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技术
搜索文档
南京公用(000421) - 000421南京公用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7:12
公司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因房地产项目交付排期不同,本期达交付条件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 [2]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5.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6亿元 [2] 光储充换检业务拓展计划 - 分布式光伏领域深挖光伏资源,重点拓展江浙沪皖及周边项目,开发集中式光伏电站,探索异地项目公司设立和并购路径 [1] - 充电业务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场站选址布局,加强设备巡检维护标准化体系建设 [1] - 储能业务开展全周期技术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优质客户试点合作,探索多元化收益模式 [1] - 换电业务动态跟踪用户需求,构建“车 - 电 - 站”联动的柔性运营机制 [1] - 智慧平台建设实施网络安全三级防护,采用模块化开发分阶段验证系统功能 [1] 市值管理 - 积极响应监管机构关于市值管理的相关政策指引,聚焦核心业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2] 客运产业应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举措 - 密切关注相关政策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动态,加强与相关头部企业的沟通,探索车辆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2]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能源产业中城市燃气强化延伸业务,推进综合能源管理和管道建设,探索供气新模式 [2] - 新能源产业聚焦“城市级智慧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定位,围绕“光、储、充、换、检”提升市场占有率,打通产业链 [2] - 房地产业深耕在运项目,推进住宅及商铺销售,精准定位市场和营销,提升项目品质 [2] - 客运产业出租车围绕电动化、智能化,实现服务升级 [2] 南京港华燃气市场情况 - 特许经营区域覆盖江南主城六区及江宁区汤山部分区域,区域市场拓展难度加大,可拓展空间及客户增量有限 [2]
日媒:日本车企已难独立在华竞争,找中国公司帮忙为时已晚
凤凰网· 2025-04-28 11:17
"这里(中国)出现了新的'汽车文化',所以我们需要向当地人才和合作伙伴学习。"一位参加2023年上海 车展的丰田高管曾表示。 随着电动汽车在中国的普及,竞争焦点已转向了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等车载技术。比亚迪 (002594)和其他中国企业正在加速开发新技术,而日本汽车制造商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新产品可能会 迅速落伍。 丰田专为中国市场设计了首款电动轿车铂智7,这是丰田首款搭载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车型。鸿蒙已被 其他汽车制造商用于智能座舱系统,能够通过触摸屏控制窗户、空调和座椅位置等功能。日产、本田也 正在与中国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合作,分别为其新款N7、Ye电动汽车配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N7和 Ye车型都是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 "为了在中国推出人们想要的汽车,我们的开发需要中国人的智慧和才干。"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在上海 车展上称。 《日经亚洲》指出,这三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在2000年代开始与中国公司合作,启动了在中国的全面生 产。它们在中国的总销量在2020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88万辆。然而,在电动汽车领域,他们落后了。随 着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面临挑战。2024年,这三大日本车企在华总 ...
频繁被对标,这一次,轮到奔驰出牌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4-26 20:38
上海车展国际关注度提升 - 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首日国际面孔显著增多,反映中国汽车行业全球关注度提升及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重视度加强[1] - 梅赛德斯-奔驰将上海车展作为展示新平台、新产品、新技术的重要舞台,展现其应对中国市场竞争的战略布局[1] 奔驰产品矩阵展示 - 公司携四大品牌共28款车型亮相,包括梅赛德斯-奔驰、AMG、迈巴赫和G级越野车[3]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MMA平台首款国产车型)和Vision V概念车完成全球首秀,AMG GT 63 4MATIC+正式上市[3] - 纯电长轴距CLA定位为中国市场智能与豪华变革的解决方案车型[4] 智能化技术突破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搭载自研MBOS架构,支持持续OTA升级,中国团队开发了符合本土需求的智能科技[6] - 配备豪华品牌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采用端到端大模型并达到ASIL-D最高安全等级[7][9] - 集成AI虚拟助手"豆包",具备情感识别功能,并首创三维地图导航与驾驶辅助视图融合技术[9] 电动化性能表现 - 纯电长轴距CLA实现CLTC工况866公里续航、10.9千瓦时/百公里能耗、10分钟快充370公里的行业领先指标[9] - 搭载全球首款电动两挡变速箱(11:1一挡齿比和5:1两挡齿比),兼顾能效与动力[15] - 通过180次实车碰撞测试和15000次模拟测试,获得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五星认证[9] 豪华MPV概念创新 - Vision V概念车基于VANEA纯电架构平台,配备智能可变透光玻璃实现驾驶舱与乘客舱灵活分隔[12] - 配置65英寸可分屏4K影院级显示屏及7台投影仪,构建360度全景数字豪华体验[12] - 该平台将开创豪华MPV新时代,未来产品将启用VLS和VLE全新命名体系[12] 自动驾驶技术布局 - 公司实现L3和L4双认证,成为首个获准在北京进行L3/L4测试的国际品牌[14] - 明确区分L3以下驾驶辅助与真正自动驾驶的技术界限,强调用户选择权与安全优先原则[14] 前沿技术储备 - 固态电池测试显示可使EQS续航提升25%至超1000公里,正推动量产落地[16] - 线控转向技术将于2026年量产,消除底盘震感并提升操控精准度[18] - 开发太阳能涂层技术,预计在北京年均可提供超14000公里额外续航[19] - 神经形态计算技术可降低系统能耗90%,提升智能驾驶响应速度[21] 中国市场战略 - 2024年及2025Q1在中国豪华车市场、100万+和150万+细分市场保持销量第一[23] - 在华研发投入累计达105亿元,北京上海双研发中心拥有2000名专家团队[25] - 本土团队主导了纯电长轴距CLA的研发,重点整合中国头部合作伙伴资源[25] - 进入中国以来累计用户达680万,星愿基金15年投入3.6亿元开展公益项目[26]
跨国汽车供应商加大中国本土化投入
第一财经· 2025-04-25 19:37
跨国汽车供应商本土化战略 - 安波福提出在中国开发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及供应链国产化目标,涵盖智能驾驶技术及传统核心材料本地化采购 [3][4] - 安波福展示基于中国本土芯片的跨域融合解决方案,集成智能座舱、L2+ ADAS、自动化泊车等功能,降低成本并简化设计验证流程 [3] - 安波福旗下风河中国软件总部落地上海,开发"中国芯"解决方案,推出本土化RTOS和虚拟化平台,知识产权归属中国且不受出口管制限制 [4] 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 - Mobileye指出中国车企出海面临安全法规和市场环境挑战,公司凭借全球部署经验助力中国车企拓展海外业务 [4] - 安波福将支持中国车企出海列为战略重点,协助制定全球战略并解决法律合规、数据安全等问题 [5][6] - 中国汽车行业在技术迭代速度和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完成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 [6] 技术发展趋势 - Mobileye展示基于CAIS的全面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推动主流量产车型普及自动驾驶功能 [3] - 安波福预计中国汽车行业将沿智能化、电气化、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并输出创新产品支持全球市场 [6] - 安波福英凯博新能源汽车技术生产基地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在上海投产 [4]
马斯克亲自救火!大幅脱身政府,重返特斯拉一线
金十数据· 2025-04-23 09:09
在特斯拉财报承压、关税压力不断加剧的敏感时刻,马斯克宣布将"大幅"退出美国政府事务,重新把精 力投入特斯拉核心业务,市场随即反应积极。 特斯拉公司(TSLA)股价在周二尾盘交易中上涨,因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 他将"大幅"退出与美国政府的合作,专注于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 马斯克周二在与分析师的通话中说:"我认为,可能从下个月,也就是5月份开始,我分配给DOGE的时 间将大幅减少。"DOGE指的是他一直领导的美国政府效率部。 马斯克还表示,他计划继续倡导美国总统特朗普取消关税,这些关税已经打击了特斯拉,但关税的决定 完全由特朗普来定。 马斯克表示,"我会向总统提供我的建议,总统会听取我的意见,但最终由他自己做出决定。我多次公 开表示,我认为降低关税通常对繁荣是有益的,但这一决定归根结底由代表人民的当选总统来做。因 此,我将继续倡导降低关税,而非提高关税,但我能做的也就这些。" 他预测,在"特朗普任期的剩余时间内",他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参与其中,但他很快就会把更多时间分 配给特斯拉。 据伍德麦肯兹公司称,该公司的Megapack储能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中国的锂离子电池芯, 20 ...
东西问|郑志峰:自动驾驶如何以人为本?
环球网资讯· 2025-04-19 21:33
自动驾驶技术的价值与挑战 - 自动驾驶技术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并可有效降低出行成本,提升环境质量 [6] - 自动驾驶汽车可大幅降低交通事故发生,但无法保证绝对安全 [6] - 技术发展将影响出租车、网约车、货车司机等群体的就业,对以手动驾驶为业的岗位造成直接冲击 [7] 自动驾驶面临的责任与伦理难题 - 自动驾驶汽车到来后,驾驶人的角色发生改变,不再实施具体驾驶行为,导致事故责任如何分担成为难题 [6] - 自动驾驶汽车强调以算法系统取代人类驾驶员,带来了如何让算法遵守人类伦理的全新伦理问题 [7] - 自动驾驶汽车运行需要不断收集处理海量数据,引发对车内用户及车外行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担忧 [6] 中国在自动驾驶发展中的保障措施 - 中国坚持以循序渐进策略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按照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商业运营、量产上市的步骤推进应用 [10] - 在法律上严格要求配备随车安全员、远程安全员等保障行驶安全,以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10] - 出台多项规定,明确要求自动驾驶汽车生产企业必须把好数据、网络安全关,并将其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核心指标 [12] 中国对失业与伦理问题的应对方案 - 中国高度重视自动驾驶带来的失业挑战,要求加快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转变,并加强职工再就业培训和指导 [12] - 中国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等系列政策文件,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 [13] - 监管者正与学者、社会公众、行业对话,寻找自动驾驶汽车伦理挑战的应对方案 [13]
Uber:自动驾驶真能杀死“美版滴滴”?
海豚投研· 2025-04-08 22:16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旨在评估自动驾驶技术对网约车行业及Uber公司的潜在影响,探讨在股价经历近三分之一回撤后,Uber当前估值是否已充分反映相关风险并具备投资性价比 [1][3] - 分析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将主要带来出行结构变化和成本下降,网约车行业有望通过侵蚀公共交通和出租车份额实现约66%的订单量增长,但平台方的单均收入和利润空间可能因竞争格局变化及议价能力减弱而承压 [5][9][20][23][46] - 基于保守假设的估值模型显示,在自动驾驶影响充分释放后,Uber的安全股价可能低于前期低点$60,当前约$65.6的股价并未明显计入自动驾驶的潜在负面影响,估值属中性水平,缺乏明显性价比 [50][51][63] 自动驾驶时代网约车需求变化 - 自动驾驶技术的根本性改变在于解放驾驶人力及降低人力成本,其对出行需求总量的拉动作用有限,因出行是工具而非目的,技术革新主要体现为成本下降而非像汽车替代马车那样显著拓展出行可能性 [5] - 技术对出行市场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结构变化上:中长期看,私家车与网约车将继续侵占公共出行份额,网约车将加快对人力出租车的替代,但自动驾驶对私有车和网约车的利好相当,两者谁更受益尚难判断 [6][9] - 网约车替代其他出行方式的两大普遍原因是价格更便宜和使用更便捷;自动驾驶普及后,网约车在使用成本上有望接近公共交通,ARK测算其成熟规模化后运营成本可压缩至每英里$0.25,与公交地铁的$0.22-$0.23近乎无差距 [10][14] - 定量角度看,通过侵蚀公共交通份额(假设全场景使用比重约3%,其中50%被自动驾驶汽车替代),网约车可获得相当于当前运营车辆市场规模40%的增量空间;叠加网约车在经营车辆内部份额从80%+提升至95%+,静态下美国网约车市场规模(按量)有望提升约66% [17][18][20] 自动驾驶时代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演变 - 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网约车定价可能显著下降,即便终端定价比当前便宜约60%,运营方仍能保持与当前网约车平台相当的单均收入,从而提供价格吸引力;中美市场均显示出这一共性 [23][24][25] - 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方进入网约车行业的角色定位可分为三种情形:技术被寡头垄断(可能性小)、技术方自建平台正面竞争、技术方与现有平台合作;未来大概率会是以合作为主、自建为辅的混合模式 [28][31] - 新玩家的出现将从两方面影响现有平台:一是直接竞争客源和市场份额,二是上游运力供给从分散的个人司机转变为规模化的车队,可能弱化平台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减少平台在单均收入中的分配比重 [32][46] - 若后续自动驾驶技术提升者数量多、技术代差不显著且缺乏行业决定领头羊,对Uber等现存平台的影响会更小 [33] 新进入者对现有平台的影响评估 - 当前自动驾驶开发者独立运营网约车平台的进展并不顺利,欧美市场仅有Waymo和Zoox两家在运营或试点,Cruise、Motional、Aurora等多数公司已暂停或终止无人网约车运营,转向技术研发或无人驾驶卡车 [34] - Waymo作为领跑者,正在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包括纯自营(1P)、纯第三方(3P,与Uber合作)、混合模式(1P/3P)等;这表明即便其自建平台,仍选择与第三方合作,未来大概率是混合经营模式 [38][39] - 截至2025年3月末,Waymo在四个运营地区的周订单量已达20万单,尽管绝对体量与Uber在加州日均数十万单仍有量级差,但经营效率已无明显差距;在加州,其无人驾驶网约车日均订单接近24次,有效运营时间达15小时/天,需求旺盛 [40][41] - 在加州旧金山地区,Waymo按订单额计算的市占率在2024年底已追上Lyft,略高于20%,导致Uber和Lyft市占率较2023年高点下降约10%,表明新平台已对存量平台构成显著竞争 [45] - 在自动驾驶时代,由于供给端集中度提升和市场可能出现多个新平台,纯平台方在“用户支付价格-车辆运营成本”的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可能比目前人力时代更低,而车辆运营方分配到的收入比重可能上升 [46] Uber估值与安全价格分析 - 基于GAAP净利润测算,Uber当前约1373亿美元市值对应2025年和2026年的预测市盈率属中性偏看好水平,大致反映市场对15%-20%利润增速的预期,当前$60-$65的股价区间并未明显计入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带来的业绩影响 [50] - 为估算自动驾驶影响,预测周期设定为2027年至2031年,并做出保守假设:网约车单量因侵蚀公共交通和出租车份额最大利好为33%(而非理论上的66%),Uber市占率降至当前水平的60%,综合导致其2031年网约车订单量为原预测的80% [53][54][55][56] - 同时假设网约车定价下降60%,平台方需分配20%留存收入给车队管理方,且单均费用支出仅减少10%,在此保守情景下,Uber单均利润(以调整后EBITDA代表)可能减少约40%,导致2031年调整后EBITDA仅为原预测值的约46% [59][60] - 分部估值法(外卖业务按2026年预期估值,网约车业务按2031年影响释放后利润折现)测算出的Uber安全股价低于前期低点$60,显示在悲观假设下股价仍有下行空间,该价格可作为抄底参考信号 [63]
深夜巨震!特斯拉突遭黑天鹅,全球巨头警告:或还能再跌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23:31
特斯拉股价与市场表现 - 4月2日美股开盘特斯拉一度跌超6% 随后翻红涨超2 6% [2]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336000辆汽车 同比下降13% 为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差季度表现 [3] - 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量为386810辆 产量为433371辆 [7] - 其他车型(含Cybertruck)共交付12881辆 [9] 欧洲市场销量下滑 - 3月荷兰注册量同比下降61%至1536辆 瑞典同比下降63 9%至911辆 丹麦同比下降65 6%至593辆 [12] - 法国3月注册量同比下降36 8%至3157辆 一季度销量同比下跌41 1% [13] - 一季度瑞典销量同比下跌55 3% 挪威跌12 5% 丹麦跌55 3% 荷兰跌49 7% [13] - 头两个月欧盟销量减少近一半 市场份额仅1 1% [14] 分析师预期与富国银行观点 - 市场平均预期交付量超过39万辆 投资者预期36万至37万辆 [3][6] - 富国银行设定目标价130美元/股 较当前水平潜在跌幅超50% [18] - 预计2025年欧洲交付量下降40% 中国下降14% 北美下降3% [21] - 交付量减少和降价或使2025年每股收益减少25% [21] 生产与产品动态 - 部分工厂停工升级生产线 为Model Y改款版本投产做准备 [10] - 马斯克预计Model Y"今年将再次成为全球最畅销车型" [11] 马斯克相关事件 - 美国政府效率部已裁减2 5万名员工 另7 5万人接受买断计划 累计节省1150亿美元开支 [25] - 拉斯维加斯特斯拉服务中心5辆汽车遭纵火焚烧和枪击 [28]
利空突袭,特斯拉暴跌!
证券时报· 2025-04-02 22:45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不及预期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为336681辆,低于市场预估的390343辆,环比上季度495570辆大幅下滑 [1] - Model 3/Y产量345454辆,低于市场预估400777辆 其他车型产量12881辆,低于市场预估16335辆 [1] - 数据公布后特斯拉美股盘前下跌超4%,年初至今股价跌幅达33%,市值缩水至8635亿美元 [1] 富国银行看空特斯拉的核心逻辑 - 交付量下滑:预计2025年欧洲交付量下降40%,中国下降14%,北美下降3% [2] - 盈利压力:交付放缓叠加降价策略将导致2025年每股收益下降25% [2] - 政策风险:特朗普政府可能取消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 [2] - 目标股价130美元/股,较当前268.46美元有超50%下跌空间 [1][2] 产品与技术层面的担忧 - 低成本车型进展缓慢,缺乏具体细节披露,"Model 2.5"可能侵蚀高端车型利润率 [3] - 自动驾驶技术受质疑,仅依赖视觉系统(非激光雷达)存在安全隐患 [3] - 奥斯汀Cybercab项目因技术路线问题面临发布风险 [3] 估值水平与同业比较 - 当前市盈率96倍,是科技"七巨头"平均25倍市盈率的近4倍 [4] - 高估值背景下盈利增速放缓,相对同业吸引力不足 [4]
暴跌50%!特斯拉,传出三大利空!
券商中国· 2025-04-02 19:47
一是,日前,富国银行发布报告,重申对特斯拉的"减持"评级,并称特斯拉的股价或再跌超50%,投资者应做 好准备。富国银行的分析师还在报告中列出了看空特斯拉的五大理由。 特斯拉,又遭唱空! 再次拿下全球首富宝座的马斯克,最近麻烦缠身。股价持续回调的特斯拉,也再度迎来三大利空。 另外,在法国,特斯拉3月份仅注册了3157辆电动汽车,比一年前下降了36.8%。按季度计算,一季度,特斯拉在法 国的销量同比下跌41.1%,瑞典跌55.3%,挪威跌12.5%,丹麦跌55.3%,荷兰跌49.7%。 二是,最新披露的销量数据,也对特斯拉形成"打击"。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特斯拉在荷兰、瑞典、丹麦的销 量跌幅均超过50%。 德国、英国和意大利3月销售数据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当前已知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特斯拉在欧盟的销量几 乎减少了一半,目前仅占1.1%的市场份额。 虽然特斯拉第一季度的官方销售数据最早可能在周三发布,但欧洲、中国和美国的销量下降预示着这家电动汽车制 造商的第一季度将面临困难。近期,多家研究机构下调了特斯拉的销量预测。 Visible Alpha预测,特斯拉在第一季度将交付约37.3万辆汽车,较去年同期下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