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达峰
icon
搜索文档
纺织业绿色发展现趋势性变革,业界建议发挥专精特新引领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6-25 14:49
行业规模与结构 - 纺织服装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达35.2万家,占制造业的8.7%,加上批发零售业合计174.8万家,从业人数1554万人[1] - 行业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体,新模式新业态富集,高度市场化全球化[1] 绿色发展定位与趋势 - 行业新定位为"科技、时尚、绿色、健康",绿色理念正引领科技创新方向并改变时尚产业价值内核[1][3] - 纺织工业年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2%,能源使用是主要排放源[2] - 全球纺织皮革行业碳排放2.99亿吨占全球0.6%,其中能源消耗贡献83%排放[2] 气候行动承诺与挑战 - 全球时尚产业签署《时尚业气候行动宪章》,目标2030年价值链温室气体减排50%[2] - 仅39%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碳盘查,20%设立气候目标且多为短期目标,近半数缺乏"双碳"路线图[3] - 挑战包括供应链分散、再生材料成本高、核算标准不统一及"洗绿"风险[3] 技术创新与转型路径 - 专精特新企业可聚焦绿色纤维材料、节水印染技术、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2][3] - 需推进能源结构优化、生物基与循环技术创新、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及跨行业合作[3] - 建议推广可持续纤维、生态染料等绿色技术规范,建设ESG创新体系并将减碳转化为碳资产[3] 国际合作与产业协同 - 建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享绿色技术标准,推动关键指标互认和跨国循环利用体系[4] - 需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构建创新共同体实现产业链协同减排[3][4]
民航局举办2025年节能宣传周活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6-25 11:27
节能宣传周活动 - 民航局于6月23日至29日开展主题为"节能增效 焕'新'引领"的节能宣传周活动,旨在传播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2] - 活动包括垃圾分类模拟、互动问答、"找茬"浪费行为等趣味项目,以及废旧物品回收兑换,可用废纸、废易拉罐、废塑料瓶等兑换绿色植物、秸秆咖啡杯、环保袋等 [2] - 6月25日"全国低碳日"当天,民航局机关采用停开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开展能源紧缺体验 [3] 节能减排措施 - 干部职工积极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 [3] - 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3] - 开展"节能意识唤醒"线下培训,解读相关政策文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 [5] 宣传推广 - 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民航局属各单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5] - 活动包括节能承诺墙签名、废旧3C电器回收处理等互动环节 [2][5]
再升科技: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01:01
公司信用评级 - 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维持为AA-,再22转债信用等级也维持为AA-/稳定 [1][3] - 公司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上游微纤维玻璃棉到下游干净空气材料、高效节能材料、无尘空调产品 [5] - 公司拥有独立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00件有效专利 [5] 经营情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4.76亿元,同比下降主要因悠远环境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4] - 高效节能材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占营业总收入53.85% [23] - 公司国外销售收入占比34.28%,需关注汇率波动风险 [6] 财务表现 - 2024年现金类资产8.26亿元,对短期债务覆盖倍数达47.63倍 [6] - 资产负债率28.33%,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17.80%,债务负担较轻 [7] - 2024年EBITDA 2.82亿元,同比增长24.83% [7] 行业前景 - 微纤维玻璃棉行业在绿色低碳政策推动下发展空间广阔 [4] - 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控制形成压力,天然气占成本比重较高 [14] - 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包括电子、医药、建筑节能等多个领域 [16] 研发与生产 - 2024年研发投入0.9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6.17% [20] - 公司拥有三大研究院,156名研发人员,其中博士3人、硕士17人 [20] - 超细纤维棉生产线年产能达12万吨,生产规模行业领先 [20]
太阳能: 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与相关债项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00:44
公司评级与财务概况 - 中节能太阳能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太能转债"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 [1][2] - 2024年公司总资产498.62亿元,同比增长1.79%;所有者权益238.24亿元,同比增长1.30% [2][6] - 2024年营业收入60.39亿元,同比下降36.70%;净利润12.27亿元,同比下降22.30% [2][6] - 毛利率45.86%,同比提升11.56个百分点,主要因太阳能发电业务收入占比上升 [2][15] 业务运营情况 - 太阳能发电业务2024年收入43.33亿元,占比71.75%,毛利率60.98% [15] - 运营装机容量达6.08GW,同比增长30.19%;上网电量69.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3% [16][18] - 太阳能产品制造业务收入16.82亿元,同比下降66.19%,面临技术迭代风险 [15][22] - 在建、拟建及协议收购电站规模合计12.114GW,未来资金支出压力较大 [20][21] 债务与现金流 - 2024年末总有息债务220.23亿元,资产负债率51.99% [6][30] - 经营性净现金流18.90亿元,同比下降20.49%,对流动负债覆盖率为26.09% [34] - 获得银行授信额度460.78亿元,剩余254.84亿元 [27] - 受限资产94.74亿元,占总资产19.34% [28] 行业环境 - 2024年全国新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火电,达14.5亿千瓦 [10][12] - 政策要求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17%以上 [11][12] - 光伏行业全面进入电价市场化周期,消纳率原则上不低于90% [12][13] - 技术迭代加速,N型组件需求提升,公司P型生产线面临减值压力 [22]
天能重工: 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12:17
评级结果 - 维持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 [1] - 维持"天能转债"信用等级为AA- [1] - 评级展望为稳定 [1]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2.72%至32.73亿元 [3][7] - 利润总额由盈转亏,2024年为-2.70亿元 [3][7] - 风机塔架制造业务收入和毛利率明显下降,毛利率降至3.39% [3][5] - 新能源板块(光伏和风电)收入6亿元,毛利率56.97%-65.90% [5] - 资产减值损失1.61亿元,信用减值损失1.53亿元 [5] 财务指标 - 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119.52亿元,同比下降6.93% [7] - 应收账款28.63亿元,1年以上占比53.19% [6] - 存货15.66亿元,占流动资产24.81% [7] - 受限资产占比22.34% [6][7] - 资产负债率55.59%,债务负担属一般水平 [7] 行业分析 - 2024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8699万千瓦,同比增长9.6% [13] - 陆上风电占比93.5%,海上风电占比6.5% [13] - 风机中标价格下降,陆上1381元/kW,海上2748元/kW [15] - "十四五"规划新建风电项目320GW,海上风电65GW [16] - 行业呈现"大型化"和"深远海化"趋势 [13][15] 竞争优势 - 拥有13个生产基地,年产能83.35万吨 [5][17] - 风机塔架市占率约11.91%,国内排名第三 [17] - 拥有14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5项 [17] - 控股股东珠海港集团提供资源支持 [17]
氟化工行业周报:制冷剂商业模型逐渐定型,行情演绎不断验证,向上趋势-20250622
开源证券· 2025-06-22 19: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氟化工产业链进入长景气周期,各环节潜力大,国内企业有望赶超国际先进,全产业链未来可期,建议长期重点关注 [20] 各部分总结 氟化工行业周观点 - 本周氟化工指数下跌0.99%,跑输上证综指0.48%,跑输沪深300指数0.54%,跑赢基础化工指数1.37%,跑赢新材料指数0.19% [5][23] - 本周氟化工板块13只个股中,5只周度上涨(占比38.46%),8只周度下跌(占比61.54%),东阳光、昊华科技涨幅靠前 [27] 萤石 - 本周萤石价格承压运行,截至6月20日,萤石97湿粉市场均价3324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0.69%;6月均价3365元/吨,同比下跌11.21%;2025年均价3620元/吨,较2024年均价上涨2.10% [31] - 萤石市场供需双弱,短期内维持弱势盘整格局,价格有下行压力但成本支撑或限制跌幅,长期来看,萤石价格中枢将上行,投资价值凸显 [32][33] 制冷剂 - 本周制冷剂行情持续向上,截至6月20日,R32、R125、R134a、R410a、R22价格和价差有不同表现,外贸市场部分品种价格持平 [18][45][46] - R32内、外贸价格持续上行,本周产量环比+0.83%,旺季刚需和生产配额制度推动价格上涨 [49][50] - R125内、外贸市场向好趋势不变,本周产量环比+15.47%,生产配额管控和下游混配需求支撑价格 [57][58] - R134a内、外贸报价继续上行,本周产量环比+14.58%,配额管控下供应偏紧,价格易涨难跌 [65][66] - R410a内、外贸价格持续上行,售后需求稳定,高温天气和原料价格支撑价格 [74][75] - R22内、外贸行情整体稳定,价格略有回调,企业报盘高位坚挺,下游刚需采买 [78][79] - 2025年1 - 5月我国HFCs单质制冷剂总出口量约7.96万吨,同比 - 4.9%;出口总额约32.23亿元,同比 + 48.4%;5月单月出口量约2.22万吨,同比 + 1.7%;出口总额约9.24亿元,同比 + 62.8% [86] - 2025年1 - 5月我国HFCs混配制冷剂总出口量约4.19万吨,同比 - 6.2%;出口总额约18.28亿元,同比 + 62.5%;5月单月出口量约1.32万吨,同比 + 9.8%;出口总额约5.92亿元,同比 + 75.7% [93] 制冷剂原料 - 氢氟酸、氯化物市场涨跌不一,本周氢氟酸价格承压,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价格环比下跌,三氯乙烯价格环比持平,四氯乙烯价格环比 - 3.76% [102][107][109][112] 含氟材料行情跟踪 - 含氟材料市场整体稳定,本周PTFE、HFP、FKM、六氟磷酸锂价格环比下跌,PVDF、FEP价格环比持平 [19][46][50][54][56][60][62][64][67][70][73][77][80][83][85][88][91][94][96][99][102][107][109][112] 近期行业动态 - 巨化股份子公司建设1GW风电场项目 [21] - 制冷剂经销商成立联合体新公司 [21]
什么是绿电直连?对新能源影响几何?
中国能源网· 2025-06-22 16:21
绿电直连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绿电直连的定义、边界与操作路径,为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和用户侧用能结构转型奠定制度基础 [1] - 绿电直连是破解能源转型与碳关税壁垒双重挑战的制度创新,回应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问题,推动新能源生产与消费融合发展 [1] 绿电直连定义与分类 - 绿电直连定义为风光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而通过专用电力线路与单一电力用户直接连接,实现电量清晰物理溯源的模式 [2] - 绿电直连项目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两类:并网型项目电源、用户和线路作为整体接入公共电网,离网型项目完全不与公用电网发生电气连接 [2] - 新能源可以是分布式或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需按《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执行,项目建成后可自主选择离网或并网运行模式 [2] 政策背景与需求 - 伴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和新能源跃升式发展,部分电力用户提出就地消纳、绿电直连诉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也从高质量发展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2] - 新能源消纳遇到瓶颈,政策鼓励更精准的新能源与负荷匹配,提升消纳能力,同时为工业产品出口提供有力支持 [3]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和新电池法案对"可追溯"绿色用电提出要求,国内供用电模式缺少"物理路径"证明,导致外贸成本增加 [3] 绿电直连应用场景 - 新增负荷可通过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实现绿电直连 [4] - 存量负荷开展绿电直连需满足条件,如自备电厂足额清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发电空间需通过调减自备电厂出力实现 [4] - 出口外向型企业可探索开展绿电直连,充分利用周边新能源资源 [4] - 存量新能源项目若未开展电网接入工程建设或当地电网消纳空间不足,履行必要变更手续后可开展绿电直连 [4] 新能源与负荷匹配机制 - 政策鼓励发电与负荷"双向奔赴",新增负荷可配建新能源,存量负荷可就近绿电直连,新能源项目履行程序后也可开展绿电直连 [5] - 并网型项目"以荷定源",设置市场限制、电能平衡要求和反送限制,强调绿电直连应以服务负荷需要为主 [5] - 提高匹配度的方法包括根据生产负荷可调节能力判断新能源配置规模、结合项目投产计划合理决策、配置或租赁储能容量形成"源荷储"模式 [5] 绿电直连发展前景 - 允许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绿电直连项目,包括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将激发新能源领域投资活力 [6] - 以绿电直连为基础场景,配置储能、供热供气、制备氢能等场景及数字技术加持,将发展更多元有源主体和商业模式 [6] - 随着市场规范,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碳管理服务、绿色金融中间商等中间服务商将得到发展,为能源电力市场注入新活力 [6] 政策落地与协同 - 绿电直连可为用户实现清洁低碳生产和转型发展提供保障,但需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和社会责任 [7] - 价格政策应向确保同类项目"公平承担成本、公平参与市场"的方向发展 [7] - 政策落地需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细化管理、电网企业和市场运营机构支持服务、国家层面指导监管 [7]
亳州:“光储充”一体化 助力构建绿色智慧交通网络
新华网· 2025-06-20 10:05
项目概况 - 亳州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投运交通枢纽"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位于亳州高铁南站,创新融合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充电桩,打造"源-网-荷-储"闭环能源体系 [1] - 项目利用高铁站公交首末站及社会停车场空间,建设钢结构光伏车棚,安装高效单晶硅组件,配置50千瓦/100千瓦时锂离子储能系统,配套快充、慢充充电桩 [1] 技术亮点 - 采用三大核心技术:"光-储-充"全链条能源管理、AI智能调度系统实时优化运行、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功能提升碳效率 [2] - 智慧能源平台实现动态充放电优化,系统运行效率提升85%以上,自用消纳比例达34.5% [1] - 智慧管理平台具备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数据分析功能,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 [2] 环保效益 - 年均发电量111.98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38.4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9.42吨 [1] - 项目为交通枢纽零碳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板,助力亳州市"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 [2] 经济效益 - 首年实现收入82.41万元,年均经济效益76.86万元,税后收益率7.34%,资本金动态投资回收期14.09年 [1] - 项目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创新"光伏车棚+储能+充电"一体化设计 [1][2] 行业影响 - 项目为安徽省零碳交通发展提供典型案例,成功经验正推广至公交站、高速服务区等场景 [2]
沪市债券新语 | 首单清洁能源持有型不动产ABS发行 上交所构建多层次REITs市场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19 18:41
项目概况 - 远景能源ABS成功发行设立 发行规模2 85亿元 采用平层结构设计 项目期限约50年 底层资产为河北魏县恒朋风电场 装机容量100MW 主要收入来源为风电上网电费和绿色环境权益收入 [1] - 该项目为市场首单清洁能源类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证券 标志着风电资产证券化迈出关键一步 为绿色电力和ESG需求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 - 远景能源将对底层资产风场提供20年托管式运营管理服务 确保资产质量 收益稳定性及长期可持续性 [3] 底层资产详情 - 魏县恒朋风电场包括18台风力发电机组 预计平均每年向社会销售绿电2 3亿千瓦时 与传统火力发电项目相较 预计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179837 46吨 替代化石能源量69804 95吨标准煤 [5] - 风电场接入河北南网 长期处于相对紧平衡的电力供需状态 具有较低弃风率 较高发电小时数和稳定上网电价 支撑优异风险收益特征 [2][3] - 项目创新性将绿证入池 根据上网电量情况按政策获得绿证 提升清洁能源项目经济价值 [6]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清洁能源行业项目资金投入需求大 运营周期长 资产流动性低 传统间接融资方式无法完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 [4] - 证监会支持绿色产业企业发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 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 [4] 发行主体实力 - 远景能源为全球领先绿色科技企业 截至2024年风机累计装机突破80GW 2024年订单量全球第一 装机全球第二 风机海外订单连续三年占中国风机企业海外订单的60% [2] 投资者结构与市场影响 - 项目获得保险资金 银行理财 券商资管 公募基金专户 信托公司 私募基金 地方能源集团及外资企业等多元化投资者参与 [7][8] - 丰田通商(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外资机构参与投资 通过该模式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多元化 [8] - 项目通过份额化处理 为无法投资整站的中小客户提供灵活且经济性碳中和解决方案 企业投资者可获得发电项目绿色权益证书 [3] 交易所市场建设 - 上交所已形成公募REITs 持有型不动产ABS 绿色债券等多元化产品体系 支持清洁能源行业发展 [9] - 截至目前 上交所已上市清洁能源REITs共5只 合计发行规模142 90亿元 [10] - 持有型不动产ABS已有21单项目申报 拟发行规模344亿元 成功发行7单项目 发行规模125亿元 [11]
华银电力: 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19 18:1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利0.74亿元 [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3.48亿元,同比减少15.91亿元,降幅16.00% [1] - 平均上网电价(含税)为532.25元/兆瓦时,同比下降5.91元/兆瓦时 [1] - 发电量为185.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2.79亿千瓦时 [1] - 营业成本为79.32亿元,同比减少15.27亿元,主要因火电燃料成本降低16.13亿元 [1] - 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90万千瓦,实现净利润3.42亿元 [1] - 资产负债率93.72%,资产总额280.68亿元,负债总额263.05亿元 [1] 新能源发展 - 新能源装机从2021年初的51.6万千瓦提高到193.03万千瓦,增长3倍 [1] - 并表新能源装机占比从7.9%提高到28.01%,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30.05% [1] - 株洲百万煤电项目已全面开工,计划2025年、2026年分别投产1台 [1] - 2024年共计86.85万千瓦项目进入湖南省新能源重点项目优选清单 [17] 行业情况 - 2024年湖南省GDP达5.32万亿元,增长4.8% [19] - 湖南省工业投资增长9.5%,电力、热力等行业投资增长9.9% [19] - 湖南省全年用电量2374亿千瓦时 [19] - 公司火电装机容量占湖南省统调公用火电机组的18.04% [20] - 公司在役装机689.03万千瓦,其中火电482万千瓦,水电14万千瓦,风电53.95万千瓦,光伏139.08万千瓦 [20] 公司治理 - 2024年度组织召开董事会8次,审议重大决策事项51项 [1] - 战略委员会召开3次,审计委员会6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4次,提名委员会2次 [1] - 全年披露公司信息43份,无内幕交易发生 [3] - 年度识别的4个重大风险已采取严格管控措施 [3] - 内控评估发现的16项缺陷已全部整改完毕 [3]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合计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40% [24] - 2024年授权发明专利7项,申报发明专利16项 [17] - 完成3台煤机DCS系统国产化改造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