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科技板’
搜索文档
央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搜狐财经· 2025-11-11 17:36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 放。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更多民营科技型企业、民营股 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完善债券市场法制,推动公司债券法制建设。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持续推 进柜台债券业务扩容和规范发展。持续规范发行定价、承销做市等行为,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监 测。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开展跨境贸易 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人民币 离岸市场。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
央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
经济观察网· 2025-11-11 17:30
金融市场制度建设与对外开放 - 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1]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 [1] - 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1] 债券市场发展举措 -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1] - 支持更多民营科技型企业、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1] - 完善债券市场法制,推动公司债券法制建设 [1] - 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持续推进柜台债券业务扩容和规范发展 [1] 市场行为规范与风险监测 - 持续规范发行定价、承销做市等行为 [1] - 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监测 [1] 人民币跨境使用与国际合作 - 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1] - 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1] - 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1]
增量扩面!债券市场“科技板”加速支持科技创新
新华网· 2025-10-26 07:10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概况 - 自5月7日至9月末,全市场共53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1672.67亿元,其中88家金融机构发行3196.7亿元,442家非金融企业发行8475.97亿元 [1] - 银行间债券市场约28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6700亿元 [1] - 债券市场“科技板”指在债券市场创设新机制、配套新工具,便利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 发行主体与债券特点 - 科技型企业发债期限近一半达到3年及以上,股权投资机构平均发债期限达5.8年 [1] - 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平均票面利率约为2% [1] - 发行人结构呈现科技型企业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特点,发行人可灵活选择发行方式并获得更长期限融资 [1] 具体发行案例与市场意义 - 京东方发行10年期债券用于新型显示器生产线投资,上海国盛发行15年超长期债券用于飞机制造、集成电路等领域基金出资 [2] - 中创新航、九安医疗等行业领军者首次亮相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2] -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意味着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实现重大突破,为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科技创新打开新局面 [2] 配套机制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 [2] - 该工具已为君联资本、中科创星、东方富海等股权投资机构引入担保增信,同时发挥“基石投资人”作用带动市场化资金参与 [2] - 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动评级机构建立新量化模型,将专利质量、研发投入、技术成熟度、赛道景气度与政策红利等变量纳入评级函数 [3] 未来发展方向 - 科技创新债券实现可持续扩容需要政策性工具持续发挥护航引领作用 [4] - 需要地方政府、企业、投资人和中介机构等市场各方形成良性互动 [4] - 通过政策支持、多元化产品设计、丰富交易机制等方式突破企业融资难点,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融资质效 [4]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 实录
搜狐财经· 2025-10-22 18:54
金融总量与信贷投放 - 9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8.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8万亿元 [5] - 9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3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3.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5.8万亿元 [5] - 前三季度全省新增贷款4081.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269.5亿元 [5] 信贷结构优化 - 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71.3亿元;前三季度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累计投放粮食收购贷款358.8亿元,支持收购粮食1685.1万吨 [6] - 9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6648.8亿元,较年初增加794.6亿元;8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5677.8亿元,较年初增加746亿元 [6] - 9月末全省基础设施贷款余额1.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24.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71.3亿元 [6] - 9月末全省住户一般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241亿元,较年初增加365.7亿元;其中汽车贷款余额220.7亿元,较年初增加18.8亿元 [6] 融资成本 - 9月份全省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3%,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 [8] - 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31%,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9%,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8] 金融“五篇大文章”进展 - 8月末全省科技贷款余额10791.6亿元,同比增长15.9% [9] - 8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0380.9亿元,同比增长27% [9] - 9月末全省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242.7万户,同比增长2.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070.9亿元,同比增长12.6% [10] - 8月末全省养老产业和养老机构贷款余额77.54亿元,符合再贷款条件的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累计发放超170亿元 [10] - 8月末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101.8亿元,同比增长18.9% [11] - 8月末全省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余额30683.2亿元,同比增长13.7% [25] 债券市场融资 - 9月末全省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4488.7亿元,同比增长8.6% [12] - 前三季度全省73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1440.2亿元,4家企业实现首次发行 [12] - 9月末全省创新型债务融资工具余额462.3亿元,同比增长64.9%;前三季度共发行248亿元,同比多发行108.7亿元 [12] - 前三季度1年期以上中长期债券发行占比达76.1% [13] - 前三季度全省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利率为2.59%,同比下降20个基点;各季度利率分别为2.8%、2.6%、2.4% [14] 涉外经济金融支持 - 9月末全省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优质企业总量达462家,试点银行12家;前三季度办理便利化业务规模近700亿美元 [15] - 前三季度全省资本项目数字化业务规模达到7亿美元,支付便利化业务金额0.91亿美元,服务18家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 [15] - 前三季度全省新型国际贸易结算规模达到4.08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备案商户801家;服务贸易收支总额78.93亿美元,同比增长43.63% [16] - 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外汇套保“首办户”1231家;涉外企业通过外汇衍生品规避风险金额119.93亿美元,套保率26.36%,较2024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28]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前三季度全省共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61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2亿元 [18] - 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达300万户;参评机构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利率平均同比降幅为0.91个、0.87个百分点 [19] - 全省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市场主体2.3万家;9月末全省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058.8亿元,同比增长4.04% [21] 储蓄国债发行 - 前三季度河南省共发行14期储蓄国债,金额74.43亿元,同比增长6.01%,其中乡镇地区6.98亿元,同比增长62.64% [30] - 目前三年期储蓄国债利率为1.63%,五年期利率为1.70% [30]
央行副行长邹澜:科技创新债券融资增量扩面,资金加快流向科创领域
国际金融报· 2025-10-19 09:14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核心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于今年5月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 [2] - 政策重点在于支持股权投资机构融资 旨在打通债券市场与股权市场的连接 [2] -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以支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债券 [2] 政策实施成效与规模 - 政策落地5个月以来 银行间债券市场约有28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总规模达6700亿元 [2] - 191家科技型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3770亿元 覆盖北京、上海、广东等26个省(区、市) [2] - 发行主体覆盖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新兴领域企业 [3] 债券发行特点 - 科技型企业发债期限灵活 近一半发行人的债券期限达到三年及以上 [3] - 股权投资机构平均发债期限达到5.8年 [3] - 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成本较低 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的债券平均票面利率约为2% [3] - 债券获得市场踊跃认购 金融机构积极提供做市等服务 交易活跃度明显提高 [3]
交易商协会举办202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研讨班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研讨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北京举办202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研讨班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34家省分行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参与 [1] - 研讨内容涵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 创新产品 存续期管理 风险处置 对外开放及信用衍生品最新业务进展 [1] - 市场机构专家就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形势及AI工具通识与实务应用进行交流 [1] 业务交流与区域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及河南 宁夏 深圳等省市分行代表在业务交流座谈中发言 [1] - 与会人员深入研讨债券市场"科技板"等业务 强化对满足地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认识 [1] - 交易商协会将持续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沟通合作 推动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 [1]
科创债专题研究系列(五):科创债全景透视:政策演进、发展现状与国际经验
中诚信国际· 2025-07-11 17: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科创债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已从单一融资功能向债券市场“科技板”全面升级,但科创债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面临发行人结构分化、投资者风险偏好不高及市场流动性较低等问题,可借鉴境外成熟债券市场赋能科创领域融资的实践经验,从打通多元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端生态、健全风险分担与融资增信机制、引导市场正确认识风险等方面深化债市“科技板”功能,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演进 - 我国科创债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试点探索期(2015 - 2020年)、快速成长期(2021 - 2024年)、多层次发展期(2025年至今)三个阶段 [2][5] - 试点探索期试点发行双创孵化债、双创债,拓宽创新领域的直接融资渠道 [2][6] - 快速成长期聚焦科技创新推出科创公司债、科创票据、高成长产业债等,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2][8] - 多层次发展期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陆家嘴论坛围绕科技创新再度打出“组合拳”,科创债升级为多层次债券市场融资的重要板块 [2][9] 发展现状 - 科创债市场快速扩张至万亿级体量,2022 - 2024年发行规模逐年上升,2025年5月发行明显提速,年内累计发行规模接近9000亿元,存量规模约2.3万亿元,发行规模占创新品种总发行规模的比重在七成以上 [10][11] - 发行期限以中短期为主,呈进一步短期化倾向,与长期资金需求存在一定错配 [11][12] - 发行成本存在一定优势,平均发行成本低于同期限、同类型债券,为科技创新领域注入低成本资金 [14] - 发行人结构方面,央企和国企发行的科创债占比合计90%左右,民企发行较少,发行人信用级别主要集中在AA + 级以上,其中AAA级主体发债最多 [2][16] - 行业分布上,传统行业规模占比较高,新兴行业积极探索发行但规模相对有限,5月新规落地后金融机构大规模发行,发行规模快速上升 [2][18] - 区域分布表现分化,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地发行规模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发行热度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有待提升 [2][20] 矛盾剖析 - 科创债市场处于培育阶段,存在结构性问题,发行人结构分化,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 [2][23] - 投资者风险偏好不高,信用债投资者整体呈明显的风险规避特征,对弱资质科创债的购买意愿不足 [2][23] - 交投活跃度一般,市场流动性有待提升,上市一年内成交额不足5亿元、不足1亿元的科创债占比分别约46%、32%,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债券占比不足四成 [2][25] - 增信工具应用存在不足,科创债中带有担保增信措施的债券占比低于全市场水平,影响投资端积极性,首批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落地,其融资支持效果尚待观察 [2][26] 国际经验 - 境外成熟债券市场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统筹多元化的融资服务渠道,支持科创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资金流向科创领域 [2][28] - 境外高收益债市场和ABS市场相对发达,美国高收益债市场出台144A规则,降低发行门槛和信息披露要求,多个国家探索结构化产品,拓展科创企业资金来源 [28][29] - 美国、德国等优化股债贷联动模式,美国可转债市场为中小科技企业早期融资提供便捷渠道,德国转贷合作模式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流向科技领域并降低融资成本 [30] - 不同国家基于金融体系特征引入耐心资本,有政府引导、私人主导、银行体系主导三种典型模式,注重长期价值导向 [31][32] - 基于基金、指数产品和成熟的衍生品市场,发挥创业基金、产业基金作用,开发指数化工具,发展衍生品市场,平衡科技企业发展与风险 [33] 政策建议 - 锚定科技创新方向,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打通多元融资渠道,丰富科创类债券品种,对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支持,优化发行机制安排 [36][37] - 优化投资端生态引入多元资金,提高市场流动性,推动各类资金入市,优化交易规则和制度安排,加大科创债券指数创新及应用 [38][39] - 进一步健全风险分担与融资增信机制,加强风险分担,加大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应用,支持企业利用信用保护工具配套债券融资,鼓励地方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 [40][41] - 引导市场客观看待、正确认识风险,发挥信用评级风险揭示等作用,信用评级机构需提升评级结果区分度,打造债券市场“科技板”评估体系 [42]
资产支持票据产品报告(2025年5月):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节奏环比有所放缓,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表现活跃
中诚信国际· 2025-06-11 2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5月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节奏环比放缓但同比增长,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表现活跃,二级市场交易活跃,科技创新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推出助力科技金融体制建设 [3][21] 发行情况 - 2025年5月资产支持票据发行44单,规模433.37亿元,较上月数量减少14单、规模降26.78%,较上年同期数量增13单、规模增104.06%,仅4单公开发行 [3][4] - 国投泰康信托发行规模61.64亿元居首,前十大发起机构发行规模316.69亿元,占比73.08% [4] - 基础资产涉及个人消费金融等,个人消费金融产品发行24单,规模占比52.74% [7] - 单笔产品最高发行规模27.83亿元,最低1.79亿元,(0,10]亿元产品发行38单,规模占比75.41% [9] - 期限最短0.25年,最长11.14年,(0,1]年产品发行17单,规模占比32.22% [10] - AAAsf级票据发行规模占比89.72% [11] - 一年期左右AAAsf级票据最低发行利率1.80%,最高2.09%,利率中枢约1.86% [13] - ABCP产品发行12单,规模108.83亿元,占ABN发行规模25.11%,个人消费金融ABCP规模占比44.60% [17] 二级市场交易情况 - 2025年5月二级市场成交391笔,金额374.96亿元,成交金额环比升9.83%、同比升24.77%,交易笔数环比升17.07%、同比升17.77% [18] - 交易活跃品类为个人消费金融等,成交金额占比分别为32.99%等 [18] 行业动态点评 - 5月7日交易商协会发布通知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5月26日首单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成功发行,规模1.79亿元,票面利率1.84% [21] - 科技创新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有助于构建科技金融体制,赋能科技型企业发展 [22]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实现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21:17
科技金融互动体系 - 科技、产业与金融构成相互融合、循环共赢的体系,金融支持为科技产业提供动力与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 - 当前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面临挑战,主要因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风险特征和融资需求差异大,金融供给适配性不足 [1] 银行信贷服务优化 - 需加强银行信贷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科技贷款较快增长 [1] 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 - 截至4月末,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贷款签约金额达16705亿元,发放金额为5701亿元 [1] 债券市场创新 - 202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 资本市场支持措施 - 需优化资本市场制度安排,包括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作用 [1] - 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增强支持力度 [1] 科技金融生态协同 - 人民银行与科技部牵头建立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推动科技要素市场化、完善风险成本分担机制、提升科创领域融资对接效率 [2]
首单可作LP出资的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7 22:23
东方富海发行首单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券 - 东方富海获批发行15亿元、期限15年的科技创新债券,为债券市场"科技板"启动后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1] -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 - 该项目在发行总规模和期限上创下同类型项目新纪录[1] - 公司成立于2006年,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350亿元,在管基金60多只,已投资项目超600个,150多个项目通过上市或并购退出[1] 科创债对股权投资行业的意义 - 科创债资金可直接用于子基金出资或作为LP出资到其他创投基金,具有里程碑式示范意义[2] - 有助于缓解募资难问题,壮大市场化LP力量,解决国资出资人要求市场化资金占比50%左右的痛点[2] - 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低成本、长周期的融资渠道,降低对传统股权融资的依赖[2] - 融资期限较长且还款灵活,能有效匹配长期投资策略,避免被迫出售投资项目[2] - 提升机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关注和合作机会[3]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头部机构发行长期限科创债[3] - 2024年5月央行和证监会发文明确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创债用于基金设立和扩募[3] - 2023年6月国务院提出鼓励创投机构发行公司债券和债务融资工具[4] - 深圳等地出台政策支持创投机构发行5-10年中长期公司债券和科创债[5] - 2024年上海国投、广州金控等多家机构通过发债为基金募资[5] 科创债发展历程与现状 - 2017年证监会发布双创债征求意见稿,为私募基金引入债权融资渠道[6] - 2021年开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2022年5月正式推出科创债[7] - 2023年交易商协会推出混合型科创票据,允许以股权形式投资科技企业[7] - 截至2024年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近1.2万亿元,2024年发行超820亿元同比增长50%[7] - 目前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创债,规模超2500亿元[10] 行业募资现状与挑战 - 2024年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新设4143只同比下降44.1%,新备案募资4121.42亿元减少近四成[11] - 创投基金数量达2.51万支,总规模3.36万亿元,但单支基金平均规模1.338亿元创十年新低[11] - 2024年仅116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同期注销928家[12] - 民营创投发债积极性不高,主要因评级低导致利率高、期限错配、担保费用高等问题[8]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创新作用 - 专门解决股权投资机构募资难问题,特别是"募"的环节痛点[9]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10] - 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分担违约风险[10] - 重点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10] - 为市场化股权投资机构拓展资金渠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