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搜索文档
最牛天使投资人:如果未来10年只能投一个领域,那我投……
新浪财经· 2025-07-13 07:25
天使投资哲学 - 天使投资本质是信仰与信心的较量,需在孤独时下注并长期陪跑[13][20][54] - 逆向投资思维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如2018年预判中美脱钩[29][31] - 成功案例包括海康威视(245万元投资获2万倍回报)、芯原股份(接盘40余投资人股份后科创板上市)[3][15][19] 硬科技投资逻辑 - 国产替代领域存在重大机遇,如达梦数据库经历24年发展终成国产数据库第一股[23][25][26] - 底层技术创新需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如国资委推动央企使用国产数据库替代IOE体系[26][27] - 芯片领域面临光刻机等设备卡脖子问题,但设计环节已实现突破(芯原股份市值达500亿元)[13][31] 创业者特质 - 优秀创业者需具备学习能力、领导力及跨学科融会贯通能力[65][66] - 核心团队需将事业视为使命而非短期雇佣,否则易在攻坚期溃散[67] - 天才型人才往往存在明显能力熵增分布,需特殊包容机制[45][67] 行业趋势判断 - 乡村振兴战略将释放三分之二人口消费潜力,形成新基本盘[32][33] - 健康产业是未来十年核心赛道,涵盖中医药、干细胞、精准诊断三大领域[86][89][90] - AGI发展将重构办公场景,远程协作与心流状态成为效率关键[82][83] 投资方法论 - 早期项目评估需3倍资金冗余,成功率仅4%但回报非线性[47][49] - 科学家创业需区分学术型与商业型,后者需完整见证创业诱惑[39][40] - 计划书筛选采用分级分发机制,日均处理量导致工作至凌晨[78][79]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赴云南调研 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快讯· 2025-07-11 19:03
金融监管总局调研云南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赴云南调研 围绕支持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央地监管协同等议题与地方政府座谈交流 [1] - 调研对象包括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等企业 重点关注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运行情况 [2] 金融服务重点方向 - 强调银行保险机构需推动金融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2] - 要求优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强化数字赋能以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2] - 提出要助力培育地方优势特色产业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政银协同合作 -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与云南地方政府持续深化合作 共同优化金融服务并防控金融风险 [1] - 明确支持云南省深化"三个定位"建设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 [1]
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开幕
新华日报· 2025-07-11 07:02
会议背景 - 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在苏州开幕,主题为"汇聚全球智慧 打造创业天堂" [1] - 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视频致辞,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出席并致辞 [1] 政府战略方向 - 江苏省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2] - 聚力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深化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部省共建机制 [2] - 优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政策,完善全链条平台服务体系 [2] - 构建全球视野的合作格局,扩大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合作 [2] - 培育面向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重点发展领域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2] - 推动高校与企业精准对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2] 苏州具体举措 - 全力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苏州分中心建设 [3] - 提供优质创新环境,吸引科技创新项目落地 [3] 教育部支持 - 教育部希望江苏推动物理空间、建设资金、政策支持"三个到位" [3] - 提速公共转化平台建设,培养高水平技术经理人 [3] - 加快科技金融赋能,提高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3] 会议成果 - 聘任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首批技术经理人 [4] - 发布成果转化重大案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及相关政策 [4] - 发布"十大产业科技成果"和"揭榜挂帅"关键技术需求榜单 [4] - 设立相关基金,对创新团队、青年科学家、创业企业进行颁奖授牌 [4]
挖掘“中水区”前沿科技,上海“超前孵化”打通任督二脉|上海高质量孵化器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7-10 21:02
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 - 上海聚焦大模型、光电量子、智能传感、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前沿赛道,启动建设12家高质量孵化器,孵化出36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36家估值超亿元的企业 [1][2] - 孵化器建设主体中民营(含混合)占比达75%,运营团队偏重新技术和新模式孵化,甚至超前孵化 [2] - 超前孵化指关注细分赛道新趋势,跟踪基础研究项目,从论文和知识产权入手实现超前布局 [2][7] 孵化器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底,12家高质量孵化器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多家 [5] - 2024年1~5月孵化器营收达6500万元,同比增长15%,专业服务收入占比51%,为全市科创载体平均水平的2倍 [5] - 同期在孵企业总营收超6亿元,R&D经费投入超5亿元 [1][5]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2024年上海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高于全国6.91%的水平 [3] - 2023年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顶刊发表论文158篇,占中国大陆总数30%,2024年1~6月发表101篇,占比提升至31.6% [3] - 复旦大学团队孵化的原集微科技启动二维半导体工程化验证示范工艺线,其"无极"处理器为全球集成度最高的二维半导体芯片 [8][9] 典型案例与模式创新 - 莘泽"智星港"培育的维昇药业专注内分泌罕见病治疗,2025年3月港股上市 [4] - 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培育的青心意创研发OrcaⅠ机器人,实现全球首创"拟人直膝"行走 [4] - 中科创星采用超前孵化模式,已落地七八个项目,如华科冷芯公司的无槽液体-电磁耦合悬浮微泵项目 [9][10] 政策与生态支持 - 上海2017年启动"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2023年发布《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2024年5月推出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4] - 长三角在上海引领下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区域共同体,上海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第二 [3] - 建议利用上海产业应用场景优势,推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转化孵化 [10][11]
“绿洲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专题活动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
环球网· 2025-07-10 15:43
绿洲行动启动仪式 - 北京科大科技园与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园联合发起"绿洲行动",旨在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三方高端合作平台 [2][16] - 活动吸引了来自高校、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代表参与 [2] - 启动仪式后举办了首场新材料专场活动 [14][16] 参与方表态与支持 - 北京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介绍行动建设初衷和筹建历程 [2] - 人大文化科技园总经理白连永强调人大在人文社科、科技创新和校友资源方面的优势 [2] - 北科大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康卓教授期待行动实现共创、共研、共享 [2] - 元禾厚望投资创始合伙人潘海东呼吁聚焦"硬科技"发展并融入文化元素 [2] - 工商银行海淀支行承诺提供全面金融支持与服务 [3] - 金木资本创始合伙人冯会波评价行动能汇聚多方资源弥补个体能力不足 [3] - 国新风险投资表态开放基金资源支持行动 [3][5] 政府与高校支持 - 北京市科委园区发展建设处副处长刘亚军强调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化 [5][7] - 北科大副校长张卫冬指出行动旨在破解成果转化痛点,未来将打造"绿洲联盟" [8] -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高度评价两校学科互补性 [10] 行动目标与模式 - 行动旨在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堵点 [16] - 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8][16] - 促进三方深度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16]
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跑” 原创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网· 2025-07-10 14:21
安徽前沿科技发展 - 安徽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期,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成果涌现 [1] - 合肥聚变堆园区正在测试"人造太阳"关键部件,包括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集成测试进行中 [3] - "人造太阳"原理为氢原子超高温高压下聚变释放能量,每升海水提取氘可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生成物无污染 [5] - 聚变堆园区2022年3月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加快,预计2022年底基本建成 [6] - 园区将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研究平台,测试装备用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底建成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 [7] 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展 - 合肥已建成3个大科学装置,在建3个包括2026年底建成的合肥先进光源和部分建成的雷电防护设施 [9] - 计划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包括超级陶粲、行星环境模拟设施及强光磁等,2027-2028年将形成完整科创体系 [9] - 大科学装置和量子技术是科技创新"富矿",衍生出多项商业应用机会 [10] 核聚变衍生技术应用 - 太赫兹检测技术源自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可穿透扫描坚果内部质量,应用于生物、医疗、工业检测及未来6G通讯 [11] - 聚变衍生技术包括航天辐照用的芯部加料技术和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置 [15] - 可控核聚变项目建设拉动产业链发展,涉及上游材料、中游系统及下游反应堆,形成100亿元投入带动1000亿元产业链升级的效应 [17][19]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合肥通过场景机会清单(240项)和场景能力清单促进700家科创企业对接 [26][28] - 政府部门设立场景创新推进处和工作专班,建立容错机制解决新技术应用风险 [29] - 成立国内首个场景公司,累计发布场景机会1000项、能力1500项,落地项目1200个金额7亿元 [30] - 联合19个城市成立场景创新城市联盟,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共享 [30] 资金与平台支持 - 安徽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18支子基金投资项目137个金额24亿元,部分项目已上市 [35] - 举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2025年参展企业1800家,落地项目400个涉及资金260亿元 [37] - 全省219家省级以上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万家,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 [39]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实验室到地铁站 前沿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0 12:58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安徽合肥聚变堆园区正在研发安装"人造太阳"关键部件,包括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目前进行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的集成测试[1] - 园区2022年3月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全面加快,预计2023年底基本建成[3]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底建成,将首次在世界上演示聚变能发电[7] 核聚变技术发展 - "人造太阳"模仿太阳原理,氢同位素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每升海水提取的氘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生成物无污染[5] - 核聚变可能在2040-2050年实现大规模并网发电和商用,带来能源革命[8] - 聚变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7] 大科学装置布局 - 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已有三个装置建成,三个在建,包括2026年建成的合肥先进光源和部分建成的雷电防护设施[9] - "十五五"规划可能纳入超级陶粲、行星环境模拟设施及强光磁等新装置,2027-2028年将形成完整科创体系闭环[9] - 合肥大科学装置建设速度全面加快[11] 产业链带动效应 - 可控核聚变拉动上中下游产业链发展,包括材料、关键零部件、加热系统、磁体系统和聚变反应堆[15] - 每100亿元聚变投入可带动1000亿元产业链升级,涉及高技术含量和高净值产业[17] - 聚变衍生技术如太赫兹检测已应用于食品工业,穿透果壳直接成像检测坚果品质[10][1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合肥通过场景能力清单和场景机会清单对接供需,2023年场景机会超240项,响应企业超700家[22] - 政府部门设立场景创新推进处,成立国内首个场景公司,为量子等领域量身打造应用路径[26][28] - 累计发布场景机会约1000项,场景能力约1500项,落地项目超1200个,金额约7亿元[28] 资金与平台支持 - 安徽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截至2025年6月设立18只子基金,投资137个项目金额近24亿元[30] -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吸引1800家企业参展,落地项目超400个涉及资金260多亿元[32] - 全省219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超万家,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32]
深珠科创协同再落一子!助力珠海成为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7-10 11:28
珠海中科创新科技园启动 - 珠海中科创新科技园正式启动 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计划容纳超1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形成500-1000人的高端产业集群 预计孵化企业产值不低于20亿元 [1] - 园区聚焦人工智能 机器人 生物医学工程 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 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的标杆平台 [1] - 园区采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共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1] 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 11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地 集中在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 人工智能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主攻基因编辑工具国产化 病毒载体规模化制备等"卡脖子"技术突破 [3] - 中科艾深医药有限公司核心产品进入临床Ⅱ期 有望填补国内跨心 肝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空白 [3] - 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微生物组技术实验室和生产研发基地 拥有12万株人源菌株库 支撑活体生物药研发 [3] 创新平台与赛事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成果超市珠海中心"启动 首批精选300余项优质成果 覆盖医疗设备 生命健康等7大领域 [2] - 采用"扫码识成果"形式 实现技术参数 应用场景等信息的可视化呈现 精准对接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 [2] - 2025年珠海市"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设"云上智城""生物医药"行业赛 吸引数十项企业组及团队组项目参赛 [2] 深珠科创协同发展 - 园区构建"深圳研发+珠海转化"跨区域协同模式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迈向市场 [4] - 深圳先进院已在珠海落地一批重大转化项目 并设立成果超市珠海中心 未来将持续输送创新资源 [4]
“区校共生”助力西湖区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26
西湖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活动 - 西湖区举办"西湖链链看"品牌活动 促成西湖大学与7对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覆盖智慧康养 光储设备 生命健康等领域 [1] - 合作案例包括西湖交互与遐龄荟 西湖心辰与西湖康养集团 西湖阳光与之江城投集团等企业组合 [1] 区校共生模式成果 - 姜汉卿团队柔性变刚度机械臂获韩国订单 可适配90%人形机器人及医疗设备 [1] - 李旭团队"高维生物学+AI药物发现平台"获2025国际生物医疗创赛大奖 [1] - 王睿团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新能源车 无人机提供解决方案 [1] - 西湖大学42个孵化项目落地西湖区 总估值达180亿元 [1]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西湖区连续三年获"科技创新鼎" 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全省第二 科技人才发展指数全省第三 结构指数全省第一 [2] - 通过163场活动促成188个合作意向 70个项目落地 包括翠苑街道巡逻机器人"小西"和新疆棉田生物降解地膜应用 [2] 未来发展规划 -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6月底全面建成 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 生物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政校双方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 加速创新项目商业化落地 [2]
培育更多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8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的重要性 -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技术升级的使命[1] - 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和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1] - 能够凝练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需求,突破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的壁垒[2] 海洋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现状 - 2024年7月由10家海洋工程央企联合24家高校院所和12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2] - 宝钛股份为"奋斗者"号等深海装备提供钛合金材料技术支持[2] - 中科海讯将军工声呐技术延伸至深海经济领域[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建设 - 《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强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3] - 政策支持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3] - 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联合高校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产业创新中心[4] -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降低技术转化风险[4] - 培育兼具海洋工程知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政府组织领军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4] - 鼓励领军企业发挥"链主"作用,构建创新联合体[4] - 形成"大企业搭台、小企业创新"的产业生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