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汇通能源: 关于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18:39
投资基金概况 - 投资基金名称为安徽高新元禾璞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方向聚焦长三角区域内十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半导体和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硬科技领域,规定投向比例不低于基金投资额的70% [1] - 基金目标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25亿元,已完成工商登记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1][3] - 公司子公司上海汇德芯源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3000万元,占基金总认缴出资额的1.93% [1][4] 投资结构与合作方 - 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滁州云集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管理人为元禾璞华同芯(苏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两者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3][4] - 主要合伙人包括苏州元禾控股(认缴5亿元占比32.11%)、安徽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二期基金(认缴4.63亿元占比29.74%)、北京华大九天(认缴1亿元占比6.42%)等14家机构 [4] - 投资决策委员会由5名委员组成,其中基金管理人委派3名,重大决策需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 [6] 投资条款与运作机制 - 基金存续期限为7年,可延长1次(每次不超过1年),投资期4年后进入退出期 [5] - 投资模式包括股权投资、可转债及并购重组,闲置资金仅限配置国债、银行存款等低风险资产 [6] - 收益分配采用分层机制:优先返还有限合伙人本金,再按年化8%复利分配优先回报,剩余收益按20%(GP)/80%(LP)比例分配 [7][8] 公司战略影响 - 此次投资旨在通过专业机构资源增强公司在半导体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同时获取财务投资收益 [2] - 投资金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较低,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导致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 [9] - 公司未披露具体财务影响测算,但强调该投资属于长期战略性布局 [9]
汇通能源:子公司拟出资3000万元参与投资产业基金 后者重点关注以半导体和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硬科技领域
快讯· 2025-06-19 17:47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子公司上海汇德芯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认缴人民币3000万元参与投资安徽高新元禾璞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 - 该基金投资方向为围绕长三角区域内十大新兴产业,重点关注以半导体和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硬科技领域[1] - 本次投资旨在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资源及投资管理能力,增加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投资布局,同时获取财务投资收益[1]
电子行业快评报告:增强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万联证券· 2025-06-19 17: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18日,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相关领导出席并发言,同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旨在发挥资本市场优势,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科创板改革,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发展质效[1] - 证监会加力推出“1 + 6”政策措施,新设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重要步伐,增强对“硬科技”包容性,打通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渠道;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增强对港股中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在深交所上市的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有望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科技型企业成长孵化[2] - 改革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2025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动能,应把握资本市场机遇,支持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3] - 建议关注前沿科技领域发展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带来的投资机遇,以及耐心资本投资引领、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带来的投资机遇[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要点 - 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增强优质科技型企业制度包容性适应性,“1 + 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和6项改革措施,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增强对港股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制度包容性[2]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改革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2025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动能,应把握机遇支持科技创新[3] 投资建议 - 关注前沿科技领域发展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带来的投资机遇,以及耐心资本投资引领、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带来的投资机遇[7]
国资创投下一站的故事这样讲
经济观察网· 2025-06-19 16:37
国资国企改革新方向 - 新阶段国资国企改革聚焦引导国企基金"投早投小投硬",强调科技属性和技术价值 [2] -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支持新产业新赛道 [2][31] - 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湖北等地已探索"投早投小投硬"模式,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3][28] 地方实践案例 浙江模式 -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设立"专精特新基金+科创母基金"联动模式,考核周期从8-10年延长至15年 [7][8] - 容错机制明确单支基金亏损40%以内不启动责任认定程序 [9] - 浙创投早期投资华海清科(年收入3500万元、亏损3600万元),最终实现15.6倍回报(累计回收4.7亿元) [10][12][19] 上海模式 - 上海国际集团设立10亿元早期硬科技基金(首期2亿元),专注半导体、AI、生物医药领域 [21][22][23] - 通过产业联盟提供投后服务,设计IPO/并购/股权转让等多元化退出机制 [26][27] - 政策支持包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等配套措施 [22][23] 投资逻辑与挑战 - 硬科技投资核心逻辑:稀缺性(如华海清科填补国产12英寸CMP设备空白)、技术壁垒、长周期培育 [18][23][24] - 当前挑战包括国有资本风险容忍度不足、早期项目退出路径单一、跨部门协同机制待完善 [4][32] - 建议优化长周期评价机制,构建场景化免责机制,突破传统财政依赖 [32][33] 政策导向 - 国资委将给予新技术/新业态成长包容期,避免"内卷式"竞争,强化战新产业整合融合 [5][31][32] - 要求央企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聚焦国家重点产业战略方向 [31]
海欣股份: 上海海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投资产业基金项目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16:22
对外投资概述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海之欣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以自有资金认缴人民币3000万元担任安徽高新元禾璞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 [2][4] - 投资决策基于公司中长期发展需求及基金分散风险特性 同时考量元禾璞华专业投资能力与历史回报表现 [3] - 产业基金首期认缴出资额15.57亿元 目标规模25亿元 公司出资占比1.93% [5][8][9] 基金主体结构 - 普通合伙人为滁州云集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注册资本3000万元 由苏州同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四方持股 [3][5] - 基金管理人元禾璞华同芯(苏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苏州同华与元禾控股分别持股51%和49% [3][5] - 基金备案编码SAPG40 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P1071690) [5][6] 基金运营框架 - 投资方向聚焦长三角半导体与智能制造领域 硬科技项目占比不低于70% [10] - 存续期限7年(含3年投资期) 可延长1年 管理费按实缴出资1.5%/年收取 [10][11] - 决策机制采用5人投委会(管理人委派3席) 项目需2/3委员同意 [11] - 收益分配设置8%优先回报门槛 亏损按实缴出资比例分担 [12] 战略影响 - 投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 不影响公司主营业务运营 [12] - 通过专业平台布局硬科技领域 为公司培育新质生产力 [12] - 不导致合并报表范围变更 无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风险 [13]
事关科创板改革,多家券商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6-19 12:25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与申报工作,积极开发储备一批科创属性强的新质生产力企业登 陆资本市场。"中信建投(601066)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会秘书、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 刘乃生说。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 《科创板意见》),上交所同步就两项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对此,多位券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科创板改革措施是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进入更 加精细化、系统化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并增设科创成长层,为人工智 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开辟了更畅通的IPO通道。 立足A股市场实际又极具创新性 国金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冉云表示,《科创板意见》是对市场各方所期待的科创板增强包容性的及时 回应,"以增设科创成长层的方式改革科创板,既可以积极推动第五套标准在科创板的适用,补齐科创 板对未盈利企业支持不足的短板,同时又兼顾了对科创板原有投资者的保护,是立足中国A股市场实际 同时又极具创新性的制度安排"。 中泰证券(600918)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浩指出,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等一 ...
证券私募近期业绩亮眼,仓位大增
环球网· 2025-06-19 11:32
行业整体表现 - 证券私募行业呈现业绩与仓位"双线走高"态势,股票策略产品领跑五大策略 [1] - 截至5月31日,12843只私募证券产品前五个月平均收益率为4.34%,正收益产品占比75% [3] - 8487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1%,正收益占比73.5%,量化股票策略产品表现更优,1480只产品平均收益率达8.46%,正收益占比超86% [3] 私募仓位变化 - 截至6月6日,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为79.10%,较去年12月底提升近9个百分点,近五成私募处于重仓或满仓状态 [3] - 全行业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74.43%,整体处于偏高水平 [3] - 私募加仓主要基于政策面积极信号、A股估值偏低以及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三大因素 [3] 重点加仓方向 - 私募机构重点布局红利资产、硬科技板块(如人工智能)以及新消费赛道,核心逻辑为追求"确定性" [3] - 安爵资产看好高分红低估值品种和AI板块,认为前者防御性强,后者处于高速发展初期 [4] - 顺时投资加仓科技和消费领域,涵盖TMT、基础化工和国防军工 [4] - 畅力资产聚焦新消费,特别是IP运营和宠物经济,认为其投资前景突出 [4] - 名禹资产关注科技成长板块、贵金属、红利资产以及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等内需消费领域 [4]
科创板新设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19 09:19
资本市场改革 - 中国证监会将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1] - 推出"1+6"政策措施 其中"1"指科创成长层设置 "6"指6项配套改革措施[1] - 上交所表示科创成长层设置有利于彰显政策导向 提供改革试验空间 集中管理未盈利科技企业[1] 科创板产业覆盖 - 科创板未来可能覆盖AI应用 可控核聚变 智能汽车等新兴硬科技产业[1] - 科创综指成分股机制将及时纳入各硬科技细分领域突破性企业[1] 指数与ETF情况 - 科创综指最新样本数量达569只 市值覆盖度达97% 包含200多只未被规模指数覆盖的个股[2] - 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及其联接基金规模居同类前列 近一周日均成交额居同类首位[2]
从厦大火炬创业营看厦门高新投的长期主义坚持
36氪· 2025-06-19 07:58
厦大火炬创业营概述 - 2025年厦大火炬创业营招募通道开启 聚焦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传感智能、生物医药医疗、电子信息六大硬科技领域 [1] - 创业营由厦门高新投与厦门大学联合发起 面向全国早中期硬科技项目 已发掘特仪科技、国科信息等标杆项目 [2] - 配套10亿元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构筑从概念验证到规模量产的完整资金矩阵 [2] 资源与模式创新 - 完善"产学研用金"五维联动 整合火炬高新区、厦门大学、上市公司及专业媒体资源 [2] - 延续"1万元奖学金+500-1000万元直接投资"机制 新增10亿元规模转化基金覆盖全周期需求 [7] - 引入六大行业领域上市公司担任赛道导师 解决市场渠道、供应链协同等实际问题 [7] 课程体系设计 - 采用"封闭式实战培训+投资评估辅导"模式 提供财务、税务、法务等全方位培训 [10] - 课程直击技术型创始人短板 包括商业计划书撰写、股权融资节奏把控、知识产权攻防策略等 [10] - 邀请已投上市公司创始人分享"矩阵式组织架构设计"等前沿管理理念 [10] 项目成长案例 - 微龛半导体通过创业营优化客户关系管理机制 建立需求反馈渠道 实现战略级合作签约 [11] - 元能科技在创业营帮助下优化研发与市场策略 两年后获高新投追加投资 成长为细分领域前沿企业 [12] 投资理念与成果 - 厦门高新投坚持12年"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策略 累计投资52个项目 12个完全退出 4个部分退出 [16] - 构建"载体支持+政策对接+后续融资"立体化服务体系 为生产制造型项目提供低成本园区载体 [16] - 通过"白名单"机制对接银行信用贷款 提供多维度资金支持 [16] 入选标准与权益 - 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等科技前沿领域 面向种子轮至A轮阶段项目 [25][27] - 提供全程免费培训及奖学金支持 包括资本对接、宣传推广、生态赋能等权益 [28] - 优秀项目可获得500-1000万元直接投资 高校科研项目可获得50-1500万元多阶段资金支持 [28]
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上报,债券ETF正式切入“硬科技赛道”
快讯· 2025-06-19 06:27
政策动向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的优势,重点发展科创债并优化发行交易制度 [1] - 政策推动完善贴息担保等配套机制,加快推出科创债ETF,积极发展可交换债可转债等股债结合产品 [1] 产品布局 - 易方达华夏广发富国嘉实南方博时招商景顺长城鹏华等10家基金公司上报首批科创债ETF [1] - 嘉实富国南方景顺长城旗下科创债ETF将在深交所上市 [1] - 易方达博时广发招商鹏华华夏旗下科创债ETF将在上交所上市 [1] 行业反应 - 公募基金行业人士预计首批科创债ETF将会很快获批 [1] - 债券ETF正式切入"硬科技赛道"标志着产品创新进入新阶段 [1]