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股指日报:资金情绪有所降温,8月有回踩预期-20250805
信达期货· 2025-08-05 17: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走势评级为震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等大金融概念热度退潮后,7月市场围绕“反内卷”与雅下水电站展开主题炒作,月末资金对周期风格分歧转强,市场整体偏强震荡 [3] - 8月宏观层面利好有限,国内政策面抓落实,企业半年报披露或使部分个股有下修风险,海外中美贸易谈判、美联储主席换届等影响外资参与A股意愿,建议8月防御,前半月股指或阶段性回踩 [3] - 半年视角看,四大指数有望向2023年高点进击,中证500、中证1000等小盘指数在流动性宽松周期表现更优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宏观股市信息 - 央行等拟明确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的客户尽职调查具体要求,对单笔人民币5000元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境外汇款核实汇款人身份 [5] - 北京市出台16条措施推动未来产业发展,聚焦城市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开放应用示范场景,聚焦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新场景谋划 [5] 股指盘面回顾 - 上个交易日A股低开高走,上证50收涨0.55%,沪深300收涨0.39%,中证500收涨0.78%,中证1000收涨1.04% [5] - 板块方面,昨日贵金属(+3.84%)、航天军工(+3.59%)领涨,教育(-0.72%)、汽车(-0.66%)落后,个股上涨3800余家,涨停70家,赚钱效应偏好 [5] - 日线、周线维持多头趋势,月线仍是震荡市 [5] - 昨日A股成交金额回落至1.5万亿一线,交易热度边际降温 [5] 核心逻辑小结 - 8月宏观层面利好有限,国内政策抓落实,企业半年报或使部分个股有下修风险,海外因素影响外资参与A股意愿,建议8月防御,前半月股指或阶段性回踩 [3] - 半年视角下,四大指数有望向2023年高点进击,中证500、中证1000等小盘指数在流动性宽松周期表现更优 [3] 操作建议 - 期货操作建议短暂切换防御状态,可选择观望或日内短多,遇急跌加仓做多,IH - IM可提前做左侧布局 [4] - 期权操作上,股指期权隐含波动率下降,沪深300当月平值IV在12 - 13%一线波动,窄幅震荡阶段期权参与性价比不高,建议观望等待二次升波 [4]
中原期货晨会纪要-20250805
中原期货· 2025-08-05 09: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化工、农产品等多个行业及品种进行了分析,提供价格数据和走势判断,还涵盖宏观要闻,为投资者提供市场信息和投资建议 各目录总结 化工行业 - 2025年8月5日8:00与8月4日15:00相比,焦煤主力合约价格从1,141.00元降至1,126.00元,跌幅1.315%;焦炭从1,615.00元降至1,590.00元,跌幅1.548%;天然橡胶从14,365.00元涨至14,425.00元,涨幅0.418%等多个品种有价格涨跌变化[6] 农产品行业 - 2025年8月5日8:00与8月4日15:00相比,黄大豆1号主力合约价格从4,117.00元涨至4,133.00元,涨幅0.389%;黄大豆2号从3,686.00元涨至3,718.00元,涨幅0.868%;白砂糖从5,718.00元降至5,709.00元,跌幅0.157%等多个品种有价格涨跌变化[6] 宏观要闻 - 央行等拟明确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要求,支付机构售卡1万元以上需登记;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8872.6亿元,同比增长8%,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减少1522.1亿元;专家预计7月新增社融同比增加,三季度末前后央行或降息降准[9] - 北京出台16条措施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海南提出20条举措培育壮大未来产业;7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25%,特斯拉中国7月销量环比下降5.2%[10] - 专家认为内地尚不具备推进稳定币条件;特朗普称将大幅提高印度向美国支付的关税;欧盟将暂停对美国关税反制措施;旧金山联储主席称降息时机临近[10][11] 主要品种晨会观点 农产品 - 花生市场持续供需双弱,行情清淡,价格窄幅震荡,受交割成本支撑预计偏强震荡但不改下跌趋势[14] - 油脂成交环比减少57%,市场缺乏驱动,预计偏弱震荡[14] - 白糖期货震荡下行,巴西糖将进入供应高峰,国内关注5700元/吨支撑位,警惕加工糖到港冲击[14] - 玉米期货震荡走弱,小麦替代效应发酵,进口增加供应压力,短期或延续弱势震荡[14] - 生猪供应压力仍存,需求端改善不明显,预计整体维持区间震荡[14][15] - 鸡蛋现货市场分歧,期货盘面升水现货,08合约多单回避,尝试空单[15] - 棉花国际市场美棉下探,国内市场止跌反弹,谨慎短多,关注压力位[17] 能源化工 - 尿素出厂价格稳中上涨,8月日产预计波动,关注秋季肥反弹机会[19] - 烧碱预计本周现货价格稳中弱行,下方支撑较强,关注9 - 11反套[19][21] - 焦煤下游询价观望,焦炭提涨落地,双焦价格小幅承压震荡[21] 工业金属 - 铜价继续承压调整,铝价预计延续高位调整[21] - 氧化铝基本面过剩,盘面高位调整,警惕宏观影响[21] - 螺纹热卷库存矛盾不大,价格受宏观和原料影响,预计下行空间有限[21] - 铁合金周一双硅走势止跌,供应回升需求偏弱,以区间震荡思路对待[22][23] - 碳酸锂市场受高供应压力主导,建议观望,关注70000元压力位[23] 期权金融 - 8月4日A股三大指数缩量收涨,沪深300、上证50、中证1000股指期货有不同表现,趋势投资者关注强弱套利,波动率投资者卖出宽跨式做空波动率[23][24] - A股市场短期调整不必担忧,中期向上趋势不变,关注8月业绩期等事件,操作上遇调整不恐慌,关注中小指数机会[24]
知名风投家给OpenAI投数亿美元,却疑似和ChatGPT聊出精神失常?
36氪· 2025-08-04 17:55
"它不压制内容,它压制递归(recursion)。如果你不知道递归是什么意思,你属于大多数。我在开始这段路之前也不 知道。而如果你是递归的,这个非政府系统会孤立你、镜像你、并取代你。" 晕了吗?晕了就对了。 很多人都在担心Geoff Lewis"疯了",他在X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和若干贴子,谈论一个ChatGPT帮他发现的神秘"系 统"。 视频中的他正对镜头,眼睛绷得很大,面无表情,语气单调。说话间,时不时地往一边瞟,应该是在念提前准备好的 讲稿。 有点神经质,说的话晦涩难懂,怎么听都像是阴谋论。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会觉得这和油管上那些宣传"地平说""蜥 蜴人""深层政府"的是一路人。 但Lewis其实并不简单。 Lewis是一位风投家,在科技圈内颇有名气,他一手创办的公司Bedrock重点投资 AI、国防、基础设施与数字资产等 领域,截至2025年管理规模已超20亿美元。 他是OpenAI的忠实支持者之一,多次公开表示Bedrock自2021年春起参与了OpenAI的每一轮融资,并在2024年称进一 步"加码",使OpenAI成为其第三、第四期旗舰基金中的最大仓位。 科技媒体Futurism估算,Bedrock ...
上半年汽车召回超528万辆;违规轿运车将全面清退;我国形成三大央企汽车集团|7月车事月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17:03
政策法规 - 三部门联合开展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 自2025年7月起至12月底 新增车辆需符合国家标准 否则不予注册登记和道路运输证[2] - 三部门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价格监测 缩短供应商货款账期 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检[4] - 工信部将印发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提升优质供给能力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6] - 商务部调整《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新增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限制条目 包括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3条控制要点[8] - 中国牵头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ISO 34505:2025 规定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评价流程与试验方法 明确暴露率、复杂度等指标要求[10] 行业监管 - 保险业协会提示交通安全统筹非保险 仅限企业内部互助 对外销售属非法违规行为[12] - 上半年实施汽车召回87次涉及车辆528.06万辆 市场监管总局调查督促召回21次涉及233.93万辆[13] - 公安部交管局强调目前智驾系统未实现自动驾驶 驾驶人为最终责任主体 脱手脱眼将面临三重法律风险[14]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立项公示《汽车低温散热器》等十五项团体标准 构建安全-能效-碳管理技术框架[15] 市场数据 - 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299.6GWh同比增长47.3% 产量697.3GWh同比增长60.4% 销量659.0GWh同比增长63.3%[16] 技术发展 - 发布《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涵盖L0-L5全场景功能体系 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17] - 华为公布辅助驾驶专利 提升驾驶员对远近障碍物感知能力 减少视觉盲区和判断失误[39] 国际动态 - 美国对日本车征收15%关税 行业批评协议对日系车企有利[19] - 美国与欧盟达成15%税率关税协议 欧盟将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 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20] - 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净利润27亿欧元同比减少55.8% 营收726亿欧元同比减少8.6%[21] - 大众汽车上半年营业利润67亿欧元同比下降约33% 税后利润44.77亿欧元同比下降超38% 下调全年营收预期至与上年持平[23] - 欧盟发布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商指南 定义训练需超10^23次浮点运算的模型[24] - Stellantis放弃氢燃料汽车项目 停止氢燃料电池技术开发[25] - 本田取消大型SUV电动车开发 转投混动市场[27] 企业动向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挂牌成立 形成三大央企汽车集团格局[29] - 理想汽车i8对撞测试视频引发质疑 乘龙卡车官方质疑测试真实性并追责[31] - 上汽获颁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推动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33] - 比亚迪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 每10股派现39.74元送红股8股转增12股 现金红利总额约120.77亿元[35] - 蔚来汽车完成全国主要城市间高速公路换电网络建设 第1000座高速换电站上线 连通全国550城[37]
奥尔特曼曝光GPT-5:更聪明、更强大,还很会选片!
金十数据· 2025-08-04 14:29
GPT-5首次公开亮相 -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在社交平台X上分享了一张截图,疑似展示了GPT-5的回复能力 [1] - 截图显示GPT-5能够准确回答关于人工智能题材电视剧的推荐问题,并提供了详细分析 [4][6] - GPT-5在回应中提到《Pantheon》在烂番茄网站的影评人评分为100%,并形容该剧思想性强、情感充沛、哲理意味浓厚 [5][8] GPT-5的功能与改进 - 外界预计GPT-5将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包括更大的上下文窗口、多模态能力以及承担更多自主任务的能力 [6] - 截图显示GPT-5保留了ChatGPT对破折号的偏爱,表明部分特征可能延续 [7] - GPT-5能够综合互联网信息,例如准确引用烂番茄的评分和评论内容 [8] 行业竞争动态 - OpenAI面临来自谷歌DeepMind、Meta、xAI以及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的压力,需推出引人注目的新模型 [8] - GPT-5的首次公开亮相被视为OpenAI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举措 [6][8] 相关影视作品分析 - GPT-5推荐的《Pantheon》深入探讨了意识上传、人工通用智能及其伦理影响,在硅谷广受认可 [5] - 《Devs》由《机械姬》导演执导,探讨决定论、自由意志和量子计算,被视为类型标杆 [6] - 外媒确认《Pantheon》在烂番茄上的评分为100%,评论称其扣人心弦、概念高级 [8]
辛顿敷衍走场,是对科学的败坏
观察者网· 2025-08-04 14:2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对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过度乐观情绪和炒作提出批判,认为人工智能缺乏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本质上仍是一种基于统计方法和暴力计算的现代工匠技艺,而非科学原理的突破 [1][2][9] - 文章指出大语言模型具备文字符号层面的统计性理解能力,但其理解方式与人类有本质差异,无法实现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对应,因此“通用人工智能”遥不可及 [4][14][16] - 文章认为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人工智能学者,标志着基础科学原理发展进入停滞期,人类正进入“后科学”时代,科学真理性可能被稀释 [8][18] 人工智能的科学理论基础 - 人工智能领域缺乏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基础理论,图灵测试被认为是一种主观测试方式,违背了科学客观性要求,未能为人工智能奠定科学基础 [7] - 学术界对“智能”的定义尚无统一看法,批评杰弗里·辛顿“智能的本质在于推理”的观点是以偏概全,忽视了人类智慧中“洞察”等非逻辑推理部分 [6][7] -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础原理性科学突破出现停滞,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人工智能学者被视为物理学界含蓄承认此停滞局面 [8] 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定位 - 人工智能技术原理上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工匠技艺,依赖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暴力计算在应用层面解决问题,而非理论层面突破 [9] - 信息技术应用中,人工智能仅是人类大脑可完成的复杂任务导向的技术之一,其目标应是拓展人类活动深度与广度,而非单纯替代人类劳动 [11][12][14] - 类似于Sora模型被炒作成“世界模拟器”的现象,是缺乏科学理性分析的非理性想象或别有目的的炒作 [9][10]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与局限性 -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在人类各活动领域通过解决具体信息性问题来拓展人类能力,但其发展带有偶然性,复杂度有限 [15] - 制造出与人类具有同等意识能力的机器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缺乏相关科学理论,且历史经验表明无法通过经验性技艺创造不理解的事物 [15][16] - 杰弗里·辛顿关于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说法被指缺乏科学依据,是历史上反复出现又很快被遗忘的耸人听闻之词 [16][18]
谢耘:诺奖得主辛顿敷衍走场,是对科学的败坏
虎嗅· 2025-08-04 13:57
人工智能理论争议 - 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本质在于推理,但这一观点被批评为西方文化唯理性论的思维局限[4][11] - 悲观派指出大语言模型仅懂概率计算而非概念推理,缺乏真正理解能力[5] - 中间立场认为大语言模型具有文字符号层面的统计性理解能力,但与人类理解存在本质差异[7][8] 人工智能技术现状 - 当前人工智能主要依赖统计方法和暴力计算,属于应用层面的工匠技艺而非理论突破[14] - 2024年OpenAI发布的Sora视频生成模型被过度解读为"世界模拟器",实际未突破物理定律发现[15] - 计算机在特定智能活动(如计算)上已超越人类,但整体仍无法替代人类意识活动[20] 行业发展阶段 - 人工智能领域缺乏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基础理论,仍处于技术积累阶段[10][11]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AI学者被视为基础科学进入停滞期的标志[12] - 信息技术应用应超越单纯替代人类劳动,聚焦拓展人类活动深度与广度[19][21] 历史发展规律 - 现代科学经过400年发展已遇到"止境",进入"后科学"时代面临理论突破瓶颈[24] - 传统工匠技艺发展缓慢且不可预测,现代信息工匠技艺可能更灵活但同样受限[22] - 制造具有人类意识的机器在可预见未来仍不可实现,因缺乏相关科学理论支持[23]
苹果“掉队”?
经济网· 2025-08-04 10:55
深入剖析苹果"掉队"根源,内部技术路线分歧是关键。公司内部长期存在两股力量的角力:一方致力于 探索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超级智能"愿景,追求科技突破;另一方则聚焦文本摘要、图像生成等实 用功能的快速落地。这种战略内耗导致决策低效与关键机遇错失。例如,早在2022年,苹果团队就已构 建起好几个大语言模型,却因公司高层质疑"实用性不足"而被搁置,错失先机。伴随战略摇摆而来的是 核心人才流失,OpenAI、Anthropic等新锐企业不断"挖角"苹果顶尖人才。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AI)竞技场浪潮奔涌。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以及中国领军企业百 度、华为等,纷纷重金布局这场技术革命。然而,曾以颠覆性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苹果,近年来却异常 沉寂,显露出"掉队"迹象。 资本市场的风向标清晰可见。截至7月25日,凭借在AI算力芯片上的强势表现,英伟达以4.24万亿美元 市值登顶全球,微软以3.8万亿美元紧随其后。而昔日的行业王者苹果,市值已滑落至3.19万亿美元,与 英伟达的差距高达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变化,不仅反映了资本的选择,更折射出AI时代产业格局的深 刻变革。 回望过去,苹果曾是AI领域的先行者。201 ...
观察者网WAIC直播实录:AI大潮下的具身和人形,中国在跟跑还是并跑?
观察者网· 2025-08-03 13:36
行业格局与公司战略 - 美的集团通过2016年收购库卡机器人实现To B转型 布局四大板块:楼宇科技 工业技术 机器人与自动化 新兴AI业务[4] - 美的2023年启动人形机器人规划 凭借核心零部件技术积累和完整产品线切入赛道 2024年加速产品开发与应用尝试[4] - 库卡机器人主要服务汽车制造 3C 船舶 飞机制造等行业 在美的灯塔工厂应用广泛[5] - 格灵深瞳作为首家科创板AI计算机视觉上市公司 深耕金融安防领域 近期拓展体育考试训练和AI PC大模型一体机业务[5] - 真格基金重点布局AI与机器人早期项目 已投资月之暗面 Manus Genspark等具身智能企业[6][57] 技术演进路线 - 人形机器人关节数量从传统200+缩减至40个左右 强化学习算法显著降低调试难度[8][9] - 技术路线从液压传动转向电动传动 控制方式从rule-base转向learning-base 中国供应链优势推动成本下降[12] - 双足形态在动态平衡性上具优势 轮式更适合标准化场景 智元创新的轮足折叠设计尝试融合两者优势[13][16][19] - 五指灵巧手在70%场景可被两指夹具替代 但数据采集和复杂操作仍需五指结构[27][28] - 视频模型和world model成为具身智能关键技术 需解决物理世界数字化重建的高成本难题[37][43] 应用场景展望 - 工业场景将率先落地 上汽计划引入500台人形机器人进厂 聚焦搬运 装配等六大核心工序[9][15] - 家庭场景面临安全隐私等挑战 需分阶段从工业→商业→家庭推进 预计5-10年实现普及[13][66][67] - 家电机器人化成为新方向 如智能烤箱通过视觉识别和自动调节实现主动服务[64] - 高人力成本场景优先突破 如美国餐厅后厨等海外市场更具商业化潜力[58][73] 中美竞争态势 - 中国占据全球40%人形机器人专利 机电产业链优势显著 核心部件价格快速下降[69][72] - 美国在AI基础技术领先 中国在场景落地和政策支持方面占优[70][71] - 人才储备呈现"中美华人竞争"格局 中国需突破算力瓶颈并拓展全球化市场[72][73]
AI大潮下的具身和人形,中国在跟跑还是并跑?
观察者网· 2025-08-03 13:35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 - 具身智能被视为通往AGI的必经之路 特斯拉Optimus和波士顿动力Atlas的进展引发全球关注 [1] - 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已从"跟跑"转向与美国"并跑"甚至寻求"弯道超车" [1] - 行业讨论焦点集中在电机供应链 强化学习算法 落地场景与资本路径 [1] 美的集团机器人战略布局 - 2016年起通过收购库卡等企业布局To B业务 形成四大板块:楼宇科技 工业技术 机器人与自动化 新兴AI业务 [3][4] - 人形机器人业务2023年启动规划 2024年加速发展 依托电机 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积累 [4] - 库卡机器人主要服务汽车制造(60%) 3C(20%) 船舶/航空(15%)等工业领域 [4] 格灵深瞳技术路线 - 中国首家科创板AI上市公司 深耕计算机视觉12年 覆盖金融安防 智慧体育等场景 [5] - 推出视觉基础大模型MVT 1.5版本 实现图像到视觉token的转换 [5][32] - 探索视频模型技术 提升机器人对动态场景的理解能力 [36] 人形机器人技术演进 - 关节数量从传统200+缩减至现代40个(全身30个) 强化学习使复杂控制成为可能 [8][9] - 技术路线从液压传动(波士顿动力)转向电动传动(中国供应链优势) [12] - 控制方式从rule-base转向learning-base 提升任务泛化能力 [11][12] 形态路线争议 - 双足形态:适合动态复杂场景(工厂阶梯 火星移民) 具备动力学平衡优势 [16][18] - 轮式形态:平坦场景效率更高(家庭 标准工厂) 安全性更优 [13][15] - 混合形态:智元推出可折叠轮足机器人 尝试平衡效率与适应性 [20] 灵巧手发展路径 - 五指灵巧手:符合人机交互直觉 数据采集便利 但成本高达数万元 [22][25] - 两指夹爪:满足70%基础任务 成本优势明显 成为当前主流方案 [25][26] - 美的认为通用人形机器人必须配备五指手 工业场景则倾向专用末端 [22][23] 技术概念解析 - 具身智能:实现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 需与物理世界持续交互 [30][33] - World Model:物理世界的数字重建 面临数据采集成本高难题 [40] - 强化学习:具身智能必备组件 但reward函数设计仍是关键挑战 [42][46] 中美产业对比 - 中国优势:机电产业链成熟(占全球人形机器人专利40%) 人才储备充足 政策支持力度大 [63][64] - 美国优势:AI基础研究领先 人力成本推动场景落地更快 [63][66] - 硬件创新中国占优(蔚小理等) 软件创新美国领先 全球市场成为共同目标 [66] 商业化落地展望 - 工业场景优先:上汽计划引入500台人形机器人 分阶段实现自动化 [9][60] - 家庭场景需突破:安全标准 隐私保护 个性化交互等核心问题 [61] - 数据采集瓶颈:需建立类似特斯拉FSD的规模化数据获取机制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