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
icon
搜索文档
“隐匿”的陕西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5-16 14:03
公司概况 - 巨子生物(2367 HK)是港股上市公司,市值达905亿港元(截至5月15日收盘),联合创始人范代娣因"类人胶原蛋白"技术成为陕西首富 [2] - 公司前身"西安巨子"成立于2000年,由范代娣夫妇创立,初期租用120平米厂房,将实验室与生产结合 [3] - 核心品牌可复美和可丽金横扫功效性护肤市场,可复美2024年营收45 42亿元(同比+62 89%),贡献总营收增长的87 04%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5 38亿元(同比+57 2%),净利润20 61亿元(同比+42 4%),毛利率82 1%比肩茅台 [4] - 可复美品牌营收从2019年2 89亿元增长至2023年27 88亿元,增长迅猛 [4] 技术与行业地位 - 拥有40余种专有胶原蛋白构成的分子库,主导制定行业标准,研发团队82 1%来自西北大学,构建技术壁垒 [5]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185亿元激增至2027年1083亿元,公司领跑千亿级市场 [4] - 合成生物学平台和丰富胶原蛋白分子库形成竞争护城河,模仿研发平台需极高技术门槛和时间成本 [4] 商业模式与政策红利 - 通过"国家经费投入-高校技术研发-企业商业转化"闭环,将公共科研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 [6] - 享受15%优惠税率,产品进入陕西省医保局医用耗材采购目录 [6] - 采用"专利入股—校办企业改制—家族信托代持"三层架构规避监管,完成技术商业化 [8] 争议与挑战 - 研发团队63%来自西北大学,12项国家级课题与校方科研规划高度重合,引发"公共资源私有化"质疑 [9] - 核心技术通过校办企业改制商业化,规避"职务发明"可能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争议 [8] - 学术权力与商业利益交织,如推动校内专家组出具倾向性报告等行为引发公信力质疑 [9] 行业趋势 - 产学研融合潜力巨大,但面临科研人员定位不清、专利权属纠纷、管理能力不足等挑战 [9] - 锦波生物、华熙生物等巨头加速入场重组胶原蛋白赛道,行业竞争加剧 [11] - 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但需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避免利益输送和学术腐败 [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智为翼 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11:28
数字教育大会与元古大模型 -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 主题为"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科大讯飞联合研发的元古大模型在会上展示AI与地球科学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协同新范式 [1] - 元古大模型已上线化石标本识别助手 地质文献数据挖掘工具和古生物学知识问答平台等多个智能体 化石标本识别助手可在几秒内提供化石外形 特征 地理分布 演化历史等信息 [1][3] - 古生物化石标本识别助手能力已同步上线到讯飞星火大模型最新版本 可供公众及地学科研工作者调用和使用 实现科研成果向社会服务转化 [3] 智学地大智慧教育平台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科大讯飞合作打造"智学地大"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 构建覆盖"科研—教学—评价"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5] - 平台融合AI通用能力 实现校本资源智能审核 语音识别 转写翻译 资源切片与整合 助力84门全英文课程出海 [5] - 平台推进多项创新举措 包括跨时空直播教学 个性化在线学习方案 实时互动实践课程 打造"千里共上一门课"典型案例 [5] AI督导系统与教学质量评价 - 学校以AI为驱动打造校级督导中心 实现南望山与未来城校区督导系统联动 构建"全场景覆盖 多主体协同"智能评价体系 [8] - 建立"领导—督导—同行"三维评课机制 "线下+线上"听评课相结合模式 形成"督导一体 数据循证"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8] - AI督导系统实现课堂智能诊断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等多维数据实时解析 个性化评价报告自动生成 定义教学新标准 [8]
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 浙江试水三高联动
新华网· 2025-05-16 11:06
高校-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联动 - 浙江省举办首届"三高联动"产学研供需对接活动,汇聚50多个高新区、近200家高新区企业、科研平台及近百所高校应届毕业生,旨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 - 活动目标包括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高新区吸引优质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对接科研平台成果和人才资源[1] - 浙江省提出打造高新区2.0版,鼓励高校科技成果纳入企业"先用后转"清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4] 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 实施"产业教授"与"科技副总"互聘制度,企业专家反哺高校教学科研,高校教师下沉企业研发一线[5] - 案例:卧龙电气驱动集团技术总监兼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业教授",计划搭建产学研平台解决校企衔接问题[5][6] - 浙江农林大学王翀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其研发的"过瘤胃"技术使单只羊利润提升200元,技术推广至10余个省份[6]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现场发布浙江大学高压储氢气瓶、西湖大学AR眼镜光波导等标志性成果,推动"书架"成果向企业应用转化[7] - 发布首批未来产业技术需求和场景应用清单,解决技术识别难、成果供给不足等痛点,加速未来产业落地[8] - 编制《产学研合作通讯录》建立常态化对接渠道,以信息互通促进"高校+学科+企业+产业链"协同创新[8] 企业人才需求对接 - 迪安诊断等企业通过双选会提供校招与实习岗位,覆盖财务、IT等职能领域[3] - 杭州未来科技城高新区入选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开展"朝露计划"吸引名校实习生提前了解数智化企业需求[3] - 模块化数据中心企业吸引浙江财经大学毕业生主动投递简历,体现专业对口人才供需高效匹配[3]
“兴农人”在田野展才能(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浙江桐乡市胖达园艺有限公司 - 公司执行董事廖万甜为95后农创客,从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创业,专注于热带植物培育与销售[4] - 公司通过电商直播拓展销路,网店直播间单月销售额稳定在30万元以上,4月初单场直播销售额达6万多元,成为平台同时段鲜花园艺榜销售额第一名[4] - 公司拥有400多种热带植物,基地规模从100平方米扩大到1万平方米,成为浙江省最大花烛育种基地,2023年基地销售额超300万元,总产值超1000万元[5] - 公司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合作,选育可赏花观叶新品种,计划扩30亩新大棚并发展研学等农文旅项目,开发园艺文创产品[5] 热带植物种植行业 - 热带植物被年轻人视为新"潮玩",市场潜力大,行业竞争加剧促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培育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产品[5] - 行业采用"政府搭台、创客唱戏"模式发展,如崇福农创园已培育61个"农创客"项目,吸引超200名大学生从业,带动600多名村民就业,园区产值达2.4亿元[5] - 行业趋势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结合电商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5] 陕西佛坪县陈家坝村治理模式 - 村党支部书记王圆圆推动"和美庭院"创建,通过积分兑换激励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6] - 村内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划分10个一级网格和36个二级网格,配备10名网格长和36名网格员,两年内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7] - 运用数字技术安装20套监控系统,使治安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实施"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干部接单"机制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7][8]
深圳先进院研究成果填补行业空白 “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深圳商报· 2025-05-16 01:01
产品与技术 - 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秦岭、赖毓霄团队历经15年研发成功 [1] - 该材料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第三类植入器械注册审批,正式获准上市 [1] - 材料采用低温3D打印方法开发,攻克了3D打印骨科器械的多项技术难点,实现含镁骨修复材料的精准成型 [1] - 材料具有仿生结构和适宜强度,力学强度与人体松质骨相近,能在手术中稳定应对冲击力 [1] - 材料在6至9个月内完全降解并被人体充分吸收,降解过程中释放的镁离子参与新骨形成和生理代谢 [1] 临床效果 -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八家医院完成176例骨缺损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2] -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24周植骨融合率达98%以上,无排异反应,展现优异生物相容性 [2] 行业地位 - 该成果填补行业空白,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港方案" [1] -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数据,目前尚无镁相关骨修复材料作为医疗器械应用于临床 [2]
北京自主培育“五色三味”炫彩西瓜发布
新京报· 2025-05-15 19:52
新品种发布 - 北京自主培育的"五色三味"新品西瓜正式发布 包括炫彩2号 炫彩4号 炫彩5号 炫彩6号 炫彩8号 京彩3号6个品种 [1] - 新品种具有红 黄 绿 黑 橙颜色外观与果肉的复合搭配 甜味 口味和风味各有千秋 [1] - 炫彩西瓜是从千余份育种资源中挑选出来的 成功培育出10余个适合北京地区种植的特色小型西瓜品种 [1] 育种成果 - 北京市聚焦西瓜产业的品种自主化 技术高效化和品质高端化 培育出以京彩和炫彩为代表的系列特色西瓜品种 [1] - 炫彩西瓜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种质资源引进 育种材料纯化等系统工程成功培育出的特色西瓜品种 [1] - 新品种具有不同皮色 瓤色 兼具品质佳 耐储存 易采摘的优点 [1] 市场表现 - 2022年炫彩系列特色西瓜在北京9个区示范推广超过500亩 [2] - 大部分通过采摘 装箱等高端渠道销售 单价较常规红瓤品种高出15.2% 亩增收3150元 [2] - 北京地区种植了3万亩西瓜 小型西瓜占九成以上 特色小型西瓜中炫彩西瓜占比超过一半 [2] - 炫彩西瓜还在辽宁 山东 河北等多省市展开试种 [2] 产业合作 - "北京市特色作物创新团队成果转化基地"和"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校外人才培训基地"授牌 标志着产学研合作迈向新台阶 [2] - 政府部门 农技专家 合作社代表及市民代表围绕"品种培优 品质提升 品牌打造"展开深入探讨 [2] - 炫彩西瓜的五色其实是红色的番茄红素 橙色的类胡萝卜素 黄色的叶黄素等营养成分的叠加 [2] 区域发展 - 兴寿镇依托农业产业战略 已形成以草莓 苹果 西瓜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 [3] - 通过"品种+品质+品牌"三位一体建设 让优质农产品从田间走向餐桌 助力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3]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落地青岛:胡姬花全球花生产业研究院刘元法团队破解花生加工“卡脖子”技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8:13
兼具口感、安全与健康的花生油,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优选。这样的好油,在油脂加工过程 中,如何在保持花生油独特"风味"的同时,很大程度保证"安全",并不断提升品质?在实验室 里,科研人员和匠人们正在精益求精,寻找突破。 重大项目引领,直击产业痛点 2 0 2 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挖掘油菜、花生扩种潜力。当前,我国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 临一项重要挑战:在花生加工环节,约 5 0%—6 0% 的花生被用于榨取油脂,广泛采用的热榨 工 艺 虽 能 保 留 花 生 油 独 特 风 味 , 却 引 发 一 系 列 问 题 , 如 高 温 榨 取 致 使 油 脂 中 的 不 饱 和 脂 肪 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流失,削弱了花生油的营养价值;同时,花生饼粕中的蛋白质因高温 变性,导致花生饼粕利用价值大幅降低。 5月9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启动会召开,由胡姬花全球花生产 业研究院联合江南大学刘元法教授团队等共同开展的"花生油脂与蛋白高值利用技术与产业化 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刘元法教授在启动会上谈到:"我们本次科研项目的攻关核心,是通过 绿色高效加工技术提高花生油脂和蛋白质的综合利用度,大幅提升花生油 ...
长缆科技(002879) - 002879长缆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8:04
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超高压绝缘材料开发等核心技术,构建完整电缆附件技术体系 [2] - 加大研发投入,扩充高端研发团队,强化核心竞争力 [2] - 与西安交大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 [2] 双江能源优势 - 在天然酯绝缘油领域形成技术与客户优势,产品具有闪点高、可自然降解等优点 [2][3] - 产品成功应用于山东电力、三峡集团等项目 [3] - 2024 年参与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25 年加速技术深化和市场扩展 [3] 行业竞争格局 - 电缆附件行业竞争格局呈“金字塔”结构,中低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多达数百家 [3] - 高压市场竞争相对缓和,主要竞争者有长园集团、日本住友等 [3] - 公司在超高压领域技术领先,是全球少数能自主研发生产 750kV 及以下交直流超高压电缆附件的企业之一 [3] 750kV 电缆附件研发进展 - 2024 年与相关公司联合研制的 750kV 两项创新产品通过国家级新产品技术鉴定,填补国内空白 [3]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第十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
快讯· 2025-05-15 15:13
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第十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会议强调坚持场景牵引,在细分领域深度挖掘,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1] - 提升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是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的关键目标 [1] 产业生态与竞争策略 - 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产业生态建设,避免"内卷式"竞争和同质化发展 [1] - 发挥领军企业带动作用,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 [1] - 强化产需对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1] 技术创新与开放合作 - 会议倡导秉持开放融合理念,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解决方案 [1] -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 [1]
金时科技携储能创新成果亮相CIBF2025 绿色转型迈出关键步伐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0:38
战略转型与产业布局 - 公司自2019年起围绕"双碳"目标启动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赛道的战略转型,重点聚焦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及材料研发领域 [2] - 构建了涵盖从电极活性材料基础研发到终端场景深度适配的"料—材—器—用"全产业链布局 [2] - 2021年设立子公司金时新能,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突破超级电容电极材料国产化技术壁垒 [2] - 2023年通过并购千页科技形成"源—储—控"三位一体的技术闭环 [2] 核心技术成果 - 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器内阻低至0.18MΩ,容量一致性偏差5%,显著提高电网调频响应速度和设备寿命 [3] - 开发的1.25MW/5MWh耦合储能系统采用独创"功率—时间"二维解耦算法,循环寿命达百万次量级 [3] - 配套液氮消防方案实现5秒灭火、1分钟降温至-150℃的技术突破 [3] - 利用椰壳、苎麻等生物质原料开发高性能活性炭材料,降低碳足迹并建立农业废弃物循环链条 [3] 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 依托西南交大科研资源建成年产2.4GWh模组生产线,引入纳米材料制备与AI质检系统 [4] - 强调产学研融合对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未来将加快产业化步伐构筑竞争壁垒 [4] 行业影响力建设 - 作为行业标准编写单位之一,将实践积累转化为行业共识 [5] - 探索绿色储能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助力国家能源结构优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