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

搜索文档
新造车“紧箍咒”
北京商报· 2025-05-11 15:25
汽车行业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 - 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在改变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通过科技感和未来感重塑产品定义,如智驾和隐藏式门把手等创新设计 [1] - 这些创新虽然吸引消费者关注,但也暴露出安全短板,如缺电、碰撞时门把手无法打开以及智驾夸大宣传等问题 [1]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问题与规范 - 隐藏式门把手因美观和科技感被广泛应用,但存在强度不足、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和夹手等风险 [5] - 工信部正在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对隐藏式门把手的试验方法、标志等提出要求,填补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空白 [3][4] - 在车辆碰撞或起火等事故中,断电可能导致电动式门把手失效,增加救援和逃生难度 [5] - 第三方测试显示,在冰冻环境下,自主品牌隐藏式门把手弹出成功率仅为23%,海外品牌为40% [8] 隐藏式门把手的市场应用与争议 - 隐藏式门把手已成为新能源车型的标配,截至去年4月,11家车企的40多款车型搭载该设计 [6] - 特斯拉Model S率先采用隐藏式门把手,随后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跟进,消费者认为其设计感和科技感更强 [6] - 隐藏式门把手被认为可降低风阻系数,测试显示其相比传统门把手减少0.12%的空气阻力 [6]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批评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且风阻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9] 智驾宣传的乱象与监管 - 车企频繁使用"智驾""高阶智驾"等模糊宣传词汇,导致消费者对驾驶自动化等级的认知误区 [11] - 工信部已叫停无序智驾宣传,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 [11] - 自动、自主、高阶智驾、脱手、脱眼等词汇被列为违规宣传词汇 [11] 电池安全新规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不起火、不爆炸 [12] - 新规将于明年7月1日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性能 [12] 行业安全底线思维 - 汽车创新设计必须基于安全底线,相关部门出台规定以规范市场和企业的行为 [12] - 专家强调,只有将安全放在首位,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12]
景旺电子(603228):AI和汽车双擎驱动 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5-11 08:29
公司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拥有硬板、软板和金属基板三大产品线,覆盖汽车、消费电子、数据中心、通信等领域 [1] - 在AI服务器领域部分产品已批量出货,在高速FPC、超高层PTFE等新兴应用领域具备前沿优势 [3] - 实现800G光模块批量出货,具备1.6T光模块量产能力,持续为光模块头部客户供货 [3] - 开展224G交换机技术预研,高端HLC和HDI产能有助于加快导入新客户 [3] 产能与技术进展 - 稳步推进珠海金湾HLC和HDI两大工厂产能爬坡,致力于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灯塔工厂 [1] - 在AI服务器、高速通信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1] - 高端PCB供应紧张背景下,公司高端产能有望加速新产品量产进度 [3] 汽车板业务前景 - 汽车电动化渗透率仍处低位,未来提升空间大;智能化随AI技术突破加速普及 [2] - 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升级将推动多层/高阶HDI、高频高速等PCB细分市场长期增长 [2] - 公司在汽车板领域客户与技术积累深厚,有望深度受益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 [2] AI驱动行业机遇 - AI模型能力提升推动服务器/交换机/自动驾驶等领域PCB需求,产业终端升级迭代带来新成长空间 [1] - 科技巨头加码AI资本开支,泛AI应用(汽车/智能终端)兴起形成新一轮科技浪潮 [1] - PCB作为电子之母,在AI服务器等场景的应用将随产业升级持续扩大 [1] 财务与估值预期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45/19.84/25.07亿元,产品迭代有望提升ASP和盈利能力 [4] - 高端产能充裕支撑汽车/AI业务高增长,经营杠杆下盈利弹性或超预期 [4] - 给予25年25X目标估值,目标价42元 [4]
专访裕太微车载事业部总经理郝世龙:芯片企业与车企从“供需”到“共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0 08:12
车载以太网芯片技术演进 -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演进,以太网逐步成为车载通信骨干网的主流选择[2] - 车载以太网芯片中,物理层芯片承担数据传输功能,交换芯片负责网络调度,两者共同构建车内高速通信架构[2] - 裕太微最新发布车规级千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G-T01,集成TSN协议支持、国密安全启动及ASIL-D级MCU单元[3][4] 市场需求与增长潜力 - 当前单车以太网芯片使用量约几十个端口(PHY芯片10颗/Switch芯片1-4颗),预计L4/L5级自动驾驶车辆将增长至80-120片[3] - 《2023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研究白皮书》预测智能汽车单车以太网端口将从10个增至100个以上[3] - 车载以太网速率正从百兆/千兆向2.5G/10G升级,2025年将加速多域融合芯片研发[4] 国产化进程与产业链合作 - 车载有线通信芯片国产化率仅约5%,主因技术标准化晚(2016年IEEE 802.3bw发布)及车厂对安全性的高要求[6] - 车企与芯片企业合作模式深化:车企定义技术规格,芯片企业完成设计交付,实现"整车-零部件-芯片"产业链打通[7] - 裕太微2020年百兆芯片推广困难,2023年后千兆芯片客户接受度显著提升[8] 企业研发与国际化布局 - 裕太微2024年研发费用2.94亿元(占营收74.1%),同比增长32.4%,重点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技术投入[4] - 公司2024年海外收入7375.73万元,同比激增157.84%,下一步将拓展欧洲主机厂及Tier1市场[5] - 行业对比:国际厂商如博通/美满与通用/福特已形成紧密合作,欧洲NXP/英飞凌与车企亦有成熟供应链关系[7] 技术驱动因素 - 汽车智能化(L2→L3+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对通信提出高带宽(>10G)、低时延(TSN协议支持)、高可靠性需求[4][6] - 车规级芯片需满足极端环境稳定性(温度/电磁/震动抗干扰)及功能安全(ASIL-D级)标准[2][4]
多因素共振汽车板块投资价值被看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5-10 05:35
汽车板块市场表现 - 汽车板块持续反弹,4月9日至5月9日累计涨幅达13 91%,明显强于同期大盘 [1] - 今年以来汽车板块累计上涨9 21%,位居行业板块第二位,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下跌0 29% [4] - 4月9日以来汽车板块累计上涨13 91%,位居行业板块第二位,同期上证指数累计上涨6 25% [4] - 出现多只牛股,今年以来双林股份、美力科技等累计涨幅超100%,4月9日以来雷迪克、恒勃股份等累计涨幅超60% [5] 乘用车市场销量数据 - 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9 1万辆,同比增长17%,较上月下降8% [1]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91 8万辆,同比增长9% [1] - 4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92 2万辆,同比增长37%,较上月下降7%,新能源渗透率达52 3% [1] -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累计零售334 2万辆,同比增长37% [1] 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4月乘用车销量37 26万辆,同比增长19 4%,今年以来累计销量138万辆,同比增长47% [2] - 吉利汽车4月总销量23 41万辆,同比增长53%,其中新能源销量12 56万辆,同比增长144% [2] - 上汽集团4月整车销量37 65万辆,同比增长4 59%,其中新能源销量12 81万辆,同比增长71 74% [2] - 造车新势力中,零跑汽车4月销量4 10万辆,同比增长173%,小鹏汽车交付3 50万辆,同比增长273% [2] 行业景气度与政策支持 - 2025年一季度乘用车行业零售销量、出口销量、批发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6%、13% [3] - 汽车零部件公司业绩整体符合预期,客车行业进入内外需共振的量价齐升阶段 [3] - 广东省提出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扩大报废更新补贴范围至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 [4] - 预计2025年国内零售销量2383万辆,同比增长4 7% [4] 资金动向与机构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汽车股票投资市值占比3 47%,持仓占比连续五个季度环比增长 [5] - 4月9日至5月8日汽车行业融资净买入34 01亿元,位居行业板块第二位,赛力斯、比亚迪分别获净买入10 48亿元、7 20亿元 [6] - 机构认为汽车板块有望进入销量高景气、事件催化、产业趋势共振阶段,看好智能化优质龙头 [6] - 推荐高阶智驾"平价化"、机器人量产0-1突破、经营周期向上的优质零部件等方向 [6]
行业竞争加剧,广汽集团、江淮汽车等车企4月产销双降
证券时报网· 2025-05-09 19:33
行业竞争态势 - 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多家车企4月产销量同比双降 [1] - 广汽集团董事长指出 2025年市场竞争加剧 车型更新速度加快 智能化趋势显著 [1] 江淮汽车经营数据 - 4月销量30764辆 同比下降3.55% 累计销量13.05万辆 同比下降5.9% [1] - 4月产量31887辆 同比下降14.44% 累计产量12.76万辆 同比下降9.38% [1] - 新能源乘用车4月销量1551辆 同比暴跌35.78% 累计销量5261辆 同比下降34.57% [1] 广汽集团经营表现 - 4月产量10.86万辆 同比下滑25.74% 累计产量51.98万辆 同比下降5.33% [1] - 4月销量11.64万辆 同比下降12.66% 累计销量48.75万辆 同比下滑10.22%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96.50亿元 同比减少7.95% 净利润亏损7.32亿元 创五年最差季度记录 [2] 广汽集团应对措施 - 业绩下滑主因销量减少及促销投入增加 [3] - 2024年底启动"番禺行动" 通过组织改革 降本增效 技术升级寻求突破 [3] - 改革初见成效 新产品加速推出 营销端加强新媒体平台运用 [3]
确保断电、碰撞等险情下车门可打开!工信部出手整顿汽车隐形门把手
华夏时报· 2025-05-09 18:48
工信部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新标准 - 工信部公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旨在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性能提供科学规范依据 [2] - 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吉利汽车研究院 北京车和家等多家行业代表性企业 [2] - 标准明确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位置 安装方式及牢固程度等具体指标 确保紧急情况下车内人员可快速开门 [2] 隐藏式门把手成为新能源汽车设计趋势 - 汽车之家平台数据显示14341款车型中有1578款搭载隐形门把手 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74% [4] - 特斯拉Model 3 蔚来ET7 小米SU7等车型采用不同隐藏式设计方案 成为车企科技感竞争的关键细节 [3][4] - 隐藏式设计使车辆外观更接近流线型 特斯拉Model S弹出式把手 高合HiPhi X按键式方案均强化未来座舱视觉冲击 [3] 隐藏式门把手的技术优势与用户争议 - 隐藏式门把手可降低车辆风阻0 01-0 03Cd 特斯拉Model 3风阻0 23Cd中隐藏式把手贡献约4%优化效果 [4] - 对于续航600公里车型 风阻优化相当于增加约15公里实际里程 [4] - 用户抱怨操作复杂 存在"找暗门 摸机关 防夹手"等痛点 但35岁以下科技爱好者群体接受度较高 [3][5]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与事故案例 - 2024年4月山西高速事故中某品牌车辆因碰撞断电导致电动门把手失效 延误救援致3人遇难 [6] - 美国消防协会数据显示电动车因隐藏式把手设计平均延长救援时间25秒 [6] - 极寒天气门把手结冰 涉水电路短路等问题频发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指出其重量大 密封性差等缺陷 [6] 行业改良方案与工信部新标准方向 - 长安UNI-T采用半隐藏式设计 极氪X添加语音提示功能 部分车型增设荧光应急拉环以提升安全性 [7] - 工信部新标准聚焦机械冗余 标志统一 强度测试三大领域 特别强调防误触设计 [8] - 美国NHTSA研究显示过度电子化设计使驾驶员分心指数提升40% 紧急状态误操作率上升27% [7] 隐藏式门把手背后的行业逻辑 - 该设计承载降低风阻的工程需求 构建品牌差异的营销诉求 以及满足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逻辑 [8] - 汽车分析师指出隐藏式设计是车企在电动化趋同背景下争夺用户心智的"钩子" [5] - 行业需在炫技与实用 创新与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 使隐藏式设计从争议走向经典 [8]
科博达: 科博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6:17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7.72亿元,同比增长26.81% [28] - 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显著增长,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 [8]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52.41亿元,较年初增长12.50% [28] -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0%,同比增加1.78个百分点 [28] 业务发展 - 获得奔驰、宝马、奥迪等国内外客户新定点项目预计生命周期销量1.2亿多只 [9] - 大众集团第五代灯控项目定点巩固了公司在灯控领域的全球市场地位 [10] - efuse产品实现技术反向输出欧洲,获得奔驰全球、德国大众等客户 [10] - 宝马多个车身控制器项目定点标志双方进入全面深度合作阶段 [10]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覆盖高分辨率照明控制、智能配电控制、车身域控等汽车电子领域 [11] - 重点布局智能配电控制器Efuse、车身域控、底盘控制器等高增长业务 [19] - 与奔驰、宝马等客户加强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合作 [20] 全球化战略 - 境外业务销售占比达15%,新定点项目生命周期预计销售额占比超60% [17] - 加速全球化布局,年内完成欧洲工厂设立 [17] - 目标实现境外业务销售占比过半 [17] 客户多元化 - 客户结构优化取得成效,大客户依赖问题基本解决 [17] - 加快拓展奔驰、宝马、通用等销售占比偏低客户 [17] - 新获得理想、小鹏、一汽红旗等国内新兴客户 [9] 公司治理 - 2024年共召开董事会7次,审议议案36个 [13] - 信息披露工作连续4年获得上交所A级评价 [15] - 组织机构调研82场,接待机构投资者超900家次 [16] 2025年计划 - 预计营业收入、利润指标同比增长 [29] - 推进精益管理,严控费用支出 [29] - 资本开支主要用于研发投入、产线建设等 [29]
都市车界|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新势力车企参与起草安全标准
齐鲁晚报· 2025-05-09 12:12
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意见征集通知 公示期至6月7日 直指隐藏式车门把手在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隐患 [1] - 新规要求强化安全冗余设计 规范标志可见性及结构强度 确保事故中车门可手动开启 降低逃生与救援难度 [2] - 标准适用范围覆盖M1类载客汽车 N1类载货汽车及多用途货车 其他车型可参照执行 形成全行业安全规范 [2] 技术规范 - 新规围绕四大技术方向构建安全防线 包括安全冗余设计 标志规范化 结构强度与防夹测试 防误触逻辑 [2] - 安全冗余设计强制要求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装置 确保车辆断电或碰撞后车门仍可通过物理方式开启 [2] - 标志规范化要求隐藏式及应急车门内把手配备统一 易识别的安全标志 避免紧急情况下操作延误 [2] - 结构强度与防夹测试明确动态强度 防夹功能试验方法 防止事故后门锁失效或夹手风险 [2] - 防误触逻辑针对车辆翻滚或坠落场景 优化门把手控制逻辑 减少误操作导致的乘员跌落风险 [2] 行业案例 - 2024年4月山西运城问界M7事故 车辆追尾起火后因电路中断导致车门无法开启 延误救援 [3] - 2025年3月小米SU7高速碰撞事件 车门锁死问题凸显隐藏式设计在极端场景下的脆弱性 [3] - 2022年广西雷克萨斯LM事故 碰撞后门锁失效 救援人员被迫破窗施救 暴露机械备份设计缺失 [3] 企业动态 - 小鹏汽车正研发极端场景下更可靠的门把手设计 重点解决低温冰冻与电路故障问题 [4]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 噪音大 断电难开启" 强调安全优先 [4] - 理想汽车作为起草单位之一 或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回应市场对其部分车型门把手故障的质疑 [4] 行业影响 - 新规落地将终结国内对隐藏式车门把手"无标可依"的局面 首次从多维度提出强制性要求 [4] - 标准推动车企从"科技感优先"转向"安全冗余优先" 例如增加机械备份装置 优化电路保护逻辑 [4] - 不具备安全冗余设计的车型或面临整改压力 供应链端亦将迎来洗牌 [4] - 传统机械式把手可能回归主流 或催生兼顾美观与安全的新型设计 如"半隐藏+机械备份"方案 [4] 行业趋势 - 新势力车企参与起草标准 标志着行业从"技术竞赛"向"安全共治"的转型 [5] - 未来行业需在创新与安全间找到平衡点 智能化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4][5]
神通科技2024年业绩承压 多措并举降本增效
证券日报网· 2025-05-08 20:4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3.89亿元,同比下降15.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97.97万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2.65万元 [3] 业绩下滑原因 -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导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下降,配套客户车型销量下滑 [1] - 新产品神通光场屏投入市场导致短期内营销费用增加 [1] - 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1] 战略调整与应对措施 - 聚焦自我变革,调整经营策略,推进精益改善活动以实现降本增效 [1] - 践行开源节流举措应对复杂市场环境 [1] 技术研发进展 - 确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多样化产品组合的战略发展方向 [2] - 研发主动式油气分离器,采用PMSM离心式主动分离技术,并自主开发电机控制算法 [2] - 参与车身的CAN/LIN交互系统开发,从硬件层面提升至软件层面 [2] 数字化转型 - 启动SAP系统数字化建设项目,实现全价值链数据运营与平台化运作 [2] - 搭建覆盖全集团的统一数字化平台以提升业务效率和战略决策能力 [2] 业务拓展 - 凭借注塑工艺优势切入车规级光学镜片领域,拓展产品横向应用 [3] - 专注于智能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相关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HUD产品 [3] - 为汽车后装市场供应神通光场屏,已获取下游客户订单 [3]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汽车智能化市场随消费升级带来高端化需求,公司通过丰富产品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3] - 优化产品结构有望打造全新利润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 [3]
拟私有化极氪,“一个吉利”正当时
平安证券· 2025-05-08 18: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对吉利汽车“推荐”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拟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极氪转型经验可赋能吉利汽车集团各品牌,私有化可推动内部资源整合与协同,提升竞争力,构建长期价值,未来有望带来盈利弹性,维持业绩预测和“推荐”评级 [4][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数据 - 行业为汽车,公司网址为www.geely auto.com.hk,实际控制人为李书福,总股本10078.04百万股,总市值1570.88亿元,每股净资产8.61元,资产负债率59.71% [1]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92.04亿元、2401.94亿元、3227.51亿元、4206.61亿元、5049.56亿元,同比增长21.1%、34.0%、34.4%、30.3%、20.0%;净利润分别为53.08亿元、166.32亿元、125.00亿元、166.62亿元、196.96亿元,同比增长0.9%、213.3%、 - 24.8%、33.3%、18.2%;毛利率分别为15.3%、15.9%、16.5%、16.7%、16.9%;净利率分别为2.8%、7.0%、4.0%、4.2%、4.3%;ROE分别为6.6%、19.2%、13.1%、15.5%、16.2%;EPS分别为0.53元、1.65元、1.24元、1.65元、1.95元;P/E分别为29.6倍、9.4倍、12.6倍、9.4倍、8.0倍;P/B分别为2.0倍、1.8倍、1.6倍、1.5倍、1.3倍 [6] - 2024 - 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2293.92亿元、2729.49亿元、3343.13亿元、3922.42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1369.72亿元、1712.15亿元、2198.38亿元、2615.0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867.42亿元、956.87亿元、1076.09亿元、1217.02亿元 [10] - 2024 - 2027年成长能力指标中,营收额增长率分别为34.0%、34.4%、30.3%、20.0%;EBIT增长率分别为302.0%、 - 20.1%、36.9%、26.9%;EBITDA增长率分别为115.0%、 - 11.9%、22.9%、18.8%;税后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40.4%、 - 23.4%、35.8%、25.1%。盈利能力指标中,毛利率分别为15.9%、16.5%、16.7%、16.9%;净利率分别为7.0%、4.0%、4.2%、4.3%;ROE分别为19.2%、13.1%、15.5%、16.2%;ROA分别为7.3%、4.6%、5.0%、5.0%;ROIC分别为12.3%、16.3%、22.4%、33.1%。估值倍数指标中,P/E分别为9.4倍、12.6倍、9.4倍、8.0倍;P/S分别为0.7、0.5、0.4、0.3;P/B分别为1.8倍、1.6倍、1.5倍、1.3倍;股息率均为0.0;EV/EBIT分别为 - 0.4、 - 1.2、 - 2.1、 - 2.6;EV/EBITDA分别为 - 0.3、 - 0.7、 - 1.4、 - 1.9;EV/NOPLAT分别为 - 0.8、 - 1.3、 - 2.4、 - 3.0 [11] - 2024 - 2027年税后经营利润分别为184.04亿元、145.91亿元、198.65亿元、251.28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分别为265.07亿元、226.94亿元、401.82亿元、427.33亿元;投资性现金净流量分别为 - 91.32亿元、 - 16.08亿元、 - 18.04亿元、 - 21.13亿元;筹资性现金净流量分别为 - 132.97亿元、 - 31.46亿元、 - 42.53亿元、 - 50.75亿元;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0.79亿元、179.40亿元、341.25亿元、355.46亿元 [13] 复盘 - 极氪作为吉利智能新能源赛道探路前锋,2021年创立,2024年5月在纽交所上市,其独立探索转型路径获取的经验可赋能吉利汽车集团,当前基于动力形式划分品牌必要性降低,合并有利于获得智能化规模优势,且极氪主销车型价格带竞争对手强,聚力前行明智 [7] 目的 - 极氪私有化目的是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与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长期价值,公司推行“两横七纵”,降本及费用优化有成效,极氪、领克合并后生产降本,费用率优化,极氪3Q24开始盈利,4Q24净利润升至1.47亿元 [7] 展望 - 私有化方案构建统一上市平台,整合极氪资产与资源,提升集团乘用车业务核心竞争力,明确极氪战略定位,应对市场挑战,各品牌保持定位协同发展,激发规模效应,吉利汽车迎来规模上行周期,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