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
搜索文档
事关普惠养老、债券市场“科技板”……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出“组合拳”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58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额度5000亿元 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1] - 新政策是对2022年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额度400亿元)的扩容升级 支持领域更广 利率更低 全国适用 [3] - 专家认为该政策将激发服务消费和养老市场活力 促进服务消费供给与需求 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长期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3] 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监管调整 - 金融监管总局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鼓励险资加大入市力度 [4] - 2023年9月曾下调风险因子 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至0.3 科创板股票从0.45调至0.4 [6] - 本次调整预计带动股市增量资金超1300亿元 但与普通股民投资风险无关 [4][9] 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政策 - "科技板"聚焦人工智能 大数据与云计算 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量子技术 生物技术等国家战略科技领域 [9] - 制度设计针对发行人诉求优化发行环节安排 [9] - 鼓励金融机构 资管机构 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等参与投资 支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指数及相关产品 [11] - 将提供专门做市报价服务以提高科技创新债券交易活跃度 [11]
未知机构:广发军工新专题欧盟自主化战略下军贸价值链迁移与产能价值重估的思考-20250508
未知机构· 2025-05-08 10: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军工行业 - **公司**:国睿科技、睿创微纳、洪都航空、中航沈飞、航天南湖、中航西飞、航天电子、中航成飞、航天彩虹、中直股份、晶品特装、光威复材、中无人机、内蒙一机 [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欧盟自主化战略下军贸价值链迁移,我国军工企业产能价值重估,迎来产业机遇 [2] - **论据**: - 欧洲建设自主化国防体制,提出到2030年成员国在EDTIB国防装备采购达50%,欧盟内部国防贸易额至少占35%,防务企业订单饱满、产能紧张,全球军贸需求外溢可期 [1][2] - 全球军贸交易需求活跃,欧洲主流防务企业新增及积压订单创新高,欧盟产能优先供自身,原采购欧盟防务产品国家需求将外溢 [2] - 我国企业在全球国防工业格局变化及军贸高景气下有三大机遇,包括国内军工产能价值重估、无人&反无系统新兴、军民两用产品供应景气 [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未来战争演变最大变化是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欧洲对无人机、反无系统及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国防能力紧缺 [3] - 商业航空产业链产能与需求错配,除俄罗斯产能收缩,防务产能挤占也是重要影响,国内航空航天核心企业有望受益 [3]
债券市场“科技板”对于投融资的意义是什么?专家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5-08 09:25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 - 中国人民银行计划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旨在为科技创新领域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增量资金 [1][3] - 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到18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具有资金筹集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 [3] "科技板"的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创设政策性工具,建立"股债联动"综合支撑体系,有效匹配科技创新企业各阶段融资需求 [5] - 允许发行人灵活选择发行方式,简化信息披露规则,丰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提升发行效率和融资可得性 [5] - 鼓励金融机构、资管机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资金积极参与投资 [7] - 鼓励创设与科技创新债券指数及相关指数挂钩的产品,引导扩大投资者范围 [7] 重点支持的科技产业 - 聚焦国家科技战略需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产业 [9] 风险分担与融资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 [11] - 风险分担工具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采取多样化增信措施,共同分担债券投资人违约损失风险 [11] - 该机制可有效降低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成本,支持其发行8年期、10年期等更长期限债券 [11]
【新华解读】债市“科技板”配套安排逐步落地 引导债券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新华财经· 2025-05-07 23:47
债市"科技板"政策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推出13项具体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包括丰富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机制[1] - 沪深北交易所随后发布通知,对公告内容补充实施细则[1] - 政策旨在拓宽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带动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1] 科技创新债券市场规模 - 已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2] - 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2] - 支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5+3、5+5等长期限债券,培育耐心资本[2] 支持重点产业 - 债市"科技板"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3] - 将科技创新债券纳入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质效评价体系[3] - 建立全国性银行科技金融服务质效评价定期通报机制[3] 发行主体扩容 - 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体[6] - 新增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6] - 鼓励更多成熟期、成长期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7] 创新债券条款 - 发行人可灵活选择发行方式,创新设置含权结构、发行缴款、还本付息等条款[7] - 支持设置预期收益质押担保、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可转换为股权等创新条款[7] - 票面利率可与科创企业成长或募投项目收益挂钩[7] 风险分担机制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8] - 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共同参与分担违约损失风险[8] - 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8年期、10年期等更长期限债券[8] 政策影响 - 有望缓解股权投资行业筹资困境,带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4] - 推动私募股权融资市场与股票发行交易市场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4] - 形成资本市场投资主线,提振资本市场信心[5]
债市“科技板”引增量资金 推动投融资良性循环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20:32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细则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公告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 - 配套推出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以降低融资成本 [1] - 上海、深圳、北京交易所同步补充实施细则 [1] 市场响应与规模 - 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1] - 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全球第二),为科技创新提供增量资金 [2] 制度创新设计 - 允许灵活选择发行方式,创新含权结构、缴款及付息条款 [2] - 简化信息披露规则,可约定豁免披露事项 [2] - 建立以技术价值为核心的评级方法,突破传统资产规模限制 [2] 科技创新债券的投融资匹配 投资者参与机制 - 鼓励金融机构、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投资 [3] - 推动创设与科技创新债券指数挂钩的产品 [3] - 优化做市机制并纳入科技金融服务评估 [3] 重点支持领域 - 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技术等国家战略科技产业 [4] - 重点支持成熟期和成长期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债融资 [4] 股权投资机构参与 政策突破 - 首次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债券(如8-10年期) [4] - 缓解"短债长投"矛盾,增强硬科技项目投资能力 [4] 生态优化 - 促进头部私募股权机构发债,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4] - 减少对政府性资金的依赖,提升投资效率 [4] 信用增进与风险分担 增信工具创新 - 央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 [6] - 结合"第二支箭"担保增信,降低民营科技企业发债门槛 [6] 政策持续优化方向 - 证监会将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并完善增信支持 [6] - 建议扩大政府担保覆盖至贴息、税收优惠 [7] - 推动建立全国性科创信用评级体系及资产证券化(ABS) [7]
债市“科技板”来了!风险分散分担机制是市场关注点
搜狐财经· 2025-05-07 18:42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完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安排 [1] - 已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参与机构将进一步增加 [1]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债券,并联合地方政府、增信机构分担违约风险,支持发行8年期、10年期长期债券 [2] 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创新 - 发行人可灵活选择发行方式、融资期限,创新设置含权结构、发行缴款、还本付息等条款 [3] - 优化发行管理流程,支持灵活分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规则,金融机构可采用余额管理方式 [3] - 创新信用评级体系,针对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特点设计专门评级方法,提高前瞻性和区分度 [3] 交易所配套支持措施 - 上交所建立"即报即审"绿色通道,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审核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 [5] - 深交所新增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可用于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多种途径 [5] - 北交所免收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认购经手费、上市初费等费用,支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类ETF产品 [6] 科技创新债券预期影响 -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产业 [10] - 有望缓解股权投资行业筹资困境,带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债-贷-股-保"联动支持体系 [10] - 政策将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促进民间资本、政府基金等社会投资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11] 信用评级体系优化方向 - 对科技创新企业评估需重"质"轻"量",关注产品竞争力、研发投入与产出,强化全链条技术评估 [8] - 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评估需以投资能力为核心,注重投资专业性和业绩双重验证,建立长周期偿债能力评价体系 [9] - 评级机构需加强科创债特有评级要素研究,提升尽职调查质量,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 [12]
【大涨解读】军工:海外再爆冲突,地缘政治复杂程度加深,机构称行业需求或外溢
选股宝· 2025-05-07 14:07
行情表现 - 5月7日军工板块大涨,润贝航科、航天长峰、内蒙一机、华伍股份等多股涨停 [1] 地缘政治事件 -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表示巴基斯坦击落5架印度战机并俘虏多名印度军人 [2] - 印度陆军、海军和空军在“辛杜尔行动”中对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的9个目标进行导弹袭击,其中5个目标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2] 行业前景与估值 - 地缘政治复杂程度加深,军工行业有望进入新地缘变化下新估值阶段,主动型基金对军工板块超配比例有望不断修复 [3]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行业有望摆脱近两年低迷期迎来全面复苏景气拐点,军工板块或将进入业绩改善与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阶段 [3] 产业投资机遇 - 全球国防格局变化背景下部分地区的军贸需求外溢,欧洲强调自主化国防建设,其本土产能高度紧缺情况下国内产能及现货优势在全球军贸市场中较为突出 [3] - 战争形态转变背景下对于新兴装备的需求增加,未来战争演变最大变化是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欧洲对无人机、反无系统及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国防能力紧缺 [3] - 防务产能挤占产生溢出效应,带来民用产品全球配套需求,国内航空航天核心企业外贸资质齐全,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强背景下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4]
志特新材(300986):收入双位数增长,毛利与费用改善明显
长江证券· 2025-05-06 22: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益海外业务推进和国内管理效率提升,公司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全年收入预期乐观;海外高盈利业务推进和管理降本增效,Q1毛利率与费用率同比改善明显;Q1现金流大幅改善,收现比提升,资产负债率下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公司与量子创新中心、微观纪元合作推动AI与量子技术用于新材料研发,成立合资公司,未来或推动产品市场化落地贡献增量利润;公司主业经营拐点已至,海外市场爆发增长,国内市场逐步探底,新质生产力依托产业基金有望在AI等方向探索,2024年股权激励目标已完成,后续海外业务有望持续高增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23.65%;归属净利润0.25亿元,同比转正;扣非后归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转正 [2][4]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Q1综合毛利率28.08%,同比提升6.36pct;期间费用率21.78%,同比下降4.25pct,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 -1.67、0.37、 -1.18、 -1.77pct至6.65%、7.07%、4.08%和3.97%;归属净利率4.43%,同比提升8.44pct,扣非后归属净利率3.79%,同比提升10.87pct [11] - 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16亿元,同比转正,收现比129.06%,同比提升9.66pct;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77pct至66.0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减少30.43至235.29天 [11] 财务报表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526|2985|3500|4060|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74|174|271|329| |EPS(元)|0.30|0.66|1.03|1.26|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31|802|504|646| |市盈率|40.47|30.51|19.61|16.13| |市净率|1.96|3.10|2.68|2.30| |总资产收益率|1.4%|2.8%|3.9%|4.1%| |净资产收益率|4.8%|10.2%|13.6%|14.2%| |净利率|2.9%|5.8%|7.7%|8.1%| |资产负债率|69.3%|69.4%|69.4%|69.3%| |总资产周转率|0.46|0.49|0.50|0.50| [16] 新质生产力合作 - 公司与量子创新中心、微观纪元合作,推动AI与量子技术用于新材料研发,与微观纪元成立合资公司,公司持股51%,未来合资公司或与量子创新中心深入合作推动产品市场化落地 [11] 股权激励目标 - 2024 - 2026年剔除激励成本影响后净利润目标为0.8、2、3亿元,境外营收不低于5、10、15亿元,2024年已顺利完成目标 [11]
行业组织:欧盟芯片支出需增加四倍
半导体芯闻· 2025-05-06 19:08
欧盟芯片产业投资建议 -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建议欧盟将芯片支出增加四倍并分配单独预算 以填补欧洲半导体战略空白 [1] - 欧盟正在咨询行业利益相关者规划2028-2034年长期支出 计划7月公布预算 [1] - SEMI提议欧盟在整个半导体供应链拨款200亿欧元(2264亿美元) 预计带动公共和私人投资超2600亿欧元 [1] 欧盟芯片产业现状 - 欧洲审计院指出按当前速度 欧盟2030年芯片产量占全球20%目标无法实现 [1] - 欧盟委员会目前仅为430亿欧元《欧洲芯片法案》投入45亿欧元 80%公共资金来自成员国 [1] - 欧盟严重依赖非欧洲供应商提供先进芯片和关键供应链组件 涉及汽车/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领域 [2] 技术差距与市场预测 - 欧盟在尖端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量子技术等领域存在明显技术差距 [2] - 审计院预测到2030年欧洲半导体市场份额仅达117% 仅为原目标一半 [2] 预算分配机制 - 单独欧盟预算有助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避免成员国优先投资本国产业 [2]
Globant:2024年科技趋势报告-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机器人等将如
搜狐财经· 2025-05-04 01:30
文章核心观点 《Globant:2024年科技趋势报告》探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器人、区块链和沉浸式体验等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商业和社会的影响,指出数据在创造卓越客户体验中至关重要,企业需将数据与新兴和现有技术结合以取得成功 [1][3] 各技术领域要点 人工智能 - 生成式AI为企业带来机遇,2024年企业将注重利用其提升客户体验,设计在AI解决方案中愈发重要 [1] - 具备行动能力的AI产品将取得突破,企业会挖掘非结构化数据价值 [1][25][28] - 企业需关注AI监管,提升生成式AI的事实准确性和包容性,同时要注意AI应用可能带来的法律、伦理和道德影响 [1][30][31] 量子计算 - 从理论迈向现实,虽广泛应用尚需时日,但在金融、制药等领域有望率先得到应用 [1] - 2024年,企业会探索其对业务的影响并进行投资,同时要应对技术挑战,做好数据安全保护 [1] 机器人 - 机器人市场因多功能机器人发展迎来关键节点,AI赋予机器人更多能力,在多行业得到应用 [1] - 2024年,企业将采用机器人即服务(RaaS)模式,娱乐等行业也会受其影响,但需应对法律和就业结构调整等问题 [1] 区块链 - 在特定行业仍具重要性,但大规模应用面临挑战 [2] - 其去中心化特性在数据安全和数字身份管理方面有优势,智能合约可去除中间人,但存在可扩展性、能源消耗等问题 [2] 沉浸式体验 - 尽管元宇宙投资热度下降,但人们对3D沉浸式体验兴趣浓厚 [2] - 苹果Vision Pro的发布引发关注,它将推动空间计算发展,为企业提供新的数据收集和客户体验方式 [2] - 元宇宙在企业和工业领域有应用潜力,AI也为沉浸式体验带来新变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