根基[7][8] * 中国重视人工智能应用于实际产业和效率提升,关注工业要素智能化发展,与美国侧重金融领域不同[9] 服务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 中国服务业占GDP 56.7%,相比美国79.7%和日本69.7%的比例仍显不足,生活性服务业占比偏低,生产型服务业质量不高[14] * 随着城镇化率接近70%和人均GDP达到13,000美元以上,人们对服务需求增加,生活性服务业(如文化娱乐、体育)有巨大发展机遇[13][14][15] 改革、开放与风险化解 * 推进高水平开放需要通过制度开放、多边贸易、双向投资等方式深化国际合作,促进人民币国际化[16] * 改革的核心在于要素市场化和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政府设置的卡点和堵点[17] * 需积极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1][22] * 经济转型面临区域、行业和群体分化挑战,例如2025年上半年中部省份山西实际增速仅为3.8%,名义增速0.8%[21] 房地产与民生问题 * 房地产被视为民生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解决房屋质量,新房建设应达到“四好六不”标准[19] * 2025年一线城市新房销售表现不错,杭州上半年土地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表明优质新房需求存在[19] * 民生改善(如住房、教育、医疗政策调整)能提高居民消费意愿,直接关系内需扩展[18]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将通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策略巩固全球供应链地位[1][4] * 在总人口下降背景下,实现2035年目标需要人民币汇率保持趋势性升值,特别是相对美元[5] * 应对经济转型挑战的措施包括产业与科技融合、投资于人、深化改革、社会保障及解决欠薪问题[21][22]
构筑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新闭环” 点心债成人民币国际化新引擎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8: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点心债市场规模在2024年突破1.4万亿元,并于2025年9月进一步攀升至1.5万亿元,较2021年全年的约2500亿元增长数倍 [1] 发行主体结构优化 - 发行主体从最初的央行与金融机构主导,优化为地方政府、产业龙头企业齐聚 [2] - 2023至2024年间城投企业成为发行主力,2024年发行规模接近2000亿元,占比高达28.3% [2] - 2025年城投企业新增发行受政策影响显著降温,同比下降逾五成 [2] - 科技巨头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相继发行点心债,用于AI、云计算等长期战略投资 [2] - 市场正从“金融机构市场”走向“科技与产业共舞”的新阶段,未来产业化国企与头部民企有望成为新的发行力量 [2][3] 产品创新与期限结构 - 财政部持续加大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力度,并于2025年4月首次在离岸市场发行绿色离岸人民币国债 [4] - 2025年以来长期限和超长期限点心债发行规模抬升,例如香港机场管理局发行10年期和30年期点心债,香港特区政府发行20年期和30年期点心债 [4] 投资者结构与需求 - 2025年7月“南向通”投资者范围扩大,新增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理财公司四类非银机构,为市场引入更活跃的资金来源 [5] - 非银机构如基金和券商交易更为活跃,投资策略更多元,有助于提升整体交易活跃度 [5] - 1年期CNH HIBOR降至1.9%附近,为近年来低点,离岸人民币融资成本明显低于美元,刺激投融资需求 [5] - 香港、澳门及新加坡三地人民币存款合计达1.3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约9.5%,为离岸市场提供充足资金池 [5] - 投资者结构优化,中小券商、资管和私募基金参与度提升,保险、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及中东、欧洲等多国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加速布局 [5][6] - 绿色债券等新产品吸引了关注ESG的国际机构投资者 [6] 资产属性与吸引力 - 相较境内同等信用等级债券,点心债通常能提供更高收益率 [6] - 与美元债相比,人民币计价的点心债不受弱势美元汇率波动影响,具有汇率防御属性 [6] - 在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的背景下,离岸人民币资产更具吸引力 [6] 市场功能与人民币国际化 - 点心债正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引擎,构筑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的“新闭环” [1][7] - 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人民币资产配置渠道,发行方可将募集资金用于境外支付结算、资本开支和供应链投资,增强人民币的储值功能和交易媒介属性 [7] - 推动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投资和储备货币演进,是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人民币金融体系韧性的体现 [7] 市场发展瓶颈 - 国际投资者持有比例不足三成,市场定价仍以中资机构为主 [8] - 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建议通过扩大做市商队伍、发展回购与衍生品市场来增强交易深度 [8] - 产品创新需突破,区块链代币化债券、多币种结构化产品等有望成为市场下一个增长点 [8]
构筑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新闭环”,点心债成人民币国际化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10-27 07:29
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正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点心债市场规模突破1.4万亿元,2025年9月 进一步攀升至1.5万亿元,较2021年全年的约2500亿元增长数倍。规模的攀升,以及发行主体和产品结 构的优化,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点心债正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引擎,构筑起人民币跨境投融资 的"新闭环",助力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与流通。(上证报) ...
量质齐升,构筑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新闭环” 点心债成人民币国际化新引擎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1:26
点心债市场规模与增长 - 点心债市场规模在2024年突破1.4万亿元,并于2025年9月进一步攀升至1.5万亿元,较2021年全年的约2500亿元增长数倍 [2] - 市场实现量质齐升,从“边缘市场”走向全球融资主渠道 [3] 发行主体与结构优化 - 发行主体从最初的央行与金融机构主导,优化为地方政府、产业龙头企业齐聚 [3] - 2023至2024年间,城投企业成为发行主力,2024年发行规模接近2000亿元,占比高达28.3% [3] - 2025年城投企业新增发行受政策影响显著降温,同比下降逾五成 [3] - 科技巨头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相继发行点心债,用于AI、云计算等长期战略投资,市场从“金融机构市场”走向“科技与产业共舞” [3] - 未来产业化国企与头部民企,尤其在制造业转型、绿色能源、数字经济领域,有望成为新发行力量 [4][5] 产品期限与品类创新 - 财政部持续加大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力度,并于2025年4月首次在离岸市场发行绿色离岸人民币国债 [5] - 2025年以来长期限和超长期限点心债发行规模抬升,例如香港机场管理局发行10年期和30年期点心债,香港特区政府发行20年期和30年期点心债 [5] 投资者结构与需求壮大 - 2025年7月,“南向通”投资者范围扩大,新增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理财公司四类非银机构,为市场引入更活跃资金来源 [6] - 非银机构如基金和券商交易更为活跃,投资策略更多元,有助于提升整体交易活跃度 [6] - 1年期CNH HIBOR降至1.9%附近,为近年来低点,离岸人民币融资成本明显低于美元,刺激投融资需求 [6] - 香港、澳门及新加坡三地人民币存款合计达1.3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约9.5%,为离岸市场提供充足资金池 [6] - 中小券商、资管和私募基金参与度提升,保险、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加速布局,中东、欧洲等多国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参与投资 [7] - 绿色债券等新产品吸引了关注ESG的国际机构投资者 [7] 点心债的资产属性与吸引力 - 相较境内同等信用等级债券,点心债通常能提供更高收益率 [7] - 与美元债相比,人民币计价的点心债不受弱势美元汇率波动影响,具有汇率防御属性 [7] - 在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背景下,离岸人民币资产更具吸引力 [7]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 - 点心债发展丰富了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体系,在形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闭环中发挥核心作用 [8] - 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人民币资产配置渠道,使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投资和储备货币演进 [8] - 背后是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人民币金融体系韧性的体现 [8]
专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未来“去美元化”或会加速 人民币国际化在做正确的事
证券时报· 2025-10-26 22:22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趋势 - 全球经济金融变局加速演进,美元避险属性受到质疑,跨境支付体系多元化加速国际货币体系变革 [1] - 国际货币体系将持续变革并朝着更加数字化的方向演进 [1][6] 美元地位与“去美元化”前景 - 美国政府举措正削弱美元“避风港”作用,未来“去美元化”进程有可能加速 [1][5]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已从本世纪初略超70%下降到当前略低于60% [4] - 美元在今年上半年对其他主要货币平均贬值约10% [3] 美联储政策与独立性 - 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2.9%,通胀是比就业更大的问题 [2]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年底前再次降息的信号,但未来通胀可能持续在2%以上,美联储或需重新考虑降息意图 [2] - 特朗普政府危及美联储独立性的举措非常危险,可能威胁美国价格稳定、美元地位及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3] 加密货币与数字支付发展 - 比特币不稳定且不会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稳定币由私人机构发行但其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6] - 跨境支付数字化趋势明显,SWIFT试运行“代币化存款”,多国推进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中国牵头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进入MVP阶段 [6] - 建立健全严格的加密货币监管框架至关重要,需明确稳定币等加密货币的合规范围 [7]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正确,初期聚焦跨境贸易结算与支付,构建全球清算体系及双边本币互换安排 [8] - 现阶段拓展至鼓励人民币在更广泛国际场景中使用,包括支持中资银行海外人民币贷款 [8] - 建议继续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保持耐心 [1][8]
专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未来“去美元化”或会加速 人民币国际化在做正确的事
证券时报· 2025-10-26 22:19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趋势 - 国际货币体系正加速变革,趋于多元化,其主导货币美元的避险属性受到质疑[1] - 国际货币体系将持续变革,并朝着更加数字化的方向演进[1][9] - 从全球外汇储备看,美元份额已从本世纪初略超过全球总量的70%下降到当前略低于60%[7] 美元地位与“去美元化”前景 - 美国政府采取的危及美联储独立性的举措非常危险,可能威胁美元的“避风港”地位[5] - 政策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导致美元在今年上半年对其他主要货币平均贬值约10%[6] - 未来“去美元化”进程有可能加速,但目前尚未观察到明显加速[7][8] 美国货币政策与通胀前景 - 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通胀水平高于2%的目标水准,是目前更大的问题[3]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年底前再次降息的信号,因委员会成员普遍认为通胀将自行下降而就业前景疲软[3] - 关税政策尚未全面影响到美国通胀,未来通胀可能继续在2%以上,美联储或需重新考虑降息意图[4] 加密货币与数字货币发展 - 比特币不稳定,无法作为货币使用,不会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9] - 稳定币由私人银行、科技平台等大公司独立发行,但其能否继续存在尚不确定[9] - 跨境支付数字化趋势明显,SWIFT试运行“代币化存款”,多国正打通快速支付系统,中国牵头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已进入MVP阶段[9]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中国当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正确,初期聚焦跨境贸易结算,同步构建全球人民币清算体系[11] - 现阶段进一步拓展至鼓励人民币在更广泛国际场景中使用,包括支持中资银行在海外以人民币发放贷款[11] - 建议继续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保持耐心,因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